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从服务外包产业获得更多“真金白银”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并给出了服务外包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这是继去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之后,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中国服务外包网CEO齐海涛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明确了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地位,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加入WTO以来,我国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外贸发展迅猛,但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资源环境日趋紧张,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内容的货物贸易传统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有利于将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消耗大量能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技术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正快速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服务外包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将有效吸纳就业,促进大众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说。
服务外包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对外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总规模已接近1.7万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2.97%,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约0.8个百分点。
服务外包产业对吸纳就业的作用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1至11月,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62.9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3.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9.1%。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7686家,从业人员599.1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399.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7%。白明认为,服务外包产业属于人力资源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吸纳大量中高端劳动力,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
但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外包产业分工仍位于国际产业链相对低端。此次《意见》明确了服务外包产业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互联网、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服务外包,同时,还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教育、交通物流、健康护理、科技服务、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领域服务外包。《意见》也提出金融业不仅要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融资便利,金融业本身也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此外,今后还将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
白明表示,“服务外包产业不必再走‘先做大再做强、先发展再升级’的老路,而应做大做强两手抓,直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催生了新的服务业态,也为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和高附加值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意见》提出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京津冀等区域已形成的产业集聚优势,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东北地区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有序的良性发展格局。
《意见》还提出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推动服务标准出口,并强调要密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构建多元化市场新格局。白明认为,服务外包必须在全球视野下,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服务外包让“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更加具体,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服务外包领域的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与国际服务外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整合全球业务资源能力明显不足,“中国服务”品牌尚未被全球业界广泛认知,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然偏弱。白明认为,强化财政金融税收支持,让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获得了“真金白银”,将大大促进产业发展。
“《意见》的一大亮点是不仅强调了服务外包对就业的作用,还强调了对创业和创新的作用,赋予了服务外包新的功能。”齐海涛对《经济日报》记者说,“《意见》突出了创新驱动。除了财税金融支持外,还提出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引导和支持研发,并鼓励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这就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创新,要练好内功。”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