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政办〔2021〕115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未来工厂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4-01-10 20:47:35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未来工厂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武政办〔2021〕115号
《武汉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未来工厂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0月22日
武汉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未来工厂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致2020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贺信精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符合武汉实际的未来工厂,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形成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未来工厂梯队,为我市建设制造强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力争用3年时间,全市龙头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及数字化,建成“全球灯塔工厂+标杆链主工厂+示范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队;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优势产业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完善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工业数据生态、核心产业基础和园区空间载体,制造业发展质效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二、主要任务及举措
(一)打造未来工厂梯队。建立未来工厂培育库,明确未来工厂梯队要素条件(具体内容附后),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跃升,尽快形成“全球灯塔工厂+标杆链主工厂+示范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队。(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
1.打造若干全球灯塔工厂。遴选若干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的行业龙头,对标全球灯塔工厂,“一企一策”强化支持,引导企业规模化整合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系统,创新设计价值链,实现生产经营高度互联化、智能化、柔性化、自动化,形成颠覆式商业模式,催生新经济价值,打造重塑行业标准的“未来工厂”标杆。
2.升级10家标杆链主工厂。在光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现代消费品等领域遴选“链主”企业,支持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应用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高效链接全产业链、全要素、全价值链,打通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后服务各环节,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打造10家标杆链主工厂。
3.建设100家示范智能工厂。以“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为重点,滚动推进100个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综合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打造生产机械化、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示范智能工厂。
4.争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示范。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平台争创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双创”、5G全连接工厂等试点示范项目。
(二)加快重点产业转型。聚焦优势支柱领域,深化“一业一策”,推进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区人民政府)
1.光电子信息领域。聚焦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以提升良率、提高效率为导向,强化企业内部数据可靠传输,推进专用智能装备、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加快智能检测设备、一体化测试平台开发使用。
2.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提高汽车总装数字化、供应链高效集成能力,探索整车个性化定制及零部件规模化定制。推广协同设计,优化整车及零部件性能和生产工艺。深化便捷出行,推动软件定义汽车。
3.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新药研发等进程。发展智能医学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AI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医疗设备,推动可穿戴设备普及应用。推动医药供应链管理及营销数字化。
4.装备制造领域。推动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复杂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数字孪生,建设虚拟样机。发展远程运维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
5.先进基础材料领域。提升钢铁、石化、新材料等领域设备、工艺流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实现数字化监控、动态预警和预测性维护。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工艺流程优化、资源高效配置和决策支持。
6.现代消费品领域。聚焦智能家居、食品、纺织服装,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强化产品质量追溯,满足多样化、高品质需求。发展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
(三)构建工业数据生态。强化工业数据采集、应用,高标准构建工业数据平台生态,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能,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双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1.支持企业强化数据采集、管理、应用。支持龙头企业推广数字化转型标准化解决方案,加快物联网传感器在生产设备上的普及应用,全面采集工业数据,构建全流程数据链。选择优质服务商,分行业、分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数据采集和场景应用。鼓励企业通过两化融合提升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构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强化标识解析和应用。强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的区域数据枢纽功能,鼓励优势领域领军企业建设二级节点及企业级节点,开展典型集成创新或者标识融合解决方案应用,拓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标识解析服务,加快构建辐射中部的二级节点体系,力争新建二级节点15个以上,支持入网上节点企业2000家以上,接入标识注册量超过100亿。
3.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服务商等围绕重点产业建设行业、区域或者园区级和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扩大平台对工业企业的渗透率、覆盖率,力争打造3-5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区域或者园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1-2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消费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打造需求驱动、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新模式。
(四)夯实核心产业基础。围绕智能装备、工业软件、5G/6G、人工智能等核心支撑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培育一批自主可控、产研一体、开源开放、软硬协同的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
1.智能装备领域。突破先进控制器、智能数控系统、可穿戴人机交互设备等领域,加快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通用装备和汽车、光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专用装备迭代升级,推广应用智能工控系统、协作机器人等新型装备。
2.工业软件领域。重点攻关高端三维CAD、三维工艺、CAE、PLM、MES等核心算法,发展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一体化工业软件。加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型工业软件、工业APP开发,发展光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嵌入式系统软件和面向细分行业的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
3.5G/6G领域。支持建设5G主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重点发展5G器件、网络和基站设备、天线、终端、模组、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形成涵盖系统、材料、芯片、终端、应用的5G产业链。前瞻部署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星地一体融合组网、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等6G潜在技术,协同开展6G相关的高端芯片、核心器件、仿真验证平台等攻关研制。
4.人工智能领域。加快攻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关键器件和核心算法及操作系统、数据库、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知识处理等软件。推进自主智能系统在汽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
(五)强化园区载体支撑。调整园区建设资金支持方向,引导国家级开发区、新城区重点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园、智能制造示范园,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
1.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鼓励建设面向园区的固移融合“双千兆”虚拟专网,引导电信运营商对重点园区、试点企业的“双千兆”虚拟专网建设和运营实施降费让利。支持企业协同部署5G、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光传送网络(OTN),综合应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AI等新技术实施内网升级改造。鼓励龙头企业和运营商面向上下游提供“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开展“双千兆”应用协同创新,加快典型场景推广应用。
2.推进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临空港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基础优势和长江新区新兴数字经济承载地作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园。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解决方案服务商、通信运营商、标识解析商等多方主体协同,共同建设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提升园区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3.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园建设。依托江夏、黄陂、蔡甸、新洲四个新城区重点工业园区,加快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园。鼓励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结对互补,积极引进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技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成熟度评估、智能设备融资租赁、人才培训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推动园区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加快自动装配、智能仓储物流等成熟智能制造场景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工作,细化分解年度重点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制定未来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园、智能制造示范园认定标准,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二)强化市区联动。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梳理政策体系,强化资金、人才等政策配套,加强对标杆工程、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的统筹调度。各区要加大对企业、园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推进力度,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精准引导。鼓励各区积极研究配套政策,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加强交流合作。积极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活动,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与国内外工业园区、创新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前沿研究、应用推广。支持企业、机构在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深化开展技术标准合作、解决方案联合开发,主动嵌入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发展链条和生态系统。
未来工厂梯队要素条件
(试行版)
一、全球灯塔工厂
(一)通过规模化应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工厂整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在生产效率、质量水平、成本控制、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在数字化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柔性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形成多个成功案例,并在行业内形成标杆示范作用。
(三)通过打造敏捷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员工能力技术,从而具备更好适应科技进步变化和新技术应用的能力。
二、标杆链主工厂
(一)数字化研发设计:实施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优化、数字孪生,开展与用户交互的产品创新,实现并行、协同、自优化研发设计。
(二)智能化生产:实施生产过程“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实现生产现场活动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以及生产资源精准配置和动态调整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实时分析、动态调整和自适应优化。
(三)网络化协同:部署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间数据互联和业务互联,推动供应链企业和合作伙伴信息共享,实现网络化协同设计、生产、服务,促进资源共享、业务优化和产能配置高效。
(四)柔性化生产: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增强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
(五)服务化延伸:开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实现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发展。
(六)数字化管理:开展数据集中化管理,基于数据的集成、优化和挖掘,实现管理活动的精准管控、动态优化、智能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效能。
三、示范智能工厂(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
(一)生产装备数控化:车间内生产装备数控化率不低于70%。
(二)生产过程信息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或者类似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或者类似系统),并实现系统的有效应用和信息互联互通。
(三)生产数据可视化:建立生产数据的日跟踪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和可视化管理。
(四)产品信息集成化:建立产品信息的集成管理平台,在食品、医药等健康卫生行业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五)关键设备在线化:项目应当建立关键性生产设备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设备状态实时采集、异常状态报警和预测性维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