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政办函〔2020〕47号《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延政办函〔2020〕4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10日
延安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资金、项目落地延安,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思路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转变审批服务方式为重点,以不见面审批为主导,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全力做好“123456”六篇文章,即:围绕一个目标(以企业和服务对象满意为目标)、深化两项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紧盯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三个维度(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推动延安四项创新(便利办税,“标准化、清单式”管理,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建立市县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推进五大专项行动(规范中介服务、规范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便民服务、促进政策落地落实),全面落实六项重点任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四项创新、保障措施),全力打造延安投资环境新高地。
一、更大力度简政放权,重点深化两项改革试点
1.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主要对全市社会投资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及以下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建筑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以及规划建设条件明确、建筑结构相对简单或采用标准化方案设计、对城市风貌影响较小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社会资本投资的既有建筑改造等3类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实施“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制定改革方案,公布审批事项清单和告知承诺事项清单,2020年6月底前基本形成“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标准化审批体系,年底前上述3类工程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办结。(市审批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6月底前完成)
2.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转模式,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业务培训,加快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不断规范事项划转工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对已经划转的事项要积极探索“主题式”审批服务便民化模式,将办事指南分为“主题式”办事指南和单事项办事指南,全面实施审批服务由“办事项”向“办事件”转变。对审批程序复杂、专业要求高,尤其带有制约性和限制性、涉及公共利益平衡和重大公共安全的事项,要认真评估风险,审慎推进实施,条件尚不成熟的暂缓划转,确保成熟一项划转一项。(市职转办、市审批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市级各部门配合,持续推进。)
3.做好中省下放事项的承接落实。积极承接中省下放(委托)的事项,及时取消不再审批事项,全面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认真评估部门和县(市区)承接情况和权力下放实施效果,全面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基层承接能力。(市职转办、市司法局、市审批局牵头,市级各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配合,持续推进)
4.实现事项统一规范管理。做好全市审批服务事项与省级基本目录统一同步和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四级统一贯彻落实工作。根据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职能调整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已梳理的行政许可、审核转报、备案和服务类事项,形成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并依托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对未完成梳理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事项,按照省上“颗粒化”和“三级四同”要求,编制统一规范的办事指南;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市统一事项库和市县两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市职转办、市司法局、市审批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市级各部门配合,持续推进。)
5.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对清单所列事项,持续优化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二、放管结合,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6.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建立“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面推行信用监管。建立市职转办牵头的“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行部门联合检查,持续完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7.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监管”系统主体功能建设,按要求归集共享各类监管数据。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国家系统对接联通,推动形成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8.增强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继续深化文化、农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归并执法队伍,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问题。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杜绝执法自由裁量权。(市委编办、市生态环境局、市交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9.提升监管水平和效率。对现有涉企现场检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论证,通过取消、整合、转为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压减重复或不必要检查事项,大幅减少对中省在延企业、市属国有企业、重点纳税大户、守法记录良好企业的检查频次,着力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持续清理规范行政处罚事项,对重复处罚、标准不一、上位法已作调整的事项及时进行精简和规范。(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打通企业投资建设堵点
10.持续丰富“9761”内容。在“9761”专项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办事“一张网”。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陕政通”移动端延安市旗舰店服务事项不少于100项。(市审批局、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10月底完成)
11.完善全市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实现重点部门、重要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拓展“延安政务服务APP”功能模块,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市审批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负责,持续推进)
12.强化平台支撑能力。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效能监管系统,逐步开展用户行为和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及应用,完善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探索推进服务能力和差评整改评估。(市电子政务办、市审批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配合,年底前完成)
13.全面推动“好差评”工作。依托陕西政务服务网(延安),通过评价器或二维码,方便企业和群众对服务进行现场或网上评价。偏远地区和基层服务点等暂不具备条件的,应提供书面评价表格。积极引导群众“一次一评、一事一评”。鼓励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监督平台、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综合性评价。(市审批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9月底前启动,持续推进)
14.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公安、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税务、司法、民政等部门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对登记中涉及多个部门交叉办理的事项,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2020年底前“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市级全面实施,办理一般登记、抵押登记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审批局配合,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全面推进数据治理工作。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管理等行为,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保障政务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为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提供大数据支撑。(市委网信办、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16.继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清单之外不得索要证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公证。(市司法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9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17.探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高频事项“不见面审批”或“最多跑一次”。鼓励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政务服务大厅、村(社区)活动站等现有场地,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或便民服务站点,向群众提供更密集的服务网点、终端或通道。探索建立市县乡村自助服务机制,在部分人流密集区示范引入自助政务服务终端设备,逐步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办”。(市职转办、市审批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12月底前完成)
18.建立政银企定期沟通和智慧金融服务机制。完善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常态化联系机制,积极组织开展政银企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回应市场主体诉求,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市职转办、市金融办、市营商办牵头,各金融机构配合,持续推进)
19.开展规范招投标领域重点整治。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全面清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中对民营、外资企业投标设置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的规定,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指导和监管,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纠正并查处一批不合理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招投标活动中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规范招投标监管全过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环境。(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负责,持续推进,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20.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发改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紧盯营商环境评价维度,推动延安四项创新
21.方便企业便利办税。全面推广宝塔区智能办税模式,进一步推进纳税便利化。(市税务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负责,6月底前完成)
22.持续推行“标准化、清单式”管理。聚焦企业关切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再研究制定并公布一批标准化清单,做到同一事项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市发改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23.组织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公开选聘招募“营商环境体验官”150名,参与体验监督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机制,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发改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24.建立市县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双包一解”活动,按照“一对一”包抓原则,开展市县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活动,定点联系、定期走访,为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排忧解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2020〕25号文件贯彻,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协调落实,各县市区政府配合,持续推进)
五、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五大专项行动
25.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制定中介机构动态评价及综合评级实施细则,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中介机构服务平台,规范中介收费标准。(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配合,8月底前完成)
26.有效降低涉企收费。全面落实中省减税降费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监督检查工作,坚决纠正违规开征、多征、预征非税收入行为,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治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涉企收费行为,坚决清理整治乱收费和第三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行为。动态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菅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全面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开展降低融资收费专项清理行动,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金融办、市银保监局配合,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完善全市社会信用建设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组织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开展信用承诺,清理公职人员不良贷款。依法依规发布信用“红黑名单”,严格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组织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进行信用修复。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持续拓展“信易批”“信易贷”等“信易+”惠民应用场景,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信用建设和社会信用监督。(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委文明办、市审批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等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配合,持续推进)
28.加大便民服务力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认真落实《延安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推行制度体系、事项管理、实体大厅、服务流程、审批信息、队伍建设、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化,营造规范、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统一政务大厅标识形象、推广“政务专递”。通过线上平台和“政务专递”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受理办理和“最多跑一次”。积极承接省级事项异地办理试点。(市审批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年底前完成)
29.狠抓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加强政策修订完善,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组织开展存量文件专项清理,修改、废止一批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应对疫情各项政策举措,及时兑现政策承诺,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市发改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六、强化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工作落实
30.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营商环境一盘棋工作机制,市职转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市发改委(营商办)、市电子政务办、市审批局、市委网信办要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推进信用建设等职能作用,调动各级各方面力量,加大工作力度,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部门协同、市县联动、高效协作的工作合力。(市职转办牵头,市营商办、市审批局、市电子政务办、市委网信办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31.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出台我市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办法,明确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落实。开展送《条例》下基层、进企业活动,提升《条例》知晓率。(市发改委牵头,市司法局配合,5月底前完成)
32.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工作。修订完善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方案,对照《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监测评价指标》,积极配合第三方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市发改委牵头,6月底前完成)
33.学习借鉴和复制推广先进经验。认真落实国办《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标先进地区13项经验、借鉴23项改革举措。(市发改委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34.夯实工作责任。各部门、各县市区要围绕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举措,夯实职责,组织抓好本部门、本县市区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进展及时报市营商办。(5月底前完成)
35.加强督查问效。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及时通报曝光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用好“12345”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畅通企业和群众投诉建议渠道。(市营商办、市融媒体中心负责,不定期督查常态化)
36.加大宣传培训。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一批创新工作和典型做法,提升营商环境社会参与度和认同感。积极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各级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市职转办、市营商办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持续推进)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100439.html
本文关键词: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