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政办〔2016〕141号《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岩市“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1-02-03 07:11:17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岩市“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龙政办〔2016〕1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龙岩市“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龙岩市“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6年5月





目 录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4)

(一)森林资源培育成效显著.......................................................... (4)

(二)森林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4)

(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5)

(四)特色林业产业较快发展.......................................................... (5)

   (五)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6)

二、“十三五”林业发展背景.................................................................... (8)

(一)发展形势............................................................................. (8)

(二)面临挑战............................................................................ (11)

三、“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4)

(三)发展目标............................................................................ (14)

四、主要任务..................................................................................... (17)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17)

(二)突出森林生态建设............................................................... (18)

(三)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19)

(四)创新林产工业发展............................................................... (20)

(五)持续深化林业改革............................................................... (21)

(六)增加生态公共服务............................................................... (22)

(七)提高科技推广水平............................................................... (23)

五、重点工程项目............................................................................... (24)

(一)森林资源培育工程............................................................... (24)

(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25)

(三)森林生态建设工程............................................................... (26)

(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工程......................................................... (28)

(五)林产工业提升工程............................................................... (31)

(六)森林文化发展工程............................................................... (32)

(七)林业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工程.................................................. (33)

(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4)

六、保障措施..................................................................................... (35)

(一)组织保障............................................................................ (35)

(二)法制保障............................................................................ (36)

(三)资金保障............................................................................ (36)

(四)科技保障............................................................................ (37)

(五)队伍保障............................................................................ (37)

附件:“十三五”林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规划表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和“美丽龙岩”的目标,认真实施“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扎实开展造林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全面推进森林龙岩建设,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优化人居生态环境,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期间,龙岩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福建省森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指标有序推进,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为下一步全市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森林资源培育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21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91%,继续居全省第一位,居全国设区市第八位,比2010年底增加4.8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1.01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34.6%。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项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

(二)森林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以林业生物措施为主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被专家誉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帜,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长汀经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市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3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在全省率先开展“ 古树王”、“魅力风水林”、“十大优秀森林生态景区”评选活动,全市7405株古树名木全部实行建档挂牌保护,保护率达100%;华南虎繁育及野化项目顺利实施,有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在全省率先禁伐天然阔叶树,率先全面实行不炼山造林,阔叶树造林面积达171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80%,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森林消防扑火队伍建设均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建成信息化森林防火指挥系统,落实森林防火效能督查联动机制,新建成生物防火林带达2800公里,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成为全省唯一没有松材线虫病的设区市,马尾松松毛虫、竹蝗等闽西主要森林病虫害控制在历史最好水平。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犯罪活动。

(四)特色林业产业较快发展。2015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8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0.1%。在全省率先开展“竹王赛”、“花王赛”。实施了现代竹业发展示范县项目和革命基点村丰产竹业工程,竹山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2015年全市竹产业产值达到55.9亿元,比2010年增长79.7%;竹山亩均产值达到1803元/亩,比2010年增长73.1%,两项增长率均居福建省各设区市第一,大幅提升了闽西原本落后的竹产业生产水平;全市花卉苗木产业面积达18.9万亩,实现产值50.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50.0%、802.0%;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03.5万亩,实现产值121.2亿元,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在短时期内初步形成“一县一主导”的林下种植区域特色。武平、连城2县成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县。

(五)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坚持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原则,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林改经验”得到国家林业局、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国家林业局确定武平为“林改第一县”,龙岩成为全国林改的策源地,省政府先后二次在我市召开林改经验交流会。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生态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村聘村管村用”为“乡聘站管村监督”的基础上,实行护林员、扑火队员、林技员“三员合一”或“二员合一”,建立联合管护机制。积极构建“评估、担保、收储、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推行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实现林权收储担保中心或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全覆盖。到2015年底,全市林业贷款达40.3亿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12.7亿元,居全省前列。林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到2015年底,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652个、成员2.29万人,其中家庭林场1302家,经营面积达21.7万亩。

专栏1 “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二五”规划

目标

十二五”完成

完成占

目标增减

森林覆盖率(%)

生态公益林面积(万亩)

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个)

保护小区(个)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万亩)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

森林公园总数(个)

森林公园经营面积(万亩)

每150万亩有林地发生火灾的次数不超过(次)

森林火灾年受害率控制率(‰)

森林病虫害成灾控制率(‰)

灾害测报准确率(%)

有效防治率(%)

种苗产地检疫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立方米/亩)

林木良种基地面积(万亩)

种子合格率(%)

一级苗率(%)

容器苗率(%)

花卉种植面积(万亩)

花卉销售额(亿元)

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

75.35

800

33.5

3

1

486

212

7.4

7

28

10




1以内

4以下

85以上

82以上

93以上

0.9017

4.205

4.1

100

70

47

6.0

9

190

77.91

712

30.1

3



455

179.36

6.0


12

49.4

0.3




0.3

3以下

85以上

82以上

100

1.200

5.406

4.37

100

75

50

18.9

20.4

283

+2.56%

-11.00%

-10.15%



-1

-31

-15.4%

-1.4


+5 

+76.43%
















+33.08%

+37.13%

+6.59%



+5

+3

+215.0%

+126.67%

+48.95%



说明:“十二五”期间,主要由于天宫山自然保护区、永定区茫荡洋自然保护区部分项目因林权明晰不到位、资金投入少,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尚未完成,导致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生态公益林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离规划要求“十二五”还有一定距离。



二、“十三五”林业发展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己进入新常态,林业改革发展要科学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服务新常态。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打好“三大战役”,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一)发展形势

1.新常态为林业发展创造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多次强调和提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等重要论述,把林业地位提高到国家战略和全球战略的高度,为我们做好林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进一步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为林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2号)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手抓,明确建成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四个战略定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27 号)要求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发展,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破坏森林、湿地资源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继续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政府绩效等评价考核体系。

2.维护生态安全为林业发展明确新职责。新常态下,我市国民经济社会的最大特征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生态提速增质的新阶段。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关系到物种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政治安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是时代赋予林业的新职责,林业应主动承担起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安全、物种安全、木材战略储备等方面的重大任务。维护国土生态安全要求林业强化创新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权责,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资源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提升生态承载力,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深化林业改革为林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常态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产权、监管、保护、监测评价等一系列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制度,创新和完善林业治理体系,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全面提升组织保障、依法治林、科技支撑、灾害防控等一系列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治理能力,确保林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效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发展壮大林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我市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生态建设及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竹业产业、林产品精深加工已成为新常态下投资的战略重点。龙岩各县(市、区)均列入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范围,在金融、财税、产业等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林业产业将加快发展。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明确生态公益功能定位,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将推进我市商品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符合林业特点的多种融资业务,将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

4.社会公众期待为林业发展提出新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人们对空气清洁、水质优良、宜居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留一方青山绿水给子孙后代,是全社会的一致共识,这就要求林业建设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森林、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吸霾滞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休闲游憩等强大功能,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面临挑战

1.发展和保护统筹难度大。当前,我市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现代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征收大量林地,既要服务保障好项目用地需求,又要保持森林覆盖率全省首位,保护与发展矛盾凸显,节约集约利用林地资源势在必行。马尾松是我市的当家树种,建设商品林基地离不开马尾松,但马尾松林分面积大,森林火灾易发多发,松材线虫等疫病构成潜在威胁,发展马尾松商品林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统筹难度大。此外,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乱征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2.林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造林绿化长期依赖重造轻管、人种天养,经营模式粗放,森林经营水平有待提高。科技兴林氛围不浓,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滞后。林权制度改革任务仍然繁重,部分集体林权未明晰到户、商品林林木采伐制度改革未完善、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未到位,国有林场制度有待改革,林木处置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林业机制体制与林业现代化要求仍有差距,如林业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林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生态资源管护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服务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亟待解决转变。

3.林产工业亟需加快发展。我市林产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兴林富民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林业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现代化装备程度不高,全市442家林产加工企业,规模以上的仅155家。林产工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企业创新能力弱,林产工业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后劲不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强。笋竹加工能力不足,与全市毛竹林面积不对称。“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产工业产值年增长率 16.4%,低于同期全省年增长率26.4%的增幅。

4.生态公共服务任重道远。虽然我市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但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林分平均亩蓄积量6.42立方米,比全省林分亩蓄积量6.68立方米低0.26立方米,低质低效林分仍占一定比重。树种结构不合理,全市针叶树为优势的林分面积超过三分之二,达69.7%,其中又以马尾松林居多,占全市林分面积的一半以上,达51.5%,为全省最高。优质的生态资源尚未有效地转化为良好的生态产品和生态公共服务,森林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体验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生态体验和生态公共服务需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建设方式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5.林业基础保障仍较薄弱。长期以来,林业基层站所建设投入不足,工作生活条件仍较简陋,对人才吸引能力不足,基层林业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员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普遍,引发了政策落实难、科技推广难、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林区道路、水电、通讯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未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林业执法、森林灾害防控、科技推广服务和信息化水平等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大力发展现代林业,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全面完成七大任务,实现林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深化林业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制度,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林业审批制度改革。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切实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责任,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重点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的林地、森林、湿地。

--坚持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林业体制机制,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强化创新同创业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林业生产力对接,为林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森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75.79%以上,继续保持居全省首位,森林蓄积量达到1.2702亿立方米以上,森林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高效的、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的林业治理体系。主要目标是:

--森林资源培育更加科学。林业科学经营理念深入人心,造林绿化措施更加集约,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运用,林种、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森林质量显著提高。

--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备。天然林、湿地、重要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绿色富民产业更加高效。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更加高效,林产工业转型升级,林地生产力、木材综合利用率等进一步提高,绿色富民产业的市场潜力、投资潜力、就业潜力和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带动林区就业、促进林农增收作用明显增强。2020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

--森林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生态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生态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态惠民、公平共享、人居环境等显著改善。

--林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林业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林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加先进,林业现代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林业发展活力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专栏2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指标

指标名称

2015年末

2020年

属性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万m3

林地保有量(万亩)

森林保有量(万亩)

湿地保有量(万亩)

自然保护区面积(万亩)

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面积(万亩)

森林火灾受害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率(%)

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

义务植树尽责率(%)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

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

其中林产工业产值

77.91

12007

2365.3

2227.1

36.66

179.35




0.3

3











283

166

75.79

12702

2359.8

2166.6

38.52

9.2

1

3

95

85

85

60

85

460

290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说明:※ 为全省林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实际执行中力争较大幅度超过省定目标。





专栏3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分解

分县(市、区)

森林覆盖率

(%)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林地保有量 (万亩)

林业产业总产值 (亿元)

全市

新罗

永定

上杭

武平

长汀

连城

漳平

75.79

77.99

72.00

73.20

73.60

79.30

80.88

73.00

12702

2120

1190

1785

2100

1652

1715

2140

2359.8

337.4

262.0

341.1

320.6

388.8

328.8

381.1

460

96

26

30

81

42

79

106

四、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面落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突出森林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创新林产工业发展、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增加生态公共服务、提高科技推广水平”七大主要任务。

(一)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森林资源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生态承载力、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新期待的直观指标。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森林经营,以森林资源培育促进森林质量提高,实施森林资源增长目标,确保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实施珍贵树种培育工程,开展碳汇林基地建设,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着力解决木材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大力提升森林集约经营规模和水平,重点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增加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森林防护效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十三五”期间,完成植树造林70万亩,森林抚育206万亩,封山育林185万亩。

专栏4 森林资源培育规划任务分解

单位:万亩

分县(市、区)

植树造林

森林抚育

封山育林

全市

70

206

185

新罗

4.8

17.1

8.2

永定

4.3

19.2

49.5

上杭

12.8

44.7

16.8

武平

9.0

45.1

16.4

长汀

18.5

25.1

61.4

连城

7.6

35.6

24.5

漳平

13.0

19.2

8.2

(二)突出森林生态建设

1.严守五条林业生态红线。严守森林和林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五条生态红线,加快水土流失区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构筑国土生态屏障,用生态“红线”保护龙岩“绿肺”。“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公益林达到711.8万亩以上。

2.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湿地的保护工作,加强濒危物种华南虎野化训练,为将来华南虎重返山林做好准备。“十三五”期间,新建省级自然保护1处,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199.61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类型相对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3.强化林业“三防”工作。坚持一手抓增绿,一手抓护绿,强化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全面提升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强森林公安、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林业检查站布局,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打毁林犯罪。

4.实施市级重大项目。继续实施龙岩市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和龙岩市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两个市级2014~2018年重大项目,提高森林生态质量,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确保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

(三)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着力转变林产业发展方式,按照“抓龙头、铸链条、促转变”的要求,继续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林业在全市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林业项目向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倾斜。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丰产油茶林基地、种苗基地、竹业、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林产品加工和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绿色富民产业的市场潜力、投资潜力、就业潜力和增长潜力,提升产业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到2020年,商品材稳定在年产50万立方米左右;竹林面积达到335万亩,竹业产值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油茶林面积达到32.68万亩, 每年生产油茶果78432吨,茶油4902吨,实现总产值70589万元;花卉苗木面积20万亩,产值确保80亿元,力争100亿元;林木良种基地面积0.31万亩; 林下种植面积230.97万亩。

专栏5 绿色富民产业规划任务分解

单位:万立方米、万亩

分县(市、区)

商品材

生产

竹林面积

油茶面积

花卉苗木面积

林木良种基地面积

林下经济

种植面积

全市

50

335

32.68

20

0.31

230.97

新罗

7

62

1.5

1.7

 

21.51

永定

7.5

24

0.29

1.3

 

2.4

上杭

5.5

48

4.64

1.8

0.065

20.05

武平

8

34

1.08

3

0.2208

34

长汀

6

63

11.7

1.1

 

86.6

连城

6

65

8.13

5.4

0.005

48.25

漳平

10

39

5.34

5.7

0.0192

18.16



(四)创新林产工业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利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围绕建设项目、培育企业、发展产业、打造基地、塑造品牌,优化布局,着力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优化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通过创新转型,产业总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主导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和优势集群实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建设“一群二区四带”,即:一个外向型林产工业集群,人造板、森林食品二个产业集中区,竹制品、家具、林产化工、纸制品四条产业带。

(五)持续深化林业改革

1.转变林业经营方式。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建立健全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制度。对商品林要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放活商品林经营利用政策,放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经营利用,放活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商品林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创新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改革商品林采伐制度和实施林业碳汇项目。

2.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要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稳定和落实产权。继续做好林权纠纷调处、联户发证的细分等工作,认真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后的林权管理。二是完善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的林权管理服务网络,加强交易平台等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三是完善林业金融服务。支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抵押担保等中介机构发展,加强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同时,积极对接金融部门落实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惠农惠林政策,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拓面。

3.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经营机制的创新、转型和提升,完善管理体制,激发国有林场发展活力。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己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活动的国有林场体制,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态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六)增加生态公共服务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主流文化。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绿色增长和绿色消费观,丰富生态文化产品,创新生态文化传播手段,提升生态文化服务水平,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让生态融入生活,用文化凝聚力量,彰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生态文化优势。

1.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继续推进森林城市(县城)、美丽乡村等建设,促进身边增绿,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营造生态优美、景观多样、绿色宜人的生活环境。

2.完善生态文化设施。加强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林业文化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梅花山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通过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湿地宣教中心、华南虎主题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文化设施,提升生态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文化现代媒体传播体系平台建设,依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等,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产品与服务。

3.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生态文化(文明)教育基地,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完善标本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生态文化场馆,使之成为国民享受生态文化、增强文明意识的主阵地。加快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化产业政策引导,扶持森林旅游、花木园艺、木质雕刻、竹藤工艺、生态影视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创新生态文化传播手段,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生态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七)提高科技推广水平

1.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作用,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实和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量,积极构建以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社会推广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科技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林木、竹类与花卉新品种、生态保护、林产品综合利用、森林经营等领域先进成熟的实用技术,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熟化与转化。抓好林业科技示范样板,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强化技术的优势集成和组装配套,提高林业科技显示度。

2.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和升级全市林业系统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依托政务外网建设覆盖市、县和乡的三级林业虚拟专网。构建林业站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窗口受理、联动办结”机制,为林农提供“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建立以“业务更新为基础、手段监测为补充”的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信息化新机制。提升电子政务水平,推动服务方式转变,建设全市林业系统统一协同办公系统,推进外网网站集群化管理,建设网上林业政务大厅,推进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信息公开水平。

五、重点工程项目

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七大主要任务,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林业八大工程。

(一)森林资源培育工程

1.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以国有林场为依托,以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为根本,着力储备一批树种特色明显、径级大、结构优、品种多、林地生产力高的优质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杉木、马尾松、木荷为主的大径材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市通过新造和改培(抚育、间伐、修枝、施肥、套种等)等方式,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7.11万亩。

2.珍贵树种培育建设项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规模化经营与分散型培育方式,选择采伐迹地、林下套种、林区林缘等林地或非规划林地大力种植珍贵树种。重点扶持材质优良、育种相对成熟的长苞铁杉、红豆杉、柳杉、秃杉、樟树、闽楠、火力楠、福建柏、红锥、红楠、红豆树等珍贵乡土用材林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新造、改培建立珍贵树种基地3.5万亩。

3.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继续推进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着力提高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十三五”期间,完成新造林1.7万亩、封山育林45.2万亩。

4.森林抚育项目。以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为指导,逐步构建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加强未成林及中幼林抚育,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木材、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十三五”期间,在扩大中幼林抚育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森林抚育经营,采取劈草、施肥、间伐、定株抚育等森林经营措施,完成森林抚育139.48万亩。

(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1.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在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选择防火性能强,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不含挥发油脂、含水率高、叶片厚硬、燃点高的树种,运用密植手段,营造带状林,形成森林火灾火源的天然阻隔带。“十三五”期间,完成生物防火林带造林7.2万亩。

2.森林以水灭火系统建设项目。规划在保护区、森林公园、著名风景区、湿地公园和城区周围一重山,建设森林防火蓄水池及相关水管水泵等配套设施。

3.古田会议旧址群森林火险区建设项目。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旧址群约10km范围内,建设包括森林防火宣传工程、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建设。

4.龙岩市重点生态区位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项目。建设上杭、武平、连城、新罗、漳平林业局,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等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等防控体系建设。

(三)森林生态建设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以保护全市生态安全屏障、维护水资源安全为主线,加强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将我市现有未列入生态公益林管理1018万亩的天然林全部纳入国家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并参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严格限制采伐经营利用。同时,开展天然林资源和生态功能监测,实时掌握天然林资源动态,建立长期定位监测体统,研究、揭示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为天然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补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生态恢复措施,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抢救性保护珍贵濒危物种;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建立和完善资源档案;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实施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等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十三五”期间,加强对现有梅花山、梁野山、汀江源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规划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

3.龙岩中心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加强龙岩中心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十三五”期间,实施森林保护面积7.17万亩,无林地造林绿化4.71万亩,疏林地补植及低产低效林改造0.57万亩,治理废弃矿区(点)0.069万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68.0km,设置宣传牌、示意牌284块。

4.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3个县的生态护林员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移动通讯网络等技术加强护林员的监管和考核,总结推广经验,为全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服务。

5.林权收储中心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成立7家林权收储中心,风险保证金县级1000万元/家。推进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及林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县林权中心和重点乡镇、国有林业场站实现林权流转档案信息系统全覆盖。

6.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赎买试点项目。开展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赎买试点工作,对梅花山、汀江源、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91064亩进行赎买,使其归为国有,便于长期有效的管理和资源的保护。

7.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与补偿项目。全市现有重点区位商品林林地171万亩开展赎买试点和补偿。实施政策性或商业性收储重点区位商品林、置换、赎买、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试点3.77万亩;对未实施赎买林分(不含经济林、竹林)面积79.5万亩,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开展重点国家级公益林中集体林权赎买试点工作,对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14万亩进行赎买,使其归为国有,便于长期有效的管理和资源的保护。

(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工程

1.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利用林下资源和空地,科学间种、套种作物和发展立体种植养殖以及利用森林人家、休闲山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利用开发,采用林药、林菌、林菜、林果、林花、林油、林苗、林禽、林蜂、林蛙、林畜、 林鱼等模式,努力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下经济投入31亿元。

2.竹业富民工程项目。继续实施以竹山道路、竹林喷灌、竹林配方施肥、笋干烤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丰产竹林基地建设,并注重以竹资源的提质提优和竹加工的做强做大为主线,充分挖掘竹笋潜力,努力提升全市竹业经营水平,大力扶持竹笋精深加工,培育一批竹笋加工龙头企业。在省、市竹产业发展项目及资金安排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县、重点乡镇、重点村和革命基点村倾斜,将我市建设成竹业强市。“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竹业富民基地37.2万亩,其中毛竹丰产竹林提升35.75万亩,丰产中小径竹提升1.45万亩;引水灌溉面积3.25万亩,新开设竹山道路1880公里,实现竹笋加工产值增长20%以上。

3.丰产油茶林基地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油茶木本粮油基地,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着力提升油茶经营水平,提高油茶产量,促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林业多种功能和效益,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油茶基地面积5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2.5万亩,老油茶林改造2.5万亩。

4.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和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创新种苗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着力构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市场监管体系和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质量检验机构,建设一批保障性苗圃,夯实造林绿化种苗质量基础。

(1)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依托漳平五一国有林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等二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续建良种基地共7856亩,其中:种子园2717亩,马尾松种质资源库900亩,采穗圃79亩,子代测定林3670亩,良种示范林240亩,实现年生产良种1200kg,穗条3.6万条,年苗木产量达100万株。

优良乡土阔叶树采种基地:依托上杭白砂林场、武平南坊林场、连城苗圃、武平朝阳采育场和下坝乡等单位,续建米老排、楠木、枫香、丝栗栲等采种基地2800亩。实现年生产良种1400kg。新(扩)建重点阔叶树种质资源收集区2个,规模600亩,其中:新建种质资源库 2处,规模600亩;林木采种基地2处,规模1500亩,改扩建2处,规模1500亩。

(2)龙岩市苗木繁育基地项目。依托各县(市、区)林业局、苗圃,各国有林场建设保障性和骨干性苗圃及工厂化育苗基地,全市扶持建设保障性及骨干性苗圃10处,规模0.2万亩。以各县(市、区)国有苗圃、林场为主体的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苗木培育基地林场,规模1000亩。年产木荷、楠木、米老排、枫香、香樟等1000万株,可供造林10万亩。

5.花卉产业发展项目

(1)龙岩市花卉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加快现代化生产要素投入花卉产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花卉业的步伐,推动花卉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完善。重点做好花卉产业提升、现代花卉生产示范、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花卉产业链延伸。

连城县闽西花卉博览园:建设以闽西花卉物流园、花卉苗木市场、展厅、博物馆、文化馆、科研大楼、专家楼及建设集销售、观光、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等为主的闽西花卉博览园。

漳平市花卉博览中心:建设花卉交易市场、三乡文化展示厅、休闲观光农庄、杜鹃母本园、兰花生产观赏园、珍稀花卉园、樱花园、商务大楼、物流中心、科技花卉研发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生态餐厅、停车场、旅游公厕等为主漳平市花卉博览中心,总投资3.53亿元。

(2)连城兰花和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建设兰花和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原生地保存区、迁地保存区和离体保存库,收集、保存兰花和铁皮石斛优良基因,并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栽培品种,达到保护兰花和铁皮石斛优良性状,防止栽培品种退化、变异的目标。

6.森林旅游发展项目

重点发展森林公园建设项目,依托全市1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建设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和科普教育与游览设施。发展休闲生态园建设项目,依托永定区棋盘石原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禅景文化、珍稀动植物园和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等9大园区;依托上杭丰农生态园项目,发展百花园、百果园等;依托连城县宪阳休闲苗木生态园,建设休闲苗木基地1000亩。

(五)林产工业提升工程

1.竹(笋)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实施新罗、长汀、连城、漳平等竹(笋)精深加工省级示范县建设,引进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开展新产品研发。建立营销市场体系,包括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展示展销平台等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2.林业生物质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加快能源林基地建设,实施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采穗圃、实验区、良种繁育圃、示范林等良种繁育基地,年产生物柴油5万吨,副产甘油0.6吨。

(六)森林文化发展工程

1.龙岩市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重点加强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实施重要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对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永定龙湖湿地公园、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漳平南洋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包括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合理利用和其他基础设施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十三五”期末,全市湿地公园面积达到4万亩。

2.龙岩市奇迈公园建设项目。依托龙岩中心城市南面奇迈山生态风景林,打造以生态保育为主,以奇迈岚光为核心,集书院文化为传承、登高休闲、生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郊野公园,建设面积约16平方公里,按“一心二区”布局,建设奇迈书院、邓子恢雕塑、五条登山揽胜的健康步道、两条公园主路、6个园区观景平台、6个沿线观景亭及重点区位林相改造。

3.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坚持生态化、节约型、近自然的绿化理念,按照“六好、六美”的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乡村景观林营造。“十三五”期末,努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绿色村庄,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1500亩。

(七)林业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工程

1.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依托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充分发挥项目区自然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和科技成果,建立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和科技含量高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林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闽西重大林业科技问题的转化和推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建成林业科研、生产、休闲和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重点开展珍贵树种示范基地、高效林业示范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等类型基地、风景林抚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2.林业生态保护信息化工程市级建设项目。围绕生态和民生两大主题,结合林业业务,建设全市林业生态保护信息化统一应用支撑平台,构建包括公共基础数据库、林业基础数据库、林业业务数据库、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的业务应用系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服务工作,加快信息化在林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实现行政审批和政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3.多普勒雷达在森林灭火指挥中的应用。利用气象局多普勒雷达系统,开发我市森林防火雷达监测软件,通过监测雷达回波变化情况,确定森林火灾的起火和扑灭时间、火势发展和衰退情况等,为火情监测、扑火指挥和火场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4.建设森林灭火信息化指挥平台。利用谷歌地图平台,标注山地水源点、林中小路、寺庙和果园、养殖场等经营点,建设森林灭火信息化指挥平台。

5.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及林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及林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县两级林权中心和重点乡镇、国有林业场站林权流转档案信息系统全覆盖。

6.龙岩市林业电子商务公众服务平台。完善林业部门配套服务和公众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林企展示平台、林产品交易平台等。

(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林业站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窗口受理、联动办结”机制,为林农提供“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开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新建和修缮林业站站房,购置林业站办公设备设施。加强林业站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林业站人员素质。

2.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推进龙岩市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包括执法装备、办案场所、视频监控体系、信息管理平台、执法保障体系等,提升林业行政执法能力,提高行政执法综合水平。

3.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市、县(区)森林公安机关应急指挥系统、现场勘查系统、林区主要道路卡口视频监控系统、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和森林公安业务用房。

4.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县属国有林场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平均1万亩森林经营区面积建设1个森林管护用房,单个林场森林管护用房面积达到250平方米以上,每个国有林场安装1套智能化监控系统。加强省属国有林场通工区道路硬化工程建设,道路总长183公里。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法制、资金、科技、队伍等方面工作,切实保障我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是加快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林区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一是实行党政领导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实施规划的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生态建设监测评价办法,编制林业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林业资源资产在任和离任审计。三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法制保障

依法治林是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资源监管制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生态监测评价制度、森林经营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和调控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财税金融扶持制度等9项林业制度。二是严格执法。建立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林业执法队伍以及覆盖全面的执法体系。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三是加大普法。加强林业法制教育,普及林业法律知识,创造良好的依法治林氛围。

(三)资金保障

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和社会资金投入。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完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相关建设规划对接机制。落实林地保护利用政策,严格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展重点生态区域林地赎买政策试点,健全森林生态补偿稳步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森林经营机制和林地储备制度。认真贯彻国家农业保险条例,做好森林综合保险,开展花卉苗木保险试点。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林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制度。加大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将天然阔叶林禁伐、天然针叶林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限伐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完善不炼山造林、森林抚育、森林择伐等财政补贴制度,加大对林木良种、林业机具购置等补贴力度。三是吸引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资本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

(四)科技保障

科学技术是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原动力和重要支撑。一是加强林业科技攻关、种苗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二是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三是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业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充分发挥“96355”林业服务热线作用,开展各类林业科技服务活动。

(五)队伍保障

队伍建设是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不竭动力。一是加强林业行政管理队伍、林业行政执法队伍、武警森林部队等建设,重点加强基层林业站队伍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二是加强林业经营队伍建设。加快营造林、防火、采伐、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业队伍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林业物证鉴定等中介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林业人才培养。依托林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林业专业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林业远程教育,完善现代林业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教育培训网络化。深入开展技术骨干培训,基础林业实用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为我市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人才支撑。

本规划是指导我市林业改革发展、实现未来五年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跟踪分析,避免规划编制后不执行、执行不到位;对重大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和定期公告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定期公告,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和依规划办事的良好局面。





· 龙岩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工程任务和建设项目规划表.doc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101249.html

本文关键词: 龙岩市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