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解读中国对外开放“新棋局”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总结,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定调,并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作出部署。这也是“新常态”思路提出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来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如何阐述和部署,意义重大。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如何挖掘未来的贸易商机,我们财经频道特别专访了商务部部长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请他为我们解读,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中国如何下好这盘棋。】
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成功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态度越发积极
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这样的表述显示了中国对自身经济实力的信任。
而在实践中,与总书记的强调遥相呼应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实验成功,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成功和今年APEC北京峰会上发布的《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一系列的动作显示出,中国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
上海自贸区实验成功
而与此同时,由美国参与制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即TPP计划也在积极推进,美国全方位主导TPP谈判,中国大陆至今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协定和贸易区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曾经的国际贸易霸主“WTO”已经面临“边缘化”趋势。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经贸关系中,中国的态度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首先我本人,我不认为有些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或者发达国家之间所建立的,正在谈的自贸协定对中国是一种排除,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中国这个体量,如果说你想形成任何新的投资贸易的规则,没有中国的参与,事实上是不可能形成全球化的,一种全球普遍的规则。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现在全球,无论是在区域安排,还是双边安排,还是在多边国家之下,任何投资和贸易活动没有中国的参与都是不完整的。因为不仅中国本身自己的体量和规模占到全球货物贸易的12%,更主要的是与中国相似的一批新兴国家,他们整个代表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格局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就这点而言中国无疑是起一个引领作用。
记者马洪涛:在您看来,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过去我们经常讲加入什么,参加什么,现在我们都说参与。
记者马洪涛:这一字之差有什么内涵上的区别?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过去是别人制定好规则,谈我们应该怎么去服从这些规则、适应这些规则,从而去加入。现在是我们在一起商量。
记者马洪涛:参与制定规则。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参与制定规则。这就完全说明了这几十年中国的变化和我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认为 中国已经由参加者变为参与者
从规则的参加者到规则的参与者,一字之差显示了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地位的变化。而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双边协定也飞速发展。2012年5月中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
2012年5月中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
从贸易数据上看,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重要投资来源国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判进展迅速,2014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就在中韩谈判顺利结束后的一个星期,2014年1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和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共同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将签署《中澳自贸区协定》,未来五年,澳大利亚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分货物进口零关税,两国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澳大利亚乳制品、牛肉、海鲜、羊毛等制品和煤、铜、镍等矿产将以低价格大举销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等也以零关税销售到澳大利亚。
记者马洪涛:中韩自贸区和中澳自贸区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成了这样一个决定。进展速度之快超出了事先所有人的预料,大家没有想到这么多年都在推进但没有太明显进展的两个自贸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成协议,怎么做到的?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首先韩国是全球第14大经济体,和中国的贸易,中韩贸易将近3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量,而且猛一看中韩之间产品上有很大的同质性,比如说电子产品,但是打开结构会看到它实际上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说中国有很多的产品从韩国的进口是用于中国本身的消费和之外的,有一部分是用于中国产品的出口,可以看出全球价值链的组合来。另一方面,韩国也有它自己在产业利益当中的挑战。比如说农业问题,但是在双方领导人的推动之下,我们秉承着要达成,利益大致平衡的高水平的自贸协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谈判。应当说到目前高水平3000亿美元来说,猛一看有很高的同质性竞争来说,我们初期,加上一段的降税期,到最后达到91%-92%的完全产品自由化,在贸易领域,这对中韩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自由化的程度。
中韩自贸区建成后,未来两国将在贸易领域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而在中澳自贸区的协定内容中,澳大利亚的所有产品关税对我国将全部将为零。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85.4%也将实现零关税。届时,牛羊肉、乳制品、葡萄酒、海鲜等产品会不断补充我国市场。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中澳)这场谈判已经十年了,实际上到2009年之后基本上陷入停顿,它重启是2013年年初。经过金融危机之后,双方在与谈判之初比,都变得比较冷静,这当中我们都经过了金融危机和之后的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洗礼和考验,对于中澳之间相互经济的互补性和共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中国这样的市场和需求,这些资源和能源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回过头,如果没有中国这样的市场,澳大利亚的服务业怎么发展。反过来对我们来说,我们也确确实实无论在人均来说,也是在能源和资源方面平均比较低的国家。所以我们都回到了比较现实的立场上来,这就使我们彼此作出了很好的安排。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解读中澳自贸区的协定内容
中澳自贸区协定谈判的顺利不仅极大促进了中澳两国的自由贸易,对于中国还有着一个特殊的意义。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澳大利亚的经济制度和它的法律法规的安排,几乎和欧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假如说中国能够和澳大利亚达成一个高水平的,涉及几乎所有目前自贸协定谈判的各种议题,包括边境上和边境后的议题,也包括我们称作为21世纪新议题,它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中国有能力也有自信,全面地参与全球无论是多边还是诸边的高标准的自贸协定谈判。
记者马洪涛:这正是我想问的一个问题。在经历了中韩和中澳自贸区的谈判之后,因为它超出了人们想象,它的速度之快,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否意味着过去很多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中美之间的谈判、中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的自贸区的建设速度,也会超出我们之前的想象。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实际上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合理的,有整个开放布局当中全面的安排。我们看到的是中韩和中澳,为什么十年磨一剑,好像最近就加快,有的看来差异性如此之大,而且能够达成双方业界高度评价的自贸协定,这些都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当中的一个一个的棋子。它实际上是全局当中的一个整体的构架。
2013年9月29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滴水湖畔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简称上海自贸区。自贸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31.48, -1.87, -5.61%)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个近30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初就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新的试验田。
上海自贸区成中国经济改革实验田 “一路一带”经济战略构想获关注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上海自贸区如果讲和中韩、中澳虽然都叫自贸区,但是上海自贸区是单方给惠的,不是通过约定、条约或者协议的形式相互给惠,上海自贸区是中国自主开放的一个试验田。通过人大对外资三法的豁免,三年内上海市自己可以制定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记者马洪涛:但我们不明白的是,在全球下这样一盘大棋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下上一步上海自贸区这个棋,这个棋子在整个棋局中的作用是什么?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当中的压力测试的试验。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告诉我们,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对外贸易,30年来平均保持17%的速度递增即便是在金融危机阶段,也保持在21%的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放缓以后,我们的管理体制能不能适应?这就是上海自贸区要作为试验田要接受考验的地方。
记者马洪涛:经过这一年上海自贸区的运转在你看来,我们是经受得起这样的挑战和考验的。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是的。因为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坦率地说我们改革开放,尤其我们自己改革的回旋余地是很大的,可以说我们举出一项措施来,就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就像总书记讲的,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啃的骨头,像这些硬啃的骨头当中,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首先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种管理体制的改革,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新政府伊始,抓的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审批事权的下放。
在把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新经济试验区不断打磨,修正之外,亚太自贸区实质进程的推进,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去的重大举措。2014年11月11日,在中国举办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在会场讲话汇总表示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这在高虎城看来是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习主席在发言中讲,把它称作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性的事件。这充分地说明,对这个地区来说,最后形成一个大的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11月份的非正式领导人会议,这项最重要的协议在领导人充分审议之后得到了批准,就开启了由当时的孵化器,9年之后就有实际行动的起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认为此次会议重要,是和APEC的发展历程有直接关系的。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立,中国在1991年正式加入会议。1993年正式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中国在9年前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应当成为亚太自贸区的孵化器,但由于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这一概念一直没有细化,直到今年5月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在9年前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应当成为亚太自贸区的孵化器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今年5月份青岛贸易部长会上,中方率先提出制定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我们不能再不停地孵化,现在足以。经过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风起云涌的自贸协定的谈判,而且不断在用高标准迈入,我们完全具备了整合目前自贸协定谈判当中最核心的一些条款,从而为亚太自贸区由一个孵化器,演变成一个实际行动的条件。
此次会议中北京路线图的制定,不仅解决了自贸区迟迟没有实质工作进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定了接下来亚太自贸区工作的方向和内容。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北京路线图在中国这个东道主,也是主要的倡议方,应该说顺应了亚太整个区域贸易自由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应该说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的印迹,接下来我们还会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一道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争取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地推进亚太自贸区的建设,使当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初衷和对亚太自贸区这种憧憬能够从北京出发变成现实。
在推动亚太自贸区的同时,我国也同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路一带”的经济战略构想,这一举措刚一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反应。这让不少外媒惊呼这一战略酷似二战时的“马歇尔计划”。
记者马洪涛:现在有很多外界评论把中国的、亚洲的基础设施银行和丝路基金,跟当年美国在欧洲进行的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你觉得这两者之间有可比性吗?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我觉得这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我们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实际上,应当说是对整个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一个补充。亚洲和“一带一路”国家,绝大部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亚投行是个开放的体系,不仅在域内,现在有20多个国家已经作为创始国,而且现在域外的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在和我们商谈,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像当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援助计划,我认为更多是合作、共赢,是带有优势互补和共同求发展、求繁荣,而不是带有中国去主导,中国去设立一个金融机构和哪个金融机构,去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我认为不是这样一种关系。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为记者解读“一带一路”
记者马洪涛:现在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也可能会让中国和沿线所有国家都受益。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因为从亚投行创始国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球对他的关注,以及沿线国家对亚投行的高度支持和认可,以及习主席在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中国建立丝路基金的反应来看,我认为回应了“一带一路”迫切发展当中的需求。到现在65个国家当中50多个国家明确的提出要和中国建立制度性的安排,共建“一带一路”。我们打开看这些国家有的是属于能源资源富集的国家,有的属于市场非常广阔,有的是属于亟待建设基础设施,它有很大的资源和潜力,但它缺乏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公路、铁路、航空、通讯等等。那么这些它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互补性和差异性非常大。而在这当中中国一方面由于我们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有我们的和其他方面互补需要一起共同发展的领域,所以“一带一路”,我认为是引领中国同沿线国家长期发展的一个战略构想。
从亚太自贸区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无论是从话语权还是从影响力上都越来越不容忽视。而这也无疑会在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中更好地保证中国的利益。但随着各个经济体的互相影响越来越深入,我们也同样会更多地面临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究竟在国际经贸中如何设计自己的定位,中国在对外经贸中新的亮点究竟在哪里?
商业部部长高虎城:世界对中国产品的认可速度超乎我想象
海关总署12月8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4.7%,进口同比下降6.7%,均创下今年3月以来新低。其中,出口增速较上月11.6%的增速大幅回落,而进口增速则是由正转负。离2014年结束只剩下一个月时间,而从前11个月数据来看,今年完成7.5%的进出口目标已无可能。回顾过去两年,2013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居于世界第一位,但7.6%的增速仍然低于8%这个增长目标。而在2012年,全年外贸增速仅为6.2%,也远低于当年初确定的10%目标。连续三年无法完成外贸目标,这也显示出,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外贸形势并不乐观。
记者马洪涛:你估计在经过这盘棋之后,一系列的自贸区建设,包括中国的上海自贸区实现我们想要的改革的效果,经过了这样一轮改革和开放之后,中国的外贸出口将来面临的局面是怎样的?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实际上下一步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过去一讲外贸出口,很多想到是商品的出口,实际上中国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和中国对外贸易紧紧结合在一起,我们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当中,我们相互互补当中,实际上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已经输出了,无论是消费性的还是投资性的,这一点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记者马洪涛:资本输出的特征在外贸数据上会有所体现吗?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肯定会的。因为任何对外投资,相当一大部分是以购买中国的设备出去的。现在就中国的设备,很多领域当中,无论从高铁、火电、水电各个方面,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是全球最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选择了中国的产品,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说选择中国的设备的话,那必然要选择中国的服务,这几乎是连在一起的。这一点最能够说明中国外贸质量的提升和附加值的增加。
中国加入WTO以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开始实现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目前,中国已成为资本输出大国。传统的服装、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2013年12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举行了奠基仪式,其中包含两个中国制造的核反应堆;2014年7月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铁全线通车,开辟了现代化的新丝路。从高铁、核电到火电、水电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正在成为中国出口的重头戏。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过去很多领域,由于我的发展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进不去,举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说我们的发电设备,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是进口的,现在很多过去我们的进口的合作伙伴,变成了我们的合资伙伴,甚至变成了购买很多中国生产的本土设备的伙伴,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和自己的发展所开辟出的市场。
高虎城认为中国市场的拓展 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记者马洪涛:我也看到一些评论,包括一些市场调查,他们发现在很多新兴市场对于引进投资方面,当地似乎更喜欢美国和日本的投资,对于中国的投资总是心存一些疑虑。你觉得在未来,如果说存在这样的疑虑,中国方面应该如何打消这些疑虑?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这种现象有,但是我看到的现象恰恰是另外一种现象。因为什么呢?我们长期从事这个工作,我们很清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天可以改变的。对中国的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和中国的设备,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接受速度超出我的想象。认可程度是超出我的想象。我这里很多例子可以举,甚至你看到这个项目好像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真正打开以后,会发现这里面很多都是中国的产品。
记者马洪涛:而且新兴市场会慢慢地意识到中国的价值。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这已经很快了,已经非常快了。
半小时观察
高虎城部长的解读为我们展开了中国经济的一盘大棋。中国的经济实力早已赢得国际的信任。中国不再是国际经贸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是变成了下棋者,变成了谋篇布局的引领者。角色的转变既是实力的彰显也是保证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在国际上,更多的国家对中国也充满期待,希望中国能够引领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轨道前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