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政发〔2016〕1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陕政发〔2016〕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2016年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8日
陕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歼灭战,增强经济持续增长新动能,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追赶超越的新成效,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安排在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多措并举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公布各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网上并联审批,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力度,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出台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10户试点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向社会再集中推出40个PPP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投贷联动试点,积极推进县域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继续推进县镇综合改革试点,完成镇村综合改革任务,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抓好高陵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眉县等11个县开展省级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深化大柳塔等小城市培育试点。探索“证照分离”改革,研究“双告知”制度落实措施,出台简易注销程序有关改革政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制定出台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抓好电力、医疗服务、公办高校等价格改革,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选择30家科研院所推广复制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研究院科技创新模式,加快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一批院所引领型的创新产业集群和孵化基地。深入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开展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推进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采取“核心区+托管区”发展模式,构建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在分子医学、3D打印、复合材料、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再组建5个左右产业技术联盟。支持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孵化创新平台,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办好“双创活动周”,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三是着力开创“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抓好西安港、航空城和新筑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落实国际航线补贴政策。加快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争取自贸试验区早日获批。推动陕韩产业合作园区、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国际空港产业园等建设,促进波音“绿飞机”完工中心落地。围绕打造“五个中心”,加快“一带一路”项目库、人才库、数据库建设,积极筹备“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按照“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思路,全面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合东部产业园区开展共建、托管等连锁经营,积极申请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分类推进能源化工、有色冶金等10个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实施名牌地产品出口振兴孵化工程,新增进出口企业1500家。四是着力做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防风险等重点工作。制定实施产业重组、“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出台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意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分类施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或依法破产,妥善解决企业重组过程中债务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以西安、榆林、铜川为重点,消化房地产库存。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注意积极消化煤炭、有色金属、粮食等库存。同时,重视防范局部政府债务风险,对互联网金融加强风险预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
(二)不断深挖内需潜力,着力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一是着力增强投资的有效性。确定60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4776亿元。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财力投向基础设施、“双创”孵化平台、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事业、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二是加快推动消费需求升级。围绕消费新需求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多层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引进奥特莱斯等国际大型品牌店,在咸阳机场、城市重点商圈或旅游区设立免税店,增加国外进口商品供给,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针对旅游消费井喷式增长的实际需求,建设运营10条特色美食商业街,改造照金—马栏、皇冠—天华山、褒斜古道等林业系统管护站,提升林区生态旅游服务功能,打通镇安木王—宁陕上坝河、太白黄柏塬—周至老县城等景区“断头路”,完善景区停车场、餐饮、充电桩等公共设施,加速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确保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9%左右。推动医养结合,发展“银发经济”,壮大养老健康消费。加大力度支持电信运营商、重点企业提升信息基础保障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稳住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促进各类电器消费。抓好西安新能源汽车试点,加快充电桩建设,创新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5%以上。发展消费信贷,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口粮安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4500万亩、总产超过1100万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营体系发展。在猕猴桃、苹果、茶叶等优势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支持杨凌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发挥杨凌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倡导者、先进经营模式引领者、农业走出去开拓者的作用,促进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二是促进工业稳产升级。开展消费品供给、降企业成本、制造业升级三个专项行动,保住优势产业基本盘,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科学合理确定石油、煤炭产量,不断开拓销售市场。扩大天然气产能和下游产业。加快建设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华电榆横煤制芳烃等一批深度转化项目,加速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建设。实施150个技改项目,并按税收贡献增量以奖代补。支持钢材、水泥等建材企业紧抓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大对接力度,扩大产品销售。继续推进省内直供电、直供气,做好300个新增产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放大“三星”效应,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高纯度电子级硅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智能手机、8.6代液晶面板、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强生全球供应链项目建设,构建全国高水平针剂和疫苗生产基地。以新舟700、通用飞机、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平台项目为牵引,推进国家民机试飞基地、汉中航空智慧城等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3D打印及智能制造研发和产业化,在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钛及钛合金、镁锂合金等新材料,加快构建核心产业链条。四是推动服务业上档升级、占比提高。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出台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支持航空运输、文化创意、品牌服务、众创众筹等十大服务业新业态。全力打造“三网两港”核心骨干物流体系,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陆路物流大通道,建成国内一流陆路口岸,支持西安航空城试验区发展航空服务业,构建货运航线网络,打造中国“孟菲斯”,支持安康建设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打造“秦巴明珠”。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推进陕西大剧院、石峁石城等省重大文化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实施优秀中青年作家“百优计划”,系统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大遗址保护、自然山水、丝路文化、文艺陕军等文化品牌。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丝绸之路风情城、岐山周文化景区、黄河壶口文化景区等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支持牛背梁、南宫山等景区提档升级、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启动渭北旅游小火车轨道项目建设。支持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加快推动微软、阿里巴巴、京东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新建一批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实施“互联网+”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网络经济示范区。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城镇规划水平。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意见,制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融合”。研究制定关中城市群规划。二是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搭建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平台,重点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一批低碳城市、城镇和社区。三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宽带到楼入户,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通过“三挂钩”机制,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安全问题作为硬指标,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四是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启动彬长麟等五大重点板块建设。实现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关中各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一个以上百分点。实现陕北持续转型发展,延安、榆林努力赶上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实现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确保陕南三市实现高于全省两个百分点的发展。
(五)加快“美丽陕西”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支持安康市、周至县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制定有利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推行差别化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二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能源总量和强度目标责任双考核。切实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加大能耗标准执行情况监察力度,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从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强度下降3.5%。三是强力推进治污降霾。下决心把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大火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力度,关中地区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继续推进关中地区燃煤削减工作。四是搞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出台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依法强化秦岭、子午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重大造林绿化工程。积极争取设立秦岭、桥山、黄河国家公园。推进新一轮渭河综合治理,加大汉丹江水质保护力度。启动实施延河、千河综合治理工程。五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大力支持绿色清洁生产,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升级,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展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加快企业碳交易试点工作。
(六)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建设。一是坚决落实“五个一批”各项措施。围绕全年130万人脱贫目标,持续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完成2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抓好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建设一批旅游、光伏等脱贫攻坚项目,吸纳当地部分贫困人口成为生态保护人。对家庭贫困在校生建立自幼儿园到大学的助学体系,开展困难儿童分类保障工作试点。二是强化扶贫攻坚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认定标准和退出办法,扎实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修订完善现有扶贫规划和实施意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项目、新型城镇化和特色产业发展。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省级财政按照不低于中央扶贫资金30%标准予以配套。三是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步伐。出台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革命老区市域通快速铁路、县域通高速公路、自然村通宽带网络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勘探开发天然气、页岩气。
(七)毫不放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长远发展能力。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建成黄陵至延安、韦庄至罗敷等高速公路,确保西安地铁3号线通车运营。加快建设宝鸡至汉中等7条高速公路和西成高铁等7条铁路,抓紧西安地铁4、5号线、西安北至机场轻轨及延安、安康新机场建设,实施绥德至延川等高速公路和一批县城过境、干线及贫困县道路改造,启动西安地铁6号线、临潼市域轨道以及西包高铁西铜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通用机场建设。抓紧西安至韩城等城际铁路、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榆林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二是完善水利骨干网络。全力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加快受水区输配水干线工程进度;积极实施西咸新区斗门、咸阳亭口等水库及延安黄河引水、渭南抽黄供水等重点水源工程,年内建成延安黄河引水、南沟门水库、西安辋川李家河引水等重点水利工程;编制完成关中水系规划,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推进引嘉济汉前期工作。三是构建坚强电网。加快榆横—潍坊、神府—河北南网扩建输电通道配套电源核准建设进度,争取国家批复陕北(府谷)—湖北(武汉)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方案,完善750千伏网架,加快建设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条通道。积极推进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升级改造。四是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增加网间互联互通,扩充出省带宽;加快IPv6推广应用,推进光纤到户进程,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布局。实施“云端陕西”建设计划,打造“西部云谷”。在设区市城市中心区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
(八)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三秦百姓福祉。一是精准发力促进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实行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加强创业型城市和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继续做好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二是创新发展教育事业。制订13年免费教育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中职教育规模化实用化发展步伐,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全面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支持非省会城市高校建设发展。三是实施健康陕西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继续推进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水平,实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58张。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更好的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建设一批健康示范城市和示范县,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等四大行动。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切实落实失独家庭补助救助政策。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扩大“五保合一”试点,推进建筑业、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统筹实施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强化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推进全省殡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九)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健全工作责任、激励、督察问责等制度,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预判、预警、预控,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及时启动应对措施。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附件:陕西省2016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pdf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