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办垦〔2017〕5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农办垦〔20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垦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农垦种业是我国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主导产业和“压舱石”。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等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深化种业改革的战略部署,服务农垦国际大粮商战略,现就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垦和种业改革发展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及各垦区农作物种业发展实际,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种业企业为主要目标,依靠创新驱动和协同合作,加快推进优质资源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和行业优势构建,推动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饲种业并重、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强农垦种业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农垦种业的科技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共同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市场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坚持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树立“大种业”意识,优化品种结构,扩大杂交、果蔬茶等附加值高的作物种子的生产,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发展格局,保持农作物种业均衡高效发展。围绕绿色发展目标,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动新一轮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
坚持创新驱动、联合攻关。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从种质资源改良、生产加工、产品储运到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流程环节的科技水平和价值含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种业企业。加大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坚持资源整合、“三联”发展。整合垦区种业资源,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要素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推动农垦种业联合、联盟、联营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争建立一批人才集聚、设备先进、辐射全国的农垦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培育一批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打造一批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源头可溯、质量可靠的现代种子生产基地,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职工队伍,创造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化、专业性种业企业和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区域种业集团,打造一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民族种业航母。
二、重点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发展现代种业部署,围绕垦区现代种业发展实际和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要求,深入分析当前种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优化品种布局,挖掘良种潜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充分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分区域、分品种组建种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快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加大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建设科技创新工程中心,着力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组装集成及成果转化。支持各垦区种业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组建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和开展商业化育种研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加强农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五)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创新发展电商等现代营销模式,增强物流配送能力,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利用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追溯平台,确保用种供种质量安全。加快培育“中国农垦”种子公用品牌,强化农垦种子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传播和管理,不断提升农垦种业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农垦种业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等优势,推动种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探索适合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供种方式,打造综合服务公司和建设服务云平台等多种形式,整合服务资源和延伸服务链,建立种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强化种业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服务,提高种业社会化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认定建设一批现代化种子展示示范基地,搭建数字化网络展示平台,加强种业生产技术人员培养,促进良种良法展示示范和应用推广。
(七)探索推进种粮一体化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政策性收储政策,积极承担粮食收储任务。努力推动良种、种植、收储、加工等主体联合联动,通过建立各主体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全面促进种子产业育、繁、推与粮食产业仓、加、销一体化协同发展。总结推广好的发展模式,培育形成新的种业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新的产业经营优势。
(八)加强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科学规划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分区域、分作物建设一批稳定可靠的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加工仓储条件,加快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加大高效、安全制种技术和先进适用制种机械的推广使用,推进基地标准化制种,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提高基地的种子生产加工水平。
(九)做强做大种子企业
进一步深化种业企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不断提高种企运行效率、增强种企发展活力。要强化产权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鼓励种企间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鼓励有条件的种企上市募集资金。结合农垦产业发展基金,探索成立“中国农垦种业发展子基金”,发挥好基金导向作用,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
各垦区种子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推进农垦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注重措施,讲求实效,细化并认真抓好落实每一项工作,为意见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保障。
(十一)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推动各项种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重点在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上给予支持,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向垦区流动。加强政策引导,对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持续增长动力。
(十二)发挥联盟作用
充分发挥农垦种业联盟、农场联盟等联盟的平台和纽带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协调企业竞争关系、促进行业和谐共赢发展。推动农垦种业加强合作,兼并重组,抱团经营,将农垦各种业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农垦种业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4月11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