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2008〕5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
豫政〔2008〕59号
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促进中原崛起,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序言
1.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是指对人们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及其他信息的权利,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激励发明创造和文艺创作,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2.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维护其全球竞争优势;国内各省为了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相继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的创造与运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河南和实现“两大跨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走在了中西部的前列。但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发展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实现“两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和质量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专利授权、注册商标、农业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分别居全国第12位、第9位、第3位和第1位。行政、司法、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必须清醒看到,我省各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侵权盗版行为时有发生。2007年我省发明专利、职务专利申请量占总量比例分别低于国内平均水平7个、12个百分点,全省驰名商标拥有量和具有市场潜力的版权产品数量偏少,98%的工业企业仍是“零”专利,知识产权制度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5.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知识产权战略是全省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对科教兴豫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内涵的提升和扩展,是对我省发展战略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和关键性作用。突出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将我省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增强我省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6.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富民强省为宗旨,以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健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为保障,以提高政府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为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优势,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省,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支撑。
7.战略目标。到2020年,把我省建设成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完善、法制保护有力、专业人才充足、创造机制活跃、实施效果明显的知识产权强省。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河南建设,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文化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8.近五年的目标:
———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每百万人拥有量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进入全国先进省份行列,申请国外专利数量明显增加。注册商标、驰名商标、地方著名商标数量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核心版权产业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拥有一批优良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得到有效保护与应用。
———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明显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比重显著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执法体系基本健全,形成明确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知识产权制度与配套政策协调运行。
———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形成完整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完善,执法队伍健全,管理保护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建成集知识产权信息传播与利用、展示与交易、孵化与转化、咨询与评估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战略重点与专项任务
9.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战略任务。
(1)专利。围绕我省战略支撑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专利产出速度及结构调整,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专利。完善专利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专利的利用效率。加大专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专利侵权、假冒、冒充违法行为。建立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创新、创业、创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运用专利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势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
(2)商标和地理标志。鼓励市场主体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挖掘地理标志资源,鼓励支持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或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提高地理标志服务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制止各类商标和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3)版权。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支持形成以软件网络领域、创意设计领域、媒体传播领域为重点的新型版权产业,促进版权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建立版权贸易平台,拓展版权利用方式,加快版权市场化进程。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增强著作权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对侵权盗版案件的查处力度,打击制售、传播盗版产品的行为,依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4)植物新品种。以主要农作物、花卉、林果、蔬菜、森林植物等新品种的选育为重点,扶持农林科研机构、个人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建立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形成一批拥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苗单位。提高种苗单位及农民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使品种权人、品种生产经销单位和使用新品种的农民共同受益。
(5)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按照继承保护、开发利用、创新提高、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大力挖掘我省的民间文艺作品和遗传资源,重点开发中医药、民间曲艺、民间戏剧、民间工艺等资源。不断加大对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市场化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6)商业秘密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增强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妥善处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职工合理流动的关系。提高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能力,加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有效利用。
10.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任务。
(1)战略支撑产业。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食品等产业领域,大力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引导企业着力开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企业研发、运用节能减排和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可持续发展。用知识产权联盟促成集成创新,推进一批食品工业密集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铝加工产业集聚区、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及石化基地建设,力争使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
(2)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及制药等产业,积极研发对产业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转变。高度重视国内外各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专利布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具备比较优势的局部技术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形成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计算机软件版权在内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鼓励引进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从属专利。围绕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实施外围专利策略,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专利保护网,为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实施交叉许可、形成专利同盟创造条件。
(3)文化与旅游产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核心版权产业。把握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顺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注重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文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动漫、游戏软件、广告装潢、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培育一批旅游服务著名商标,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产业。推进传统工艺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及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和登记版权。
(4)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以知识产权为引导的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服务业,通过与国内外大型物流、商贸企业的联合,努力培育一批新的现代服务商标。以我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商标和老字号流通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品牌共享。
(5)农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保护动植物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畜禽等新品种选育、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农作物病虫害及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农业设施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突破。重点建设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具有传统优势和独有地理环境的农产品,积极采取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打造知名品牌。重视粮食、果品、肉制品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培育一批驰名和著名商标,形成知识产权优势。把知识产权与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衔接,提高全省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四、战略途径
11.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权化。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强化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构建完备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获得知识产权和形成技术标准为重点,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权化。
12.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化。积极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构筑适应我省战略支撑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并逐渐向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3.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利用,实现知识产权产业化。不断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资源传播、开发、转化和运用的政策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购买、许可、质押、兼并重组、特许经营、补偿贸易、知识产权联盟等方式运营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吸纳转化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战略支撑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依靠知识产权不断升级的同时,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14.大力发展现代知识产业体系,实现市场竞争优势化。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和金融工具,推动市场主体熟练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创造和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版权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驱动力从资源优势向知识产权优势转变,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五、战略措施
15.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
(1)强化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强工程技术、创意制作等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扶持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鼓励企业通过购买、联合重组、特许经营、补偿贸易、许可、专利联盟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实施优势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
(2)提高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我省优势产业进行原始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开发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或建立有资产纽带关系的合作体,构建产、学、研知识产权创造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研发与生产相互促进、高新技术向产业快速转化、开发项目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新型研究开发机制。
(3)支持群众性的发明创造、艺术创作活动。激发社会公众的创新积极性,开展“杰出发明家”和“民间艺术家”评选活动,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和艺术创作。
16.推动知识产权运用。
(1)加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我省战略支撑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要集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支撑产业基地化、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
(2)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工程。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开发利用,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实施、转让、交叉许可、投资入股、上市融资、信息服务等政策,扶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产业化项目。支持重大专利技术的后续开发,加强专利孵化器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加大对已经上市的专利产品的支持力度。
(3)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势区域培育和认定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区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新动力。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强县(市)建设,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隆起带。
(4)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植工程。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要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相结合,及时将创新成果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专利技术形成标准,提高标准中的自主知识产权含量。
1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规章,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机关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发挥行政执法便捷的优势,开展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将企业和个人侵犯知识产权的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使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探索建立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的保护机制。
(2)提高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体系,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配合与衔接,完善联合办案、案件移送制度,建立重大纠纷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举报投诉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救济渠道。
(3)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日常执法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盗版等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围绕战略支撑产业和骨干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海关执法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海关备案保护,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进出口秩序,提高我省出口商品的声誉。
18.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县级以上政府可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2)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技术出口等活动,要进行知识产权特别审议,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政府投资或支持的重大项目和产品,要进行知识产权审议,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
(3)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建立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加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中的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发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技术发展动态报告,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涉外纠纷提出警示;对涉及重点企业、行业的重大知识产权争端和突发事件,启动应急预案,提供法律援助,避免或减轻损失。
19.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援助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制度,强化中介服务职业培训,规范执业资质管理。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水平,向市场化、多元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政府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要围绕我省战略支撑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不同领域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查询和咨询服务。
(3)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构建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形成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促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安全、便捷流通。
20.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施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促进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知识产权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精通国际国内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人才。
(2)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标准,开展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流动,对于在知识产权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21.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1)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投融资、政府采购、科技进步、吸引人才等政策时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定适应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政府部门设立的重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以及产业化等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2)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权属,增加知识产权在创新业绩中的比重,提高职务发明的奖励标准,调动各类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实施成效显著的专利、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奖励力度;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管理和应用情况作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取得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职工职务聘任、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逐步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知识产权权益担保机制。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资本运营。优先推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相关科技专项资金,逐年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主要用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实施。
22.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1)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我省普法教育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普设施,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树立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发展观,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热情,形成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2)开展中小学生、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把知识产权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产权意识。加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2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活动,参与国际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加强政府、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对外合作。支持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沟通和业务磋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经验,鼓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重点企业、行业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掌握和应对能力。
六、实施和评估
24.加强领导,落实知识产权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的审议、重大事项的协调、实施情况的监督指导。各省辖市、省政府有关部门、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或实施方案。完善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本纲要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5.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根据本纲要制定年度战略推进计划和考核体系,省政府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分计划,将纲要的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将各地、各部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6.加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聘请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和实务专家,组建省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定期举办高层对话、高峰论坛和专场咨询活动,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27.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评估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对本纲要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项战略措施的效果、企业知识产权利用成效、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等进行阶段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对有关措施内容进行调整。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