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何不是“坏消息”

来源:          时间:2015-02-27 22:28:00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近期发表安娜·斯旺森撰写的《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4年来最低水平,为何这是好事》一文。文章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世界而言也许听上去像是坏消息,但实际上可能是好事;增速放缓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实际上还可被视为取得成就的迹象。

    文章主要内容大致摘编如下: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为24年来最低水平。如果能有这样的增长率,几乎任何其他国家都会感到高兴。但在中国,这似乎是个转折点。

    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年增长率。该国也非常接近于未能实现官方制定的“增长7.5%左右”的目标。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印度将于明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世界而言也许听上去像是坏消息,但实际上可能是好事。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经济增速放缓称为中国的“新常态”,他这样说也许是对的。增速放缓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实际上还可被视为取得成就的迹象。正如经济学家巴里·诺顿所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因为它“毕业早”。

    经济增速领先世界

    从任何一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增速都非同寻常。中国用30年时间使生活水平提高了7倍——取得这样的成绩,美国和日本分别用了122年和约80年。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非常类似,但中国是在人口超过10亿的情况下取得这种成就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使5亿人脱贫;从根本上说,联合国之所以能实现2000年确定的多个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就是原因所在。

    中国目前已是中等收入国家,生活水平和工资都已提高。工资提高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也意味着把低成本制造业就业岗位让给越南、孟加拉国甚至墨西哥这样的国家。此外,中国正在迅速老龄化。由于多年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和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目前正在上中学的这代中国人人数约为前一代人的1/3。这种人口过渡的速度非常快:中国在50年出现的情况大多数国家要在100年才能全部出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抚养比上升也意味着增速放缓。

    货币宽松的双重效应

    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的不可避免的自然原因。但通过提供充足信贷减缓经济下滑,中国也一直在提振增速,特别是在过去6年。本轮金融危机开始后,中国放宽货币政策,鼓励银行提供新贷款,并向基础设施项目注入资金,以抵消来自西方的出口需求下降造成的影响。2006年底到2013年,中国经济中的货币量增加了两倍;到2013年,这个数字实际上已超过美国的货币供应量。

    实施这种扩张旨在保持中国经济增长,支撑就业,并确保万众一心。扩张性货币政策实现了这些目标,而且催生了很多有用的建设项目,如高铁、公路、桥梁、清洁电厂和大学等。然而,这也导致了许多浪费性支出,包括天津的小曼哈顿、酷似凡尔赛宫的公司总部、很多不太起眼但同样浪费惊人的项目等。

    许多经济部门也建立了过多的工业产能。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瑞安·鲁特科夫斯基介绍,2012年,只有约3/4的可用产能在中国的钢铁、铝、平板玻璃和造船等行业得到利用,而光伏行业的这个数字仅为57%。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主管鲁奇尔·夏尔马曾经说过,2008年,中国生产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需要1美元的债务,而在2013年,需要近4美元的债务才能生产1美元的GDP。

    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鉴于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中国官员一直压力在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的其他方面——保护环境,振兴私营企业,不仅要重视增长的数量,也要重视增长的质量。但自上而下一心一意聚焦实现增长目标的做法对这些努力构成了障碍。降低增长目标期望值——最好干脆放弃这一目标——可以使政府官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更富有成效的工作上。

    即便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也未必会容忍就业下降。北京在努力实现增长模式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和投资转向高端制造业、创新、消费和服务业。服务业生产单位GDP雇用的人数通常要多于制造业,而且工资也较高。中国在这方面实现增长的余地很大:个人消费仅占中国GDP的36%,远远低于60%的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谈论进行这种经济转型至少已有10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危险在于,政府听任投资放缓,但消费和服务业未能实现腾飞。在这种情况下,增速剧降可能导致企业和地方政府难以支付债务利息。上述产能过剩的行业和中国麻烦缠身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面临这种风险。

    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大概会动用财力来挽救经济。政府还有多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法,如赋予农村居民买卖土地的权利,或允许私营企业进入经济的垄断领域。不管怎样,中国不能在严重依赖投资的道路上永远走下去了。

    中国无法永远保持超高速增长,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性这个因素。

    24年连续保持7.4%以上的年增长率着实异乎寻常。正如拉里·萨默斯和兰特·普里切特在谈到中国时所言,“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无论早晚,我们将不得不习惯于中国的“新常态”。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