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 寻求稀土良性发展
商务部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按照相关方案,企业仅凭购买合同即可领取出口许可证,不再需要配额批文。这是自1998年中国实行稀土出口配额政策以来首次出现的重大调整,意味着备受国外诟病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宣告终结。而中国稀土产业应抓住时机,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道路。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各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尤其在制导、卫星、探测、通信、激光等以军事为先导的高精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一些国家出于环境保护、资源储备等考虑,纷纷保护本国稀土资源,取而代之的是从我国廉价进口稀土产品。数据显示,我国稀土储量仅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3,却向全球供应着90%以上的稀土资源。自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对稀土实行出口配额制,意在稳定稀土价格,维护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自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制一直饱受国外诟病,美欧日更是向WTO起诉中国。2014年8月,WTO裁定,中国实行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不符合相关世贸规则和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
其实,中国自己也深受稀土出口配额政策所累。一方面,由于中国加大稀土出口限制,引发了国外稀土开发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积极开发本国稀土矿产,国外买家也意识到“一揽子”卖家的局限性,开始通过替代技术开发等手段获取新的稀土来源,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这样一来,国际稀土价格迅速从高位跌落。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稀土市场一直低迷,成交清淡,每年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都用不完。中国政府强化稀土出口配额管理的结果,也导致白白丧失了自己的国际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封闭的市场容易被人为炒作。2011年上半年,国内稀土市场就经历了一轮疯狂炒作,在稀土价格成十倍疯狂暴涨的作用之下,中国稀土产业链被一分为二:一边是上游的稀土原矿—稀土精矿—稀土分离产品企业大赚特赚,从而引发无休止地乱采滥挖,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边是下游的稀土应用产业—功能材料—实用产品企业因无力接受高企的原料价格而亏损停产,遭遇重创,稀土上下游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这样一来,中国稀土的国内市场也如国际市场一样急剧萎缩。
显而易见,稀土产业链的高端在下游。但令人尴尬的事实是,稀土下游深加工产业却是中国的短板,绝大多数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日等国外企业手中。成本为1元的稀土原料,国内经过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而出口到欧美日企业被深加工成产品后,价格高达成千上万元。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稀土产业的管控政策多在上游,实际上,对下游深加工产业的扶持更为重要,而任由上游价格暴涨斫伤下游产业的做法则更不可取。
如今,稀土配额取消了,市场相对放开了,意味着更宽松的管制,更自由的竞争,这将是中国稀土产业迈向市场化的开始。市场将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更少的国家干预也契合了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用经济手段干预市场的科学发展思路。至少对于饱受私挖滥采、环境污染、走私猖獗、市场萎缩等问题困扰的中国稀土产业来说,这有望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开始。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