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众议:定向降准不应一降了之 A股高开低走不必悲观
央行此次降准意在对冲外汇占款减少,提振实体经济,避免经济滑入通缩通道。一句话,就是防止货币过紧,保持流动性在松紧合适的状态。这就像保持自行车匀速行驶一样,太慢了就稍微加把劲,太快了就适度刹车。央行就是在松紧之间寻找平衡点。这需要央行对经济运行状况有深入的洞察,也需要对宏观走势有前瞻性判断,更需要对行动时机进行精准把握。
目前央行降准,注入流动性,就是在稍微加把劲,防止自行车减速。但是这把劲之后,是不是还要再加劲?这还真不好说。央行的后续动作究竟如何,还要看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如果2015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好转,哪怕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央行采取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就不大。因为管理层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在增强。
对央行未来一定会采取降准、降息行动的肯定性预测,是基于央行在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判断。而这个判断既与央行所宣称的稳健货币政策不一致,也不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目前,央行没有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
降准,不应一“降”了之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央行此时降准被外界认为是“恰逢其时”。降准,可以有效释放可贷资金量,使流动的资金更加充裕,同时也对引导资金成本下行发出明确信号。但是,事物都有二重性,降准自然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甚至是把“双刃剑”。因此,我们在看到其利好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杀伤力”。
一方面,有些利好并非真利好。比如楼市。如果引发房价大涨,显然不好。这也不是降准所要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降准要起到应有的效果,应具备缺货币、货币流通顺畅、金融体系的利率传递机制良好这三个条件。但反观现实,这三者似乎还不具备,起码不太完备。因而降准纵然是“恰逢其时”,经济下行的压力也会因为房地产的持续强势而有所缓解,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却有可能被延缓。
好在央行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针对性地实施了定向降准措施。这需要各商业银行做到“对号入座”,不可随意。必须明确,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要保持促进经济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之间的平衡,既要托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又要在底线之上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模式的升级换代,单靠降准是不行的。更主要的,全面降准,不应一“降”了之。这除了必须更加关注新增信贷的效益和质量,防止新增贷款投向产能过剩等正在调控的行业和领域,更多地还得依靠“开渠引水”式的供给管理办法,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这不单是金融机构的事,需要形成共识,上下齐努力。
A股“高开低走” 不必悲观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郭施亮
一则降准政策,足以刺激市场的神经。不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降准利好,却仅仅为股市带来了一个“高开低走”的走势,未能实现股市的二次腾飞。
进入2015年,A股市场进入了一个敏感的时点。其中,管理层多次打压市场高杠杆行为,助力推动市场去杠杆化,无疑加速了市场的调整节奏。
显然,建立在高杠杆下的牛市终究受到了政策的制约。而在管理层强化股市“去杠杆化”的大预期下,实际上也给本轮快速的上涨行情敲响了警钟。
但是,笔者认为,在金融反腐的大环境下,实际上加快了股市的制度规范性建设。与此同时,管理层推动股市去杠杆化,却未完全压制这一杠杆牛市的根基。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时股市运行节奏的放缓,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且还可以加快推动股市从疯牛向慢牛的转变节奏,为股市的健康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对于市场遇重大利好政策不涨反跌的现象,投资者不应该过分悲观。2500点一带区域是大资金大机构的建仓成本,而2800-3000之间区域属于市场的重大支撑区域。因此,在股市助力实体经济、提振股市成为政治任务的大背景下,结合大资金大机构介入程度很深的基础,股市再度大幅下挫的可能性并不大。相反,逢低吸纳,或许才是当下最佳的策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