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管委发〔2024〕10号《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4-03-24 17:59:51
启标文库-一个优质的标准下载网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副中心管委发〔2024〕10号







各相关单位:

为加快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经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2024年第1次全体会审定同意,现将文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5日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0〕33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通州区宋庄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通州区宋庄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部署要求,推进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的最北端,距北京市中心约25公里,距市级行政办公区约4公里。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是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区域,是承载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主导功能的关键板块,将通过高水平艺术展示、艺术教育、艺术体验,极大提高对高端人才、知名企业的吸引力,全面提升副中心北部城市价值。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以现状小堡村为基础,西起东六环路,东至通怀路,南到京榆旧线,北至北堤路,规划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小镇分为南、中、北三个片区,其中南区以小堡村宅基地为主,形成多元混合的艺术主题村落,现状建筑品质、公共空间环境均需改造提升,部分产业业态亟需升级。中区以工厂大院为主,汇聚众多艺术创意企业和艺术场馆。工厂大院正在逐步腾退,大量已腾退集体产业用地有待开发利用。北区以独立院落为主,形成艺术工作室、美术馆、艺术机构高度聚集的原创艺术群落,建筑质量普遍较好,公共空间品质有待提升。

二、发展基础

原创艺术资源高度聚集。历经多年发展,小堡村已逐渐成长为艺术资源高度集聚、艺术生态独具特色的“文化硅谷”。目前区域内聚集艺术创作人员7000余人,各类注册企业达1700余家。小镇每年组织各类展演交流活动千余场,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4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和13届宋庄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使“中国·宋庄”文化品牌声名远播。

土地集约利用初见成效。土地腾退取得实质性进展。小堡文化广场和小堡南街改造提升2个项目,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品质、城市风貌和交通秩序。首开印象街项目创新采用市属国企首开集团+小堡村集体+镇级平台公司的合作开发模式,推动街区功能再造、空间重塑、品质提升,将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细微肌理。

小镇空间配套逐步改善。生态资源优质,宋庄镇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为小镇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基底。东六环、潞苑北大街、京榆旧线等周边多条快速道路、主干路共同形成通顺便捷的道路网络。部分道路、街巷路面得到翻新,徐宋路、潞苑北大街等市政燃气管线完成铺设,小堡村宅基地基本实现煤改气。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见亮点、三年上台阶”的总体战略部署,稳步有序推进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高质量发展。小镇坚持以原创艺术为核心特色,以艺术创意产业、艺术教育产业、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艺术+”新消费等艺术生态链为原动力,依托生态原野基底,致力于建设“原真艺术小镇”,构筑城市副中心艺术高地、北京市文化输出窗口。

二、发展目标

(一)2026年发展目标

激活项目建设引擎,推动小镇经济稳步发展。按照重点提升、分片实施的原则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公共环境整治、重点产业项目等落地实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26年,小镇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预计财力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长速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左右。

有机更新生活配套,推动小镇品质焕新提升。有序实施一批公共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大幅改善区域风貌,基本实现生态与艺术交相辉映的小镇景观。完善小镇路网体系,逐步落地一批交通干道,初步建成内外通畅、快慢有序的交通格局。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系统性提升小镇运行保障水平,推进建成一批市政基础设施,支撑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

厚植原创艺术底蕴,推动小镇“艺术+”多元融合。引入成熟的策划、投资、建设、运营主体,“中国·宋庄”艺术创意孵化基地初见雏形。到2026年,推动画廊、艺术家大师工作室等艺术空间试点开放。策划举办宋庄文化艺术节及高规格精品主题活动。引进或联合多家主流艺术高校,举办毕业季系列艺术展览、赛事及常态化的文化品牌活动。培育3处艺术网红街区。

先行先试创新政策,推动“宋庄模式”初步形成。积极研究创新政策,提高小镇集体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做好论证,审慎稳妥地在小镇试点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扶持各类小微特色文创企业、工作室和文艺创作者发展,健全艺术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分层次分阶段在投融资、创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二)2035年发展目标

到2035年,围绕“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原创艺术资源,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创意小镇。小镇范围内艺术创意全产业链基本完善,形成鲜明的文化底色、艺术亮色和发展特色。高品质公共环境及基础设施系统基本建成,“水清岸绿、城乡交融、田园艺韵”的区域风貌基本成型。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加强,逐步成长为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艺术创意产业高地和当代艺术文化中心。

三、产业体系和功能布局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围绕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以当代原创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

《通州区宋庄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提出:围绕“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原创艺术资源,构建艺术创意产业体系,发展艺术旅游、文化娱乐、艺术体验、文创办公、酒店会展、艺术交易、教育服务等功能。

《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张家湾、台湖、宋庄打造为以创新设计、综合演艺、原创艺术品设计与交易为支撑的特色小镇,发挥“旅游+”和“文化+”功能,进一步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宋庄艺术小镇高品质承载空间加快形成。宋庄艺术小镇突出文化引领,聚焦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宋庄文化品牌。依托宋庄艺术小镇发展当代原创艺术品交易,建成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聚集一批优质艺术品和文创企业。推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等存量空间资源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发展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产业。

(一)产业体系

针对小镇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引入专业产业策划团队,吸引高水平艺术家和艺术创意人才,全面提升小镇艺术体验和艺术氛围,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构建“1+4”的艺术创意全产业链,即以原创艺术家和原创艺术为引领,重点发展艺术创意产业、艺术教育产业、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艺术+”新消费四大细分产业,全力构筑城市副中心艺术高地、北京市文化输出展示窗口。

沉淀原创艺术品牌厚度。以原创艺术家和原创艺术为引领,强调原创艺术核心价值,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凝聚多领域多层次艺术人才,夯实原创艺术人才基础。完善青年艺术家培育和扶持机制,服务原创艺术的新生阶层,从创作、创业、生活等多方面给予稳定保障。挖掘小镇优质资源,加快艺术场馆的利用开发,形成“原创艺术看宋庄”的艺术馆集群效应。

创新发展艺术创意产业。深耕原创艺术的内容源头,赋能视觉艺术、工业设计、动画影视、珠宝设计等关联领域,搭建艺术与产业的联结。构建艺术创意类企业的孵化基地及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区,创造多元化的艺术创意产品以及本土创意品牌。运用数字艺术赋能实体艺术产业发展,推动更多高创意、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展现、产业跨界联动。

孵化升级艺术教育产业。夯实已有艺术教育产业积累,培育头部艺术教育机构,形成涵盖多级市场的全国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孵育艺术人才留驻和反哺宋庄艺术市场。引入全国一线公办艺术院校或前沿艺术机构,形成多元互动、产教融合的青年艺术人群社交聚落。开设游戏娱乐、研学旅行、艺术体验等多模块内容,成就不同年龄段艺术梦想空间。

培育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逐步健全艺术品交易市场,优先面向一线市场和消费群体开展艺术品交易。引导艺术品直播健康发展,创建扎根本地、面向全国的艺术品直播基地。与知名直播平台合作,组建统一品牌的艺术品、文创产品交易和拍卖平台。引入、孵化艺术品经纪、艺术品评估与鉴定、拍卖及交易咨询服务等实体机构,构建艺术品交易服务、价值评估、仓储物流等多重体系,推动艺术创意产业补链强链。

焕发“艺术+”全新消费活力。推动艺术与旅游、商业、体育等多维度融合,培育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场景新业态。举办精品艺术市集和主题引流活动,辐射带动周边商业繁荣与消费活跃。升级现有业态,营造有艺术气息的商业场景。打造艺术创意网红街区,形成沿街消费矩阵。鼓励艺术餐厅、艺术民宿、艺术剧场等多元化业态发展,为小镇带来话题、聚拢人气、提振消费。

(二)功能布局

优化艺术创意产业集群空间功能布局。构建“一轴三核心”的总体结构,以徐宋路为主轴,沿线集中布局开放的艺术场馆、教育培训、休闲体验等艺术创意核心功能,向两侧延伸艺术全产业链项目,在北区打造名家原创艺术展示集聚区,在中区打造青年艺术家活力孵化基地,在南区打造点旺烟火气的艺术休闲区。结合现状基础、产业项目、环境品质特征,打造亲水艺术漫游区、青年艺术便利店、时尚艺术休闲街三处特色艺术街区,集中展示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最浓厚的艺术氛围。

北区打造名家原创艺术展示集聚区。北区保留提升现状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场馆,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景观环境进行升级,激发艺术家打开院门,全面提高北区艺术开放性和展示度,打造名家原创艺术展示集聚区。

中区打造青年艺术家活力孵化基地。中区以集体土地上市为主要路径,围绕原创艺术创作、艺术品交易、艺术培训、艺术+科技等方向聚集企业和机构,结合保留美术馆群的产业基础,集中建设、快速形成区域聚集效应,建设青年艺术家活力孵化基地。

南区打造点旺烟火气的艺术休闲区。推进存量宅基地的盘活利用,统筹提升宅基地、小堡文化广场业态内容和商业休闲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在途项目建设,打造副中心北部富有烟火气的艺术休闲体验区。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提升艺术小镇空间品质

(一)公共空间汇聚艺术浓度,全面提升小镇艺术氛围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构建艺术氛围浓厚的高品质小镇环境。结合现状知名艺术机构、工作室和规划艺术产业项目布局,依托公共空间逐步改善小镇环境品质,鼓励艺术家参与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形成艺术特色全覆盖的开放空间网络。以“针灸式”点状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为先导,优先利用现状闲置土地,推进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周边公园和其他重要节点环境整治,加快小微绿地建设。逐步推进徐宋路等主要道路周边景观提升,营造优美的门户景观。依托中区艺术绿野,向南北两侧延伸公共环境改造提升,全面实现“原真艺术小镇”的生态基底。

1.“点”上突破,“针灸式”艺术空间改造提升先行。

用好用足政府专项资金,引领带动社会资本,快速打造一批点状艺术空间。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要求,结合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新建城市公园,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推进小堡南街、艺术市集及周边街巷整治提升,延续宋庄艺术特质与温度。结合艺术工作室、艺术馆、博物馆、宅基地盘活利用,逐步改善整体街巷环境。提升腾退空间使用效率,近期实施小微绿地公园,后续结合项目选址,按规划落实集体产业用地功能。

2.“线”上跟进,艺术空间骨架脉络逐步构建。

推动小镇艺术空间游览动线建设,选取宋庄美术馆、上上美术馆、小堡环岛等重要节点,沿周边道路打造艺术街区、艺术探访路,带动艺术机构、工作室及公共空间同步改造提升。向北延伸衔接北塘、双翼街、双塘街,带动北区艺术公共空间及公园绿地建设。围绕徐宋路等主要道路开展沿线改造提升,重点提升“中国宋庄”门户地标形象,改善道路两侧现状建筑界面,通过门户景观提升、立面改造、艺术涂鸦、加强夜景照明设计品质等方式,打造继承传统风貌、艺术特色突出的沿街景观,彰显区域艺术创意活力。

3.“面”上延伸,打造代表性艺术生态节点。

依托副中心郊野游憩环打造宋庄艺术绿野,结合现状地上物腾退情况,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启动公园示范区,集中展示小镇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争取市级专项资金,差异化分期启动实施,以雕塑、壁画、装置、新媒体、环境艺术等多元艺术形式,引进流动性的、互动性的艺术展示,重新链接自然与人文、艺术与空间,推动全民美学教育,形成副中心游憩环上的重要艺术生态节点。

(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建立便捷高效道路体系

4.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优先保障能源供应、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加快变电站项目建设进度,同步启动周边配套电力管网工程实施,保障重点项目及周边用电需求。实施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周边点状气源建设,完善区域燃气输配系统。加快综合资源利用中心项目,统筹调度项目周边道路与市政管网配套建设。推进再生水厂项目,同步启动周边配套再生水、污水、雨水等管网工程实施。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与运营需求,实现小镇市政管线网络覆盖。明确小镇境内110KV变电站建设时序,服务周边地区远期用电需求。尽快确定小镇境内航油管线迁改实施主体,助推区域连片集中发展。

5.构建外通内畅、支撑有力的道路交通体系。

加强小镇内外交通衔接,推进徐宋路(北段)等主要通道建设。解决市政设施配网需求,推动再生水厂、变电站项目周边道路建设。提升内部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小镇干路网体系。以新建项目为契机,逐步完善支路网体系,成熟一片实施一片。远期结合副中心北部电力保障线入地工程,按规划实施小镇南区主要道路建设。合理布局交通配套设施,着力解决小镇现状停车难题,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利用现状空地实施中区、北区公共停车场地。

二、创新集体土地统筹利用

(一)试点式更新,探索宅基地统筹改造运营

6.探索宅基地统筹盘活利用。

按照镇、村统筹的原则,以小堡村为边界,积极研究宅基地盘活利用。适时开展宅基地统筹运营,探索镇政府强化管理、村集体主导实施、市场化主体专业运营的自治模式。完善宅基地盘活利用收益分配机制,保障不同主体间经济收益合理分配。做好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防止出现业态落后、无序经营。

(二)规范化利旧,盘活管理存量艺术空间

7.规范管理艺术场馆、工作室。

强化现有艺术场馆资源配置,引导步入规范化管理,提升国际水平展陈承办能力和艺术开放水平。立足规划引领,科学区分不同类型存量艺术空间,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共公益类艺术机构改造升级,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实现社会价值。

(三)多元化探索,研究集体产业用地开发运营模式

8.落实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相关要求,有序导入艺术创意产业入驻。

探索过渡期统筹运营模式,提高集体产业用地使用效率,为艺术家提供暂留空间。落实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要求,实现集体产业用地依法合规和集约利用。挖掘多元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建设运营。审慎稳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副中心首批试点入市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三、创造艺术新消费融合体验

9.小堡南街有机更新“蓬勃生长”。

推动小堡南街街区环境综合整治、街区功能优化,强化宅基地建筑风貌、业态整体统筹管控,改善人居环境、激发街区活力。引进专业运营公司统筹管理小堡南街街区,街区两侧建筑根据业态形成局部外摆空间,公共区域植入大师之作、艺术IP,以艺术工作室和餐饮为主,打造集民宿、艺术餐吧、咖啡厅、酒吧、文创店、便利店、书店等于一体的艺术街区。未来逐步融入数字艺术产业、打造数字艺术场景,结合灯光投影、装置艺术等共同构建数字化场景。

10.小堡文化广场运营提升“焕活商圈”。

提高小堡文化广场运营水平,导入丰富的室内外艺术活动,带动徐宋路南段两侧业态提升,设置丰富活跃的艺术商业街区体验场景。利用好外部广场空间和现存空置建筑空间,开展品质市集、体验商业、音乐剧场、街头艺术等,将广场、开敞街区、建筑店铺巧妙连接,通过运营服务激发区域商业活力和空间魅力。

11.首开印象街艺术消费“刷新印象”。

邀请艺术大师、专家定期举办艺术沙龙,植入艺术家食堂与创意手工巧克力店、精品超市、艺术书店等配套业态,集合艺术商街、艺术家工作室、蜂糖美术馆、醍醐音乐会堂、国际画材中心、艺术酒店等功能,打造集艺术创作、创意办公、展演、交易、交流、精品酒店、配套商业于一体的艺术文化商业街区。

12.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业态融合“串珠成链”。

加快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以“花园式独栋+企业总部集群+街区商业”的模式,打造小而精、差异化、重体验式的街区商业和个性化、定制化企业办公空间,实现各业态之间相互赋能,互为增益。重点聚集艺术创意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教育、广告、设计、金融等环节,带动艺术品向完整产业链的升级。

四、打造艺术创意产业发展高地

引入强有力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通过“顶层设计+产业导入+专业运营+流量传播”,营造艺术生态氛围,完善艺术创意产业链条,打造艺术家的造梦空间,全周期伴随青年艺术家和艺术创意从业者成长路径,建设青年艺术家活力孵化基地。

(一)沉淀原创艺术品牌厚度

13.生成艺术历史,建设国际型、多元化的综合艺术展馆。

引入国家级艺术博物馆,打造汇集展示、会展、研发、教育等功能的国际型综合艺术展馆。构建区域地标性建筑,展现宋庄原创艺术精神内涵和城市气质,承载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共识。面向国内外定期举办展会,填补区域国际级别艺术展陈空间空白。开办多元化艺术普及教育,培育公众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14.内化东方之美,构筑有传承、有记忆的城市艺术综合体。

引入知名艺术研究机构及大师团队,建设涵盖高品质美术馆、酒店、文化创新孵化园区等内容的城市艺术综合体。导入一流展陈设施和高端文化元素,传承中国工笔画传统美学,开展美育创新与实践,助力区域艺术资源提升和整合。拓展服务功能,补充艺术餐饮、艺术商品、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培育艺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5.涵养艺术生态,打造共享式、培育型的青年创作社区。

为青年人才提供独立创作单元,配套艺术品商店、艺术沙龙、商业休闲等共享资源和社交平台,形成集创作、展示、交流、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艺术社区。同步出台管理、选拔、退出机制,推行动态管理和晋级制度,培养扶持青年优秀艺术家专注艺术创作,促进本地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16.链接艺术生活,构建聚人气、稳平衡的品质居住空间。

服务小镇周边职住平衡,为不同人群提供生活便捷、服务优质、文化引领的优质社区。建设多层次、开放的艺术化公共环境,植入以艺术展示和交流为主题的配套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居住生活与艺术美学融合。全面提高艺术创意小镇生活服务水平,结合周边艺术创意产业项目,促进小镇全年、全时的活力汇聚。

(二)创新发展艺术创意产业

17.科技赋能艺术,打造高能级、新应用的孵化平台。

借助高等院校研发资源,开发文博领域GPT模型,运用于博物馆策展、讲解导览、藏品管理、文创开发等多元场景。孵育智能文博应用产品企业,打造文博类科技创新中心,助推更多数字可感的文博产品。引入顶级文博品牌,丰富宋庄艺术馆群落,提升文化艺术服务供给能力和品质。

18.探索前沿领域,开展跨专业、复合型的学科研究。

统筹高校产学研资源,引入多门类艺术融合研究机构,重点开展艺术作品转化、艺术+科技融合的跨专业交叉学科研究。打造智慧场景领域领先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原创设计平台,通过场景化的处理,把美术作品转化为多媒体呈现、多元化产品开发,推动艺术设计、AI技术和数字经济之间的融合协同。

(三)孵化升级艺术教育产业

19.升级优势产业,创设强运维、精管理的艺术培训园区。

深入调研本地艺术培训市场,以学术专业化、内容市场化、服务集约化原则建设培训产业园区,引导优质存量资源腾换集聚。同步引入表演、影视、音乐、非遗等头部培训机构和演出代理、艺人经纪、创业辅导等专业配套项目,建立联合孵化平台、共享创作空间、实验剧场影棚等创新场景。探索新型产业组织模式,以集中运维、专业辅助、行业自治、运管融合等形式,实现产业需求与运营管理深度结合。

20.深耕校企合作,构建集聚性、融合型的艺术聚落。

联合国内顶级艺术院校,筹组院校创作联盟,打造集艺术创作、产业孵育、人才培养功能的专业园区。集中展示教学成果、学术形象的同时,落地艺术研修、作品孵化、进阶培训等项目,形成校校之间、校地之间的学术合作、实践交流。以大师驻场工作室发起和主导,联合高校师资资源,辅以专门选题、专家指导、专项资金支撑,服务不同层次艺术创作主体,构建从艺术殿堂到艺术家群体的产业生态与社交聚落。集合音乐学术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策划国际音乐赛事,打造国际型音乐艺术中心。

(四)培育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

21.聚焦品质销售,建设多门类、多渠道的艺术购物中心。

引入国内顶级拍卖机构,建立多层次、多门类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活跃区域艺术创作。以交易平台为基础建立藏品陈列馆,同步完善艺术演播、艺术仓储、艺术品评估、艺术品公证,构建完整的艺术品交易配套服务链。联动商业运营头部企业,打造轻奢品牌时尚街区,辅以国际休闲名品销售,建设艺术界的“微奥莱”。引入设计师风格酒店、品牌餐饮,运用艺术思维打造高端商业空间。

22.加速艺术“变现”,培育接地气、互动式的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

联合头部直播平台,搭建多元销售渠道,创办线上线下一体、服务宋庄艺术产出的艺术品交易平台。补齐艺术创意产业关键环节,推动本地艺术品一级市场交易及艺术IP转化商品交易,打造亲民大众、交流互动的艺术品综合卖场。与知名直播机构合作,形成多平台、全类目、全时段的线上拍卖矩阵,同步强化艺术品直播行业管理。设置艺术商品特色商铺,打造消费氛围浓郁的场景式售卖空间,助推艺术商品进入市民生活。

(五)焕发“艺术+”全新消费活力

23.艺术衍生场景,开启沉浸式、重体验的艺术创展功能区。

结合在地文博、创作和培训主体需求,策划艺术论坛、创作沙龙、作品巡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展现艺术实践与探索的成果,提供艺术碰撞、交锋的平台。利用户外活动场地策划不同场次精品主题活动,形成开敞灵活、内外呼应的空间格局。聚焦艺术零售、作品展售、原创展演主题,涵盖休闲露营、创意商街、露天市场等多元业态,搭建具有策展能力的艺术零售平台。

24.体育跨界融合,构建主题化、一站式的城市运动休闲中心。

打造具有“运动流量”和“健身体验”的高标准运动休闲场景,建设集赛事举办、运动培训、时尚文创、商业配套、亲子休闲于一体的运动休闲中心。以开放式空间为形态,通过可社交的球场、有记忆的建筑、全龄化的业态,建构全新主题化体育商业综合体,为周边人群提供健康运动、绿色自然、情感社交等多元生活方式拓展。

五、彰显“中国·宋庄”品牌魅力

(一)多元要素集聚,打造艺术交流平台

25.加速艺术要素集聚,打造具有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活动交流平台。

策划组织贯穿全年、差异定位的艺术主题活动,形成具有宋庄特色的艺术活动生态。引进专业策展团队,聚合艺术院校资源,共同打造高规格精品主题活动,快速聚集小镇人气与话题。推出高端自创零售品牌,构建艺术产业引领的消费生态链。做精做深宋庄文化艺术节,突出全民性、沉浸式、烟火气,为市民游客提供近距离观赏、体验艺术的“文化大餐”。

(二)基层党建引领,构建艺术家社群平台

26.搭建凝聚价值观、营造生活方式、创造更多链接的艺术家社群平台。

发挥小镇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吸引更多艺术家落地扎根。依托已有的社会组织,搭建艺术院校、艺术家、艺术机构与艺术企业组成的宋庄艺术家社群、原创艺术联盟,提出建议诉求、制定行业公约、规范艺术市场、加强产权保护,维护艺术家权益。以艺术为脉络串联院校和本地创作者,激发艺术家们引领审美、输出艺术、创造价值,营造美好生活方式。

(三)艺术大师领航,构筑中国原创艺术平台

27.以高端创作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为基础,强化艺术公众传播,充分释放原创艺术魅力。

发挥南湖北塘、小堡南区艺术家集群能动性,围绕书画、国学、雕刻、建筑、工艺等艺术方向,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植入艺术元素。升级南北塘、徐宋路至通怀路区域公共空间,设立大师工作室公众开放日,带动艺术家们开放场馆、打开院门。组织“大师绘”活动,征集以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为主题的大师作品,提升区域艺术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以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工作专班为抓手,统筹推动横向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各尽其职、条块协作、合作密切的工作机制。提升镇村等基层治理部门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发挥艺术家群体共治动力,建立开放多元、广泛参与的畅通渠道。强化重点项目跟进调度,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二、深化机制创新

围绕集体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人才帮扶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市、区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以政策驱动小镇打开发展新局面。强化政府投资带动力,积极利用市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公共空间环境等改造升级。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引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的企业,带头参与艺术创意小镇开发建设,形成有效资金保障。

三、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一企一策”企业服务机制,做好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研究制定艺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艺术创意企业、创作团体、艺术家和重大艺术活动支持力度。积极引入专业化招商运营团队,统筹运营艺术小镇,吸引一批发展前景好、创新型的艺术团体、文化创意企业、艺术服务平台入驻。承接艺术创意成果在宋庄镇落地转化,培育文化创意、视觉艺术、文化和科技、体验、旅游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

四、加强品牌塑造

坚持品牌塑造和舆论引导并重,进一步扩大“中国·宋庄”品牌影响力。深挖小镇IP资源、精品活动,继续做强做优宋庄文化艺术节,培育提升自有活动品牌,塑造具有宋庄风韵、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文化活动品牌。线上线下同时发力,聚焦本地艺术领域动态热点和艺术家关切开展宣传推介,有效利用全媒体平台构建多元立体的发声格局,以多种传播手段触达全域人群,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小镇、建设小镇。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policy/241138.html

本文关键词: 副中心管委发,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 通州区, 宋庄艺术创意小镇, 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