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决议》全文
(2008年12月30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一重要思想对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深刻认识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大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必须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不断推进我国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为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在不断显现,迫切要求各级工会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团结动员全国亿万职工坚定信心,多作贡献,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为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二、牢牢把握工会“大学校” 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各级工会要把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工会“大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工会十五大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着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增强广大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受教育权和发展权,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工会“大学校” 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国亿万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推进工会“大学校”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更加良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推进,职工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载体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身心更加健康,社会文明素养更加健全,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工会“大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职工,不断巩固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始终把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作为基础,适应新科技革命的新要求,顺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形势,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推进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读书活动,不断创新职工学习载体,搭建职工学习平台,激发、调动广大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把提高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发挥职工群众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主体作用,着力自主创新,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积极推进职工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引领广大职工争创“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和“创新型班组”,提高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攻关能力,在创新实践中,培养更多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和一线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充分施展才华。
三、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和完善工会“大学校”建设的制度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成立推进“大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确保人员配备和工作经费得到落实。要加强对工会“大学校”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各级工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工会“大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和总结好的典型,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工作。
加大建设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从源头和体制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手段用于工会“大学校”建设。要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支持,协调和推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工会“大学校”建设。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多层面多视角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推进“大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为推进“大学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形成推动工会“大学校”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基层企业制订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和保障机制。推动和监督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合理使用,保证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三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确定工作目标管理和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模式;四是建立健全激励与表彰机制。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在推进“大学校”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五是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和合作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和手段,推动与企业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开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渠道。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大学校”阵地建设和科学管理。要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富有工会特色、深受职工喜爱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大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职业学校、工人报刊等“大学校”阵地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活动和工作,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性的“大学校”阵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工会资产的管理和运用。
加强自身建设,使各级工会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职工群众组织。要加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加大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工会干部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与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发挥“大学校”作用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各级工会和全体工会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为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工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发挥好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为振兴中华民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职工队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作出新贡献。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