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谋划新增长点突围经济下行 创新增长模式、全方位扩内需成两大法宝
与顶层设计相呼应 经济中观层面出现新气象
截至2015年2月9日,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地方两会均已召开。《经济参考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地方层面已经自觉通过扩大内需、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增长模式等方法来突围“轻微通缩”阴影。而上述改变与各地普遍淡化GDP和投资增速相呼应,显示我国经济中观层面出现新气象,进入新常态。
“2014年的数据尘埃落定,虽然7.4%的增速依旧漂亮,但传统增长引擎正加速失效,中国经济并未走出寒冬。房地产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制造业面临全面过剩,出口也难成救国奇兵。国内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政府到底拿什么拯救增长?”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说。
从各省市2015年的工作重点可以看出,地方层面有两个“大招”来应对GDP增速放缓且投资增长减少的局面。有专家认为,可以透过地方两会对于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态度、探求到顶层对于经济新增长模式的思考与试验,甚至可以推导出未来一年甚至十三五规划的走向。
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创新增长模式。以“淘宝”闻名全国的浙江省提出,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
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则将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予以创新,以创新驱动形成新的生产力。要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放手让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放开让市场自主转化创新成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我们既大力支持科技和产业‘高大上’的革命性创新,也热情欢迎产品、商业模式上层出不穷的‘微创新’。”辽宁省省长李希说。
全球化合作论坛副秘书长、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表示,当下,要解决轻微通缩状况,方式之一就是调整新的结构,扩大新的范围,加大新的资金的投入。关键的投资要投到有利结构的方面上去,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都应该支持。
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扩内需也是不出意料的选择。通过增加收入、引导消费等方式,扩大内需的手法手段在地方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细化。
天津市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点推动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重庆市提出,要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强化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政策倾斜,稳定粮油、蔬菜、生猪等基础产业,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超对接、基地直营、网上直销,合理布建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云南省提出,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
“中国经济正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新常态背景下,需要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促进研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大基本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促进居民消费。”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此外,被视为新经济增长动力之一的自贸区建设也是一些省市的重点工作。上海自贸区三大扩展区或将于3月1日与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同时挂牌,四个自贸区的竞争成为2015年中国经济新看点。在上海2015年要做好的八方面工作中,自贸区被列为头一桩。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要认真做好自贸试验区区域扩展工作,在全市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天津等地的“新科自贸区”则要彰显自身特色。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天津自贸区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对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对没有自贸区的省份来说,除了尽力争取扩围名额以外,加速当地开发区发展更显重要。如青海省提出,2015年要“推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化高端化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