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府发〔2018〕2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发〔2018〕24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大数据
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
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发〔2018〕2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8年8月8日
贵州省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
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精神,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千企改造”工程为载体、“万企融合”行动为抓手,系统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融合应用的广度、深度、精度,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预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建设贵州工业互联网体系。推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产业突破、平台构建、生态打造、应用推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在产业政策、标准制定、品牌宣传、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有序开放,保障安全。发挥工业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多领域广泛应用。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主体责任,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力,加强安全态势感知、预警通报、督促检查、应急支援等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基本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打造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具备一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实施企业登云用云工程,推动优强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到2022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成覆盖各园区、各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涌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应用标杆,实现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整体跃升,部分领域创新引领。
(二)阶段目标。
1.基础夯实阶段(2018年)。完成全省发展工业互联网政策制定,明确任务职责分工。重点开展平台培育、企业数字化、企业登云用云工程,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健全各类企业登云用云的推进机制,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打好坚实基础。
2.点面突破阶段(2019年至2020年)。选取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引导、支持企业发展成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培育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地各部门在完善提升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打造一批标杆示范项目。分类、分级和分阶段推进企业数字化、万企登云用云。组织遴选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梳理相关工作成果和经验,不断完善推进方法,发布工业互联网资源池目录,编制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集。
3.整体跃升阶段(2021年至2022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面向区域、辐射全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登云用云。针对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支持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培育申报国家级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持续开展全省工业互联网优强企业、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应用示范的宣传推广,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实现局部到整体的跃升。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网络基础夯实工程。
1.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把数字化改造列为“千企改造”工程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制定数字化改造方案,加快新技术运用,实现重要工业设备联网采集数据,加快推进关键工序数控化改造提升,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可监测。
2.支持企业内网络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以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等技术改造提升网络,探索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工业应用。
3.促进企业外网络升级。支持电信运营商以中小企业专线为重点,进一步实现网络提速降费,在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企业全光网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加快推进5G和窄带物联网(NB-IoT)建设。
4.推进标识解析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各级标识解析节点。支持工业企业依托现有互联网域名系统及物联网标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鼓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建设公共标识解析服务平台及产品信息数据库,形成面向工业的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备案、认证等服务能力。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模式,利用标识提升生产设备管控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间高效协同和供应链精准对接。
到2020年,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58%。积极争取标识解析节点落地建设,基本完成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电信运营商针对工业企业网络资费优惠比例达到30%。到2022年,推动6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成和运营标识解析节点。(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平台培育打造工程。
1.培育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具备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平台服务商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方式,为企业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提供优质服务。建设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汇聚并共享各类算法库、工业建模工具、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微服务组件等关键资源。开展区域设备规模接入和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平台支撑。
2.培育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电力、能源、化工、医药健康等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行业机理模型,形成流程优化、生产管控、远程运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平台服务能力。
到2020年,建成2个综合性、4个特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2年,力争1-2个平台具备跨省服务能力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企业登云用云工程。
1.推动工业设备上云。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智能化设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油化工设备等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上云用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
2.推动业务系统上云。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企业组织行业业务系统云化部署,面向业内企业提供服务。鼓励龙头企业面向行业开放共享业务系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和协同供应链管理。鼓励地方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支持企业购买云化部署的业务系统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从购买软件转变为购买云服务,降低企业登云用云成本。
3.培育登云用云新模式。推广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建立平台应用的咨询、实施、评估、培训、采信等全流程方法体系。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平台应用新模式。
到2020年,实现5000家工业企业登云用云,推广应用5000个以上工业APP。到2022年,实现10000家工业企业登云用云,推广应用10000个以上工业APP。(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产业引进培育工程。
1.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招商。围绕大数据深度融合实体经济,重点引进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服务提供商、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开发商,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2.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培育形成涵盖新型工业网络、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安全检测等单一技术领域的“专精特新”工业互联网服务商。
3.形成工业互联网资源池。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开发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等产品,推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组织企业对产品资源池进行动态调整,对企业品牌和服务产品进行宣传推介。
到2020年,建成贵州工业互联网资源池。到2022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供给生态。(牵头单位:省投资促进局、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先行先试创新工程。
1.推动标准技术先行。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组织有条件的企业验证、应用和推广相关标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打造测试床项目并开展工业互联网新技术试验验证。
2.建设开发者社区。支持平台运营商建设开发者社区,通过技术开源、工具提供、利益共享等方式,汇聚一批国内外开发者,开发、创新和丰富工业微服务、工业APP等应用资源。
3.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贵州分联盟等行业组织自律作用,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举办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相关会议,提升贵州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
到2020年,参与制定、验证3-5个行业标准,形成3个以上省级测试床项目。到2022年,建成开发者社区,形成1-3个国家级测试床项目。(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质监局、省科技厅)
(六)实施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1.分行业打造融合应用示范。以发展工业互联网为着力点,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药、有色、化工、电力等行业创新发展,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工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发展。
2.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基地)。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园区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供给产业资源,促进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基地),符合相关条件的推荐申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形成10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发布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集,形成1-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基地)。到2022年,形成30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形成3-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基地),力争获批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七)实施安全体系保障工程。
1.建设安全监测预警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收集并及时发布工业安全漏洞、风险和预警信息,形成对全省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业务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安全检测能力,实现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整体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
2.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防护。支持工业企业应用自主可控的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挖掘软件、安全隔离装置等,打造工控安全、信息安全融合解决方案。积极参与编制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平台安全等标准规范。
3.加强项目工控安全管理。对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工业互联网相关项目,在组织项目评审时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投入使用前,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实现项目建设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到2020年,引进培育3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服务商。到2022年,建成安全监测预警平台,遴选推广一批工业互联网安全试点示范项目。(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立政府部门、协会联盟、平台运营商、重点工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工业互联网联动发展机制,统筹协调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结合“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行动,将企业数字化、企业登云用云列入申报“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万企融合”标杆项目和示范项目的重要内容。(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财税金融支持。通过财政资金直接支持,以及“云服务券”奖补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和登云用云。电信运营商、公有云平台服务商针对工业企业网络资费、公有云平台资费提供优惠措施。税务部门与银行机构要密切协作,优化完善“税务信用云”平台,积极推动“税银互动”,依托“贵工贷”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其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提高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牵头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税务局、省财政厅;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全球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海内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相关高层次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构建人才培训体系,培养满足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完善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引进人才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责任单位: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四)加大示范宣传力度。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报道各地工业互联网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形成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社会氛围。依托“数博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论坛,帮助企业对接省外和国际合作项目,扶持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府新闻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policy/73031.html
本文关键词: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