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节约〔2023〕148号《水利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广电总局国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关于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23-05-22 03:19:57

水利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广电总局国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关于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







水节约〔2023〕1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广播电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团委、科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现就全面强化新形势下节水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强调要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节水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性工作、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行动、群策群力。近年来,通过水情教育、节水科普宣传,全民节水意识明显提高。但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全社会的节水观念还不牢,节水意识还不强,节水知识与技能掌握还不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文明风尚尚未形成,迫切需要全面系统地强化新形势下节水宣传教育工作,推进节水宣传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创新,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助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着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推进节水宣传教育系统化、常态化、社会化,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的良好氛围,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和国家节水行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普及节水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等,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创新引领,注重实效。把握节水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和融媒体发展趋势,大力推进节水宣传内容、方式、机制等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力,线上和线下贯通融合,不断提高节水宣传教育工作实效。

———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坚持全面宣传科普和重点教育培训相结合,聚焦党员干部、在校学生、用水大户、城市和农村居民等重点群体,找准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节水宣传教育。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节水宣传教育作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重要抓手,发挥节约用水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联动,统筹用好各地各相关部门资源,发挥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多渠道吸引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节水“大宣教”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各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社会公众节水意识、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现代化的节水宣传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节水宣传教育实现系统化、常态化、社会化,爱护水、节约水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

三、把握节水宣传教育重点内容

(四)宣传解读节水方针政策。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广泛报道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节水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全面节约战略、国家节水行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南水北调受水区全面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等节水重大行动的宣传。做好节水重大政策、法规、制度、标准、规划的新闻发布和深度解读,加强宣传普及和跟踪报道,积极宣传节水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的政策举措。

(五)广泛普及节水理念知识。持续加大我国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力度,积极传播节水和洁水观念,倡导“节水即减排”“节水即治污”等理念,全面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水安全意识。聚焦公众生产生活中各类用水场所、各个用水环节和各种用水行为,通俗地向全民宣传普及节水知识和技巧,推广《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引领公众养成良好用水习惯,培育节水文化和道德文明。加大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理念的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宣讲处罚措施。

(六)推介展示节水工艺技术。公开发布国家鼓励使用的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开展线上线下技术交流、观摩和展示,加强节水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宣传推广成熟适用节水技术,重点宣传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关键技术。加大对节水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支持举办节水技术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

(七)宣传报道节水经验成效。持续采访报道全国各地在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公共机构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特别是在强化节水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宣传推广节水载体创建先进经验模式,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节水管理经验,示范带动各行业领域节水。深入挖掘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背后的节水故事,宣传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公民节水生动事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水实践。

四、丰富节水宣传教育方式

(八)夯实主流媒体宣传阵地。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坚持把节水列入年度公益宣传计划,定期刊播节约用水公益广告。在行业媒体开辟节水专栏,跟踪报道节水工作动态。策划节水主题新闻采访,联合新闻媒体举行节水系列专题访谈,组织媒体采访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系列采访报道,挖掘各地节水典型案例。

(九)构建融媒体宣传矩阵。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构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节水宣传矩阵,形成线上、线下全景式立体化传播的“融媒体+节水”宣传模式,实现重大信息传播同频共振。集中力量做强做优做大节水政务新媒体主账号,办好节水门户网站,开通主要社交媒体节水官方账号,保证信息发布时效和内容质量。

(十)抓好精准化现场宣传教育。发挥现场“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性强、互动性好的优势,采用主题宣讲、咨询解答、展览展示、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沉浸体验、体育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重要时间、重点行动、重大事件,举办节水新闻发布会、节水主题展览和专项推广活动。加大节水知识技能培训和经验技术交流力度,提高社会公众节水实践能力。

(十一)打造节水宣传教育品牌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节水主题活动,办好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规范举办中国节水论坛,推动节水载体建设,开展工业园区、企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推进“节水中国你我同行”联合行动,举办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组织“节水中国行”主题采访,开展县委书记谈节水活动等,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辐射带动社会各界踊跃开展节水活动。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

(十二)拓展节水宣传教育载体。倾力打造节水科普云展馆,编著通俗易懂的节水系列科普书籍,通过互联网权威发布节水科普词条。组织拍摄全国节水专题宣传片,制作或征集节水主题海报、口袋书、短视频、微动画等宣传品。健全节水信息报送制度,定期编发节约用水信息专报。推动节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编著节水主题网络文学、动漫、有声读物等文学作品,引导市场主体生产销售节水文创产品,鼓励创作水危机题材的电子游戏和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将节水元素融入文艺精品,增强节水宣传教育内容载体亲和力。依托具备条件的涉水工程、设施、场所和节水载体,建设一批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普场馆,发挥水博物馆、水科技馆、水文化馆、重大水利工程、水利遗产的水情教育作用,为社会公众学习体验节水文化提供窗口平台。

五、突出节水宣传教育重点群体

(十三)注重党员干部。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活动,组织建设节水型单位(机关)。推动将节水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教育培训院校教学计划,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宣讲节水,使各级干部进一步树立节水护水观念,增强水忧患意识和水危机意识。编制节水教育培训教材,加强干部职工节水业务培训,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树立节水意识,发挥良好示范带头作用。

(十四)注重在校学生。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建设节水型单位(学校)。将节水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加强节水理念知识普及,培养良好的用水行为习惯。推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学科建设,加强高校节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推进节水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节水社会实践活动,组建青少年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队,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弘扬节水美德,从小养成节水好习惯。

(十五)注重用水大户。开展节水宣传进企业、进灌区活动,以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组织建设节水型企业,深入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将节水纳入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组织开展针对重点用水单位负责人、水务经理和管水员的节水公益培训。深入企业、灌区等用水大户开展节水政策技术讲座,大力宣传推广节水减排、节水增效的先进管理经验、成熟适用技术和惠企利企政策,引导其落实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要求,履行节约用水社会责任。倡导用水大户自主开展“我讲节水”等宣讲活动。

(十六)注重城市居民。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组织建设节水型小区。围绕城镇节水降损,联合城市街道和社区管理机构加强节水宣传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推广,制作发放简明易懂的居民生活节水指南,向社区居民科普生活节水常识,传授节约用水小窍门,宣讲阶梯水价、水效标识、节水器具补贴等政策,激励引导居民购买或换装节水器具。国家节水型城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十七)注重农村居民。开展节水宣传进农村活动,组织建设节水型村庄。推动乡镇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农村各类基层组织作用,将节约用水写入村规民约,通过进村入户、广播会、村级动员会、党员座谈会等方式,向农村居民宣传节水方针政策,科普节水减排理念和生活节水常识。举办农业节水知识技能培训班,编发农业农村节水科普读物,传授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农业节水技术。

六、建立健全节水宣传教育机制

(十八)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挥节约用水协调机制作用,各部门及群团组织加强协作,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媒体资源共享,使节水宣传教育有效覆盖各用水行业和领域。加大对各类社会组织举办节水公益活动的支持力度,发挥科技协会、志愿者协会的示范引导作用等,督促重点用水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十九)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节水政务信息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畅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渠道。拓宽公众参与途径,鼓励开展用水管理岗位创建活动,发掘群众身边的节水先进人物事迹,支持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关注节水、宣传节水的热情。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宣传教育机制,通过群众点单方式制作有针对性的宣教产品。

(二十)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把节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和地方宣传工作计划,使节水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日常学习、生产和生活。推广全国统一使用的节水标志、吉祥物、主题歌曲和行为规范,提升节水宣传教育标准化水平。探索组建由节水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节水讲师团,实行宣讲内容与形式“课堂化”,设立巡回宣讲“移动课堂”。加大政府购买节水宣传教育公共服务力度,培育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市场。

七、强化节水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站在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高度,统一对节水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本流域实际精心安排部署,保障宣传成效。

(二十二)培养精干力量。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人才培养,通过定期培训、交流轮岗等方式,培养一批业务过硬、功底扎实的节水宣传员。加快培养建设节水志愿服务队伍,明确节水宣传教育工作技术支撑服务单位,加强与媒介机构及文化传媒公司的业务合作,补充社会节水服务供给,组成专业化的服务力量。

(二十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节水宣传教育作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财政经费保障,节水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相应纳入预算。积极拓宽财政资金投入渠道,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节水宣传教育,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二十四)强化科技赋能。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把握前沿科技与宣传教育工作的联结点,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跨屏式信息传播、智慧化精准推送、沉浸式文化体验等领域拓展新空间,全方位借力科技和信息化手段赋能新时代节水宣传教育工作。






 

水利部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代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广电总局

国管局

共青团

中央中国科协

2023年4月17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law/162157.html

本文关键词: 水节约, 水利部,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广电总局, 国管局,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节水, 宣传, 教育, 指导意见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