交规划函〔2021〕536号《交通运输部关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21-10-28 23:03:44

交通运输部关于武汉理工大学开展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规划函〔2021〕536号






武汉理工大学:

你校《关于报送武汉理工大学报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函》(校办函〔2021〕65号)收悉。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化、公路水路光纤智能监测网络技术研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智慧港航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交通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创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和市场环境,避免出现排他性问题。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内河智能航行系统研究、公路水路全时全域智能监测系统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航运大数据智慧服务、船舶智能信息集成、交通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船舶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总结经验,试点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以及值得研究重视的有关重大问题请及时报送我部,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给予指导,在相关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1年10月15日








交通强国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试点任务要点






一、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化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

开展非接触式船舶安全检查装备与系统、船载航行安全智能化保障装备、水上应急救援智能装备、智能船舶航行安全测试平台、水路交通安全大数据系统等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及装备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体系与装备谱系研究基本完成。完成基于船岸协同内河智能航行系统的技术积累与原型设计,在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图谱、数字化水上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3~5年时间,水路交通安全智能技术及装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水路交通安全智能装备谱系化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水上交通风险智能管控能力显著增强,非接触式船舶安全检查技术初步实现推广。

二、公路水路光纤智能监测网络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公路水路光纤传感网、公路水路光纤传感大数据与云平台、公路水路全时全域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构建公路水路光纤智能监测网络技术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本建成大容量、长距离、多参数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网并实现初步应用。完成水路通航枢纽关键基础设施水下光纤监测,通航枢纽安全技术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建成公路水路全时全域智能监测系统,全时全域光纤传感网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相关产品实现初步推广应用,公路水路智能化监测水平明显提高。

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动力、汽车智能化、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技术研究。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创新平台、汽车动力系统总成研发和测试平台、多车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平台、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级与整车级测试平台培育取得初步进展,研制完成多材料轻量化关键构件与总成结构,动力电池管理和动力系统集成控制核心技术、汽车智能环境感知、车路协同感知与决策技术取得显著突破。

通过3~5年时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应用基本完成,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匹配与控制研发与应用实现有效突破,智能网联关键技术整车集成及多车型智能网联样车开发基本完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封闭及开放测试评价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四、智慧港航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航运大数据与智慧服务、智慧海事监管、应急与污染防控、智慧港口与新能源融合、集装箱集疏运物流装备与智能管控、干散货智能港口绿色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在航运大数据、船舶智能导助航、海事智能监管与应急、港口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部分典型水域和港口实现初步应用,有效提升信息融合感知与服务能力。

通过3~5年时间,在航运大数据智慧服务、船舶导助航装备国产化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无人化巡航技术与装备、集疏运管控平台、智慧码头无人作业装备等方面形成系统研究成果,相关产品自主研发水平显著提升,重大科研项目承担能力明显增强。

五、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绿色船舶技术及智能船舶技术研究,研发智能信息集成、智能驾驶、智能船体、智能货控等船舶系统。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打造完成绿色智能试验船,绿色智能船舶系统通过初步验证,并投入产业化应用。

通过3~5年时间,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船舶智能信息集成、智能驾驶、智能船体、智能货控等方面形成系列研发成果,并在部分干线推广应用。服务长江集装箱船舶运输效率提升、内河航运碳排放减少的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六、交通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探索开展交通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制度设计。在学科建设与组织模式、资源优化配置、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培养体制机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交通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更加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3~5年时间,交通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交通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培养质量不高、多元主体协同体制机制不顺畅问题基本解决,研究生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就业发展质量全面增强,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一批创新性、实践性科研成果,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七、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一)试点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船舶动力系统运维保障、船舶新能源、船舶污染测控、船舶发动机节能环保、现代轮机系统仿真与自动控制等技术装备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船舶动力系统运维保障、船舶新能源、船舶污染测控、船舶发动机节能环保、现代轮机系统仿真与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绿色智能内河船舶、特种运输汽车滚装船、现代轮机模拟器、水陆两栖车测控系统、全任务船舶动力系统实验平台等实现初步推广应用。

通过3~5年时间,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动力系统运维保障装备、船用高压共轨系统、船舶新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标准与指南编制,运营船舶柴油机有害气体排放评价体系研究形成系统成果。船舶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研发取得重要成果。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doc/123024.html

本文关键词: 交规划函, 交通运输部, 武汉理工大学, 水路, 交通, 智能, 技术, 装备, 工程化, 交通强国, 建设, 试点, 意见

最新政策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