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第三方评估出炉: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上海自贸区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自贸区管委会2014年11月14日联合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公布了对自贸区运行一年来的评估结果。从各家评估机构的报告看,自贸区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体现了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市场主导作用明显。
四大制度创新获企业点赞
一年来,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1.26万家,超过过去20年的存量。以备案制的方式办结107个境外投资项目,对外投资总额累计23亿美元……从企业体验出发,是第三方机构评估时的共同特点。
“我们调查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125家,包括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多家中小企业,并与美中商会、欧盟商会等组织进行沟通,力争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心声。”普华永道公司上海首席合伙人黄佳表示,自贸区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政府职能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带来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企业注册数量的激增。
“当前,在商言商,对于一些量化指标企业也非常关注。比如得益于自由贸易账户和双向资金池等金融改革,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10-20%。根据调查,60%的受访企业愿意或考虑把亚太区总部放在自贸区。”黄佳告诉记者。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根据企业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受访对象对自贸区的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四大制度创新,以及法制保障方面的措施,综合满意度在80%以上。“上海自贸区有三年的试验时间,如今才过一年,达到100%是不可能的。未来,还有不少改革事项如保险行业的创新试点有待推进。”
“根据WTO标准,上海自贸区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部门覆盖率达到83.33%,主要包括股权比例放开、业务范围扩大和降低资质申请要求等三方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代表沈玉良教授表示。但与国际高标准相比,自贸区在服务业开放的总体框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企业呼吁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自贸区一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上海发改委副主任、自贸区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洪辉表示,从第三方的评估报告看,企业呼吁自贸区在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加大力度。“不少企业认为,如果不涉及国家安全,负面清单内的限制或禁止类措施可以再少一些、透明度更高一些,以加大服务业开放的力度。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未来是否可以在自贸区内尝试综合金融监管?”黄佳表示。
二是区域太小。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不少企业提出,由于区域比较狭小,不少服务业开放项目在落地时有较大困难。
三是协同不够。自贸区大力实施制度创新,但很多政策的协同性不够。企业认为,有必要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避免改革措施的“碎片化”风险。
27项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
第三方机构对自贸区成绩和评估,将更好地指导自贸区未来的改革工作。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兆杰表示,明年自贸区将继续推动制度创新,深化和拓展改革领域。比如,为了推进贸易便利化,今年年中上海自贸区在国内率先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该窗口仅限于口岸环节,明年将向运营、管理两头延伸,把商务、税务等纳入进来。此外,2015版负面清单也将继续调整,提出新的扩大开放措施,并在公平竞争等方面进行探索。
对于备受关注的自贸区金改,顾洪辉表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管。比如自贸区金改的载体自由贸易账户,目前仅有人民币业务,外币业务还没有开展。“下一步要拓展自贸账户功能,实现本外币一体化。”
顾洪辉还谈到,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27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未来自贸区将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