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政办发〔2011〕25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1-02-07 08:52:46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1〕25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通知》(黑发2011〕3号)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强化产业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牵动作用,确保完成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各项任务,实现各项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全力打好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掀起产业项目建设新高潮,形成万众一心谋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众志成城建项目的生动局面,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从2011年起,连续3年集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经过3年努力,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显著提高,计划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推进省支持的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培育50户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十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500亿元,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依托“八大经济区”,引导产业项目合理布局。以“八大经济区”为引领,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定位清晰、集中度高的产业新格局。

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重点建设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引领和带动全省产业发展,构建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

2.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高效利用煤炭资源,重点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矿井、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以及接续替代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非煤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3.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建设面向东北亚的产业集聚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

4.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建设林产品加工业、矿产经济和林区特色旅游等产业项目以及接续替代产业项目,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全面实施林业转型。

5.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重点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6.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冰雪、生态等北国风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建设10大旅游开发区和12个重点旅游名镇,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7.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重点建设加工制造、商贸、会展、旅游、物流等产业项目,努力建设境外能源原材料开采及加工基地、农畜产品种养及加工基地。

8.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重点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二)依托十大产业,实现产业项目重点突破。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基础,挖掘发展潜力,围绕龙头企业、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一次、二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1.以十大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实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

(1)新材料产业。发挥科技优势、资源优势,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建立和完善铝镁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半导体照明、精细化工和高分子、高档焊接等5个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精细化工材料、改性通用塑料及专用料、新型陶瓷材料、硅基及光伏新材料、石墨新材料等8大领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75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哈尔滨国家铝镁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哈尔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哈尔滨半导体照明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大庆化工新材料园区、牡丹江国家特种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光伏产业基地、黑河硅基新材料园区、绥化光伏产业园、双鸭山光伏产业园、鸡西石墨产业园和鹤岗石墨产业园、新材料产品与设备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10个重点园-5-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带材、大庆市中旺集团有限公司铝及铝合金板带箔、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特种优质焊接材料生产基地、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架空电缆制品、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哈尔滨海格科技公司白光LED及其应用产品产业化、哈工大奥瑞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大尺寸蓝宝石材料产业基地、哈尔滨晟通工程塑料公司塑料改性材料、黑龙江金源仑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大庆市江苏兴达泡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EPS(可发性聚苯乙烯)、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高效膨胀型阻燃剂、黑河合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绥化宝利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及高纯硅、金跃集团有限公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牡丹江旭阳太阳能科技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薄膜电池、鸡西市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有限公司石墨精深加工、鹤岗市南海石墨有限公司石墨深加工、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石墨及制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

(2)生物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成果的应用为手段,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建立有利于全省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投融资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5大领域,建设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部分在全国领先的重点领域,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6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庆生物产业园区、牡丹江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大兴安岭寒带生物特色产业基地、伊春市寒带生物特色产业基地等5个重点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哈药集团生物疫苗公司瑞倍适等猪用疫苗、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系列药品提档升级改造、多多药业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小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组瑞普酶冻干制剂、黑龙江省格润药业有限公司柏子养心片、牡丹江佰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杀霉素原料药、黑龙江省百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兽用生物制品、大兴安岭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寒带林下植物提取物、齐齐哈尔安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乳酸链球菌素、黑龙江太爱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肽及水解钙、大庆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黑龙江省宏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味精高浓度废液资源化、黑龙江华本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垃圾)资源化等重点项目。

(3)新能源装备产业。抓住能源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整合生产能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打造核电装备产业链、燃气轮机产业链、风电产业集群,培育完善动力装备、风电装备等2个产业联盟,稳步提高省内制造比例和配套比例,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哈尔滨机电工业园、703所产业园、黑河庆华新能源产业园、牡丹江北方工业园等4个重点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核电基地、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专业化自动化技术升级改造、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电机及核用电机、703研究所和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30兆瓦级天然气压缩燃气轮机研制基地、牡丹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园、上海电气风电设备黑龙江公司风电设备制造、大庆大丰油田3兆瓦风力发电机塔筒、黑龙江天华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风电零部件等重点项目。

(4)新型农机装备产业。以市场换产业,引进技术、资本和有实力的跨国农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动力机械、新型农机具、联合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配套零部件等5大领域,培育完善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起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研发、制造、管理、销售、服务、培训体系,力争进入全国农机装备制造大省行列。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农垦(松花江农场)等6个农机产业园。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有限公司现代农业装备基地、约翰·迪尔公司农业机械、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哈尔滨东金农业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玉米联合收割机、融拓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农机具、黑龙江省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格兰农业机械(大庆)有限公司高端农机具、大庆美国爱科集团高端农机具、佳木斯丰途农机科技公司农机具等重点项目。

(5)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加大引进和整合力度,积极承接飞机、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布局项目,重点发展飞机、汽车、轨道交通等3大产业链(群),培育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做强主机企业,做大配套企业,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623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哈尔滨平房汽车园、哈尔滨飞机产业园、大庆沃尔沃汽车产业园、齐齐哈尔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园、牡丹江中大汽车园等5个重点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生产基地、沃尔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大庆整车工厂30万辆乘用车、黑龙江龙华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Z15C通用直升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提升铁路货车水平等重点项目。

(6)绿色食品产业。实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品牌战略,整合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3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玉米、水稻、大豆、乳品、生猪、肉牛、蔬菜等7大加工业,培育完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奶业、大豆、马铃薯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把我省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肇东、双城、宾西、杜蒙、集贤、肇州、海林、嫩江、宝泉岭、九三等10个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黑龙江万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200万吨稻谷及副产品综合加工、黑龙江省东北大自然粮油有限公司稻谷及米糠深加工、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大庆展华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结晶葡萄糖和麦芽糊精、黑龙江金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豆磷脂系列产品、丰益(佳木斯)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豆粉、飞鹤(甘南)乳品有限公司乳品加工、兰西隆盛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加工、大庆福润肉牛加工有限公司肉牛加工、北大荒马铃薯集团马铃薯精制淀粉、肇东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果蔬饮料和纯净水等重点项目。

(7)煤化石化产业。加强产业衔接和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其他化工等3个产业集群,C4深加工、C5深加工、C9深加工、煤制烯烃、煤制化肥、煤焦化副产品集中加工利用、煤制乙二醇、有机硅、电石化工等9个产业链,构建以东部四煤城为主、分工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和西部哈大齐沿线的石油化工基地。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27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安达高新化工新材料园区、大庆林源化工园区、大庆高新区宏伟化工园区、大庆高新区兴化园区、七台河新兴区煤化工产业园区、勃利工业园区、鹤岗市煤电化产业园、双鸭山鲁能工业园区、鸡西永庆煤化工产业园等9个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大庆石化公司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C4深加工、黑龙江省龙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重油催化热裂解、牡丹江首控石油化工公司重油深加工制沥青、中盟集团龙新化工有限公司25万吨硫酸、黑龙江安瑞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碳四芳烃异构化、双鸭山龙煤航天煤化工公司煤制甲醇、大唐黑龙江发电公司鸡西永庆褐煤提质利用、七台河宝泰隆煤化工公司煤焦油深加工、黑河龙江化工公司聚乙烯醇、鹤岗天富能源有限公司焦炉气制液化天然气等重点项目。

(8)矿产经济产业。推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整合矿产资源,优化矿山规模,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开发的新机制,重点开发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5大类矿产,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3大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松嫩平原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矿产开发基地、伊春地区矿产开发基地、牡丹江-东宁矿产开发基地、东部地区矿产开发利用基地、五大连池水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地、境外合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等8大基地。到2013年,主营业务(不含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东荣一矿、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宝山铜矿开发、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鹿鸣钼矿采选、大兴安岭新林区云岭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塔源二支线铅锌铜矿、逊克县翠宏山矿业有限公司翠宏山铁多金属矿、黑龙江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争光岩金矿、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提钒工程和无缝钢管、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艺结构优化升级改造、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新型水泥生产线、齐齐哈尔依安陶瓷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

(9)林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采用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模式,重点发展低碳、林浆纸、林果、森林食品、北药、木材加工、对俄合作开发等7大领域,推进林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系列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精深加工比例,构建林产品加工业全面协调发展新格局。到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200亿元。

--重点园区。推进建设七台河市新兴区木制品工业园区、黑森综合批发大市场(加工)园区、伊春光明工业园、大兴安岭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区等4个重点园区。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绥穆木材集散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特种纸扩建、佳木斯龙江福浆纸有限公司硫酸盐针叶浆生产线改扩建、大庆市林甸海达纸业有限公司纸浆及制品改扩建、黑河广和盛兴有限公司林板一体化、华鹤集团有限公司节能阻燃复合门窗、圣象集团高档实木地板、黑龙江永安集团有限公司木材综合加工、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莓饮品产业化、东宁县雨润集团黑木耳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

(10)现代服务业。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为方向,以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为着眼点,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区工程为重点,依托哈尔滨国家现代服务业新媒体产业基地,推广物联网示范应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到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0%。

--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有限公司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绥芬河亿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东宁重汽华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建设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佳木斯天润公司国际农机博览中心、兰西县滨河亚麻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哈尔滨市商德国际金属物流园、哈尔滨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齐齐哈尔综合物流产业园、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黑龙江省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佳木斯现代农业园、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图书配送中心、黑龙江出版集团数字印刷基地、五大连池风景区国际休闲文化城、黑龙江省华洋集团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文化景区、黑龙江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大庆圣地置业有限公司北国之春梦幻城等重点项目。

2.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工程、“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无规定疫病省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蓝莓产业项目为基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整合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促进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基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产联结、契约联结、服务联结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和宣传,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设控制性枢纽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以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和牧区水利建设。

(三)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打好产业项目攻坚战。

1.建立推进考核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负责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制度,实现省与市(地)之间、市(地)与县(市)之间的两个双重推进,形成省、市(地)、县(市)层层抓项目、担责任、促落实的浓厚氛围。制定十大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发展重点和投资方向,提出十大产业年度推进工作重点。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的管理,建立全省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月报制度,修改完善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的有关制度,集中支持一批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建立企业主导、政府发挥作用的项目生成机制和项目储备机制,完善项目库。集中组织开展项目会办、银企对接、检查督导、项目稽察、考评奖惩等多措并举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考核,制定全省市(地)产业项目考核办法,以及全省64个县(市)的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和经济总量增幅专项考评奖励办法,建立全省重点产业项目和十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实现月通报、季检查、年考核。

2.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支撑。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找准项目谋划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工作,着力抓好传统优势产业项目谋划工作,加快谋划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施上下结合、横向协作的项目谋划机制,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界限,积极推进省市协同、银企合作、场地共建、产业融合,促进不同投资主体合作谋划项目。打造项目谋划平台,多渠道、多形式谋划项目,依靠外脑谋划项目,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生成项目,与中直企业合作联合生成项目,利用国家产业转移政策导向承接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生成项目,围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生成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力量,主动走出去与中直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中介机构定点、定向进行项目对接,由谋划单个项目向打造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等集成式谋划项目转变。加强对谋划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项目按期落地实施,达到谋划成效。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多上项目。加快推进资源、市场等要素换产业、换技术、换资本、换项目,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实力雄厚的中直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十大产业建设。优选招商项目,实施定点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招商引资的奖励机制,鼓励有积极性的干部群众投身到招商引资中,形成推进招商引资的强大动力。优化产业项目成长环境,统筹做好安商、稳商、扶商、亲商、护商工作,达到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创新招商模式,发挥老企业厂区面积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优势,变厂区为园区,变单个为集群,变存量为增量,变政府招商为企业招商,鼓励发展“厂中厂”模式。抓住2011年国家修订《外商投资项目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机遇,争取我省十大产业中更多产业列入目录。

4.加强督导考核,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加快速度、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重点产业项目关键节点和进度计划,督促项目单位按合理工期、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好省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分解年度计划目标,落实市(地)的推进主体责任,以及十大产业推进组的协调服务和督导检查责任,合力攻坚。重点推进省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和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加大稽察力度,加强资金跟踪审计,确保政府资金不被挤占挪用,发挥政府投资的最大效益。加强产业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的检查、通报和考核,对市(地)产业项目开工和投产数、工业用电量、建筑营业税、投资增速、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等指标进行统计考核,对县(市)进行县域工业、财政、民生、经济总量增幅4个方面的十强县评比。

5.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项目集聚发展能力。高起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建立起要素集聚、项目配套、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充分利用好现有园区的土地资源,提高园区的集约用地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做大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引导园区特色发展、集聚发展、专业化发展,制定以产业带为核心的大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走出一条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的科学发展之路。优先打造一批省支持的重点产业园区,举全省之力推进产业园区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采取省市双重联动机制,共同推进重点园区建设,统筹协调,搞好配套服务。加强工作创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引导各地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进入专业化园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分成办法和有关考核指标,逐步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层次明晰的产业梯度分布。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成、项目引进等方面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园区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性资金、融资渠道狭窄的状况,增强园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6.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做强做大产业项目的主体。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信用等级,凝练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配套企业,做专做精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大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企业组织体系。

7.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项目的核心动力。加大对创新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重点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加快推进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组织攻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紧紧依靠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孵化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双走进、双发布”活动,向高校、科研院所发布重点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需求,向企业、投资公司、园区等单位发布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新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强职业工人培训,集聚、吸引和培养研发设计、经营管理、高级技能等人才和团队。

8.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产业项目建设资金。设立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视财力状况增加专项资金规模,集中支持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做好政策和项目对接,加大力度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优化金融环境,完善政银企对接的有效机制,增强各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加快现有投融资平台的整合,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稳固、统一、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提高对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培育发展地方金融体系,完善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制度,鼓励各级政府以互利共赢机制吸引民间投资主体发起创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加强对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跟踪服务,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本潜力,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产业项目建设,为全民创业营造条件。

9.统筹协调,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落实和完善产业项目的市场准入、土地、财税、规费和服务保障政策,市场、土地、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优先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勘探和开发。优化用地指标,加快修编土地规划,做好项目用地申报和审批的衔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全面保障产业项目的土地供给。统筹安排区域环境容量,加快推进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发展建设的规划环评工作,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协调中直企业,提高全省电力、石油、运输等保障能力。研究解决降低企业生产用电成本高等问题,努力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为投资者选择龙江创造条件。

10.提高服务效能,优化产业项目建设软环境。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产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对《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全省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黑政发2010〕62号)和《中共黑龙江省纪委、黑龙江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黑纪发2010〕22号)等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保证政令畅通。认真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否定报备等制度,建立快速审批通道,推行网上审批,优化各部门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开展省政府部门服务产业项目情况的专项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奖惩依据,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依照《黑龙江省损害发展环境行政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省政府令2009年第13号)等有关规定,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服务产业项目投诉举报问题整改公示制度,公开通报投诉举报情况及有关单位整改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1年)。

发展目标:2011年省重点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45项,完成年度投资950亿元以上。全年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农业产业投资360亿元。重点扶持2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达到10个。重点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20项,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户。项目谋划和储备取得实效,初步建立起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建设机制。

推进措施:

1.明确责任分工。对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逐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要求。

2.确定工作重点。以十大产业项目为重点,研究提出2011年全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名单、重点建设园区名单,明确全年的目标和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坚。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总结表彰,部署全年工作,签订项目推进责任书。

3.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发布全省十大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和2011年工作重点、全省市(地)产业项目考核办法,以及全省64个县(市)的工业发展、财源建设、民生工作和经济总量增幅专项考评奖励办法,修改完善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等使用制度,在项目谋划生成、项目储备、项目推进、项目考核等关键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4.加强协调服务。强化部门联动,定期深入项目现场调研、现场办公,不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项目会办会,集中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举办产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培训班,增强产业发展、项目谋划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增强企业的发展意识、产业项目建设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指导企业科学谋划项目,按照“四制”(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要求规范项目建设。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完善全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及十大产业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按照双重推进机制的要求,对全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实行月通报、季检查和年考核,及时发布产业项目建设情况通报。

6.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解读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背景、意义、任务、措施等内容,重点报道十大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的进展情况、成效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宣传产业项目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利用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俄(佳木斯)农机展洽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交会)等省内外平台,发挥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宣传力度,扩大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国内外的影响。

(二)加速实施阶段(2012年)。

发展目标:2012年省重点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00亿元以上,省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0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农业产业投资360亿元。

推进措施:充分借鉴起步年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采取新举措、新机制、新办法,推动产业项目加速发展,掀起产业项目建设的新高潮。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谋产业发展、促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继续组织产业项目督导检查、政银企对接会、前期工作培训班、项目会办会、产业项目现场交流会等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以十大产业为重点,完善项目责任制、谋划和推进机-23-制、奖惩机制等制度,多渠道、多角度谋划和储备项目,强化项目服务、督办、检查和考核。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民间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建设专业化分工、运营、服务的省支持的重点产业园区。

(三)初见成效及总结阶段(2013年)。

发展目标:到2013年年底,省重点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全年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00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农业产业投资400亿元。基本完成现有园区的整合,建设一批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晰、特色鲜明的省支持的重点产业园区。全面实现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既定目标,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产业项目谋划储备、建设管理和推进机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本建立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500亿元,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措施:继续推进年度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2011年新开工的大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强产业项目的谋划,项目储备的层次和规模取得新突破,谋划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市场需求、投资规模大的产业项目。根据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从省直部门、市(地)、县(市)、园区和企业等多层面做好考核总结工作。召开全省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巩固提高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成效。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科学合理利用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采取多种方式,优先扶持一批列入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加强重点园区建设。集中部分土地出让资金,重点支持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专业特色园区加快建设。

(三)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省内外龙头企业通过出资购买、承担债务、合并和控股等方式,对省内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对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建设新增投资额度1亿元以上、符合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产业项目(不含兼并重组所支付金额),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四)支持科技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十大产业重点园区,引进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和检测平台。鼓励引导十大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

(五)落实现有优惠政策。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参照省政府黑政发2010〕62号文件中“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执行。落实招商引资奖励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一定3年不变等财源建设激励政策,调动市(地)、县(市)政府(行署)发展产业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实行非禁即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新的投资领域。

(六)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以新组建的省鑫正投资担保集团为平台,抓紧建立全省再担保体系,做大贷款担保业务。发挥大正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力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创业投资公司作用,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运作方式,推进十大产业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七)提高重点产业大项目的服务质量。对列入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计划的项目,直接进入绿色审批通道,优先落实土地、环境总量等指标,限时办结项目审批手续。同时,建立为重点产业项目服务“直通车”制度,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由市(地)、县(市)政府(行署)指定专人为项目服务。

(八)加强考核评比。自2011年至2013年三年内,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分别制定市(地)政府(行署)、省直部门的综合评比办法,对成绩突出的由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九)鼓励全省产业联动发展。完善落实项目单位采购地方工业产品奖励政策和地方产品出口奖励政策,鼓励省内企业的产品在省内市场优先使用。对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等各类省级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在同质同价、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省内制造设备。

(十)及时发布产业项目建设的有关信息。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项目核准、企业重组、产能利用、园区定位、园区建设等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等提供信息指导。

附件:1.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2.十大产业培育发展计划汇总表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policy/102457.html

本文关键词: 黑龙江省

最新政策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