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规发〔2015〕182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7-06-17 01:45:38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林规发〔2015〕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科学布局城郊森林公园,规划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见附件),并已经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国家林业局

2015年12月31日
 

 

 


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背景

 

 



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经过30多年建设,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3101处,总面积达1780.57万公顷,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85%。全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7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5600多亿元,已成为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阵地、绿色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

城郊森林公园是指地处城镇或城镇周边,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生态环境良好,休憩健身设施完善,开展公众游览、休憩、健身、科普、文化等活动的户外特定区域,免费或低门票向公众开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建成区快速扩张、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郊森林公园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亮点。城郊森林公园为保护、修复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城镇生态承载能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增加百姓生态福祉、推动绿色城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逐渐成为了新型城镇化中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有序推进、规范建设、有效管理全国城郊森林公园,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享受良好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特编制《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目  录

 



一、发展城郊森林公园的必要性

(一)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加强城镇生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增加城镇居民生态福祉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弘扬公众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

(五)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我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成效和挑战

(一)我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初显成效

(二)城郊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期限

(四)总体目标

 四、发展布局

(一)基本条件

(二)发展布局

(三)优先发展区域

五、主要建设内容

(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设

(二)加强森林休闲健身建设

(三)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建设

(四)构建全民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平台

(五)全国城郊森林公园示范和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发展城郊森林公园的必要性


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推进城镇绿色化发展、增强民众的生态福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加强城镇生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郊森林公园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和历史文化等人文要素,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屏障、绿肺和天然氧吧,有利于增强城镇生态承载能力,保障城镇生态安全;有利于拓展公众生态休闲空间,提供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加强城镇生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镇绿色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增加城镇居民生态福祉的迫切需要

城郊森林公园拥有配套完善的休闲、健身、科普、游览等设施,免费或低门票向公众开放,公益性强,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郊森林公园的发展可以让城镇居民享受到“出门见绿”、“抬脚就进公园”的便捷。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有利于公众走进森林,亲近自然,满足日益增长的户外健身、休闲的需求;有利于广大城镇居民生活在绿色城镇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利于公众切身感受生态保护和建设带来的变化,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成果。因此,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三)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城郊森林公园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在城镇、及城镇周边、敏感地带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进行森林保育和植被恢复,构筑起多样化的森林植物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城乡生态建设连接畅通、同步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增加生态用地;有利于加强养护管理水平,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对于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加强区域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四)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弘扬公众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

城郊森林公园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公益性强、关注度高、辐射面广,是传播生态文化、开展自然生态教育的天然大课堂。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有利于公众共享生态建设带来的成果,引导热爱自然、崇尚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有利于公众感受生态文化、获得生态知识、增强生态道德意识;有利于公众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增强其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壮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社会力量。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对于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意义重大。

(五)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是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森林是城市之肺,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坚持近自然造林、乔灌草搭配、乡土树种为主,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加强城市森林建设,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确保城市森林建设始终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发展城郊森林公园,有利于引导广大市民了解、支持、参与城市森林建设,真正把城市森林建设的过程变成普及林业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过程,让建设和保护城市森林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与自觉行动。

二、我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成效和挑战


(一)我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初显成效

长期以来,森林风景资源保存较好的偏远地区的森林公园发展较快。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位于城镇及城镇周边的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逐步成为森林公园发展的新亮点。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合肥、福州、青岛、厦门等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城郊森林公园发展速度尤为迅猛,且初见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国共建成城郊森林公园900多处,全部免费开放,为公众提供了近2亿人次的生态休闲健身服务。例如:广东省已建立城镇森林公园310处,总面积约44.69万公顷,占广东省林业用地的4.06%,80%城镇森林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年为上亿人次的市民、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观光等服务。山西省建立城郊型森林公园78处,分布于68个县级行政区,面积8.9万公顷,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直接受益人数达到2400多万人,还为社会提供5000多个公益性岗位。

各地为积极推进城郊森林公园的发展,不断加强政策保障措施。例如: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7年,新增森林公园1037处”,确定了每个市、县、镇至少分别建设3处、2处、1处森林公园的发展格局,并将森林公园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考核任务指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提出“用3年时间,全省新建100处以上城郊森林公园,规划面积超过10万公顷,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镇,实现‘百城百园建设,造福千万百姓,每县建成一处以上城郊森林公园’的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25处市民休闲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8.9万亩。

同时,各地相继出台了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来规范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例如:山西省颁布实施的《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明确了城郊森林公园的规模、绿化标准、建设标准;广东省编制和制定了《广东省森林公园和公园体系建设规划(2013-2017年)》、《市、县和镇森林公园建设标准》、《市、县和镇森林公园建设检查验收办法》、《森林公园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森林公园建设指引》和《森林公园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等系列标准和办法,规范和提升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市民休闲森林公园项目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市民休闲森林公园考核管理办法》等。

(二)城郊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仍处于局部区域推进阶段,大部分省、区、市对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的认识不足,尚未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未将其作为城镇生态公共基础设施,城郊森林公园数量、质量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二是从需求上看,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的主导需求之一,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10亿,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将超过8次,城镇居民快速增长的生态、休闲、健身需求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严重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是从自身发展上看,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稳定的投资渠道,城郊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自然教育设施、生态服务、监督管理、运营养护、人才培养等内部建设体系还不完善,部分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园林化、城市化、人工化特征偏重,森林公园的功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三、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贵在和谐”的发展方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以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绿色育民为目标,完善全国城郊森林公园总体布局,规范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统筹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利用,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培育生态意识,推动绿色城镇发展,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协同发展。

(二)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优先。遵循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保护自然生态、风景资源和历史人文遗迹,弘扬民族传统,保持森林生态特色,坚持将保护放在首位。

--以人为本、贵在和谐。城郊森林公园服务城镇居民,要以人为本,贵在和谐,在保障城镇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建设内容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全国城镇布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自然地理特征、森林植被分布规律等因素,坚持科学区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城郊森林公园。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指导性,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生态修复、坚守红线。加强城镇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与治理,划定城镇森林、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面积控制线,提升城镇生态承载能力,保障城镇生态安全。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25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25年。

(四)总体目标

建立较为完善的城郊森林公园发展格局,使城郊森林公园成为林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生态修复治理的重点内容、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载体、城乡一体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城郊森林公园,让森林走进百姓生活,共享林业发展成果,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满足绿色城镇和宜居城镇建设的需求,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的需求。

近期目标(2016-2020年):优先在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加强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森林景观质量,扩大城镇生态空间;加强大中城市城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健身游憩等设施建设力度,满足4亿城镇居民森林休闲、健身需求;加强科普宣教平台建设,开展自然教育和森林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到2020年,全国城郊森林公园数量达到2500处,全国示范城郊森林公园达到100处。

远期目标(2021-2025年):全面推进中小城镇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基本实现5万常住人口以上城镇均建设有1处以上城郊森林公园,构建覆盖全国的城郊森林公园体系,普遍增强城镇生态承载能力;完善并提升城郊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生态设施、健身游憩设施建设,满足7亿城镇居民森林休闲、森林健身、森林教育等需求,增强城镇居民的生态福祉。到2025年城郊森林公园数量达到4000处,全国示范城郊森林公园达到200处。

四、发展布局


(一)基本条件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

--位于城镇或城镇周边,以服务城镇建设和当地居民为主,居民可当日游览并往返,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可以提供游憩、休闲、生态教育和自然体验等公共服务。

--城郊森林公园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公顷。

--以非耕地为主,尽量利用现有自然地形和原生植被。

--优先利用城镇区域内国有或集体林场、苗圃、树木园、植物园、标本园等森林、林木、林地资源,通过森林群落结构调整优化、湿地恢复、矿山治理等,整合周边其他自然和人文资源。

(二)发展布局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关于东、中、西部战略布局,城郊森林公园布局主要依托城市群、城市带,并伴随城镇发展和提升逐步推进。

--优先发展城市群、城市带等城镇人口密集区域的城郊森林公园,调整空间结构,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服从“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

--省级和副省级城市,每个城市原则上不少于4处城郊森林公园,总面积不小于200公顷。

--地级城市,每个城市原则上不少于2处城郊森林公园,总面积不小于100公顷。

--县级及以下城镇,不少于1处城郊森林公园。

(三)优先发展区域

--京津冀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

--成渝地区:包括重庆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浙江省南部和广东省东部的沿海部分区域。

--其他省会城市及周边区。

五、主要建设内容


城郊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5个方面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森林休闲健身、生态科普教育、全民参与平台、示范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等。

(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设

充分发挥城郊森林公园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增加生态用地,构建城镇、城乡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力提升城镇生态承载能力。

--加强生态保护

加强城郊森林公园内天然林、原生性森林资源、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加强珍稀树木、古树名木及野生动物的保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城郊森林公园的典型地带森林植被有效保护面积达到15万公顷。

对已建的城郊森林公园,开展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普查与评估,加强典型生态系统、典型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重点森林风景资源解说系统、教育标识系统建立。

--加强生态修复

加强对受损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通过人工适度干预、近自然森林营造,恢复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城镇生态修复30万公顷。

针对退化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纯林,通过森林抚育、林相改造、适地适树、适度营造风景林等手段,更新植物配置、完善森林群落结构,逐步恢复森林植被的自然性,提升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

--加强生态治理

加强城镇及周边荒山荒地、废弃土地、垃圾山场、矿山矿区、滩涂地等非林地的造林绿化,大力培育混交林,采取乔、灌、草相结合,高、中、低搭配的原则,优化林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和景观效应,实现生态治理和功能优化的双赢,并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在城镇区域构建较为完善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治理5万公顷,成为身边增绿的精品工程、城镇绿化的亮点工程、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

--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加强巡护管护设施设备建设,包括保护管理站点用房、巡护道路、森林防火道路及设施、病虫害监测及防治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落实对珍贵森林资源等的保护措施,建立保护档案和数据库;加大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力度,避免有害生物对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和破坏;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提高城郊森林公园森林等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水平。

(二)加强森林休闲健身建设

充分发挥城郊森林公园就近健身、休闲、运动的功能,加强森林公园休闲健身设施建设,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满足广大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健身的需求。

--加强森林休闲、健身设施建设

加强徒步道建设,设立走向、里程、难易程度、安全性等标识,满足游客徒步健身需求;加强骑行道建设,道路材质、坡度大小、里程设计等满足自行车骑行者锻炼和游览的需求;加强游览道建设,满足安全舒适、步移景异、串联有序等要求,充分展示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加强观景平台建设,在观赏景观最适宜的角度建设观景平台,提供欣赏森林景观和体验的空间,引导游客提升美学修养;加强休憩设施建设,提供游客休憩设施,设置与景观协调的休闲桌、凳、椅、廊等;加强公园标识、标志系统建设,配置指示牌、警示标志、引导标志等。

加强城郊森林公园安全、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安全防护、监控管理、医疗救护、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等安全设施,以及洗手间、垃圾箱等环卫设施,配备环卫队伍等。

同时,充分利用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布设公交车站和生态停车场等,加强森林公园与外部城镇主干道的连通。加强公园内部水、陆路网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徒步道、骑行道、车行或轨道游览道等的分道系统。

--开展丰富森林休闲健身活动

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开展森林徒步、慢跑、登山、骑游、森林浴、森林露营、拓展、观花、观鸟、摄影等活动,不断丰富城郊森林公园的休闲健身产品。有条件的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森林体验中心,设计有趣多样的认知性、体验性、参与性等活动,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培育热爱自然的理念。

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的植被和地形,结合健身步道,在林下空间和开阔场地合理布局健身场地,设置公共健身器械,开展森林阅读、瑜伽、武术、舞蹈、音乐、民俗体育等健身和文化活动,为城镇居民提供“洗肺、养眼、康体”的理想空间。

--加强森林健身环境因子监测

在主要森林健身休闲场所,建设温度、湿度、空气负离子等环境因子监测点,实时发布监测数据,便于公众直观了解森林的高品质环境。

(三)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建设

充分发挥城郊森林公园的生态教育功能,利用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受益群体广泛的有利条件,加强生态科普教育设施建设,普及公众生态知识,培育公众生态道德意识。

--加强自然教育解说设施建设

加强森林体验中心、森林教育步道、森林课堂、森林博物馆、标本馆、解说牌示等建设。每处城郊森林公园至少建设1处森林课堂、1条森林教育步道;对于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大、资源条件好的城郊森林公园鼓励建设森林体验中心或森林博物馆、标本馆等设施。

--广泛开展自然教育等科普活动

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科普教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森林进课堂”、“自然亲子”、“自然夏(冬)令营”、自然体验、各类主题节庆、宣传等活动,重点加强中小学生自然生态教育建设,提高自然生态道德和素质。

--加强自然生态教育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人员培训,培养具有自然讲解、教育专业素质的导游员和讲解员,鼓励社会志愿者主动参与解说活动;组织专业人员编制适合城郊森林公园特点的自然教育教材及解说词,增强解说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加强自然解说的二维码、信息网络等的软件技术开发和应用。依据城郊森林公园特色,开发自然科普知识宣传册、折页、读本等出版物。

(四)构建全民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平台

依托城郊森林公园的平台优势,创造全民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和引导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

--积极推进志愿者建设

志愿者是城郊森林公园的重要工作力量。鼓励、引导志愿者参与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自然教育、日常管护、游客管理、专业培训等工作,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公益事业建设、自然生态保护的良好风气。在城郊森林公园自行招募志愿者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各级官方志愿者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上申请、审核、引导、协调、规范等功能,搭建互动的桥梁,不断规范志愿者管理工作。

--加强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

结合城郊森林公园的生态修复和生境治理,在部分需要改造和治理的城郊森林公园内,预留部分区域,组织和开展森林公园内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季节,联系相关部门、团体和个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包括同步开展树苗识别、土地整理、栽植要求、后期养护等一系列培训教育活动,加强植树参与者对森林的认识和环境教育。

--加强“树木认养”、“绿地认养”机制建设

充分利用城郊森林公园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林木资源、众多的古树名木和完备的科普教育平台,开展树木、绿地等认养活动,构建规范有序的“认养”机制,加强森林公园与城镇居民的联系,提高公众对森林公园建设管护的参与意识,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人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开展类型多样的森林节庆主题活动

利用“爱鸟周”、“世界森林日”、“环境日”等时机,开展主题活动;同时,城郊森林公园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开展诸如“桃花节”、“杜鹃节”、“樱花节”、“红叶节”、“登山节”、“森林文化节”等专项活动,不断丰富具有林业特色的生态产品,打造优质的森林文化品牌,强化公众的生态文化体验,提升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综合效益,宣传展示生态文化成果。

--加强服务和管理网络建设

加强森林公园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森林公园动态信息服务能力和市民互动水平,发布公共服务信息,服务市民出行,接受市民监督。建设全国城郊森林公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报送,定期分析汇总,实现科学管理。

(五)全国城郊森林公园示范和推广

积极培育先进典型,打造一批生态建设成效好、特色明显、管理规范、建设质量高、市民满意度高、影响力大的城郊森林公园,推出200处全国示范城郊森林公园,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品牌带动作用,全面促进全国城郊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

全国示范城郊森林公园示范内容包括管理模式、资金运作、运营机制、建设成效等方面。建设成果应有代表性、独特性,并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带动作用。

--选择标准

(1)城郊森林公园建成后,在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景观价值高;或者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或者自然教育有特色。

(2)城郊森林公园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各类标识明显。

(3)城郊森林公园管理运营规范,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适宜的人员配备,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资源、人员档案数据齐全。

(4)城郊森林公园年接待服务人数达到50万人次以上。

(5)城郊森林公园编制总体规划,并经批准按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6)当地党政领导重视,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全国示范城郊森林公园建设重点

(1)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

在城郊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中,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总结出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重点示范森林公园在荒山荒地、垃圾山场、矿山矿区等区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

(2)休闲健身建设

加强森林徒步与骑行道路、健身场地的建设,不断摸索出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积极、参与性强的休闲健身活动。重点示范森林环境下的分道系统、休闲健身设施、组织活动和服务水平。

(3)科普宣教建设

加强城郊森林公园在生态文明、森林文化、林业建设成就等方面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和媒介,创新宣传形式、推出多样产品。重点示范森林课堂、森林体验中心、解说标识系统等科普宣教阵地的建设水平、活动形式和组织能力。

(4)管理运营建设

加强城郊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规章制度、人员培训、资金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建设,总结出可推广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重点示范管理模式、资金运作和可持续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六、保障措施


(一)把城郊森林公园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将城郊森林公园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作为城镇建设中公益性、基础性工程加以整体推进。同时,将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纳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考核指标。

(二)建立全民共建共享新机制。不断创新形式,大力支持各行各业、社团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中。积极吸纳各有识志士、专业人士等担当森林公园教育、环境保护的志愿者。积极倡导全民义务植树和认养林木、林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管护的积极性,促进全民共建共享城郊森林公园。

(三)建立稳定的投入、运营机制。将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管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城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和后期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扶持城郊森林公园生态教育和生态修复等公益性设施建设,优先将城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治理、护林防火等林业、园林建设资金用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郊森林公园建设。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城郊森林公园的基础理论和信息化建设,强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起稳定的人才队伍,提高专业化建设管理水平。尽快研究制定城郊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办法,不断规范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五)加强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规范全国城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升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突出公园建设的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的特色,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各地城郊森林公园有序健康发展。提升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骑游道建设及自然教育设施建设的品味,努力提高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水平。

(六)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林业主管、部门协作、市场参与”的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机制,调动一切资源,共同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加强城郊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建设,强化对森林公园的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保障城郊森林公园管理、休闲健身、生态教育等活动的有序开展。积极借鉴各种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森林旅游发展水平。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law/20405.html

本文关键词: 林规发, 国家林业局, 城郊, 森林公园, 发展, 规划, 2016, 2025年, 通知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