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扩容:“排头兵”上海自贸区再出发
国务院近期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会议决定将自贸试验区的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并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辐射、扩容,给上海自贸试验区带来新的动力和压力。站在新起点上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更具开创性地承担国家战略,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差别定位合作竞争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新设的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新的自由贸易园区获批,说明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路径,得到了中央高度肯定。”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新设的三个自贸园区,在定位上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存在差别。“良性的、差异化的竞争,有利于试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服务于全国的改革开放大局。”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说。
竞争之外,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新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之间更多的是合作。“随着新的自贸园区获批,有望在顶层设计方面形成常态化的自贸区改革协调机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表示。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共同推动中国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十八大提出选择若干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上海是第一波,粤津闽是第二波,我相信还有第三波,毕竟中西部地区目前还没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空间更大试验更准
辐射也是此次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亮点之一,自贸试验区的部分开放措施将辐射到浦东新区,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也将在全国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扩区”,属于应时而生、顺势而为。毕竟,自贸区原有28.7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仅相当于上海市的1/226;而自贸区所在的浦东新区面积达1210平方公里,能给改革提供更大的试验空间。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区改革带有为国家进行压力测试的任务,在更大的范围去试验,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更准确一些。将自贸区的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随着物理空间的扩大,开放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比如,制造业开放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在原有的自贸区域内难以施展。
二是自贸区现有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贸易和物流企业,而浦东新区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更容易试出联动效应。
三是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属于派出机构,很多事务需要授权。而浦东新区属于一级政府,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试验的完整性会更高。
先行先试国家战略
挂牌一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记者采访获悉,下一步自贸区将加快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展望2015年,金融改革将成为重头戏。比如,自由贸易账户由中资银行推向外资银行已经箭在弦上,后期还将逐步纳入保险、证券等非银机构。此外,上海自贸试验区还谋划启动个人对外投资业务,允许区内个人通过特定账户投资境外实业或资本市场。
在开放方面,2015版的负面清单已在筹备之中。新版清单将凸显两大特点:一是结构优化。发达国家的负面清单主要针对服务业,而2014版负面清单有一半是针对制造业、建筑业,还有继续缩短的空间。二是透明度提高。“当负面清单缩短到100条左右的时候,决定其质量的,将是透明度。”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辐射扩容,既是对自贸区改革试点的高度肯定,更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部署。承担这一使命的上海自贸区,任重而道远。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