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制到管理 稀土或不再稀里糊涂
2015年1月1日,国家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配额。2015年1月21日,商务部透露稀土出口关税或于5月2日取消。2015年1月28日,工信部表示六大稀土集团将于年底前完成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接连不断的重磅消息让2015年的第一个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稀土月”。
关键的5个月
自1998年起,商务部都会在每年年底公布来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的上榜企业名单以及分配的配额数量,但这个惯例在今年1月1日被打破了。
2014年12月31日,商务部发布了《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稀土赫然出现在商务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签发出口许可证的22种货物行列中,属于带有引号(“”)标注的货物。这意味着企业只需凭出口合同便能申领稀土出口许可证,无需再同时提供批准文件。
至此,我国施行了16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正式宣告终结。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对此众说纷纭。
国外媒体倾向这是迫于西方势力施压以及市场垄断地位受威胁做出的应激反映;而国内媒体则表示出对后果,即稀土作为我国战略资源是否将面临大量流失的担忧。
与此相对,业内反应较为平淡。早在2013年,便有专家从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法律适用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稀土管理方式一直存在“行为全线违规”,在这场诉讼中败局已定,“我能反杀”是对国际法认识模糊以及侥幸心理使然下产生的一种错觉。
与取消配额相比,业内更关注出口关税的存废。对此,商务部发言人的回答是“保留出口关税至今年5月2日”。
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后,稀土出口将何去何从?社会普遍认为,以资源税代替关税、以“从价计征”取代“从量计征”或将成为抵消败诉不利影响、稳定稀土价格的初期国家财政政策。而1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重点稀土省(区、市)和企业工作会议上“抓紧完善出台稀土资源税改革方案,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实现对稀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官方表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坊间的猜测。
政策上的一系列破旧立新,能否迎来稀土行业的改弦更张?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表示:“要想稳定稀土价格、规范管理稀土开采,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稀土资源的有序化开发管理,关键在落实。”
整顿行业秩序、清除行业发展阻碍显得尤为紧迫,也将成为接下来5个月的重点。
倒逼出的商业收储
从1999年开始,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就不断诉讼中国的稀土出口保护政策。2014年8月,世贸组织驳回中国的上诉,正式裁定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违反WTO自由贸易规则。可以说,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始终伴随着西方的阻挠。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稀土行业几次重大改革几乎都归功于这种“倒逼”。
2014年12月25日,国储局与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厦门钨业和广晟有色签订了稀土收储协议,喊了多年的稀土战略收储付诸实施。同年10月31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稀土品种氧化镝和氧化铽。共计3000余万元的两种稀土产品一经挂牌发售,在短短5秒和24秒内便宣告售罄。这是中国投资者首次以商业收储模式进入稀土产业。
稀土共有17种元素,泛亚为何只选择氧化镝和氧化铽上市,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永磁是稀土下游消费量占比最大的产品,比例超过40%,而氧化镝和氧化铽就是永磁生产必备的稀土品种,因此这些稀土种类的价格变化可以视为稀土涨跌的风向标。而目前氧化镝、氧化铽的价格处于历史相对低点,结合未来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更趋严厉、消费领域需求不断增长,此举将使稀土价值有望得到更合理的回归。
对此,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李瑞军博士给予了高度评价:“泛亚无形中把国家这么多年一直想做的、鼓励做的商业储备做起来了。如果哪天我们产业成长起来,国家、产业需要大量战略小金属,泛亚就成了咱们国家第二个后勤部,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地方。”相关专家亦表示,商业收储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有限带来的战略收储规模有限的情况,有利于更合理的保护资源。
据悉,大宗资源类商品的商业收储模式已在铟、锗、钴、钨等稀有金属产业发挥巨大作用。大量民间资本通过交易所平台反哺产业,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形成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商业收储-实体企业和投资者双赢-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稀土保卫战进入“二阶段”
随着倒逼在各领域成为一种常态,国家和行业的思想认识趋于理性,在行动上的准备也愈发充分。与此同时,业内也更愿意将其视为促使国家重视稀土产业,以及行业管理提档升级的契机。
如果说我们从上一轮稀土保卫战的失利中收获了什么,或许体现在正在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上,其中最明显的是稀土集团整合提速。
2014年年初,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组建“5+1”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由政府引导包钢(集团)公司、中国五矿、中铝公司、赣州稀土、广东稀土和厦门钨业分别牵头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8月4日,包钢稀土、厦门钨业发布公告称,工信部已经原则同意稀土集团的组建方案。8月6日,中铝公司稀土集团也获得了工信部备案。业内认为,此举意味着国家对稀土的调控也将由配额制转向稀土集团微观控制。
在今年1月28日的全国稀土工作会上,苏波表示,中国五矿等六大稀土集团将在2015年年底前整合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集团外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要大幅减少年度生产计划,督促早日加入集团;同时,对在采矿权、生产计划等方面按时完成整合任务的集团给予重点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六大集团虽已完成备案,但对个别企业只是签订了整合意向书,没有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合作关系。由此看来,通过变“国家行政行为”为“企业商业行为”来规避贸易争端,并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使行业聚合在一起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定价权和影响力,在未来或将成为常规手段。
此外,如果关注一下与会名单,就会发现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等“五部一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法制办、证监会等监察机构,以及重点稀土省(区、市)工业主管部门、六大稀土集团、重点稀土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都赫然在列。他们坐在一起,预示着稀土正从行政管制走向法律保障下更专业、分工更合理的深层次联合管理。
难怪有人说,稀土保卫战并没有结束,正如我国政治、经济正在经历的转型升级一样,它的“二档”才刚刚开始。
这回的“打黑”不一样
如果说今后稀土出口将凸显市场配置,那么未来政府对稀土的管理将侧重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近3年来,稀土尤其是轻稀土出口配额出现了大量闲置。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稀土出口量分别仅占配额的61.6%、52%和73%;2014年虽然下调了配额量,但仍有10%没有用完。与此同时,海关却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多国从我国进口稀土的数量高于国内配额量的“怪事”,究其缘由便是稀土走私的大量存在。
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实施高额的资源税之后,会不会导致合法生产的企业被“关进制度的笼子”,而非法稀土开采的行为却因此获得更高收益,致使黑色产业链更加猖獗?很多人对新政实施后稀土行业前景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近期在包头召开的稀土产业论坛上,多位权威人士认为,在新政正式实施前,必须严厉打击稀土非法开采和买卖。
早有传言此轮稀土管理改革将会“动真格”,首先就体现在“打黑”方式的转变。
仔细观察,此轮六大稀土集团整合与过去有着明显不同。一是本次整合将稀土冶炼分离包括在内,整合完成后私挖的稀土混合矿将无法进行分离和销售。据工信部此前在广东地区的调查发现,黑稀土“洗白”的主要中间环节是贸易和稀土冶炼分离。由此看来,该整合措施对“打黑”的针对性不用多说。其次,由于集团本身参与经营,行业“打黑”将保持常态化。
再回到1月28日的全国稀土工作会上,“地方政府要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对不负责任、不抓不管甚至参与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机构和机关工作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存在问题突出的地区挂牌督办,并请新闻媒体曝光典型案件”、“修改完善《稀有金属管理条例》,争取早日出台;修订《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促进依法行政”,分别从管理、监督、立法上规范、细化了各种参与角色的权责,目的就是让稀土行业整顿落到实处、保障新政产生实效。
稀土产业一路走好
说起稀土,有两句话可谓尽人皆知:一句是“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另一句是“黄金卖成白菜价”。两句话说的都是事实,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从什么角度看待,产生的结果甚是微妙。
以往一贯的解读方式是:我们扼住了世界资源命脉,但被“列强”联手欺负,导致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稀土供应商居然被没有资源的国家抢走定价权。由此出发,结论必然是从国家层面加强稀土管制:我们不卖了,看你们用什么,叫你们再得瑟。
其实,自2011年稀土保卫战进入白热化以来,稀土就经常“上头条”。每当中国稀土政策收紧或收储在国际上传来不利风声后,必是掀起新一轮“打黑”风暴,紧随其后的便是相关企业股票大涨,这似乎已成惯例。
但多年过去,结果好像不尽如人意:围绕稀土出口政策的国际争端屡战屡败、稀土走私仍是顽疾,稀土行业也没有摆脱“作坊式”低附加值生产模式。矿老板近乎零成本开矿造就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当地百姓靠盗挖稀土发小财,再把这些钱投到因污染造成的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无地种、人得病、地绝收、背井离乡,看起来轰轰烈烈的“稀土进击”下,掩盖着如此叫人心痛的恶性循环。
五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炯辉曾在2014年国际矿业大会上疾呼:“全球90%的稀土供应是靠着中国稀土资源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牺牲为代价取得的。如果不有效改变我国稀土开发利用模式和管理现状,我们认为从现在到未来,我国稀土供应将难以为继。” 对此,有专家曾深入分析当下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的弊病:一是产业链没长进,多年过去还是资源增长型经济模式,终端产品开发技术滞后;二是行业内缺乏大数据,政府对稀土中哪些属于战略资源没有确切概念,导致在重大决策面前丧失判断能力,任由人说;三是行业发展脱离全球经济大环境,稀土企业从不完整地参与市场竞争,导致不了解世界资源市场运行模式,抗风险能力过低;四是行政过分干预市场,企业赚钱找政府、遇事国家扛,经济活动变成了政治交易,完全违背了经济规律。
正如苏波所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发展已进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能否克服满足于靠低端恶性竞争巧取暴利的软肋,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端产品、拓展应用领域等做精,或将成为稀土行业下一步能否走好、走稳的关键。
专家认为,能否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端产品、拓展应用领域等做精,或将成为稀土行业下一步能否走好、走稳的关键。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