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通报2015年1月商务运行:双向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来源:          时间:2015-02-16 15:59:00

一、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2015年1月,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受今年春节时间在2月份消费高峰相应后移的影响, 1月份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环比下降4.7%。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是网络零售持续快速增长。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1月份网络零售同比增长37.4%,增速较上月加快6.3个百分点。传统零售业态中,除超市销售与上月基本持平外,百货店、专业点、购物中心环比均有所下降。    

    二是通讯类、汽车类销售加快。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发展推进了通讯类商品更新换代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1月份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6.2%,增幅较上月加快5.8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6%,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    

    三是居住类、保值类销售回升。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1月份家具、建材销售额分别增长11.5%和11.3%,增幅比上个月分别加快2.9和1.0个百分点,家电类商品销售环比增长7.8%。受节日需求拉动,金银珠宝销售回升明显,1月份销售额环比增长12.1%。    

    四是消费价格涨幅回落。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 36个大中城市1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3%。其中,猪肉、蔬菜、羊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9%、6.4%和5.4%,鸡蛋、牛奶分别上涨9%和4.7%。    

    昨天高虎城部长接受部分媒体的联合采访讲到一个数据,有些媒体报的不是特别准确,我给大家稍微澄清一下。2015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数大概是多少,高部长说了是增数和2014年基本持平,不是总额基本持平,而是说增数,大概预计是基本持平,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初步统计,2015年1月,全国进出口2.09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进口0.86万亿元,分别下降3.2%和19.7%;顺差3669亿元,增长87.5%。经季节调整后,进出口、出口和进口降幅分别收窄至7.1%、1.3%和14.4%。按美元计,1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04.8亿美元,同比(下同)下降10.9%。其中出口2002.6亿美元,下降3.3%;进口1402.3亿美元,下降19.9%;贸易顺差600.3亿美元,增长87.6%。1月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是对东盟及美印出口保持增长,自部分资源型国家进口降幅较大。

    1月,我国对东盟、印度和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5.6%、5.1%和4.9%。对日本、香港地区和欧盟出口分别下降20.4%、10.9%和4.4%。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影响,自南非、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进口分别下降42%、39.8%、36.2%、35.2%和28.7%,合计拉低整体进口增速4.8个百分点。    

    二是一般贸易降幅深于整体,其他贸易出口较快增长。

    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11893亿元,下降11.9%,降幅深于整体1.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口下降23.4%,降幅较上月扩大16.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进出口2709亿元,下降7%,其中,出口增长16.5%。加工贸易进出口6257亿元,下降10.3%。    

    三是机电产品出口好于整体,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下跌。1月,机电产品出口6810亿元,下降1.3%,降幅低于整体1.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手机和灯具出口分别增长14.6%、10.5%和6.3%。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701亿元,下降8.5%。进口商品价格延续下跌趋势,平均价格下降16.7%,为2010年以来最大降幅。其中,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大豆和铜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45.2%、41.4%、34.6%、14.6%和10.9%,降幅较上月分别扩大4.1个、14个、2.9个、0.9个和4.5个百分点,合计拖累整体进口增速8.8个百分点。    

    四是东部地区降幅较大,中西部地区出口比重提升。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17439亿元,下降12%,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4.9%和19.8%。中部地区进出口1630亿元,西部地区进出口1789亿元,分别下降1.3%和6.3%。其中,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4.7%和5.6%,合计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19.1%。   

    五是民营企业出口逆势增长,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出口降幅较大。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681亿元,下降10.8%。其中,出口增长1.3%;进口下降32.8%,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降幅较上月扩大26.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3688亿元,外资企业进出口9489亿元,分别下降17.9%和7.6%。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2015年1月,全国吸收外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6家,同比增长31.8%;合同外资金额3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主要增长表现为:    

    金融服务业吸收外资大幅增长。1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1.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66%,同比增长 45.1%。不含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其他金融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3家,同比增长317.3%;合同外资94.9亿美元,同比增长476.5%;实际使用外资4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61.7%。    

    高端制造业领域外商投资活跃。1月,制造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39.5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为28.4%,同比增长13.9%。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设立企业数同比增长34.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3.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9.5%和48.8%。    

    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增长。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省、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瑞典、沙特阿拉伯是今年1月对华实际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总额134.4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6.5%,同比增长34.3%。除新加坡、台湾省和美国实际投资有所下降外,香港、韩国、德国、英国、瑞典、沙特阿拉伯实际投资增长显著。日本对华投资1月份新设立企业数、合同外资和实际投入分别增长3.5%、46.9%和3.2%。    

    外资并购交易规模提高。1月,外商以并购方式新设立企业107家,同比下降3.6%,但合同外资(82.5亿美元)和实际投资(8.5亿美元)分别增长1083.7%和1268.6%,合同外资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达24.8%。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今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1个国家/地区的110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622.8亿元人民币 (折合101.7亿美元注 ),同比增长40.6%。其中股本和其他投资537亿元人民币(折合87.7亿美元),占86.2%,利润再投资85.8亿元人民币(折合14亿美元),占13.8%。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223亿元人民币(折合6565亿美元)。   

    1月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8个,分别是中国香港、荷兰、开曼群岛、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印度尼西亚、德国和新加坡。    

    今年1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81.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9.8%。其中对欧盟(主要是中石油集团在荷兰投资28.85亿美元)投资31.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1.7亿美元的18.6倍;对中国香港和东盟的投资分别增长11.5%和65.6%;对俄罗斯的投资与去年持平,对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投资则分别下降69%和50%。   

    对外承包工程。今年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16.3亿元人民币(折合116.9亿美元),同比增长54.8%,新签合同额1042.8亿元人民币(折合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7个(上年同期41个,增加26个),合计137.5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8%。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42个,同比增加18个。    

    1月份新签合同额较大的项目有:上海电气输配电工程成套有限公司承揽的刚果(金)输变电线路项目(16.2亿美元),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承揽的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二期改造项目(12.5亿美元),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揽的赤道几内亚巴塔港改扩建工程(合同额6.5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今年1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人,同比增长48.4%;其中承包工程项下2.2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4万人。1月当月,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人。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8.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万人。

   
五、关于服务外包情况   

    2015年1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4440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2.6亿美元和6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10.6%。主要特点有:    

    服务外包由快速增长转为常态发展。1月,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8.4亿美元,同比下降5%,执行金额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44.2亿美元和2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    

    美、欧、港、日为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1月,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3.2亿美元、8.1亿美元、6.2亿美元和3.4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4.9%。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保持快速发展。1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亿美元和7.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8%和32.3%。其中承接东南亚11国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通过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出口,有助于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服务外包就业规模持续扩大。1月,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增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1.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79.2%。截止2015年1月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609.6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06.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6.7%。    

    知识流程外包比重进一步提升。1月,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金额分别为28.2亿美元、13.8亿美元和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4%、29.7%和-6.6%。以知识和研发为主要特征的离岸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比重进一步提升。

   
六、春节期间商务部保证市场供应     

    2015年春节将至,商务部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节日市场供应。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对市场保供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全国商务部门提出了保证市场供应的具体要求,并组成工作组对北京、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二是及时投放储备。会同财政部向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定向投放中央储备肉10100吨,包括羊肉6500吨,牛肉1200吨,猪肉2400吨,其中猪肉定向投放西藏地区。会同发展改革委组织北京、黑龙江等北方17个地区投放冬春储备蔬菜。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组织投放了肉类、蔬菜等储备。三是加强监测。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日报监测制度,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稳定社会预期。入冬以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近11万条。    

    总体看,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运行态势良好。一是市场供应充足。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指导商贸流通企业积极组织货源,增加节日商品备货量,备货量普遍比平时增长10-20%。如北京开展蔬菜保供联合行动,增加货源上市量10%左右,同时今年冬储菜规模较上年增加近30%。吉林组织2.5万头储备活畜和6000吨储备糖投放市场。二是品种丰富。各地商贸企业主动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加优质品牌商品供应,力求商品品种丰富多样,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节日消费需求。如湖北商贸流通企业库存700多个大类,22000多个品种,总货值超过1100亿元。陕西落实豆角、莲花白等100余种蔬菜45万吨,以及苹果、火龙果等40余种水果16万吨。三是价格基本稳定。其中粮食价格总体平稳,食用油价格稳中略降,猪牛羊肉及鸡蛋价格呈现回落态势,只有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上涨,但也低于去年春节同期水平。    

    下一步,商务部将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变化,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今春特别是两会期间市场供应工作。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