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从“三个对比”透视上海自贸区改革新进展
看似寻常最奇崛-从“三个对比”透视上海自贸区改革新进展
一组数字在深秋初冬里呈现暖意——自2015年4月扩区以来半年间,上海自贸区累计已新增企业9168家,一举超过自贸区设立前20年新增企业的总和;分别以设立自贸区前20年、自贸区设立后的“1.0版”20个月以及扩区后“2.0版”6个月为界,月均新增外资企业数已从28家增长到168家直至目前的266家。
“上海自贸区扩区以来的出色成绩,充分说明了中央战略部署的高瞻远瞩。”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进入“2.0”时代,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贸易便利化改革效应不断显现,金融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推动浦东乃至上海全市经济健康转型。
排队人数越来越少窗口功能越来越多
入口处排起长龙,大厅里人声鼎沸——这是上海自贸区挂牌初期,位于外高桥的保税区综合服务大厅给人留下的最直观印象。
近期记者再度走访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片区,发现排队的现象消失了,大厅里30多个窗口一字排开,涵盖工商、税务、公安和海事等,一切井然有序。
没了人山人海的热闹,却多了静水深流的感觉。记者采访发现,在排队减少的背后,大厅窗口的服务功能却越来越丰富。
从最早的新设外资企业备案、“三证合一”“一证一码”,近期又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等5项功能,自贸区的“单一窗口”服务实现了由企业主体资格的注册登记向进出口经营资质的备案登记延伸,进一步缩短了办事时限。
借道升级后的“单一窗口”,足球名帅徐根宝在自贸区内设立了一家收购境外俱乐部的投资公司,证照办理只用了10个工作日。“若是过去到境外投资,办好可行性报告、验资、审计、填表等手续,快则3—4个月,慢则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单一窗口”服务升级的背后,是政府监管信息共享的不断推进。表面上看只是增加一项功能,内部却需要政府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和部门利益,改变上下能通但左右不通的“蜂窝煤”监管格局。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未来自贸区将打造网上政务大厅,形成“网上政务大厅+单一窗口+集中审批”的管理服务新机制。对于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审批项目,将采取集中审批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审批质量。
行政审批越来越简创业创新越来越活
“奇葩帮”,是“90”后创业者曹子恒为自己的社交产品所取的名字。在上海自贸区张江高科技片区的蚂蚁创客空间里,像“奇葩帮”这样天马行空的创业项目还有很多,“投资与被投资”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发生。
蚂蚁创客空间是一个缩影。统计显示,上海自贸区张江片区已认定的孵化器达到30家,创业苗圃11家,加速器4家,覆盖集成电路、“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领域,孵化面积超40万平方米,是上海孵化器数量最多、领域最广、形态最多元、链条最完善的区域。
创业创新活力的释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行政审批的松绑。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后,浦东新区目前共有行政审批事项455项,其中包括上海市政府新下放的151项。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介绍,以自贸区理念改造一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着眼点就是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简化审批:对不涉及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事项,原则上实行形式审批,限定在48小时内办结,首批有114项;优化审批:探索通过减少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网上办理等方式进行简化优化,共计232项;透明审批:审批部门进一步公开申请材料、合格条件和办理流程等,增强企业对审批结果的可预期性。
开放程度越来越深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今年10月底,央行等六部委与上海市政府公布自贸区“金改40条”,提出在自贸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II2)等措施,自贸区的金融开放由此进入新的阶段。
改革的深化与区域的扩大,激发了自贸区的集聚功能。已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公司就将凤凰涅槃的希望寄予上海自贸区,在金桥片区新设立的柯达乐芮地区总部肩负着为“老柯达”添加“互联网”翅膀的重任,目标是转型为世界一流的综合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
金桥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黄国平介绍说,在自贸区效应的鼓舞下,10%的世界500强企业已入住金桥片区,54家全球500强企业在此投资了103个项目。
上海自贸区推进的开放创新,追求的绝不仅仅是机构数量多、税收贡献大,而更强调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比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入驻,就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运行,则为我国打造亚太油气定价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王华表示,陆家嘴片区将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的双重机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辐射长三角的能力,力争成为全球资源跨境配置的重要节点。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