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政发〔2017〕5号《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延政发〔2017〕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延安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延安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25日
延安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回眸世界百年来的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无疑经历了商品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和服务全球化三次历史浪潮。服务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鲜明特征。在服务全球化时代,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力量的经济实体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信息、人才、资本、制度等资源,通过服务外包、离岸服务等形式实现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引领着全球服务业的产业革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产业转型的攻坚期,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延安市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延安市矿产资源丰富,是陕北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延安市石油产业一直占据延安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以上,成为延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前石油资源逐步减少,煤炭资源又陷入产能过剩的境地,延安经济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十分困难。因此,为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服务业,将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三五”时期,延安市经济既面临着资源减少的挑战,也面临着转型发展新的空前机遇,由资源型城市走向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延安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稳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总量,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科学编制延安市服务业“十三五”规划,对于指导服务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将延安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分必要。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延安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极。
第一章 延安服务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一)经济发展总量持续增长
2011年至2015年间,延安市经济总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2013年生产总值(GDP)相继突破1000亿、1300亿大关,2015年全年则实现生产总值(GDP)1198.63亿元。2011年增速突破25%。对比2010年,2014年延安市生产总值增加近56.55%,而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则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服务业发展总量态势良好
2011年至2015年间,延安市现代服务业逐步成长,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8.74亿元,到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44.97亿元。“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7.46%,发展速度高于全省11.6%,全国10.8%的增长速率,第三产业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生活性服务业基础不断增强
根据《延安市统计年鉴2014》及《延安市统计公报2015》,各行业产值贡献率如下:
表1-1 2015年服务业各行业产值贡献率
名 称 |
总产值 (亿元) |
增加值 (亿元) |
各行业产值贡献率(%) |
生产性服务业 |
124.70 |
78.56 |
63.0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4.59 |
33.22 |
74.5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 |
9.72 |
1.46 |
15 |
金融业 |
24.85 |
1.54 |
6.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5.53 |
42.34 |
93 |
生活性服务业 |
169.75 |
97.63 |
57.51 |
房地产业 |
14.22 |
13.66 |
96.1 |
批发和零售业 |
31.38 |
30.43 |
97 |
住宿和餐饮业 |
21.13 |
20.08 |
95 |
教育 |
10.62 |
0.93 |
8.7 |
其他生活性服务业 |
92.40 |
32.52 |
35.2 |
社区商业 |
9.05 |
4.71 |
52 |
(其中,其他服务业主要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通过上表分析,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三大传统产业行业贡献率均大于95%,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总值达到169.75亿元,增加值达到97.63亿元,生活性服务业产值贡献率达到57.51%。
(四)潜在消费能力逐年增长
纵向对比近5年延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对比2010年数据及2015年数据,5年期间,延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71.07%。2015年远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增速及可支配收入位居陕西省前列。
表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发展速度
年份 |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发展速度(对比上一年)(%) |
2010 |
17880 |
117.5 |
2011 |
21188 |
118.5 |
2012 |
24748 |
116.8 |
2013 |
29273 |
111.6 |
2014 |
30588 |
110.7 |
2015 |
33127 |
108.3 |
二、主要工作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加快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各行业均得到较快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内外部交通及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相互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初步显现,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交通运输体系。2015年全年,完成客运量298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63亿人公里;货运量6187万吨,增长6.92%;货运周转量70.19亿吨公里,增长6.77%。对比2010年全市完成货运量4172万吨,2015年增加货运量2015万吨,现代物流业得到快速有效发展。
(二)信息通信业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宽带网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完善和改造了电信、广电网络,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实现了光纤到楼、网络到户,并建立起了与国际接轨的多媒体信息传输平台。2015年全市邮政企业和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06亿元,同比增长13.3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12.82% ;电信业务总量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1.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8.65万户。
(三)房地产开发业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实力逐步增强,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5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94.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95万平方米;房地产销售面积55.58万平方米,下降4.9%,销售额22.06亿元,增长19.0%,待售面积44.93万平方米,有力的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不仅建成了一批大型现代居民小区,而且对重点危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四)商贸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新型零售业态和营销方式的出现提升了全市的零售业行业发展水平,连锁经营成为商贸流通业主要业态,延安市重点流通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市商业零售网点建设颇具成效,宝塔区建成了中心街、二道街、商业步行街、休闲街等一批商贸重点项目,下辖的各区县也根据各自的优势特征重点发展了一批商贸项目,但部分项目(如新规划的欧锦园特色街、新市场街等)的经济效益尚不突出,带动作用不明显。
(五)文化旅游业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以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项目发展成效显著。通过贯彻实施“红色旅游兴业”战略,投资建设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等红色旅游项目。旅游项目的建设带动延安市酒店、餐饮娱乐等行业蓬勃发展。2015年延安市旅游业增势强劲,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市财政投资2000万元在央视推出了宣传广告。“一号工程”全面完成,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被评为全国百项经典工程之一。黄帝陵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圆满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新增文物点3814处。出台了《旅游营销奖励办法》,开通了延安至广州航班,增加了延安至西安航班,与上海、南京等地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500.8万人次,增长11.3%,其中:海外旅游人数3.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6亿元,增长12.1%,其中:外汇收入405.8万美元。对比“十二五”末期,旅游增加人数1694.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95.24亿元。
(六)现代金融业
伴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延安市金融业在“十二五”期间平稳发展,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20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36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8.58亿元,增长10.4%。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830.84亿元,比年初增加151.20亿元,增长22.2%,其中:短期贷款290.71亿元,比年初增加38.21亿元,增长15.1%;中长期贷款512.55亿元,比年初增加93.29亿元,增长22.3%,较2010年,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七)健康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2015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44个(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22个;床位1.2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2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万人。较2010年增加床位2138张,增加卫生技术人员2114人。全市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政策全面实施。成份血占到临床用血的99%以上,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卫生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开局良好,各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平稳有序,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依然较小
根据《陕西省统计公报2015》及各市2015年统计公报,横向对比陕西省所辖10个市区,延安市服务业增加值排列倒数第四,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仅排在铜川、商洛、安康三市之前,对比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6435.22亿元,仅占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5.36%,服务业发展相对靠后。
(二)服务业发展结构不优
分析2011-2015年延安市第三产业数据,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以交通、批零住餐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虽已开始崛起,但仍处于业态发展雏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辐射力,对整个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明显。2015年,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83.5%,而金融、信息传输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6.5%。
(三)服务业项目投资不均
延安市用于服务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房地产、公共设施管理、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而其他行业的投资规模小,尤其是信息传输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市场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盈利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既约束了本行业的增长,也不利于为第二产业提供急需的相关服务;批零住餐业、居民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投资也不高,在制约了本行业发展的同时,还阻碍了市场消费需求的培植。
第二章 延安服务业发展条件与市场容量
一、发展条件
(一)良好的区位优势
延安市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纽带,毗连甘肃和山西。交通物流连接陕西、山西、甘肃三省,是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延安市发展区域性商品集散地创造了条件。
(二)逐步完善的交通网络
“十二五”以来,延安市交通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延安机场迁建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航空运输能力有望大幅提高;公路交通方面,包茂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已开通西安至延安动车快运,延安至西安距离缩短到2个小时10分钟左右,同时,青兰高速正在规划建设,“一纵一横”的大交通公路网体系即将形成;铁路方面,有神延干线铁路、西延干线铁路、秦七煤炭专用支线铁路贯穿延安市境内,“十二五”期间相继开建包西高速电气化铁路、黄-韩-侯高速电气化运煤专用铁路。目前,延安市已形成了以航空、公路、铁路组成的立体交通系统,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已经初步形成。
(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
延安市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是陕西省能源资源的主要赋存区之一。长期以来,延安市依托能源资源,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及相关产业,先后形成以延长石油、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为代表的工业发展主体,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已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已发展成为延安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强大的工业体系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四)深厚的文化资源
延安市历史文化深厚,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同时延安又是中国革命圣地。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延安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旧址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奠定了延安市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
(五)不断坚实的消费保障
2015年延安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3925元,高于全国46652、全省46930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人均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人均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延安市消费市场潜力较大,为延安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成熟的消费市场保障。
二、市场容量
(一)人口总量分析
201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3.13万人,流动人口17.17万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12%,城镇化率57.32%;201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00.8万人次,增长11.3%,其中:海外旅游者3.52万人次,相比较于“十一五”期间,延安市总人口及旅游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为3%和7%。人口总量及外来旅游人口均稳步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基础。
(二)消费能力分析
2015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27元,增长10.7%。2015年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5元,增长12.65%。 2015年年末,人均GDP达到53925元,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241.09亿元,人均消费9040元,远高于全省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对比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200元。延安市综合消费能力从各方面与全国消费水平基本持平。综上,雄厚的收入基础及消费实力,为延安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消费偏好分析
2015年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0元,比2010年增加3943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在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上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2015年,占延安市零售企业前三的为日用品类商品购买、石油制品消费以及汽车服务消费。其中,日用品类商品占据延安市主要消费市场。同时,也应看到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
第三章 “十三五”服务业发展形势与面临挑战
一、世界形势分析
(一)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现
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的投入要素看,农业主要受自然资源要素约束,制造业主要受物质资本要素约束,传统服务业主要受劳动力要素约束,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具有整体上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水特征,说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受人力资本要素约束。现代经济发展表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在其“经济增长性质的变革”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革命性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渴望,驱动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动机。无论从人们个体还是国家整体来看,都迫切感觉到投资于自身素质和国民素质以增强个人和国家的竞争力是一项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任务。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全球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于是服务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关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等需求带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从而导致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并在专业分工基础上日趋独立化,推动了如管理、咨询、广告、研发、会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服务业一方面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进步或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即服务业的生产技术也在“知识化”和“信息化”,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成功的跨国零售服务企业基本都是采用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方式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服务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经营。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西方国家在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后,利用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有研究表明,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升级趋势的国家,其国民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得到增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实际是“知识化”或“信息化”。据统计,如今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1/3。
(四)服务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促进者
服务业之所以是新技术重要的促进者,是相对先前制造业对新技术的促进作用而言的。服务业对新技术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服务业指引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服务部门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是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是新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3.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服务业;4.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
二、国内服务业发展形势
(一)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成为推动其它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中,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工、农业产品自身还是组织形式都将从单一的大规模生产变得越来越精巧和个性化,需要各类服务的支持;资源枯竭问题的突显使工、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服务将更多地作为中间投入融入工农业生产中;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也增加了两大产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这些都使未来工业和农业成为“服务密集型”领域,出现“产业服务化”的现象,即一些工业或农业部门的产品是为提供某种服务而产生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将伴随产品一同出售,服务还将引导工、农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网络化为特征的发展态势,并表现出两种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服务业现代化改造,全面提高传统服务业科技含量,成为一些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做法;另一方面,伴随着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应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内容的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一批新兴服务业领域迅速形成,成为高速增长的现代经济部门。
(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部分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通信、金融、保险、物流、农业支撑服务、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成为服务业的主流,在工业国已达50%以上。许多著名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四)信息化、现代化加快发展,提高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
服务贸易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比重下降,以信息、金融、研发等为代表的服务类型贸易所占比重上升,新兴服务贸易增长强劲。同时,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额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国内服务与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每年以将近20%的速度在递增。
(五)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大量兴起
知识服务业是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产业,是智力型服务业群体的总称,它包括咨询、软件、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广告以及传统的教育、医疗等。知识服务业具有高聚集性、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特点。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研发设计、咨询、解决方案提供等知识服务业正在不断兴起,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面临挑战分析
(一)人口总量不足,总体消费能力有限
延安市全市常住人口220.61万人,按照城镇化率54.03%进行计算,全市城镇人口为120万人左右。宝塔区人口为462389人,非农业人口为236027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为171275人,而各县城城镇人口数量规模更小。因此,从人口总量来看,全市服务业消费能力相对有限。
(二)可利用土地较少,城市拓展空间不足
延安市本身地处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有城市用地已经基本建设用完,“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城市空间将逐步向北部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拓展。虽然城市具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但是从长远发展看,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城市发展空间仍相对不足,服务业承载还很有限。同时,延安市其它各县也基本处于山坳之中,土地利用空间也十分有限,未来拓展的可能也较小。
(三)离省会城市较远,产业外溢效应鞭长难及
延安市虽是陕北中心城市,但仍需依附于西安市的发展,才能较快发展。然而延安市离西安市距离相对较远,西安的产业外溢效应一般较难辐射到延安市,省会城市的极化效应对延安贡献较小,这对延安市服务业发展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服务业总体将呈现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的趋势,服务业对科技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对一二产业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且内部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产业中所占比重和也逐步在增加。当前,延安市发展服务业尽管面临部分挑战,但在国际国内服务业总体大环境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背景下,延安市服务业将会面临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科技的冲击,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换代将成为必然,服务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四章 “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契机,按照“我国向西开放总体战略要求”,深度挖掘延安市作为中国革命圣地这一独特优势,立足延安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借助不断优化的交通区位、不断增强的旅游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区域经济地位和城市品牌形象等要素,全力盘活一切现有服务业资源,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加入到服务业大军中;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化、创新性服务业业态,高标准引进一批高、精、尖型生命力旺盛的现代服务领军企业。将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工业与传统服务业进行充分和有机融合,丰富服务业业态和种类,从而提升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积聚城市人气,增强城市竞争力。力争到“十三五”末将延安市建设成为宜居宜商的品质型城市、宜游宜玩的休闲型城市、便捷畅通的智慧型城市。
二、发展定位
立足延安市的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基础,以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延安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确立延安市的新定位,在新的定位下指导延安市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此对延安市总体发展定位:
我国黄土高原腹地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连接关天与呼包鄂榆两大经济区的核心商贸枢纽城市
三、战略导向
(一)由内向型服务业向服务业国际化方向转变
立足延安市现有的传统服务业基础,在当前服务业主要瞄准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的状态下,积极转变发展战略,将市场瞄向国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重点推进旅游、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开放领域,推动延安本地服务业进行国际化发展。实施开放战略,积极实施国际化,针对国际外来人口,提供国际化接待服务、金融服务、语言服务、导游服务、制造业外包服务等。
(二)由地方性服务业向区域性服务业方向转变
当前,延安市服务业本土性较强,大部分服务业市场仅面向延安市本地,或者服务业场所在延安市本地,这与延安市作为陕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可积极转向区域性服务业发展战略,将市场主体走出延安,对接西安,面向陕西,并走出国内,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培育一批信息服务业,加快第三方物流业和知识密集型、技术创新性服务业发展。
(三)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方向转变
针对延安市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的特点,在当前信息产业发达、物流交通便捷的新时代,应积极转变服务业发展战略,逐步转向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战略趋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商业形态去提升服务业发展层级,提高服务业档次和水平。
(四)由单一的生活型服务业结构向多元的服务业结构进行转变
当前,延安市生活型服务业占据服务业60%以上的比重,服务业结构单一,缺乏应有活力。通过积极转变服务业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业结构,大力提高生产型服务业、社区型服务业比重,促进服务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四、发展突破口
(一)发展对外经济,依托外部经济带动服务业发展
借助丝绸之路发展契机,依托延安市作为中国革命圣地这一品牌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合作。将延安市打造成中国陕北对外的窗口城市,中国对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合作交流城市。重点促进中外商贸流通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互通旅游合作、制造业外包合作、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业务,不断横向拓宽延安服务业的范围和领域,纵向延伸延安市高端服务业的层次和能力,以此充分激发延安市服务业发展活力。
(二)强化平台建设,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引领服务业发展
在延安市现有文化旅游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的范围和层次,着力打造一批与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接轨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重点谋划汽车主题公园、城市欢乐谷、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科技博览服务集聚区、假日野外拓展体验服务集聚区等一批专业化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城市发展的新亮点、新活力。
(三)完善商业中心,依托现代商业促进服务业内生发展
在延安市中心街等一批繁华商业街的基础上,与国内大型电商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在老城区、延安新区、人口密集地区,大力引进一批淘宝、京东、国美在线、易迅的实体体验店,重点强化主题店、连锁店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大型地产商的群带发展效应,充分提升延安市现有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做大服务业的基础规模。
(四)突出旅游产业发展,依托旅游业提升城市品牌和人气
发挥延安市革命圣地、黄土风情、历史人文、生态景观等特色旅游风光,人文历史等优势条件,进一步挖掘、提升和打造,强化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进一步优化交通、通讯设施,改善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化景点消费结构,最大限度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五)提高城市基础水平,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业智能化发展
积极打造“智慧延安”。以延安市大型社区为基础,以城市公共服务为主体,以企业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政府推动为突破,选择一批高端社区作为智能城市发展的试点,充分依托移动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化社区。通过智能化社区为点,以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化为面,构建点面相结合的智能城市发展体系,从而推动延安服务业向智能化发展。同时,利用延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考虑在新区发展云计算产业。
五、发展思路
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紧密贴合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立足地域风情、历史人文、红色文化等特色,抢抓丝绸之路发展契机,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定位,以项目为支撑,以集聚区为承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引导,以对外开放为方向,努力夯实传统服务业发展基础,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地位,涉足创新型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服务业发展理念,构建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以社区性服务业为补充的延安服务业发展体系,推进延安服务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新方向发展,着力推动以非营利性服务业为主体向以盈利性服务业为主体进行转变,形成延安都市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引领和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核心力量。
六、空间发展格局
根据延安市路网空间结构特点,结合延安市各县资源禀赋特征,积极发挥区域集聚效应,规划延安市现代服务业按照“三心二轴、四区五极”的发展格局进行发展。具体为:
三心:打造一主两副共三个中心,即将宝塔区,安塞和甘泉进行一体化发展,打造延安市服务业中心;同时打造黄陵县服务业副中心和子长县服务业副中心。宝塔、安塞和甘泉实现一体化发展,承担文化旅游、会展会议、城市服务、现代物流、中介代理、金融服务等多种综合服务职能;黄陵县是延安市形象门户城市,要按照副中心城市标准进行打造,构建文化、商务、旅游以及城市服务职能;子长县服务业按副中心城市打造,构建文化、商贸、居住等城市服务职能。
二轴:沿包茂高速和青兰高速,打造两个延安市服务业经济发展轴,构建形成我国南北中轴线和省际东西轴线上的特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能源服务核心轴。
四区:打造四个服务业连片区。即志丹和吴起服务业片区,主要以能源化工服务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为主;延长、延川、子长服务业片区,突出黄土风情旅游以及特色陕北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为主;宜川、黄龙服务业片区,突出发展生态性服务业;富县、洛川服务业片区,突出农家休闲果园体验及特色农产品流通为主导的服务业。
五极:打造五个服务业极点县。建设洛川、黄陵、宜川、吴起、子长5个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力强的服务业极点。
七、发展目标
以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以社区性服务业为补充,加快构建延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引导延安现代服务业向附加值更高、功能体系更全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延安市服务业总量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载体蓬勃发展,服务业体制更加完善,服务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吸纳人口就业的重要生力军。
(一)扩大服务业总量
力争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8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以上。新兴服务业功能明显增强,传统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有较大改善,城市价值得到较快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较大影响。
(二)优化服务业结构
2020年实现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培育服务业载体
继续培育形成100户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继续重点抓好1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新增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2个以上,新增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10个以上,形成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
(四)增加就业岗位
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年均增长3%,到2020年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50%,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市新增就业量的70%,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五)创新服务业体制
引导推进服务业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创造包括融资、用地和税费政策以及财政体制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形成科学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章 “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突出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
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坚定信心,按照“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以产业转型、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产品开发、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和丰富产业链,着力构建延安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新格局,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一是提升红色革命传统旅游附加值。以人为本,适应红色主题旅游产品与现代游客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整合、提升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开发宝塔、延川、延长、子长、吴起、志丹等一批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实现红色旅游由传统单一观光学习型旅游产品向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的转变提升。
二是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依托延安国家森林公园、陕西崂山国家森林公园、陕西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陕西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开发森林野营地、森林度假区、森林疗养院、森林健身场等新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景区旅游环境。
三是开拓发展乡村旅游。顺应现代人们旅游休闲的市场需求,抓住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利用安塞、延川、洛川、富县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服务为龙头,以“一地一策”、“一村一品”、“一户一艺”为开发理念,积极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推动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是抓紧做好“知青游”,尽快恢复、提升梁家河、康坪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知青旧址,全面反映知青当年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精神风貌,为延安市的三大教育基地提供和补充新的重要内容。
五是加快延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步伐。以宝塔区为中心,黄陵县和子长县为副中心,联合通信运营商, 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延安数字旅游信息化”平台,面向自助游、自驾游等散客化旅游群体,开发集导游、导航、信息资讯于一体的移动数字旅游系统,推动延安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设。
二、不断壮大发展现代物流业
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按照把延安建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依托中心区位及四通八达的路网建设优势,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整合仓储、运输、货运代理等业务,在全市建设一批社会化的专业性强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形成布局合理、联通全国的物流节点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物流需求。
一是优化物流网络体系,打造区域集散中心。按照“一核三区”的空间格局,依托延安火车站北站以及碾庄汽车产业园,以延安利源物流公司为龙头,整合火车北站物流基地,打造延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核心区。其它各县依托自身区位交通条件,以服务于地方主流业态、满足城市物资配送功能为总体要求,重点建设洛川、安塞、延川物流功能区。“十三五”期间,建设以延安铁路北站李渠(姚店)为中心的钢材、建材物流园区;以包茂、青兰高速公路交汇处富县为中心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以包茂、吴延高速公路交汇处安塞为中心的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物流中心;以延川为中心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物流区。同时,打造吴起县能源化工中心物流点、延长县以小杂粮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中心物流点、黄陵日用品集散物流节点。
二是突出物流功能,提高集散效率。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积极完善大型物流园的建设,以物流园区为承载,搭建以能源物资中转、加工和集散为主的平台,完善物流基地中心功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计算机网络装备提升物流管理模式,构建起集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三是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从公路、铁路、航空等各方面共同规划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高城市集聚能力。
三、提质升级传统商贸服务业
(一)调整完善市区商业中心布局
根据延安市市区商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市区商贸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要求,规划延安市市区未来商贸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商贸业 “六区,十街” 发展格局,并建设20个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超市,200个社区服务点,便民店,建设3-5个大规模商业步行街。通过汇聚人气,组团发展,提高延安市市区商贸业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完善延安市城市结构功能,提升延安市城市经济整体实力。
中央商务区:以二道街、中心街、北滨路和南大街组成的这一区域,具有城市核心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未来重点打造延安市的CBD。立足二道街和中心街发展基础,改造提升延百大厦、丽融广场两家大型百货商场,挖掘延安国贸大厦潜力,兼并中延国际购物中心等竞争力欠佳的商贸店,鼓励银海超市、东兴超市、家和购物广场等大型超市快速发展,发展大型百货商场和超市;以亚圣大酒店、银海酒店、金盛商务酒店等为依托,发展高档住宿和商务餐饮业;在南大街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同时不断吸引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信息产业机构在这一区域内落户,加快中心区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为集金融、贸易、服务、办公、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商务区。
新兴商务区:即以迎宾路为依托,重点建设高档写字楼和办公楼,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引导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各类企业和公司汇聚于此,把地区总部落户在这一区域。同时不断配套迎宾路住宿、高档餐饮等消费服务网点,建设新型购物广场、商务休闲特色街区,提高基础服务功能,打造延安市新兴商务区。
旅游商贸区:以圣地路为承载,以“毛主席、周总理旧居”、“中共中央旧址”、延安大学、造园革命纪念馆、马列学院旧址等为依托,重点发展以文化为主题的新型购物及以陕北民俗为特点的特色小吃,规划建设旅游纪念品店、民俗文化表演、小吃一条街等,为到延安旅游的游客打造一个民俗文化欣赏、民俗小吃品尝、民间艺术品鉴赏的平台,把这一区域发展成为以红色旅游为依托,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小吃、文化旅游纪念品专卖为一体的旅游商贸区。
综合服务区:以七里铺为主轴的这一区域内,医院药店、基础教育学校、家具建材和日用品专卖店等相对集中,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以区域内的医院、学校以及家具商场等为依托,不断推进区域内便民服务网点、干洗店、果蔬市场、鲜花礼品店、大型医药超市等商业网点的建设,完善区域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配套功能,为周边的居民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一个便利的场所,重点规划打造成延安市的围绕居住生活配套的综合服务区。
汽配服务区:规划范围在延安市南滨大道段,目前主要集中分布有汽车4S店和汽配汽修店,发展汽配服务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十二五”期间依托这一区域目前汽配汽修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定期开展汽车展览会等促销活动,吸引各品牌汽车在这一区域设立4S店,完善南滨路区域汽车服务功能,未来重点规划发展以汽车4S店为主,汽配、汽修店比较集中的延安市汽车综合服务区。
高端商务区:以延安市新区为主要承载区域,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服务业附加值。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商务咨询、创意设计、广告媒体、会计法务、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现代化的购物体验馆,建成延安市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集聚区。
十街:二道街特色商贸街、南大街金融产业街、新市场沟美食娱乐商业街、西北川民俗商业街、小东门商业步行街、枣园路旅游文化一条街、桥儿沟新区商务休闲一条街、长青路五金汽配特色街、七里铺汽配服务一条街、光华路建材装饰一条街。
(二)积极推动全市商贸服务发展
根据延安人口、交通、土地和现有商业资源,在规划期内逐步建成完善的三级商业中心体系,实现各商业中心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不断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增强辐射力和竞争力。
一是改造提升老城商贸服务业。坚持商业大型化、景观化,商务特色化、现代化的原则,完成对规模小、层级低的商业服务业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和有序外迁。巩固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利用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加大传统百货商店改造力度,大力引进超市、连锁店、旗舰店、实力店、品牌店等新型业态进入延安,鼓励超市、商场、综合商城等大型化购物广场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新区高端服务业。加快中国供销延安农商城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努力引进一批大型综合性商业业态。突出一站式购物、一天式购物和一家式购物基本特色。在业态上重点发展大型超市、时尚精品购物、国内外时尚餐饮、主题街区、电商实体店体验以及高端健身、娱乐性产业。
三是构建市、县、乡三级商贸流通体系。打造以宝塔区为核心,黄陵和子长为副中心,宜川、延川、洛川、志丹为二级流通节点,其它县和乡镇为三级流通节点的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商品无障碍性流通。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一)金融服务业
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延安建立分支机构,争取在延安设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部,在新区设立金融服务区”鼓励现有各类金融组织向延安新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工业园区和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延伸网点和机构。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担保行业,壮大担保公司实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增强保险业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能力。
(二)信息智慧
加快建设以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北绿色能源化工及生态工业园区和延南绿色能源化工及生态工业园区为龙头的三大园区群的三大现代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并辐射带动全市山区和其他农村地区,形成省内实力较强、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
一是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以宝塔区为中心,黄陵县和子长县为副中心,各县相继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业,全面提高面向农村的信息传输服务能力,推进有线宽带网建设,加快普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业务,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促进传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变,重点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和移动通信增值服务。
二是重点发展数字信息服务产业。着力发展影视制作业,建设广播影视节目资源库,促进影视娱乐信息数字化,打造宝塔区影视创作基地,构建安塞影视拍摄基地。加快以宝塔区为主导的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达、建筑装饰设计、广告和平面设计为主的视觉数字设计业。加快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专利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资源数据库,加强基础信息资源的开放、互联和共享。
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推进延安支柱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推广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建立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和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加快推动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信息系统集成、网络技术服务等业务,规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市场,加快技术产权交易步伐,实现技术、人才、项目等共享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农产品流通、农业科学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法制建设和村务管理等业务,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是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平台,促进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完善数字证书安全认证基础设施,加快建立数字证书安全认证体系。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大力推动区域电子商务普及。以宝塔为主导,洛川、宜川、延川、黄陵和志丹为辅助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探讨延安资源型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研究制订工作。
五是向智慧城市迈进。继续完善光纤骨干传输网,优化网络结构,实现城域网高速互联。加快有线接入网络的宽带化改造,建成可承载多业务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接入网。推进光纤至大楼、光纤进家庭、宽带到个人。大力建设城市无线宽带工程,完善新一代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中心区和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宽带全覆盖。积极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进村入户能力,发展智慧城市平台,积极打造区域性的智慧中心城市。
(三)商务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服务业。推动延安海关、检验检疫和口岸办机构设立,加大出口基地建设力度,引导基地进行国际通行标准认证,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培育和发展国际商务、度假等高附加值旅游服务,积极推动旅游服务跨境交付,鼓励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二是提升发展石油化工服务业。以宝塔区为主导,以吴起、延长和志丹为辅助,发挥延安市石油化工服务业的优势,努力推动石油化工技术升级,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发展技术服务、技术总包、发展指导、市场拓展等、业务咨询、石油中介代理服务等服务。
三是积极发展中介代理服务结构。以宝塔为主导,各县格局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围绕会计、法务、房屋、汽车、产权服务、产品销售等积极发展中介和代理产业,进一步完善中介公司、代理公司的管理体系,促进中介与代理产业快速发展。
(四)会展服务
以宝塔区为主导,洛川、黄龙、黄陵等县为辅助,大力发展会展会议产业,依托相应的旅游节、文化节以及会议主题,积极发展农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展销会、求职招聘会、水果展销会、旅游纪念品展销会以及服装展销会等多种展销,进一步提升延安市会展影响力。
(五)农业服务
建立起强大、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包括农村金融、农业科技、涉农物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机租赁等为农服务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基础,在延川县、延长县、富县以及安塞县建设农业服务业产业园,积极推动城市服务提供商向农村提供金融、物流、营销、信息、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六)节能环保服务
以宝塔区为主导,各县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按照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一批城市绿化服务业、城市净水处理服务业、家庭环保服务业、汽车环保服务业、装修环保服务业、工业企业除尘降噪、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服务业以及城市污水、固废处理等环保服务业,大力降低城市污染源,提高城市空气、水以及土壤环境质量。
五、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
一是发展文化产业。依托黄土文化、红色文化、根脉文化、黄河文化的资源和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和产业开发,使文化产业成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努力实现延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陕北文化为核心,建设丝绸之路黄土文化基地。整合延安民俗、风情、文艺、人文、美食等黄土文化资源,打造安塞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以凤凰山为中心的黄土风情文化休闲娱乐公园、圣地河谷产业园区和陕北生态文化产业园区。以黄帝陵为中心,建设中华文明历史根脉基地。加快建设黄帝陵国家5A级景区和黄帝文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黄陵祭祖品牌。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建设中国革命红色教育基地。加快推进枣园、杨家岭等十大景区维修改造及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院、延川文安驿知青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积极启动实施宝塔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枣园红色文化开发区等项目,加大子长县和吴起县革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建设中华地理文明标识基地。以黄河延安段为主轴线,打造黄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黄河文化风情展示区、黄河民俗文化展厅、黄河博物馆等。开发黄河漂流、壶口揽胜、乾坤湾悟道、伏羲村探古、小程村问俗等文化旅游活动。将延安市建成国际红都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群。
二是发展设计服务业。以宝塔区为核心,着力发展工业品设计、家装平面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等,进一步突破设计产业发展瓶颈。加快推进陕北砂岩石工艺品加工、陕北民间艺术品综合开发、黄河陶艺旅游产品开发、陕北特色风味饮食加工和延安民间手工艺品产业开发等项目。
三是发展信息动漫产业。以宝塔区为核心,以安塞、延川、子长、吴起、志丹、延长、黄陵等县为信息站点,竭力搜罗民间文化故事等题材,积极开发各种文化创作、积极发展动漫创作产业。支持原创动漫策划,培育一批动漫策划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原创优秀动漫产品,积极培育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动漫衍生品(玩偶、玩具、贴画、用品、服饰等)市场。积极推进《数字红色延安》、《洛杉矶童谣》和100集陕北风情系列动画片的制作。
四是影视广告制作。吸引一批影视、广告制作企业入驻延安,依托延安市良好的红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等为题材,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微电影、手机电影、MTV等制造企业。加快电影《延水谣》、三十集电视剧《广阔天地》、三十五集电视剧《苹果红了》和电视专题片《《陕北文化访谈录》的拍摄制作。
(二)健康养老服务业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结构合理的服务体系。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按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建设目标,完成“9073”服务框架,在延安市各县区和延安新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其中,在延安市新区建设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认证培训、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全市以及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延安市老年养护院。立足老年人实际需求,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以发展养老服务业带动全社会经济增长。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养老服务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资助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力量。
(三)积极发展儿童娱乐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独生子女政策进一步落实,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子女消费将作为家庭重要消费的一部分,且呈现逐步增大趋势。亲子游玩、儿童娱乐将是未来服务业消费的重要趋势。在延安新区或者经开区,其它各县旅游景点等区域依托服务业集聚区的形式,与国内外知名儿童游乐企业进行合作,努力引进一批针对儿童游乐、猎奇、探索为主题的服务业项目。在引进项目的同时,要避开低档次的游乐项目,要充分融入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水平,将3D、4D等多维信息技术渗透到游乐中去,带来真实的体验感受。
(四)体育产业
以黄陵县、志丹县、宜川县和黄龙县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体育产业。其中,宝塔区重点发展各种体育赛事,承担举办大型竞赛活动;黄陵县围绕寻根祭祖文化旅游,积极带动人气,大力发展骑省级骑自行车长途比赛;志丹县围绕足球等球类爱好,积极承担举办市级各种球类友谊比赛,做大影响;宜川县重点承担省级武术比赛;黄龙县主要承担省级各种户外拓展比赛。通过不同的竞赛,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发展,从而提升知名度。
一是促进体育产业门类统筹发展。以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为先导,带动体育用品业、体育中介业等业态的联动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积极稳妥开展新兴的户外运动等项目,加强对延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引导体育竞赛表演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鼓励发展体育中介业,大力开展体育技术、信息咨询、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
二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适应延安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大力培育体育市场主体,以志丹县少年足球队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足球服务业发展,形成带动全市体育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体育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素质,提升体育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
三是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扩大体育消费市场。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规划中留足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扩大体育消费市场,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兴办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房地产业
1.大力发展房地产一级市场
一是鼓励延安本地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其在土地储备、资金储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力量。二是加大引进外地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延安市房地产业的力度。三是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淘汰、重组、兼并、整顿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到整合,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使部分重信誉、品牌好、实力强、服务优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脱颖而出,促进房地产开发向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发展。
2.稳步发展保障性住房
以宝塔区为主导,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延安市各县根据人口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保障性住房,着力提升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比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和提高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城镇住房困难群体、基层公益性服务人民和进城农民住房问题。严把保障性住房质量关口,提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水平,实现保障性住房高标准发展。
六、稳步发展社区性服务业
(一)家政服务业
加大家政服务职业化发展力度,积极扶持丁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强化老年人护理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技能,依托社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婴儿护理、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紧急救助等服务项目,抓好并完善城乡社区性服务业,整合其它服务资源,提高社区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
(二)智慧社区
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在宝塔区进行试点,重点发展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 相关技术领 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 ICT 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三)智慧物业管理
以宝塔区为试点,针对智慧化社区的特点,集成物业管理的相关系统,例如: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智能消费、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自动喷淋等相关社区物业的智能化管理,实现社区各独立应用子系统的融合,进行集中运营管理。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落实管理创新
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延安市发展服务业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项,研究制订服务业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服务业管理办公室,以发挥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各县乡明确服务业分管领导,确保有专门领导、专门部门、专职人员抓服务业工作,形成市、县两级服务业组织领导网络。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加快形成发展的合力。强化各级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一站式”、“联审式”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开招投标制度,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
二、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研究制订延安市发展服务业导向目录,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重点项目。确定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储备库。优化现代服务业企业政策待遇。要加快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细则,包括对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细化,进一步扶强扶优,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强作大。
三、创新机制,项目带动,推动创新发展
发展非公经济,放宽行业准入限制,提倡全民创业。出台政策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全民创业,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不论外来资本还是民间资本投资创业,不论投资大小,一律同等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延安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依法经营,走上市场化、法制化轨道。着力吸引全省、全国投资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在延安投资和建立服务企业,积极扩展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利用外资,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全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四、夯实基础,营造环境,加强法制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延安农村富余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城镇人口集聚,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外来人员来延安居住,不断优化服务业人口比例,扩大、挖掘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不断完善消费环境,金融部门要积极扩大消费贷款范围,引导和鼓励居民消费贷款;从商场、交通、宾馆等硬件设施上来改善消费环境,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形成住宿、购物、旅游、休闲度假等新的消费热点。建立健全服务业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维护行业企业利益,加强区域内行业监督,制止不正当竞争。推进脱钩转制,进一步清理准入条件,完善市场体制。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价格管理、纠纷仲裁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法制建设。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100234.html
本文关键词: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