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政办发〔2017〕1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
甘政办发〔2017〕1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施意见》(甘发〔2016〕25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甘政发〔2016〕23号)精神,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战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拉动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服务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产品品牌、产业品牌、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提升我省商标品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创新品牌、经营品牌、提升品牌、延伸品牌,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强化规划、政策、法规的集成效应,提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2.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相结合。深化商标品牌创新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的融合,汇聚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商标品牌数量持续增加;深入挖掘品牌内涵,提高品牌策划运营能力,提升品牌的品质品位品格,推动向知名品牌跃升。
3.坚持商标品牌培育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区域商标品牌的培育,提高综合竞争力,塑造整体发展新优势,推动形成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服务经济引领、新兴产业支撑的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4.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商标品牌运作和并购,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注重引进拥有知名商标品牌的企业和高水平品牌中介服务机构及人才,提高商标品牌运营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1.商标品牌管理服务不断优化。构建“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和社会参与”的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工作格局。初步建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商标查询、宣传、申报、审批、公示等一体化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成“甘肃商标馆”、开办“甘肃商标网”,提升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商标品牌指导站,企业商标品牌联络员作用进一步发挥。
2.商标品牌创造和激励保护机制逐步完善。各级政府统筹推进、多部门协调联动、多形式奖励支持、多手段监管保护的工作机制运转有序,商标品牌梯队建设扎实推进,商标品牌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全面提升。培养商标品牌专业人才,引进高层次复合人才,引导规范中介代理服务机构发展,商标品牌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3.商标注册数量大幅提升。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逐步在县以上政务大厅设立商标受理窗口,实现全省各地就近受理和网上申报。力争到2020年,实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覆盖所有县(乡、镇),规模以上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业重点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色精品农业发达乡村至少拥有1件自主商标,全省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0万件以上。
4.商标品牌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打造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品牌,甘肃产品市场占有率、影响面不断扩大,重点外贸骨干企业自主商标商品出口率逐年递增。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富农惠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积极推动“一乡(镇)多标”、“一社一标”建设。围绕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酿酒原料和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开展品牌创建工作,着力培育无公害、绿色环保、有机农产品商标品牌,以品牌化促进标准化、推进产业化,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加快提升“陇”字号农产品整体品牌。全面推广“合作社(公司)+地理商标/农产品商标+农户+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引导我省优势农产品企业通过品牌运作延伸产业链,利用现代流通和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积极培育并推广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最大限度地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快制造业商标品牌培育。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改善供给,适应需求,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集聚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打造甘肃制造业质量品牌良好形象。重点培育一批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工电器、高档数控机床、农机装备、通用航空产业等领域的新品牌;重塑、挖掘、拓展、振兴、培育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煤炭电力、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知名品牌,打造自主品牌,推动甘肃制造向甘肃智造、甘肃创造转变。
(三)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优先推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产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商贸、中介咨询、体育休闲、旅游度假、休闲农业、社区及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儿童托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发展。引导企业积极注册和有效运用商标,加快推进与国际标准、国际认证接轨,提高企业管理及运行的规范化水平,打造优质服务品牌。鼓励企业以商标品牌为纽带,采用连锁经营、商标授权许可、特许加盟等现代经营方式,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商标品牌。积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数字技术、广播影视、动漫游戏、会展出版、时尚休闲、表演艺术等文化创意品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原创性文化产品,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商标品牌,打造若干个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支柱型文化企业及其商标品牌。有效挖掘、充分利用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保护好老字号、老品牌,积极培育注册个性鲜明、有价值盛誉的商标品牌。着力打造敦煌丝路、黄河风情、长城边关、飞天故乡、航天科技、祖脉旅游圈、九色香巴拉、农耕民俗、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等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国际旅游品牌,形成以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等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品牌体系,全面提升“精品丝路·绚丽甘肃”旅游整体形象,推动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型升级。
(五)加快实施商标品牌国际化工程。强化“商品出口、商标先行”理念,建立工商、质监、商务、工信、法院、海关、贸促会、行业协会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调研机制,制订甘肃制造精品指导目录,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出口企业商标国际注册。支持外向型企业加快商标海外布局,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专卖店、并购优质国际商标等方式,获得专利技术,开拓境外销售渠道,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推进甘肃品牌本土化、全球化。
(六)扶持发展产业集群和区域商标品牌。按照联动、聚焦、提升、集约的思路,鼓励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申请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企业自主商标”联合标注的方式,推动企业开展竞争性合作,加快产业集群从产品经营、资产经营向品牌经营升级。积极推动“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等区域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小镇、经济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等。推进品牌商业中心和街区建设,实现商标品牌与产业互动;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产业系列品牌和区域品牌链,加快区域产业升级,更好发挥商标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承载体、辐射体和催化剂作用。
(七)切实加大商标品牌保护力度。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著名商标为重点,建立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侵权假冒工作机制,严格商标印制管理责任制,强化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健全政府部门与各级人民法院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商标信用监管,推进监管资源共享,畅通投诉渠道,构建商标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长效机制。突出源头治理,加大对民族品牌、老字号商标的保护力度。引导企业向海关备案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合作交流,畅通海外维权诉讼和救济渠道,为企业品牌“走出去”和海外维权保驾护航。
(八)加快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甘肃商标网、甘肃商标品牌数据库等,构筑商标品牌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规范和完善驰名商标推荐和著名商标认定工作制度,合力推进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和维权等工作;建成甘肃商标馆,展示我省商标品牌的良好形象。积极引导商标品牌设计、代理、评估、咨询、质押等中介机构发展壮大,规范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开设商标注册代理服务等业务,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守法经营、信用评价、信息公示和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商标品牌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以及质量协会,积极向企业提供商标品牌营销策划、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发布、协助维权等服务。
(九)切实加强商标品牌的管理和运用。建立供需对接平台,引导商标专用权人通过有偿转让、许可使用等方式,帮助急需商标的企业快捷获得注册商标,盘活闲置商标资源。鼓励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发商标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助推经济发展。创新商标权资本化运作方式,拓展利用渠道,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商品化,加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甘肃省商标品牌战略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负责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加强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工作督促、检查和考核。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工作举措,分解落实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各市州要把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列入议事日程和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商标工作内设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切实提高商标品牌工作水平。
(二)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商标品牌政策导向及引领作用,制定动态的《甘肃省重点品牌培育发展目录》,实行重点品牌发展帮扶计划。同等条件下,对于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支持,在质量管理、环保评估、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服务,在信贷、财政、税收、土地等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积极构建有利于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的政策、法制、市场和社会环境,推动各类资源向优势品牌企业聚集。
(三)加强资金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商标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促进自主品牌成长。要落实商标品牌人才教育培训、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商标品牌战略规划评估及专题研究等工作经费的保障。要引导企业加大对商标注册、运用、保护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等品牌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四)加强考核激励。建立督查考评体系,健全重大经济活动商标审查制度、商标注册情况和商标品牌建设保护通报制度,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奖先惩后,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深入实施。
(五)加强宣传推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新闻媒体助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商标品牌宣传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商标品牌发展保护氛围。加强商标品牌普及教育,开展商标品牌公益宣传,开展名优品牌产品系列推介活动,讲好甘肃品牌故事,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甘肃品牌成长。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争创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国内外展销会、洽谈会、商标品牌节等平台节会,强化商标文化形象的策划与传播,提升甘肃商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商标品牌战略知识培训,加大商标品牌执法人员专业化分类培训及企业商标法律、商标战略、品牌运作的专业培训。鼓励综合性大学设立商标品牌设计学院,支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开设相关商标品牌课程,开展商标品牌战略研究。积极按需引进高层次专业型、复合型品牌管理、运作人才,搭建高校和企业合作平台,统筹推进各类商标品牌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25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