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推动海外投资 新常态为海外并购带来新机遇
对外投资活动渐成中国经济新亮点: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迅猛增长,从2002年到2013年增长近40倍,成为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年前11个月,累计对外投资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我国对外投资有望超过外商对华投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市场对2015年对外投资增长持乐观态度。活跃的海外投资活动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
海外并购收获颇丰
近年来我国的跨境投资活动频繁,加快了海外战略产业布局。中资企业接二连三大手笔收购国外资产。安邦保险19.5亿美元入主纽约地标华尔道夫酒店,弘毅投资斥资9亿英镑买下英国比萨连锁品牌Pizza Express,联想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购入摩托罗拉,双汇国际71亿美元购得美国肉制品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气巨头尼克森……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外投资的参与主体、投资行业和地域日趋多元化。
从投资主体来看,国有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产业投资并购市场之中。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逐步壮大,寻求国际化发展的诉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购优质资产,以促进自身升级,提升品牌价值。另外,国内一些私募近些年也在投资并购市场崭露头角,在战略持股和收购方面的表现亦可圈可点。
从投资行业来看,早期以央企为代表的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着眼于石油、矿产、有色金属等资源性行业。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程度提高,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业得以拓宽,从机械制造到食品饮料,从科技电子到物流零售,中国资本已经逐渐渗透至全球各大主流行业,提升了国内企业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就投资目的地而言,中国资本更是遍布全球各地,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品牌、非洲澳洲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亚洲南美洲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的发展潜力都对中国投资者充满吸引力。
“从改革开放之初简单的来料加工出口,到现在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快速的对外投资增长说明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入的程度在加深,经济发展更趋于均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海冰说。
简政放权推动海外投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快速攀升的同时,中国亦需要争取与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适应的资源配置话语权。在中国的倡议与推动下,2014年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多边金融机制均出现实质性进展,为全球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复旦大学全球投资与贸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堂军认为,这些机构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向海外输出,参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为未来全球资本投资铺路搭桥。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逐步放宽境外投资管制,进一步释放国内企业跨境投资的需求。商务部于2014年9月颁布了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增强企业投资的自主权,进一步缩小了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提高境外投资手续办理的效率。对此,高盛中国投资银行部总裁朱寒松表示,近来监管层通过简政放权,扫除了以往海外并购中的一些障碍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审批转备案和外汇资金管制方面给予了更多放松。“以往一些企业在投资并购合同中都要加入有待国内监管机构批准的条款,审批条件和时间无法明确为并购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有时迫使企业接受更高的交易价格作为风险补偿。”朱寒松说。
规避风险锻造成熟投资
我国资本出海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企业到海外收购资产,在陌生的监管和经营环境下也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中经受了各种挫折。前不久墨西哥突然取消与中国44亿美元的高铁合同,而欧美等国也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中兴拒之门外,手机制造商小米近期进军印度市场也卷入专利风波。
据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路谷春介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面临诸如政府审查、反垄断调查以及因对当地法律制度和劳资关系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有分析人士担忧一些企业到海外配置资产缺乏明确战略目标,抑或在交易过程中对协议条款理解不清导致对交易风险的认知出现偏差,导致投资失败和损失。
此外,当前很多出海投资的中国企业在公开竞标中所报价格让其他竞标者黯然失色,但在全球运营管理和资源整合方面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朱寒松表示,很多国内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和人才储备,另外风险评估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全球并购市场中只能算新手。
新常态为海外并购带来新机遇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资产贬值以及国际大宗商品的走跌都为我国企业投资并购带来了新机遇。德勤发布的《2014年大中华地区境外并购报告》显示,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及资产贬值,该地区为中国寻求低价的投资目标提供了大量机会,制造业和科技业是欧元区中国投资的主要受益者。2014年前五个月,中国公司总共投资34亿美元用于西欧汽车制造业的收购,其中德国占据最大份额。
朱寒松指出,随着国内经济渐入新常态,国内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低水平扩张没有前途,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一些企业通过参股或收购成熟海外品牌来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发挥境内外良好协同的效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此外,朱寒松认为,随着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大宗商品全球性需求不足,价格走跌,未来一段时间资源性资产价格的持续低迷将再次给能源和资源行业带来好的投资机会。同时,我国越来越注重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特别是2014年推出的“一带一路”发展计划,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国家在基建方面的投资,同时为国内经验丰富的基建行业提供施展拳脚的国际舞台。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在不断拉动国内消费升级。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食品、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并购亦有望增加,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当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的热潮才刚刚兴起,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路谷春认为,判断投资并购成功与否,要看是否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纯财务性回报未必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他说:“更值得关注的是十年后,有哪些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真正走上全球化发展轨道,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复旦大学袁堂军也表示,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不足以评判投资好坏,更应从投资效率和质量上来考量跨境投资行为。“跨境投资的最终驱动因素还应该是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使企业获得更好的产业发展机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