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自贸区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
再过两天,第45届世界经济论坛将再次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
作为中国在欧洲唯一的自贸区伙伴,近年中瑞关系发展迅速,就连苏黎世机场的海关人员也开始学习说中文,通关时见到中国面孔的游客,会微笑着用中文说一声“你好!”
瑞士地处欧洲中心,但奉行永久中立的国策,并不是欧盟的一员,在整个欧盟向国家主义迈进,实行统一货币进而谋求政治统一的过程中,瑞士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继续保持自己经济和政治的独立性。由于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在欧债危机爆发过程中,瑞士法郎依旧坚挺,而没有陷入欧元的“公地悲剧”。
既然不愿与欧盟谋求货币和政治的统一,瑞士就必须在经济上能够独树一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由贸易,且不说瑞士对内投资自由度领先于欧洲各国,吸引投资者云集与此,其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减少贸易壁垒,就让这个欧洲小国受益匪浅。
与中国签订自贸区就是一例,在此之前瑞士与欧盟已经是自由贸易区,但是瑞士不愿意错过高速行进的中国列车,当欧美各国都在质疑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时,瑞士率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随后中瑞贸易发展迅猛。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是2008年贸易规模的3倍。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2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瑞士出口额达34.9亿美元,进口额为228.1亿美元,瑞士对中国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2013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达159.67亿美元。中瑞两国的贸易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瑞士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国。从进出口结构来看,瑞士对华出口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光学、钟表、电子产品,我国对瑞士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化工产品、船舶等。
特别是中瑞自由贸易区协议签订以后,中瑞经贸关系发展更上一个层次,目前瑞士是申根国家中对中国签证最多的国家,每年近百万中国游客落地瑞士,并由此进入欧洲各国,但仅仅从数字上看中瑞自由贸易区显然略显单薄,数字上呈现的是中瑞自由贸易的结果,而真正促成这一成果的是中瑞两国对自由贸易的坚守。
近百年来对自由贸易的坚守让瑞士这个欧洲小国成为世界第19大经济体,近30多年对自由贸易的坚守,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就中国奇迹。而两个国家互相开放,一个大国、一个小国,在自由贸易的准则下不仅没有出现小国成为大国经济附庸的问题,而且实现优势互补,这再次证明了自由贸易并不是零和游戏,不是一国损害另一国,而是真正的实现了“交相利”,通过互通有无,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同时,造福两国民众。
本届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会访问瑞士,在访问之前,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支持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这代表着中瑞自由贸易更上一个台阶,李克强访问瑞士,其意义可能不仅是为了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为全球树立一个自由贸易的典范更是其中深意。
中国当前已经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以自由贸易为先导,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引起这也是本届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重要议题,并可能由此中断柏林墙倒塌后全球向合作与互信的发展趋势,亦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而中瑞自由贸易区签订后出现的互利互信局面,可以给各国树立一个自由贸易的典范,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赢得所在投资国的信任。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