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自贸协定带给新西兰商机和挑战

来源:          时间:2015-03-13 03:24:00

李克强总理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而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自贸协定谈判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是首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新自贸协定实施7年来带给新西兰的是什么?很多人用商机和挑战来作答。

    马丁从未想到自己会如此频繁地来往于新中之间。自从他供职的酒庄借自贸协定之“东风”将葡萄酒卖到中国,身为销售和市场总监的他每年都要在中国待上三四个月,处理相关业务。

    马丁在惠灵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新两国在文化、市场规则和消费习惯上有很大不同,例如,新西兰人自身偏爱白葡萄酒,一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也一直独树一帜、深受好评,不过,中国消费者却更爱红葡萄酒。为适应中国市场,企业必须在营销策略上做出改变。

    虽然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不过,“这一切都值得”,马丁说。

    现在,他供职的酒庄在中国社交网络平台上设立了账号,频繁与客户互动。每次在中国逗留期间,马丁都会与所有销售人员一一见面沟通,了解市场、解决问题。一切都在沿着更加顺畅的轨道、朝着更为广阔的前景发展。

    马丁和他供职的酒庄只是新西兰众多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受惠于自贸协定,新西兰的牛羊肉、海鲜水果、蜂产品等远涉太平洋,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佳品,不少新西兰企业也因此探出一片新天地。

    对于移民新西兰十余年、长期从事贸易的黄卫国来说,眼下,他和他的团队正面临另一项挑战——推动产品溯源机制,为“纯净新西兰”作证。

    黄卫国告诉记者,中新自贸协定实施后,新西兰对华出口、尤其是食品类出口量激增,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向中国消费者证明市场上标有“新西兰产”的产品真正来自新西兰?如何保证这些产品符合中国的质量标准?在中国质检机构的建议下,由他担任会长的新西兰-中国食品安全协会启动研发项目,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摸索过程并不那么顺利。黄卫国说,电脑芯片是研发团队的最初选择,但他们很快便发现,芯片成本过于高昂,并不适用于所有产品。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开启了另一扇“窗”,用二维码记录产品相关信息的确便捷,但其防伪效果并不明显。

    黄卫国说,经过研发团队的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开发出用二维码记录信息、辅以能被清晰识别的防伪层以及可通过网络查询的防伪序号多重保障的溯源码,并获得了中方质检机构的认可。

    谈起这些,黄卫国感到十分欣慰。他说,随着食品安全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中食品安全协会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合作,想办法让国内消费者更加轻松地看到出产地、加工商、贸易商、出入关港口等信息,将更纯净、更高品质的新西兰产品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上,这将是他和他的团队会一直坚持做的事。

    受惠于中新自贸协定,许多个“马丁”和“黄卫国”正在开拓着自己的事业版图。而对整个新西兰而言,自贸协定带来的利好更是显而易见。2008年,当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挣扎时,新西兰经济却“逆势而动”,增速超过多数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学者口中全球经济的“摇滚明星”。

    自贸协定生效7年,中新双边贸易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08年,中国是新西兰第四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60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2014年,两国提前一年完成贸易额达到200亿新西兰元(人民币960亿元)的目标,中国一度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如今,两国提出2020年实现贸易额达300亿新西兰元(人民币1440亿元)的新目标,自贸协定将继续惠及中新民生、利好双方。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