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政办发〔2020〕5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
浙政办发〔2020〕5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2020-2025 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 年10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
(2020-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推进科技文化强省建设,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专业引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引导公众把相信科学、尊重科学转化为文化自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用科学文化丰富浙江文化,用科学精神淬炼浙江精神,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科技文化强省,为科技强省、文化浙江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初步建成科技文化强省。
--科学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科学文化引领力不断提升,科学文化日益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科学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新驱动示范市等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科技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科学文化设施全面覆盖。各设区市至少拥有 1 座综合型科技场馆,常住人口超 100万的县(市、区)至少拥有1座达标科技场馆,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创办特色文化馆、科技馆、展示馆。科学文化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互联网 + 科普”得到广泛应用。
---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高。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8%,稳居全国前列。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差距、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度、认可度明显提高,科学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建立对接国际标准、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文化素质测评体系。
---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着力实现重要指标“六倍增六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文化繁荣工程。推动科学文化繁荣发展,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科学文化体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强大内生精神动力。
1.推进科技创新实践。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打造“互联网 + ”、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全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大力培育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科学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不竭源泉。(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各市、县〔市、区〕政府)
2.发展浙江科学文化。促进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紧密融合,大力倡导追求真理、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充分挖掘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阳明学派等浙江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元素,总结“八八战略”等浙江发展实践中的科学内涵,提炼红船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浙商精神等科学内核,构建独具特色的浙江科学文化。推进“院士之家”建设,提升科技社团的科学文化创造和引领能力,依托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科学文化高地,拓展科学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责任单位: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社科联、浙江大学,有关设区市政府)
(二)科学文化普惠工程。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普惠创新为着力点,扎实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升科学文化传播的精准性、普惠性、有效性。
1.工作格局社会化。健全新时代科学文化传播机制。加强科学文化阵地、队伍等建设,构建科学文化建设新机制。推动科学文化建设工作进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鼓励基层网格员、大学生村官、驻村指导员兼任村(社区)科学文化员。推进全 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新驱动示范市等创建工作,高质量建设一批科学文化特色小镇、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责任单位:省科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科技厅、省广电局、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
2.传播内容精准化。推动科普工作从知识补缺型向素质提升型转变,实施融合传播,推广点单式、订单式服务。实行分级科普,实施青少年科技英才培养计划、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计划、银龄美好生活助力计划。探索建立应急领域科普工作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省科协、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卫生健康委,各市、县〔市、区〕政府)
3.基础设施体系化。各地要根据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标准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科学文化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国家级科普场馆在浙设立分馆,省级以上高新区和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建设向社会开放的科技展示馆。增加特色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等的科技元素。发挥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等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责任单位:省科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管理厅,各市、县〔市、区〕政府)
4.传播方式信息化。实施“互联网 + 科学文化”行动,建设覆 盖城乡社区、普惠共享的科学文化传播体系。加强科学领域与新闻媒体互动,支持建设浙江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推动各级融媒体中心履行社会责任,搭建多层次、广覆盖、全媒体的科学文化传播平台,打造“科学 +”“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等传播品牌。(责任单位:省科协、省广电局、省新闻办)
(三)科学文化引领工程。发挥科学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1.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探索在博物馆中增加反映科技进步和科学家精神的相关展项,依托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等场所,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实施“百千万科学家精神传播活动”,组织百名院士、千名科学家和万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学校、企业等开展宣讲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讲好科学家故事。(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卫生健康委)
2.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部署,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民生发展的重点领域,聚焦中心城市、县城以及开发区(高新区)、省级特色小镇等平台,支持和引导创客空间、孵化园等有序发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科协)
3.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发挥科普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深挖活用本土文化资源,重塑新时代乡贤文化。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推动科学文化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统筹发挥各类科普阵地资源作用,发动学会、高校、科研机构等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实用技术推广、青少年科技活动指导、卫生健康服务、应急安全技能培训等活动,促进公众理解、接受、应用现代科技,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责任单位: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科学文化融合工程。促进科学与文化、社会、人文深度融合,让科学文化走进生产生活,让科学成为一种时尚,用人文引领科学发展。
1.促进科学与文化深度融合。抢抓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机遇,发挥科学对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双向深度融合。提升科学文化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通过文学、戏剧、影视等表现方式,提升传播实效。(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科协)
2.促进科学与社会深度融合。促进科学与生活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和未来社区建设,将科学融入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推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变革。促进科学文化与产业融合,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园区建立科普馆,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实验室等向公众开放。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科协)
3.促进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促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推动交叉学科发展,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发展新型工科、医科、农科、文科。支持企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科学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跨学科协作的新型人才。在嘉兴市开展科教融合试点,推动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提高。(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科协、省科技厅、省社科联,有关设区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科技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省科协牵头建立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推进工作机制。各地要落实提升本地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人才引领。将科学文化人才培养与发展纳入科学人才培养规划,加大科学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待遇、培训和职称评审方面向基层科学文化工作者倾斜。
(三)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出台《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健全政府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各类资本设立科学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社会机构等参与科学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 。
(四)完善评估机制。制定浙江省科学文化建设测评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科学文化产品、服务质量监测机制,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反馈和第三方评价机制。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policy/101723.html
本文关键词: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