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日本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最近,“春节期间中国游客热衷去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的消息,又引发了大众对“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创造”的反思。据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生活用品,除了马桶盖,还有电饭煲、电吹风机等。有人认为,这是部分中国消费者“崇洋”的心理在作怪。笔者看来,这一看似奇怪的现象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极富启迪。
首先,部分国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容忽视。细看日本的马桶盖,竟然具有抗菌、可冲洗,座圈瞬间加热等贴心功能;电饭煲也用了独特材料和技术,煮饭粒粒晶莹不粘锅;电吹风则通过纳米水离子技术让头发干爽柔滑……可见,时下部分中国消费者有钱了,不再“买便宜”,厂家仅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总是在不断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中发展,对制造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消费者的旺盛需求,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源泉和动力。如果中国企业不反思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只是斥责消费者“崇洋”或“不爱国”,这是没有道理的。
其次,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与中国消费者去日本抢购马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些制造业却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国内有很多现象表明,制造业企业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就得面对倒闭的危机。春节前东莞至少上百家大型工厂倒闭或停产就是佐证。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而不强,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这是个老问题,必须通过扎实的技术创新解决。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重点技术攻关。对于中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的危机,有些国内专家开出“互联网思维”的药方。有企业家甚至也说,“站在风口,猪都可以吹上天”。但众所周知,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是套上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就能实现的。比如中国的机床占到世界产量的38%,但是高档的数控机床基本得靠进口。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还得进口。中国制造业有一些短板,必须术业专攻,重点突破。
总之,做产品的中国制造业,一定要脚踏实地,以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核心,向日本企业学习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不断改善工艺,完善细节,扎实做好技术创新,这才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康庄大道。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