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字〔2023〕2号《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市校人才深度融合机制助力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市校人才深度融合机制助力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张政办字〔202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属有关单位,各大中专院校:
《关于建立健全市校人才深度融合机制助力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3日
关于建立健全市校人才深度融合机制助力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与市域内各大中专院校在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才引育、智力合作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构建市校“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新型关系,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先行”理念,以打造“河北一翼”、发展后奥运经济、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成“首都两区”为契机,充分释放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人才智力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综合体,加快推动院校优势和地方需求的精准融合,为实现我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充分利用院校的人才智力资源,将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作为我市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协同培养一批本地急需紧缺人才、建设一批专业化人才合作平台、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一套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储备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资政能力和创新引领作用、党委政府倚重、社会信任的综合性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人才引育、智力合作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实现市校互惠共赢。
三、重点任务
(一)人才共建,推动产业发展
1.结合《张家口市产业人才领跑计划》,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产业联盟、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有关市直部门、县区与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深度融合高校人才、科研、教育优势与我市产业、环境、政策优势,聚焦全市六大产业,特别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联合共建特色专业型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共同推动产业人才培养。(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科院,各县区政府)
2.聚焦全市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紧密对接张家口市产业发展、职业标准等实际需求,优化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计划,凝炼科研方向,重点建设面向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群。(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大中专院校)
3.鼓励院校师生创新创业,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充分依托张家口高创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功能,把张家口市作为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孵化科技项目,创造产业价值。(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中专院校)
4.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院校申报国家级、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高级研修项目,帮助院校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人才共享,服务乡村振兴
5.联合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乡村人才培养中心、“田间大学”等,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集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全面统筹全市科研优势,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综合体,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张家口样板”。(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大中专院校)
6.依托专技英才助力本地发展,采用项目征集“揭榜制”与院校“自选项目”并行模式,项目主体提出帮扶需求,院校依据自身科研方向,在农业、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帮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大中专院校)
7.常态化组织开展返乡创新创业活动,大力支持鼓励党政群机关人才、专家学者、高级技能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大学生等群体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持续开展调研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促进乡村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中专院校)
(三)人才共振,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8.发挥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人文社科优势,继承冬奥文化遗产、突出长城历史文化、传承红色人文历史,支持成立张家口发展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等,组织院校和地方人文专家共同开展高水平的特色人文社科研究,参与地方文旅发展规划制定,对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探索打造张家口文化研学旅行基地。(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大中专院校)
9.依托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助力后奥运冰雪运动发展。针对冰雪赛事服务,做好专业教练引进和装备制造技术人员、冰雪经济服务型人才的本地化培养,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大中专院校)
(四)人才共引,提振张家口人才活力
10.将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高层次人才纳入张家口市人才政策体系,享受“雄鹰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作用,与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共同打造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对于双方急需的特殊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打造高端人才来张的“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学技术局)
11.贯通市校人才培养输送环节,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整合联动、有效对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院校的理论资源和地方的实践资源有机结合,建立生源储备库、就业岗位信息库,实现院校人才供给与地方人才需求的有机统一,为大中专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见习机会,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张家口、服务张家口。(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中专院校)
12.加强市校人才交流,实现地方与院校人才的“双栖”。打破人事体制壁垒,探索院校人才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之间的柔性流动。加强校企人才深度合作,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聘任机制;积极推动市校人才合理流动,实现地方和院校人才优势互补。(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中专院校)
(五)人才共谋,献策张家口高质量发展
13.建设“一校一所一库”的张家口市高端智库,将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各领域、各学科的专家教授纳入张家口智库,受聘的智库专家要紧紧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以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发挥好智库前瞻研判、战略谋划、咨政建言、政策评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作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党校,各大中专院校)
14.聚焦后奥运经济发展、建成“首都两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四大国家战略”及地方历史文化、基础教育等方面,发挥市校共建专家人才智囊团优势,联合提供一批服务张家口发展的决策咨询报告。同时,通过吸纳多方机构参与,梳理研究成果,助力院校自身建设和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大中专院校)
15.建立健全首席专家负责制、调研反馈机制、课题项目研究攻关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形成以院校学术领军人物为引领的灵活、优质、高效的研究团队,对市政府提出的重大改革课题及项目,做到“真调研”“真研究”,充分发挥其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最大限度提升智库的成果产出效能。(责任单位:各大中专院校)
四、建立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市校融合领导小组,市政府、院校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市校深度融合重大事项的决策、全局性问题的协调等。
(二)建立健全战略规划机制。签订市校深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分别将市校融合发展纳入各自发展规划,明确双方目标任务。院校根据地方产业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设置,研究细化合作项目,增强院校服务地方的针对性。
(三)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将市政府重要报告、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等通报各大中专院校。院校将人才资源、研究课题、项目开展情况等报送市直相关单位和县区,实现信息互通。市、县相关单位要定期邀请院校列席有关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等高端会议,及时掌握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四)建立健全需求对接机制。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与院校相关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推进会议洽谈具体合作事项,共同商定年度“双向任务清单”。对于高校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
(五)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市校共同研究制定市校合作重大决策,审定实施方案,定期召开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如期落地落实。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要于每季度20日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报市人社局,由市人社局负责整理汇总后报市政府。
(六)建立健全成效评估机制。市校双方每年要开展高层会商,适时召开市校融合发展情况通报会,对“事项清单”进行动态评估,确保最大限度达成双方既定合作目标。
(七)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定期组织技术成果发布会和技术交流会,推广最新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促进大中专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广泛开展技术研发、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孵化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八)建立健全政策支撑机制。将各大中专院校纳入全市现有政策支持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出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高端人才引进、共建产业平台、大学生本地就业等个性化政策,激励各大中专院校人才扎根张垣、贡献智慧、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