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发〔2012〕21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18-11-02 02:02:05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




桂发〔2012〕21号            2012年8月13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现就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广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主动权。未来五至十年,是我区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国内外竞相发展的态势,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在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我区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突破一批与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相关的关键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破解食品安全、人口健康等民生领域的发展难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举全区之力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激发全社会全方位创新,推动我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二、建设创新型广西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突出改革开放和全民创新,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广西。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行列,重点领域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环境优良、创新活力突显、创新成果丰富、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的地区。

到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三、加快产业创新发展

3.提升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组织实施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关联度大、支撑产业升级的重大工业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工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推动南宁、柳州、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推动北海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梧州、钦州等市建设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5.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甘蔗、桑蚕、油料、林木、水产、畜牧等大宗农产品,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亚热带农产品重要产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加强农业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增强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功能。健全农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现代农业创新能力。

四、加快区域创新发展

6.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加快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建立完善面向东盟的创新合作机制,优化布局“南北钦防”创新资源,高起点高水平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新科技园,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形成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进西江经济带整体快速发展。推动资源富集区建设成为优势资源高效利用示范区,充分发挥桂西地区资源富集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集约化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铝、锰等金属深加工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增强资源富集区自我发展能力。

7.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南宁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柳州、桂林等创新资源条件好的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动创新型城市试点示范,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引导和辐射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8.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一批超千亿元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势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重点园区集聚,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备、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加快产业园区内产业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9.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力拓展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与欧美、非洲、港澳台合作,加强泛北部湾、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创新合作,支持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研发与交流,加强先进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和管理的引进,加速先进技术的双向转移,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10.建立完善广西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类创新主体的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稳定支持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机构。加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建设。加强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市场、质检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科技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

1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优势、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应用研究平台建设,支持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科技文献数据信息服务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利用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全社会科技创新服务。

12.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支持校地、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知名企业的科技合作,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六、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13.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完善八桂学者、特聘专家、主席院士顾问制度,实施院士后备培养工程,加大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科技人才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到2020年,选聘100名左右八桂学者、200名左右特聘专家、l00名左右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

14.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人才培养载体,实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国内一流大学管理者培育工程、重点工业产业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等人才开发工程,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5.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引进聘用、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机制,建立完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6.大幅度提高发明专利创造能力。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发明创造,形成更多发明专利。深化市、县(市、区)和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园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创建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打造专利集聚区域。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交流合作,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区发明专利工作的支持。加强专利代理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专利代理机构,优化专利代理机构布局。

17.加强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加强发明专利转让、拍卖、入股等中介服务交易平台建设,疏通专利交易转化应用渠道,促进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鼓励、引导和支持金融及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专利等知识产权实施与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发明创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从队伍规模、素质、装备配备等方面加强我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能力。建立完善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工作。加强自治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专利维权援助服务能力。

八、推进全民创新

18.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探索、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增强社会公众创新创业意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推出文艺精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究和自主发展,提高我区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发展数字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构建运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9.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把创新教育环节融入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把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支持研究生参与承担科研项目,为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创造条件,突出培养各级在校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学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本领。

20.加强科学技术普及。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形式,实行大联合、大合作,加强对农民、青少年、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五类重点人群的培训,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壮大科普队伍,繁荣科普创作,不断提高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加强科技馆、科普示范基地、科普信息传播平台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社会科普资源共享。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大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推广创新方法,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技术创新水平。

九、强化保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新型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制定创新型广西建设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把建设创新型广西的有关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和规划,认真抓好落实。

22.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确保本级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比例,自治区本级不低于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l.5%,市、县级分别不低于1%和0.5%。自治区本级财政结合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需要和财力可能,加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

23.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150%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强化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应当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应当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2.5%以上。

24.促进自主创新与金融紧密结合。争取把广西列入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相结合试点地区,推动南宁、柳州、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新三板”扩大试点名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新发展融资难题,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广西成立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科技支行,探索建立科技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机制,引导和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流程和手续,不断扩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投入,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能力。

25.建立自主创新的协调机制。强化自治区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完善科技、经济协同推进机制,为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统筹衔接科技发展政策制定、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自治区与国家有关部门之间、自治区与各设区市政府之间、自治区部门之间的科技工作会商沟通机制,汇聚各方资源共同解决科技发展重大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科技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6.制定落实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研究制订具有广西特色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快修订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等法规,从财政、金融、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快制定出台促进创新型广西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定期检查督促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27.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引导社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享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28.加强对创新型广西建设的考核。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进步与创新纳入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开展对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实施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创新型广西建设的工作通报机制。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policy/42560.html

本文关键词: 桂发,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自主创新, 能力, 建设, 创新型, 广西,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