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政办发〔2016〕148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重点矿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1-02-07 07:06:2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重点矿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6〕148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重点矿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落实相关责任。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对本地矿业产业发展负总责,是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推进责任主体。



二、继续发挥省矿业经济产业推进组和省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其中,省矿业经济产业推进组办公室(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规划落实的综合协调;省国土资源厅承担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责任,负责协调推进规划中重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管理,为下游深加工产业提供资源保障;省工信委负责下游加工业的宏观管理和综合指导,负责协调推进规划中重点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省发改委负责矿产资源探采加一体化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项目生成;省科技厅负责重点矿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攻关工作。



在重点行业方面,石墨产业由省工信委、科技厅、国土资源厅牵头负责,系统推进石墨产业发展,强力抓好规划落实,使“十三五”期间石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支撑非能源矿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煤化、石化方面,由省发改委牵头负责,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和煤炭精深加工,推动“油城”“煤城”发展转型。其他行业,由省直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产业发展的督导推进和服务工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30日



黑龙江省重点矿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矿业产业是我省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也是我省有竞争优势和较大发展空间的潜力产业。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推进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深加工大项目,矿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矿业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根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黑政发〔2016〕1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16〕1号),围绕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钼、岩金、铅、锌、石墨、水泥用大理岩、高岭土、矿泉水、地热等14种我省重点优势矿种资源,统筹规划地质勘查、资源配置、深度开发、精深加工,明晰产业链条延伸及补齐的方向,推进上下游产业交互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矿产资源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我省由矿产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全省矿产资源概况。



我省处于内蒙-兴安和滨太平洋区域成矿构造复合部位,地层发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变形复杂,多期性、多样性的成矿作用生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截至2015年底,共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含亚矿种,下同),其中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4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50种。石墨、水泥用大理岩、矽线石、铱矿(原生矿)、锇矿(原生矿)、铼矿、颜料矿物黄土、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10种居第1位;石油、金矿(砂金)、长石、玻璃用大理岩4种居第2位;钼矿、铂族金属(原生矿)、陶粒页岩、浮石4种居第3位。从经济价值看,我省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钼、岩金、铅、锌、石墨、水泥用大理岩、高岭土、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和一定的市场前景。







(二)产业发展现状。



矿产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2011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一以来,矿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全省开发利用59种矿产,有各类矿山(除石油、天然气外)2555家,年产矿量14664万吨。2015年,全省矿产产业实现增加值1511亿元,占全省工业46.8%,“十二五”主营业务收入年均下降13.9%,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















2.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以市场化公开竞争方式生成新的探矿权,将探矿权、采矿权公开有偿出让价款收入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充实到地勘资金形成良性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13年以来,公开招拍挂成交矿权110宗,其中与市地联合出让14宗,成交收益8.04亿元。推动开展了矿产资源与工业深加工一体化项目招标工作,完成鸡西柳毛石墨矿开发与深加工一体化招标,成功引入北汽集团普莱德公司建设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通过协议谈判引入紫金集团整体开发多宝山铜矿和铜山铜矿,建设10万吨铜冶炼项目。



3.产业区域特色鲜明。经过长期开发建设,我省逐步形成了西油、东煤、北金属、南建材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稳定东部煤炭开发的同时,以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地为主的黑色、有色金属、贵金属呈现加快开发态势,哈尔滨的水泥用大理岩、齐齐哈尔的高岭土等非金属开发有序进行。鸡西和鹤岗的石墨产业初具规模,大庆等地的地热、五大连池的矿泉水产业方兴未艾,颇具区域特色。



4.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十二五”期间,302个矿业产业项目被列为省重点推进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随着大庆石化乙烯改扩建、中蓝石化C4综合利用、神华国能宝清朝阳露天煤矿、西钢集团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北满特殊钢锻造工程和产品精品化改造、建龙钢铁无缝钢管、伊春鹿鸣钼矿采选工程、多宝山铜业铜矿开发、贝特瑞石墨深加工、奥星公司球形石墨及负极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矿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问题。



近十年来我省矿业开发迅速发展,但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矿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潜力没有充分释放。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问题,影响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1.地质勘查程度整体偏低。截至2015年,全国1∶5万矿产地质调查完成比例为31.2%,我省为27.1%,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整体偏低,预查和普查工作程度占73.5%,详查和勘探工作程度占26.5%,因可供开采的资源储量较少,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些重要成矿远景区尚待查证,煤层气等重要资源地质勘查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2.矿产开发利用程度偏低,深加工程度不够。多年来,我省的矿产资源多为国家建设输出,导致一些有产业化潜力重要资源的后续深加工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矿山企业大中型少,小型多,企业分散;矿产品以原矿石和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层次低、品种少,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与资源优势不匹配。



3.矿产资源市场化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存在矿产资源交易规则不完善,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转化退出补偿机制不健全。



4.服务与监管结合不紧密。扶持政策不统一、不透明,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外部环境不够优化,没有真正形成包括各级政府、森工、农垦以及地勘单位在内的利益共享机制。受林业、环保等政策限制,矿业权人、地勘队伍进场进点难,制约了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进程。特别是我省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山区、半山区,林地占用和采矿权审批存在管理主体和管理不一致、脱节问题。



(四)面临发展形势。



从有利因素看,国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利于我省矿业产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通对外开放物流通道,降低国际物流成本,有利于我省矿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深化与拓展对俄等国的矿业合作。国家继续实施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矿业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我省矿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省内深入实施“五大规划”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奋力走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为矿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我省探索矿产资源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释放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空间。



从不利因素看,受全球经济影响,大宗矿产品的价格大幅波动,矿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矿业产业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产能利用率不高,产品趋同、恶性竞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受资源环境约束,矿业企业的融资、环保、资源成本普遍偏高,除少数新材料产业外,基本处于微利状态。



综合判断,我省矿业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条件和新的困难挑战并存。必须坚定信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推进矿业产业迈向中高端。



二、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创新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以优化矿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壮大矿产经济产业规模为核心,以省内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推进资源整体布局、整装勘查、深度开发、梯次利用,实现矿产经济布局由分散向集群转变、矿产加工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矿产资源大省向矿产经济强省转变,释放资源潜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矿业经济。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交易机制,健全交易制度,做到资源配置过程信息公开,对所有投资人公平、公正。



2.坚持重大项目探、采、选、加一体化开发原则。坚持重要资源的整装勘查、开发,加强整体设计,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产品延伸升级要发展。



3.坚持创新驱动。适应科技基本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矿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4.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矿业产业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上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不突破政策法规底线,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走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1.地质勘查目标。



--基础地质调查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预计全省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提升至35%,其中山区、半山区地质调查覆盖率提升至65%,基本掌握各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和找矿主攻方向。



--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成果更加丰富。到2020年,逐步改善全省勘查投入不足、基础地质工作薄弱、重点矿种勘查程度偏低等问题;努力实现圈定具有找矿潜力的化探异常300处,发现矿化点150处,查证矿点80处。同时,提供一批找矿线索和找矿靶区,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处以上,实现全省找矿突破。实现我省煤层气资源储量报告零的突破。



2.矿山开发目标。



到2020年,全省矿山企业控制在3100个以下,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级“绿色矿山”标准体系与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建设完成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1-2个。



到2020年,实现生产铁(矿石)300万吨、铜(金属)4万吨、岩金(金属)5吨、水泥用大理岩(矿物)1500万吨、高岭土(矿物)500万吨、煤炭8000万吨左右、石墨(矿物)75万吨以内的目标。







3.矿产资源深加工目标。



做大做强石墨新材料产业,做精做深煤炭、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铜、钼、岩金等金属加工产业,培育珍稀矿泉水、高岭土陶瓷、地热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矿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态势加速形成。预计“十三五”期间,矿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非能源矿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石墨精深加工产品产量比例达到50%以上,建成集石墨采选、产品深加工及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石墨深加工产业集群;煤炭、石化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油头化尾”为抓手,扩大煤炭、石油精深加工规模,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钢铁行业总产能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在高强钢筋、特殊钢、无缝钢管等领域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生产企业,钢铁新材料占全部钢材产量30%-40%;铜力争建成10万吨铜冶炼项目,生产铜冶炼及深加工制品;钼力争建成钼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基地,实现钼冶炼及深加工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矿泉水力争打造出1-2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发高端饮用水产品。地热基本查清全省地热能资源情况,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实现利用地热年替代标煤数量37.4万吨,年碳减排量97.2万吨。



三、重点矿产发展方向



(一)石墨产业发展重点。



1.原料供应及市场需求分析。



我省的石墨资源主要集中在鸡西、鹤岗地区,是全国晶质石墨矿最主要的蕴藏区和主产区,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等地也有分布。保有资源储量1.24亿吨,约占全国46.9%,石墨矿石平均品位9%-10%,最高可达35%,物化性能优异、工业价值高。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采矿权16个,各类石墨采选、深加工企业68户,选矿总产能80万吨,产能、精粉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2/3以上,建有国家级石墨检测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发现有石墨矿,10多个省区已在着手开发,石墨精粉产能过剩已露端倪。



石墨具有导电、耐热、耐腐蚀、滑润性良好等优异性能,在新材料应用领域众多,前景广阔。随着石墨烯发明获得诺贝尔奖,全球掀起了石墨烯研发热潮,预计“十三五”期间,我省石墨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2.勘查重点。



依据国家和我省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产业政策和环保等要求,确定我省石墨矿产重点勘查区7个。







3.开采及深加工重点。



按照“引入要素、存量扩张、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一体化”四条路径,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密封及散热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特种材料等五大深加工领域,增加精深加工制品领域品种,提高高端产品产量,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联盟、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强石墨产业园区孵化器建设,研究制定石墨深加工行业标准。切实发挥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执法,坚决淘汰落后的采选和加工企业。实行保护性开发,严格控制石墨精粉产量,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力以赴抓好哈尔滨石墨科技创新产业园和鸡西、鹤岗两大石墨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等地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发展。2016-2018年,以新兴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和石墨烯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为牵引,相关市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筑牢石墨产业发展基础。2019-2020年,全省石墨高端产品研发、产业化及市场推广取得突破,石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相关市要强力抓好本地石墨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强化产业发展要素条件保障,进一步加大力度谋划更多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确保谋划和在建项目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以及新建更多项目来保障本地规划目标的实现,为全省石墨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支撑。



哈尔滨借助哈尔滨工业大学、万鑫石墨谷、天宝石墨等单位,在石墨烯材料、柔性石墨材料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推进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功能纤维等应用产品。争取在动力电池、高档密封材料、防腐隐身涂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衍生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打造成为石墨烯、快速充电大容量动力电池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鸡西以普莱德、贝特瑞、浩市、乐新(LSG)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大鳞片晶质石墨优异的物化性能和工业利用价值,重点发展高纯高碳石墨、膨胀石墨、密封件、散热膜、人造金刚石、球形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石墨烯、石墨烯金属纳米正负极材料、石墨烯超级蓄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深加工产品。



鹤岗以萝北优质石墨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鹤鸣云山采选矿区“一矿一采”“一矿多供”模式的资源管理优势,实现用矿单位的深加工能力与资源匹配供给。发挥好园区管理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销售平台,降低企业成本。重点发展石墨精粉、高纯高碳石墨、球形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等产品。







(二)煤炭产业发展重点。



1.原料供应及市场需求分析。



我省煤炭资源丰富,现有煤矿596处,总产能1.4亿吨,2015年原煤产量6679万吨。据估算,我省适宜煤化工的褐煤储量在100亿吨左右。我省水资源较为充沛,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四煤城都建有专业的煤化工产业园区,具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虽然当前不是煤化工项目投资的热点时期,但从煤炭下游产业看,煤化工仍是实现石化产业原料多元化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解决周期性煤炭产能过剩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积极进展,煤制油、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示范工程均已投产,煤制芳烃项目正在推进中。作为煤炭大省,我省多年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意义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线。“十三五”期间,适合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工程设计、完善前期审批工作,适时建设重大新型煤化工产业项目,推动煤炭精深加工,促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加快煤城转型。



2.勘查、开采重点。



煤炭资源勘查以无烟煤、烟煤、褐煤为重点,以双鸭山-虎林、七台河、鸡西、鹤岗四大煤炭开采区深部及外围区域为主,围绕地质勘查三年专项确定的龙兴集团所持有的50宗探矿权以及勘查程度较高、赋煤条件相对较好的呼玛县鸥浦等煤炭重点勘查区,规划期内预计投放探矿权共28个。开发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清洁能源,在我省四煤城建立煤层气地面地下抽采示范工程,至2020年实现我省煤层气资源储量报告零的突破。







煤炭行业是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煤炭开采重点推进双鸭山东辉、东荣四矿、集贤顺发、鸡西合作、邱家、长安合平、七台河宝泰隆一矿、二矿、七峰西区矿、鹤岗新华、依兰第三煤矿等煤矿建设。加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证照不全、数据资料造假等违法生产行为,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一律依法依规停产整顿。“十三五”期间,我省煤炭产能只减不增,除龙煤集团脱困安置替代项目外,停止审批各类煤矿新增产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安全产能,计划退出煤矿44处,退出产能2567万吨(省外45万吨)。



3.深加工重点。



以“煤头电尾”为抓手,规划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支持龙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开展煤电联营合作,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神华国能宝清电厂、龙煤双鸭山、鹤岗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推进龙煤七台河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坚持以热定电原则,鼓励发展以采暖为主的热电联产项目。



以“煤头化尾”为抓手,坚持靠近资源、进入化工园区的原则,按照“量力而行、量水而行、量环境承载能力而行”的发展理念,以四煤城资源为依托,以现有煤化工园区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统筹规划煤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原料路线,集中力量建设投资拉动作用大、产业链长、对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的煤制烯烃等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进度,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支持双鸭山、鹤岗等煤炭资源较多的地区,吸引央企和有资金技术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大型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



双鸭山发挥煤炭后备资源储备充足优势,发展煤制烯烃、褐煤热解提质多联产等深加工产业,打造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鹤岗重点发展大颗粒尿素、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煤制油,实现煤焦油、焦炉气制LNG等副产品集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形成集车用燃料、煤基新材料为一体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煤制化肥生产基地。七台河利用焦煤主产区优势,大力推进煤焦化副产品的集中加工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地。鸡西重点发展低阶煤提质利用新型产业,打造褐煤分质利用基地。







(三)铁、铜、钼、铅锌、岩金等金属矿产产业发展重点。



1.原料供应及市场需求分析。



--铁。我省铁矿资源匮乏,钢铁行业发展的资源保障不足,2015年铁矿石成品矿产量52万吨,自给率8%左右,原料大量依赖进口和省外购入。其中,进口俄罗斯炼铁原料441万吨,占进口原料的94%,占所需全部炼铁原料的67%。如果按照2020年我省生铁产量800万吨测算,需炼铁原料1280万吨,原料缺口仍然较大。



钢铁行业是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2015年,我省粗钢产能1722万吨,粗钢产量418.5万吨,比2010年下降26.4%。“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压减粗钢产能610万吨,压减后我省粗钢产能1122万吨。从需求看,“十二五”前三年,我省钢材市场需求在1500万吨左右,每年净调入钢材900万吨-1000万吨。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钢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每年需求量仍超过1000万吨,除了我省自产钢材外,每年净调入钢材500万吨-600万吨,这为我省钢铁行业改善供给结构、促进产业调整升级提供了市场空间。



--铜。2015年,我省铜矿区29处,保有资源储量425万吨,在全国排第7位。2015年,我省铜精矿产量3.25万吨(金属量),省内尚无火法铜冶炼能力,铜精矿产品全部外销。我省多宝山铜矿是全国特大型铜矿之一,铜金属储量237万吨。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加上拟建的多宝山二期、铜山扩建、龙江六九铜矿等项目,以及引入俄罗斯、蒙古国和内蒙古的铜矿石,具备建设1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资源条件。



近年来,我国铜消费量一直稳居全球之首,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015年我国铜消费量达到2159万吨。我省精炼铜表观消费量75万吨,精炼铜(湿法冶炼)产量772吨,自给率0.1%。铜材产量583吨,消费量50万吨左右,自给率0.12%,预计2020年总体供需形势不会有较大变化。全省范围内整合资源,集中布局建设10万吨铜冶炼项目,开发下游精深加工产品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充足的市场空间。



--钼。钼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钼资源储量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钼的国家。我省钼矿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保有资源储量284万吨,居全国第3位。已建成投产伊春鹿鸣特大型钼矿,设计规模年产钼精矿(45%)2.25万吨。同时,另一特大型钼矿大兴安岭岔路口钼铅锌多金属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初步设计规模年产钼精矿(45%)3.6万吨。2015年,我省钼精矿(45%)产量2.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16%。目前,全省尚无钼深加工制品生产能力。



从需求空间看,钼精粉产能略有过剩。我国钼产品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紧密接轨,过去十年,除2009年外我国在全球贸易中一直是钼产品的净出口国。尤其2015年受钢铁行业影响,价格大幅下滑,国内外钼市场低迷,出口量下降。但从钼深加工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分析,市场需求大。以钢铁工业吨钢消费量为例,目前我国仅为98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占美国的19%。长远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及科技进步,钼深加工产品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铅锌。我省铅锌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55万吨和186万吨,分别居全国第21位、19位。目前,全省铅锌产品基本是原矿产品,主要销往辽宁、甘肃等地。省内尚不具备铅锌深加工制品生产能力,所需产品主要从辽宁购进和少量进口。“十三五”期间,我省的铅锌产业存在优化供给结构、发展下游产品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岩金。我省岩金保有资源储量154吨,在全国排在18位。现有矿山企业18家,2015年开采矿石量37.6万吨。黄金作为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未来仍会有较好的市场需求预期。



2.勘查重点。



金属矿产依据最新找矿进展和资源潜力,在大兴安岭、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合理选定9个区域划作为重点勘查区。







3.开采及深加工重点。



--铁。发挥地缘优势,有效增加铁矿资源境外权益资源量,加强在境内外铁矿基地建设。省内以大兴安岭、伊春、双鸭山、黑河地区为主,重点推进伊春二股、大兴安岭北西里、逊克翠宏山等重点矿区的开发。依托北满特钢、西林钢铁、建龙钢铁等龙头企业,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积极研发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钢铁企业全面实现清洁生产,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调整钢铁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强钢筋、合金钢棒材、特殊钢锻件、无缝钢管,逐步发展优质板材。



--铜。以黑河、齐齐哈尔为重点,加快多宝山、铜山、偃尾山、洋灰洞子、六九等铜矿开发。巩固和扩大多宝山铜矿1、2、4矿带一体化招标成果,推动多宝山周边资源整合,着力推进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10万吨铜冶炼厂建设,逐步发展铜高精板带、高效热交换铜及铜合金管材、方矩形等特种异型铜及铜合金管材、铜合金棒材等高端材料及部件,打造铜选矿-铜冶炼-铜加工产业链,建设铜产业精深加工基地。



--钼。以大、小兴安岭为重点,以鹿鸣、岔路口特大型钼矿为依托,着力提高鹿鸣钼矿开发利用水平,推进大兴安岭岔路口钼矿前期工作。以铁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发展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选矿工艺、钼粉制备、纳米三氧化钼制备、钼合金冶金、焊接、工业催化剂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钼铁、氧化钼、钼酸镀、钼条、钼丝、钼金属超细粉喷涂材制品、钼酸铵等深加工制品,建设钼深加工产业基地。



--铅锌。以大兴安岭、伊春为重点,加快开发下嘎来奥伊、碧水、塔源二支线、飞虎山等铅锌矿,延伸铅锌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建设铅锌深加工产业基地。



--岩金。以大兴安岭、黑河、牡丹江等地为重点,加快推进争光、东安、金厂、旁开门、三道湾子、上马场等金矿开发,积极开发贵金属就地溶出、无菌提金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珠宝首饰制品业,建设贵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基地。







(四)水泥用大理岩、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发展重点。



1.原料供应及市场需求分析。



--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是生产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我省水泥用大理岩资源丰富、资源储量大,基本能满足本省需求,但存在优质水泥用大理岩的勘查评价工作滞后、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预计“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年水泥消费量将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高岭土。高岭土资源是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我省高岭土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在嫩江等地有望探明高岭土资源储量约1.5亿吨左右。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等陶瓷制品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尤其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是陶瓷产业欠发达地区,除辽宁法库市外均未形成规模化产能,市场缺口较大。



2.勘查重点。



依据国家和我省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产业政策和环保等要求,结合我省非金属矿资源的特点,确定我省重点勘查高岭土、水泥用大理岩等非金属重点勘查区3个。







3.开采及深加工重点。



--水泥用大理岩。以哈尔滨市东部的阿城区、宾县和尚志市为重点,开发水泥用大理岩和建筑用材料,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力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大型熟料基地,满足地区发展需要,推进水泥行业结构升级,打造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业产业链。



--高岭土。以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大型砂质高岭土矿为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陶瓷生产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陶瓷、新型饰面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琉璃制品和日用陶瓷,培育专业化配套产业体系,培育3-5户大型核心骨干企业,把我省建设成集加工制造、商贸集散、现代物流为一体的现代陶瓷工业基地。







(五)矿泉水及地热产业发展重点。



1.原料供应及市场需求分析。



--矿泉水。我省矿泉水资源较为丰富,仅五大连池天然矿泉水系境内分布7条矿泉水带,380多个泉眼,与法国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五大连池市被誉为“中国矿泉水之乡”。此外,克东、拜泉、大兴安岭等地也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矿泉水资源,具备规模化开发的资源条件。锶、硅质矿泉水分布遍及全省,通过省级鉴定的矿泉水水源地295处。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饮用水生产企业2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4亿元,已形成年产重碳酸矿泉水30万吨、偏硅酸矿泉水100万吨、苏打水160万吨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增强和对饮用水健康的重视,高端矿泉水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前景广阔。



--地热。我省具备优越的地热资源地质构造背景条件。截至2014年底,共有各类地热勘查井191口,其中有19口办理了勘查许可证。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市,其次是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绥化市和牡丹江市,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目前,已有58口水热型地热井开发利用,主要在温泉疗养洗浴、健康养老、地热采暖、农业温室种植、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开发利用井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林甸县,大庆市区和齐齐哈尔市其次。总的看,我省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2.勘查重点。



--矿泉水。发挥黑龙江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大五大连池、克东、拜泉、大兴安岭、伊春等地勘探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地热。大型断(坳)陷盆地以松嫩盆地为重点,远景区块主要包括大庆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中型断(坳)陷盆地以三江盆地、兴凯湖盆地为重点,远景区块主要包括佳木斯市、虎林市。小型山间盆地主要包括鸡西盆地、勃利盆地、宁安盆地、嘉荫盆地、漠河盆地等。







3.开采及深加工重点。



--矿泉水。坚持以黑龙江生态有机、天然时尚、绿色安全为主线,依托五大连池含锶、偏硅酸、重碳酸矿泉水,双鸭山锂、锶、硅质复合矿泉水,齐齐哈尔弱碱水、绥化富硒水、大小兴安岭含锶水等优质矿泉水资源,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借助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壮大省内已有的仙池、五大连池、舒达源、御龙苏打水、海赫饮品、海昌生物、世罕泉等龙头企业,开发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等产品,加快营销渠道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高端矿泉水生产基地。



--地热。不断发展壮大以地热供暖、温室种养殖、温泉旅游和健康养老、保健饮品开发为主要利用方向的水热型(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稳步发展以地热供暖为主要利用方式的浅层地温能利用,争取新建一处干热岩示范发电站,形成较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







(六)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发展重点。



1.市场需求分析。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仍旧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期。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油品、合成原料、化肥、烧碱、纯碱等大宗产品虽然增速会有所下降,但市场需求的总体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同时,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各种高性能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提供支撑,高端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但石化行业出现结构性过剩,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人工成本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问题也急需解决。预计“十三五”期间我省石化行业增长会高于工业增长。



2.深加工重点。



依托大庆油田资源,鼓励引进俄罗斯天然气、重油、石脑油等原料,以“油头化尾”为抓手,以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集约化、节能环保生态化为重点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提升炼化一体化规模和水平,强化炼油、乙烯、芳烃项目联合布局,增强基础化工原料的供应能力。



充分利用大庆、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当地化工原料丰富、园区配套设施齐全优势,重点发展石化延伸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乙烯深加工、聚烯烃生产和深加工、C4/ C5/ C9深加工、重油深加工等产业链。落实与中石油协议,在大庆布局建设石油炼化和重油裂解等重大项目,推进大庆石化炼油结构优化、大庆炼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聚丙烯扩能改造和千万吨俄油百万吨芳烃炼化一体化等项目。推进宏伟、兴化、林源、安达、哈尔滨等重点园区建设,打造大庆石化产业基地、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四、主要任务



(一)加大找矿力度,切实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1.推进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在大、小兴安岭和东部成矿区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煤调工作,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达到35%以上。在哈尔滨、牡丹江、伊春、黑河、大兴安岭等地开展航磁、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力争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100处至150处。优选一批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的找矿靶区实施深度勘查,实现基础地质调查、异常查证和深度勘查3条主线紧密衔接、有序推进。制定“十三五”地质勘查规划,推进地质找矿突破。



2.构建多元找矿格局。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要求,发挥国有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加快转变财政支持地质找矿投入方式,重点用于支持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的项目。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地质找矿工作,推进国家出资地质勘查成果向市场转化。对于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可以独立投资的地质找矿项目,原则上通过竞争出让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近期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且适宜开展大规模勘查的地区划定整装勘查区,合理设计条件,鼓励一体化综合开发。



3.有效利用境外资源。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以对俄为重点的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有效增加境外权益资源量,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矿石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全力协助国家落实中俄能源合作协议,做好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引进工作,积极争取俄油、俄气在省内的加工利用,参与俄罗斯煤矿开发。依托俄远东地区铁锰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推进境外矿产基地建设。



(二)激活矿业权,提高资源供给能力。



1.加快新矿业权生成。完善探矿权生成机制,通过对大兴安岭成矿带、小兴安岭成矿带和东部煤炭金铁成矿区“两带一区”带的科学分析论证,对已发现的地质异常区和矿产地进行深入梳理,对国有地勘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形成的找矿成果进行优选,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对已注销或吊销的探矿权集中进行筛选,在老矿区外围及深部毗邻区域攻深找盲等六条路径,生成更多的探矿权。



2.激活存量矿业权。按照尊重历史、鼓励合作、尽快盘活的原则,激活存量探矿权、采矿权。2016年集中对现有探矿权的勘查进展情况、预期成果和履约情况进行专项清理,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加快盘活存量采矿权,制定我省不同矿种的最低开采标准,分类梳理,因企施策,通过合作、转让、托管或重新出让等方式激活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采矿权。



3.推进矿业权整合。按照有利于矿山整体开发和资源精深加工的原则,在依法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加大重点矿区、重点矿山矿业权整合力度,使矿山勘查程度、开采规模与占有的资源储量、资源潜力相匹配。研究总结萝北石墨“一矿多供”模式经验,探索按深加工规模供给矿产资源的路径。



(三)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供给效率。



1.建立以公开招拍挂为主的矿业权出让机制。对勘查程度较高、预期成果较好、有望形成规模产业的重点勘查项目,对石墨、钼、铜、铁、煤等重点优势资源、储量规模达到大型、特大型的重点矿山,通过一体化公开招标出让矿业权。储量规模中型以上具备深加工条件的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及矿产地以招标方式为主。投资者竞买意向集中的容易开采、市场需求大的矿产资源以拍卖方式为主。按照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第二类矿产,以往有过勘查开采活动可供进一步勘查开采的矿产地及第三类矿产,以挂牌方式为主。



2.规范招拍挂矿权管理。完善招拍挂工作细则,实行合同管理。做好新立探矿权、采矿权和探采选加一体化招标条件设计,约定完成时限、投资进度和违约罚则,加强后期监管。探矿权人非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不及时汇交地质资料、圈而不探的,采矿权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期进行矿山建设或未达到合同约定的精深加工要求的,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予以处理。



(四)改善行政服务效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优化审批服务。建立和完善矿业权落地、联合审批会办等制度,健全招拍挂前的会签机制、无法落地矿业权的补偿机制,集中协调解决探矿权、采矿权落地问题。深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矿业权审批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减少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规范增储扩界和探转采的附加条件。对重大项目实行平行审批和打捆式、集中一站式审批,促进深加工大项目落地生成。



2.促进信息公开。实行矿业权管理全面公开,做到审批程序、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公开,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完善矿产资源公共交易平台,及时发布矿业权信息,公示矿业权配置情况,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五)做强深加工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在矿产资源勘查、精深加工产品生产、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领域推广应用,加快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2.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向基础工业产品和上游工业产品延伸、引入要素、存量优化升级扩张、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五条路径,定期梳理产业发展线索,谋划储备一批矿产勘探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建立全省矿业产业“十三五”项目库,采取动态管理的形式,定期调整,跟踪推进。加强项目督导服务,集中会办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真落地、快开工。建立省重点矿业产业项目联络员制度,使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协调服务。引导项目向专业化园区布局,形成若干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矿业产业精深加工基地。



3.促进矿业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鼓励上下游企业交互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共建一体化深加工项目。转变服务理念,鼓励原材料企业建立服务中心,联合下游行业开发新材料和下游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材料解决方案,实现与下游行业互利共赢。加快发展矿业产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建设绿色和谐矿山。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原则,对大、小兴安岭林业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空间的占用。依法加强监管,严格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的管理,坚决制止和打击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建立省级“绿色矿山”标准体系与管理制度,100个大中型矿山达到省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2.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和提高资源保障为目标的循环经济项目。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冶炼余热等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严守生态红线,建设绿色矿山、和谐矿山,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继续发挥省重点矿业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作用,完善督导服务机制,全面部署推进全省矿业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尽其责,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合力推进产业发展。实行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将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招拍挂出让矿权、矿业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政策措施。



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健全促进重点矿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对符合要求的矿业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年度省重点产业项目计划,优先解决土地、环境容量等指标,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安排省级财政现有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考虑,使用省工业投资基金、省级创业投资基金参与建设。集中支持和培育具有行业性的龙头企业和资源深加工企业,支持矿业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资本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相关市地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本地矿业产业发展、矿产资源探采选加一体化项目的支持政策,以及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扶持政策。



(三)严格准入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控制初级产品总量扩张,降低初级产品比例,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项目。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切实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严禁落后产能转移。



(四)强化监督考核。



把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跟踪督办、绩效评估、监督考核办法。监察部门实行跟踪检查,建立情况督查制度,落实问责制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坚决整治乱收费和吃拿卡要行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抓好规划实施。



进一步完善矿业产业统计数据支撑体系。重要资源的矿权配置要与规划相衔接,科学划定重点矿区、限制勘查开采区、禁止勘查开采区。涉矿资源型城市和重点县(市)要结合本规划,制定重点矿业产业项目建设计划。涉矿行业专项规划要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附件:“十三五”期间矿业产业项目情况表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policy/102146.html

本文关键词: 黑龙江省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