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布局互联网金融 转型效果尚待观察
面对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给传统金融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各家商业银行反应速度其实并不算慢。如果说股份行的特点是战术灵活,五大行的风格则依然是稳扎稳打。电商平台与直销银行是银行与互联网企业过招的两大主要阵地,对于前者,五大行已经全面介入,而直销银行平台目前在大行中仅有工行推出上线。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落地在即,新型业务模式或将逐渐开闸,大行凭借其先天的资源优势与信用后盾,不论是“收网”还是“突围”,都将大有可为。
但目前来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与银行传统的核心——存贷款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还太新。在银行盈利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他们能在转型的道路上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布局新金融旨在巩固客群
工、建、中、农和交行组成的大行梯队,先后在总行较高的层面出台了对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布局规划。
比如,工行的“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布局是由董事长姜建清亲自对媒体披露的;而组织架构的改革,农行最为彻底,其在总行成立网络金融部,使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大为提高;建行的特色在于依托“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先发优势,围绕这一平台进行整合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图景也逐渐明晰。“大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布局特点在于大而全,不论是前端的产品、服务条线,还是中后端的支付、融资、结算服务,银行传统的业务都能进行对接,各个条线上的产品功能,以及品牌、平台整合,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这样也就特别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总体布局来掌控。”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一方面,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影响力来吸收和巩固客群,同时运用新的数据分析手段来重建客户分析方式;另一方面,在零售等特别适合互联网金融生长的领域,各种金融服务产品线也正在不断向客户靠拢聚合,二者之间的正面关联正在逐渐体现。
银行电商难与淘宝等抗衡
尽管开篇宏大,但要真正落实到收益上,现在的银行互联网金融还只能说尚处于投入阶段。
以银行自建的电商平台为例,2014年,工行的“融e购”交易额超过700亿元,注册客户超过1000万。
不管从交易额还是客户数量来看,银行系电商均无法与淘宝、京东等业内巨头抗衡。
一方面,是由于银行对入驻电商平台的商户设置了不低的门槛,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商品种类丰富性有所欠缺。同时,商品价格也缺乏“货比三家”带来的低价优势,在当下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银行系电商平台网站流量相对偏低。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促使其在营销、质量、价格、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的水平全面提升,半路出家的商业银行本身的主业并不在此,更难言优势,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还处于建设期。
因此,要达到利用自身的电商平台来闭合资金链,聚集客户,数据挖掘,金融营销的目的,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部门正在营造一种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环境。
据媒体报道,广州、深圳两地的银监部门已成立专门的创新委员会,确定了“推动良好创新、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的创新目标,以及“鼓励创新、适当容错、坚守底线、联动监管”的创新监管原则。
上述商业银行人士表示,过去,大型银行拥有网点布局上的绝对优势,在存款立行的时代环境下,这带给大行极大的资金优势。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局面,如何将传统银行的优势与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消耗,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课题,谁都无法回避。
尝试很重要,但在具体的路线上,究竟哪种方式更适合银行,试错的成本会有多大,则仍是未知数。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