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冒领税控和发票,猖狂之下尤见打击虚开发票任重道远

来源:          时间:2018-07-31 02:20:31

“愉见财经”最近听闻,在本市有一家小小的足浴店,月营业额不足5万元,居然收到了十几万元的纳税通知。凭经验,像这么一家普通的足浴店,要缴税顶多也就几千元,为何会变成十几万?

据足浴店老板说,他收到税单时吓坏了,压根不知道税款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愉小编”司雨随即对此展开了调查。

哪里飞来的百万发票?


负责此次案件的经侦工作人员高队告诉司雨,这家店的遭遇并非个例。据介绍,辖区内曾出现多个类似的纳税人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巨额税款,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了解,该家足浴店在月末收到征税通知,通知显示,该月店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百万余元,对应应缴税款十五万元左右。

足浴店老板一头雾水。平常店铺开具的都为普通发票,哪里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像足浴店、发廊、小卖部等等,税务登记性质一般为“小规模纳税人”(并非“一般纳税人”),一般情况下也没达到可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质,即便个别达得到,他们也没去申请过增值税专用发票。

然而奇怪的是,查询税务机关登记信息发现,上述足浴店已于一个月前提交申请,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对此,老板坚称从未提交过该申请,可事实已摆在眼前,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被李代桃僵?

经高队他们调查发现,店主确实无辜,是有人故意伪装成企业主,通过伪造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和法人二代身份证,向数字身份证认证中心冒领企业CA证书(企业数字证书),这才申请变更了企业纳税属性。

接着,不法分子又借助证书,向税务机关骗领了税控盘及大量空白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最终目的是买卖专票。

后来经查证,被冒领的发票已流转入虚开发票机构。这些机构再将它们卖给所需企业或个人。

下面要说到,不法分子盗用他人企业信息,冒领大量发票用以交易,有的,交易完了还不用自己背锅,想着顺利逃走,就能大赚一笔。

空手套白狼!

买卖背后的牟利逻辑

如果不提冒领发票那一出,仅仅说发票的买卖环节,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比如我们街头常见的代开发票,不少便是来源于此。

这些买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方的需求。追本溯源,“愉见财经”就先从“买”方的角度来讲讲,为什么这么多人需要发票?这背后的牟利逻辑是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发票”指增值税专用发票,它可作为购买方凭证进行抵税。而这一点正是牟利者眼中的商机。

来看这张增值税原理图。我们都知道,纳税人的纳税额为销项税减去进项税,若想纳税额较小,则需较少的销项税和较多的进项税,目前许多企业即通过在进项税上做手脚以达到降税目的。

 

伪造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冒领税控和发票,猖狂之下尤见打击虚开发票任重道远



以商贸公司甲为例,甲公司采购100件商品,每件单价10元(不含税),则进项税为100×10×17%=170元(从今年5月1日,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6%);销售100件货物,每件售价(不含税)20元,销项税为100×20×17%=340元。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均需要缴纳17%的销项税,所以甲公司当月应该交的增值税税额为340-170=170元。

但是,为了降低所交税额,甲公司到外头去购买专票100元(发票名目合理),这样,甲公司就顺利把税额降低成了70元。

另外,于甲公司而言,购入发票后,还虚增了成本,虚增成本导致公司利润减少,还可偷逃所得税。

那谁会卖发票给甲公司呢?

一种可能性,是某有真实经营的乙公司,而乙在销售货物时,有些客户并不需要发票,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冗余票”,即企业本应开具给购买者但给了第三方的发票。

对于这样的乙公司而言,这一交易就使其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一般来讲,市场上发票购买价格在8%-10%左右,以8%计算,上述模拟案例里,乙公司就赚8元。(我这个模型里把数字假设小了,大家自行脑补,单位换算成“万元”,那就赚得多了。)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通过专门的开票公司购买。这些公司做的,就是所谓的“对外虚开”,他们往往打着商贸、服务类的幌子,注册空壳、皮包公司,从税务部门骗取大量发票进行买卖。

我们前文所例举的事例就是“对外虚开”,只不过开票人是冒用了他人的企业资质。

法网恢恢

本期“愉见财经”要扒给各位听的发票买卖背后的牟利逻辑,到这里就说完了。下面是普法教育时间。

大家以为,对于受票公司而言,买来发票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不!

买来的发票可能在当时的确能够进行网上验证,也可以申报抵扣,然而在税务机关对发票进行认证时,却很容易被列为失控发票,原因就在于开票公司开了发票后,很可能没有申报税款,而是直接走逃。

这时,受票公司只能吃“哑巴亏”,不仅买来的发票没用,而且自身还面临着缴纳滞纳金、罚款、补税的问题,更有甚者,还将陷入非法虚开发票的犯罪旋涡中。

那大家要反过来问了,从票贩子的角度,如果这样做,成功消失,便能几乎没什么成本地大捞一笔吗?不!

非法牟利的背后,这些票贩子同样也面临着巨大风险-“虚开”被发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那么,相关部门就会来追查捉拿。

至于冗余票,实话实说,过去,这种做法被发现的概率的确相对很小。不过高队跟愉小编说,尽管这种手法隐蔽性相对较高,但目前已被经侦和税务部门高度关注,近两年警方已破获不少类似案件,例如业内熟知的“百亿黄金票”虚开大案。

“赚钱快的那些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千万不要以身试法。”高队如是说。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