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梅:未来10年中拉贸易完全有望达5000亿美元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北京开幕。一些西方媒体对此充满警惕和醋意,认为此举是中国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回应。“中国需求成为南美国家外贸战略多元化、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中拉合作与美国因素无关。” 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国际经济金融研究室主任姚淑敏今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中拉合作与美国因素无关
姚淑梅解释说,事实上,本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其动力来自于经济因素,即中国工业化所需初级产品供给实现市场多元化,使能矿资源的战略需求更加均衡和有保障;拉美国家(特别是南美国家)借大宗商品的景气获得巨额收入,充实了财政基础,提高了国家信用,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中国需求成为南美国家外贸战略多元化、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双方战略需求在宏观层面的基本满足是中拉关系的核心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拉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弱化,皆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求,通过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是双方合作的现实需求,所以说经济因素依然是目前双方加强合作的基础动力。当然,中拉合作通过在重大问题上协调立场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有利于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中拉合作并非是排他的。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应该坚持开放精神,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英国《金融时报》也曾指出,应视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存在为良性经济多元化的一部分,这种多元化过程对拉美有利,对美国也有益。
姚淑梅认为,中拉论坛就是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将过去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个别国家的双边合作升级为整体合作,搭建可持续的框架,突出组合优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新兴市场也经历过一些挫折,中拉论坛的实践就是寻求彼此间加强经贸联系的方法,也是尝试打造更加公平的规则。
未来10年中拉贸易完全有望达5000亿美元
8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当天双方达成了三项成果,其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集中反映双方对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共识;《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是为论坛建章立制;《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则确定今后5年中拉开展整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涵盖政治与安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工业、农业、科技、人文等。
去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拉领导人会晤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在昨日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主题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表示,这些倡议“正在得到积极落实”,一系列倡议中的200亿美元的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和50亿美元的中拉合作基金已经或者即将开始实质运行,5000万美元的中拉农业合作专项资金已经开始向双方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习近平主席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5亿人次。这将给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增长机遇、投资机遇、合作机遇。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10年内中拉双方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的目标。”
姚淑梅也认为,中拉经贸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产业互补、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为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10年双边贸易额较2014年翻一番达到5000亿美元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不过,目前中拉以初级产品贸易为主导的合作模式需要注入新动力,稳步推动中拉经贸关系发展需要新模式、新思路。从中方看,以对拉直接投资为纽带,通过中拉产业融合(包括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金融合作等),带动产业内贸易,打造投资贸易良性促动的经贸合作新格局应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