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政办〔2020〕90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4-01-10 20:31:35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
武政办〔2020〕90号
《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总体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9月19日
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总体方案
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市运会)将于2021年10月在东西湖区举行。本届市运会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体育局、东西湖区人民政府承办,旨在全面检阅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成效,促进全民健身广泛深入开展,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为切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市运会圆满成功,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聚焦“运动武汉健康时尚”赛会主题,围绕“创新、开放、绿色、节俭”的总体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市运会各项筹备工作,进一步彰显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风貌,提振城市信心,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赛事安排
(一)青少年体育类(39项)
1.少年儿童组(16项):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射击、体操、摔跤、举重、跆拳道、武术、棋类(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健美操/啦啦操;
2.社会俱乐部组(14项):击剑、马术(场地障碍)、桥牌、轮滑、棒(垒)球、自行车(小轮车)、射箭、冰球、定向越野、棋类(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跆拳道、五人制足球、三人篮球、高尔夫球;
3.青年组(9项):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啦啦操、武术。
(二)成年人体育类(25项)
广播体操、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射箭、武术、健身气功、健身排舞、健身瑜伽、定向赛、游泳、自行车、轮滑、桥牌、门球、毽球、柔力球、体适能、桨板、飞镖、风筝、舞龙舞狮。
以上赛事在全市各区相关场馆举行,以15个区为单位组团参加。
三、重要活动
(一)市运会会徽、会歌征集活动
时间:2020年9月
内容:完成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市运会会徽、会歌和吉祥物,在市运会倒计时1周年活动上正式向社会公布。
(二)市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
时间: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9:00-10:30
地点:东西湖区五环体育中心北广场、南广场、体育馆、体育场,码头潭公园东小广场(五选一)
(三)市运会圣种采集、火炬传递活动
时间:2021年8月8日(星期日)
地点:东西湖区码头潭公园(圣火采集)
(四)市运会开幕式
时间:2021年10月16日(星期六)19:00-21:00
地点:东西湖区五环体育中心田径场
(五)市运会闭幕式
时间: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9:00-10:00
地点:东西湖区五环体育中心体育馆
(六)2021年“全民健身与市运同行”百千万群众体育系列活动
时间:2021年4-9月
内容:以东西湖区为重点,全市各区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与市运同行”群众体育系列活动。
四、进度安排
(一)策划阶段(2020年9月)。确定64个比赛项目的比赛场馆及总规程,完成会徽会歌等对外征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议程、开闭幕式招标方案等工作。
(二)筹备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5月)。召开组委会成立大会,全面宣传报道赛事筹备有关情况;落实交通、场地、器材、大型活动等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各项招标工作;及时研究通报比赛场馆、竞赛项目、各参赛代表队报名情况以及开闭幕式等各项工作方案;完成奖牌、奖杯、证书等制作工作。
(三)实施阶段(2021年5-10月)。完成运动员报名,秩序册、竞赛指南等编排工作;检查各项目比赛器材、裁判队伍、计时记分、电子通讯、网络等设施设备并进行赛前试运行,各项目比赛场馆赛前试运行;完成相关保险购买,制作车证、参赛证、工作证等相关证件。
(四)总结阶段(2021年11月)。各部门完成工作总结、资料汇编及印制成册,完成赛事财务结算、决算及审计工作,相关资料规整存档。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市运会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具体组成人员名单及职责分工附后),下设综合协调和保障部、竞赛和场馆运行部、大型活动部、宣传工作部、财务和资源开发部、公共安全部、志愿服务部、审计监察部等工作部门,负责具体筹备组织工作。组委会各工作部门实行牵头负责制,严格执行部长例会制、信息通报制,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按时、有序、同步推行。各赛事承办区要按照“统一领导,属地为主”的原则,成立单项竞赛委员会工作机构。
(二)狠抓落实、确保安全。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力量、专人负责,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安全责任制,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对场馆安全、赛事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的监督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结合我市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等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和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以及各种宣传片、广告,多渠道、多形式大力推介全民健身和武汉城市形象,营造市民参与市运会、支持市运会、办好市运会的浓厚氛围。
(四)整合资源,加强保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资源整合,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认真贯彻勤俭节约原则,充分用好财政资金,强化预算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预算支出,严格财政纪律,建立健全资金和设施器材、物质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一、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陈红辉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李涛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何建新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沈顺 市体育局局长
彭涛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委员:雷祖兵 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夏春胤 市教育局副局长
祝方东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夏俊 市公安局副局长
夏伟 市财政局副局长
余俊 市城管执法委总工程师
贺敏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王卫华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陈保国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陈峰 市纪委监委驻市文化和旅游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杨菁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陈林祥 市体育局副局长
颜璠 市体育局副局长
杨建学 市体育局副局长
范俊刚 市体育局副局长
高林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政委
陈功江 江汉大学副校长
万国邦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
刘晓天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张石 武汉商学院副院长
刘斌 市总工会副主席
龙眉 团市委副书记
李首文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梅华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徐铁柱 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蒋志耕 江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智勇 江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赵宏亮 硚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皮惠兰 汉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甘世斌 武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乔晓虹 青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敏 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朱义侠 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任丽英 江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阮祥红 东西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冬 东西湖人民政府副区长
汪利珍 黄陂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再强 新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黎明峰 市气象局副局长
吴冬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李策 武汉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穆利晓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二、责任分工
(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市领导同志参加相关活动。
(二)市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协调活动的新闻宣传和舆论氛围营造;负责制订新闻宣传计划,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协调新闻媒体,做好赛事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三)市委网信办负责做好网上舆情管控和活动宣传、推广等工作。
(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移动、电信、联通公司做好活动期间的通讯保障工作。
(五)市教育局负责青少年赛事活动的组织筹备相关工作。
(六)市公安局负责制订并落实安保工作方案;负责防恐、防爆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相关工作。
(七)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活动期间的交通组织和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负责活动场地的车辆停放管理和各类车辆通行证的审批等工作。
(八)市财政局负责赛事活动经费的落实。
(九)市城管执法委负责协调城市户外的宣传氛围营造,协调有关户外电子屏播放市运会公益宣传片;负责活动区域的环境保障工作。
(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活动期间交通管制路段公交线路的调整以及客运出租汽车LED屏公益广告宣传工作。
(十一)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制订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做好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
(十二)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对市运会知识产权和有关权益的保护工作;负责相关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十三)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做好开、闭幕式和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
(十四)市体育局负责统筹各承办单位,全面负责市运会及系列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十五)市总工会负责协助成年人体育赛事筹备组织工作。
(十六)团市委指导做好志愿者宣传动员、组织招募、培训、调配、督导管理和表彰工作;负责开、闭幕式、比赛场馆、裁判员驻地、新闻媒体等相关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十七)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全面负责市运会开、闭幕式及系列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十八)各区人民政府和各市属高校负责统筹协调各单项赛事的办赛和参赛组织工作。
(十九)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活动期间的气象预告。
(二十)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负责全程报道,在所属媒体上开辟专版、专栏,对赛事活动及时进行动态报道和深度宣传。
(二十一)武汉广播电视台负责活动宣传报道以及开闭幕式现场直播工作。
(二十二)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负责赛事活动场地和电视直播的电力保障及备用电源的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