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政办字〔2023〕34号《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现代水网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现代水网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廊政办字〔2023〕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廊坊市现代水网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日
廊坊市现代水网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水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水润廊坊”场景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2023年,完成廊坊市现代水网规划设计,现代水网建设全面启动。现代水网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高质量编制完成市、县两级水网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实施水利补短板工程建设,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防洪达标率提升至40%;水资源集约节约能力不断增强,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5.5%、5.9%;启动实施“清水环城、渠塘牵手”三年建设行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开展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智慧治水管水能力不断提高,开展水网数字孪生试点建设工作。
到2025年,实现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现代水网建设迈上新台阶。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推动重点蓄滞洪区建设,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防洪达标率提升至48%;水资源集约节约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水资源配置工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8.3%、9.2%;推进提升“清水环城、渠塘牵手”三年建设行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实施河湖生态补水,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和监管,继续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成省下达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任务;智慧治水管水能力逐步提高,逐步推进水网数字孪生建设。
到2027年,一批水利工程逐步建成达效,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水网体系框架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防洪达标率提升至56%,实施文安洼蓄滞洪区工程建设,东淀蓄滞洪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水资源集约节约能力全面增强,供水体系不断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持续保持1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符合省任务目标要求;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和水土保持治理监管;智慧治水管水能力持续提升,水网数字孪生建设达到省级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支撑我市现代水网系统构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水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谋划全市水网规划框架体系。
编制市、县水网规划。选择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作为技术支撑,编制完成市级水网建设规划,报审后印发实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重要抓手,更好地支撑、引领和承载水利高质量发展。各地按照市级确定的目标任务,编制完成县级水网建设规划,并印发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水利局〕
(二)完善防洪体系,构建江河安澜、人民安居的防洪网。遵循“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和“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治理思路,以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等4大河系,以及文安洼、东淀等蓄滞洪区为重点,推进河道、蓄滞洪区治理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1.实施河道防洪工程。统筹流域防洪与区域防洪、工程建设与生态治理、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以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进北运河、潮白河、子牙新河等骨干行洪河道及牤牛河、任文干渠等中小河流治理,持续推进土门楼泄洪闸、吴村节制闸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2.推进蓄滞洪区建设。推进文安洼、东淀蓄滞洪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开工建设,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不断改善蓄滞洪区内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生活环境。2025年前开工建设文安洼蓄滞洪区,2027年前力争开工建设东淀蓄滞洪区。(责任单位: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政府)
3.加快重点区域防洪工程建设。按照《河北雄安新区防洪专项规划》,加快雄安新区防洪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大清河治理工程、赵王新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结合堤防和河道治理等工程实施,持续推进城镇防洪工程达标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
(三)均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多源互补、集约高效的供水网。加大域外水引调,引足用好引江水,积极争取引黄水,紧抓河湖生态补水时机,以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引运济廊”“引清济廊”“引白济廊”“引淀济大”等“四引水系连通”工程为重点,形成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主骨架,全面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
1.实施外流域引调水工程。最大限度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量,依托正在谋划实施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积极争取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水量。积极将我市“引清济廊”线路纳入河北省位山引黄北延线路规划。2023年实施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北三县与通州区水资源保障,谋划备用引水工程,构建多水源供水的保障格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水利局〕
2.推动水源调蓄工程。推进广阳水库及固安、霸州、胜芳、文安、大城等应急调蓄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责任单位:广阳区、固安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政府,市水利局)
3.推进城乡供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永清县农村供水智能计量设施安装试点县,以点带面,形成借鉴推广经验。因地制宜推动非常规水源配置工程建设,实施香河县再生水利用配置工程,扩大非常规水利用规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加强灌区运行管理。强化三河市、香河县3处中型灌区运行管理,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按照灌区管理相关要求,建立灌区专业管护机构,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严格成本核算,做好水费计收、管理和使用。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完成农业水价改革任务,确保灌区真正发挥应有效益。(责任单位:三河市、香河县政府,市水利局)
5.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分析、水资源论证审查和取水许可审批。加快取用水计量监控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取水在线计量监控管理,探索并实施农业灌溉精准计量建管长效机制建设,2023年新建50个农业灌溉“以电折水”监测站,对3000余眼农灌机井安装在线计量监控设备。2023年组织霸州市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水利局〕
(四)修复河湖生态,构建河畅水清、人水和谐的生态网。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市级骨干生态廊道,形成循环通畅、生态良好的河湖生态体系。强化生态水调度,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系连通和河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打造让人民群众幸福满意的幸福河湖。
1.持续开展河渠生态引水。结合“四引水系连通”工程,利用潮白河、北运河、凤河、永兴河、白沟河、赵王新河、子牙河等补水来源,统筹利用引黄水、过境水,相机利用雨洪水,实施河渠生态引水。2023年累计实施河渠生态引水0.5亿立方米以上,2025年力争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水利局〕
2.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以地下水深层超采区为重点,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实施补水河道清理整治,开展地下水智慧管理模型构建,完善地下水智能化管控体系;推广节水技术和品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节水降耗、提质升级。2023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867万立方米,2025年累计完成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度实施计划下达的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任务,在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的基础上,治理区地下水水位稳步回升。〔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3.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坚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覆盖、无盲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法定职责,重点围绕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注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统筹沟道治理、水源涵养、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
4.促进河湖生态复苏。以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为重点,打造亲水宜居、亲水便捷的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河湖复苏行动,实施“清水环城、渠塘牵手”三年建设行动。2023年以县域为单元打造幸福河湖3条,2025年以县域为单元累计打造幸福河湖27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
5.推进水美乡村和水系连通建设。统筹区域内河湖治理、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与乡村建设,2023年持续推动“四引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县域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2025年完成引运济廊等跨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
(五)加强智慧管理,构建数字孪生、智能调控的信息网。以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为目标,以完善水网监测监控、构建数字孪生体系、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建设智慧水网,全面提升水利行业现代化监督管理能力。
1.推动“空天地”立体化水利感知网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联合省有关部门实施水文站点升级改造,建设水文综合业务系统,增强水文信息交换共享能力,逐步完善“空天地”立体化水利感知网。(责任单位:廊坊水文中心、市水利局)
2.推动基于“四预”体系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动智慧水利“一张图”建设,落实水文水动力、大坝安全监测、水资源联合调度、河湖“四乱”智能识别定位等模型算法研究成果。2027年逐步构建起智能高效的流域防洪及水资源调配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体系。(责任单位:廊坊水文中心、市水利局)
3.推动构建智能高效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加强智慧化技术应用,组织开展数字孪生试点建设工作。2023年实施永定河数字孪生试点建设,2025年逐步推进数字孪生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水利局〕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工作。要实化细化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建立工作台账,盯紧关键环节,抓好末端落实,确保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二)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市有关部门要从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强对县级指导支持,发挥市级统筹作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要强化监督协调,做好项目审批立项要素保障等工作。
(三)积极筹措争取,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形成“申报一批、落实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滚动机制。充分利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努力扩大水利投资规模。
(四)加强督导调度,加快项目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管理,督进度、查质量、保安全。持续督导各级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对项目建设滞后的,采取挂牌督办等措施,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