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人才〔2012〕3号《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全文
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豫人才〔2012〕3号
为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造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突出人才优先发展地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规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龙头,引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营造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以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为根本,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平台,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明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以用为本,创新机制。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把创新人才工作理念、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搭建平等发展平台作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强化基层。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造诣精深、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和带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加强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分类开发,统筹推进。在充分尊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不同层次、区域、行业、领域、所有制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形成各类人才持续成长、协调发展的局面。
——育引结合,汇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相结合,立足省内人才资源开发,多措并举培养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人才智力资源,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灵活引进,形成人才大批涌现、汇聚中原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15年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60万人左右。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达到19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达到30人年。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38:52。培养造就一支活跃在科技前沿、跻身国家一流的专家队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总数达到2500人左右,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选达到100人左右,河南省优秀专家达到1500人左右,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0人左右,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达到1600人左右。企业、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机构形成一批在优势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团队。
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基本得到解决,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制度趋于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整体形成,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技领军人才在更多领域具备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难题的能力。企业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得到加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明显缓解。
2、第二阶段:从2016年到2020年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50万人左右。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达到26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达到40人年。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在豫院士达到25名以上,中原学者达到60名左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总数达到2800人左右,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达到120人左右,河南省优秀专家达到1800人左右,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20人左右,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达到2200人左右。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人才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机制基本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完善,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
二、主要任务
(一)扩大规模,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扩大总量、盘活存量,保证专业技术人才供给数量。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为重点,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产、新材料、农业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色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战略性支撑产业以及教育、政法、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领域,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提升能力,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人才支持
提高学习能力,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发展网络和远程教育,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实践能力,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强化实践锻炼;创建培养机构、人才、用人单位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制,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和学术评价体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创新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创新实践;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创办科技企业,推进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潜能,保护创新热情,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良好学术风气,遏制学术造假现象,引导专业技术人才追求真理,坚守科研诚信。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涉外培训力度,拓展参加国际活动渠道和平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水平。
(三)优化结构,增强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效能
调整培养结构。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和促进高等院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其他人才培养机构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优化人才布局。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重点,合理规划布局专业技术人才,保证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发展需要;坚持政策引导与人才服务相结合,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流动;坚持企业人才优先发展,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聚集,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等方面与国有单位的平等地位,建立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创新机制,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
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不断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现代企业人事制度,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创新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流动和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人才效能最大化与人才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统一,支持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五)营造环境,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实行重点突出的人才培养政策、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政策、灵活而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对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投入的税费减免力度,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融资支持。优化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环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法制化建设,在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维护专业技术人才合法权益;推动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营造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舆论环境,加大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力度,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三、政策机制
(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研修制度、科研助手制度、师承制度等人才培养制度,推行技术挂职、访问学者、特殊培养等工作锻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定出台加快我省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制度,每两年选拔表彰30名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50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省、市、县专家特殊津贴制度。
注重基层,倾斜一线。制定符合基层特点和需要的培训措施,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以岗位管理为抓手,为各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在本职岗位发展进步的职业台阶。制定切合实际、适应需要的职称倾斜政策,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国家“万名专家下基层服务行动计划”为平台,动员和组织专家到县乡农村、城镇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提供专业服务,培养基层人才。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等活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不断改善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确保专业技术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
坚持以职业分类和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规范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依法严格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化程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制度,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进一步打破人才身份、学历、资历和所有制限制,拓宽评价范围、拓展评价层级、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手段、规范评价程序、加强评审组织建设,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保障。
(三)专业技术人才使用
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落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促进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能岗匹配制度,让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有职有权有责开展工作。创造公开公正平等机会,在竞争中识别人才;把人才放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放到重要和关键岗位上,在实践中锻炼人才。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造、成就事业。建立高级专家决策咨询服务制度。
(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
以两院院士、学科领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为重点,在编制、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以及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进一步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以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技术中心、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博士后站、各类园区等为平台,引进集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提高人才服务和管理水平,对引进人才持续支持,动态管理,有效激励,切实提高引进人才使用效能。对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五)专业技术人才流动
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配置服务水平。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服务政策,设立“人才编制”,实行“特需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销”。加强体制内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吸引、使用、待遇保障等政策衔接,突破人才流动中的地区、部门、身份、城乡和所有制等制度障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顺畅有序流动,实现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建立重要人才安全制度。实施人才竞业避止制度。
(六)专业技术人才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确保其在财政支出中占有一定比重。建立重大规划项目人才投入机制。坚持项目投入与人才投入同步安排,使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在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加大对高层次专家的科研经费资助,加大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和奖励。完善人才投入税收政策,综合采用资金配套、创业支持、分配激励等优惠措施,提高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国内外金融信贷投入人才开发项目。
四、重点工程
(一)811青年人才工程
力争到2020年,在我省高新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基础就用研究方面和优势学科领域,新选拔培养80名左右45岁以下、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新选拔培养1000名左右45名以下、研究成果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新选拔培养1万名左右40岁以下、在各学科领域和工程项目中起骨干作用的省辖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相互衔接的高层次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梯队。
(二)百万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根据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河南省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以全省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对100万(每年1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努力争取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努力搭建继续教育供需服务平台,保证工程取得实效。
(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工程
实施“百人计划”,用5—10年时间,引进12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3500名左右具有全日制博士、硕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引进5万人次海外专家智力。选派800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培训。建立20个左右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20个左右省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建10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在我省留学人员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联络处,加强人才和项目引进。
(四)博士后事业发展工程
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培养造尺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青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到2020年,力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7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230个;引进培养各类博士后研究人员达5500人以上,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占总量50%;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达300个以上;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达80个以上。坚持实施评估制度,鼓励博士后开展创新性研究,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解决好博士后社会保障问题,建设博士后公寓,推进博士后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领军人才特岗工程
在省属科研院所,探索设立特聘研究员岗位,通过一定选拔程序,加大对国内外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不断提升我省科研机构整体研发水平,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创新领军人才。
(六)职业教育教学专家队伍建设工程
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向我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科研单位等长期在一线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科研人员,开展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工作,每两年评选80名左右,到2020年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达500名左右。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筹协调和落实本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对规划实施全程管理。各地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实施体系。
(二)健全监控评估体系。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机制和中期、末期评估制度,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地各单位要根据规划进展情况,及时赂规划归口管理部门反馈信息。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做好基础性工作。开展人才发展理论研究,把握人才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指导,推动实践。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者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统计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规划实施成效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先进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关心、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