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政办发〔2018〕7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
威政办发〔2018〕7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鲁政办字〔2017〕8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坚持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与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记忆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相结合,与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和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统一,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工程、精品工程、效益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精品酒店、精品民宿、精品节庆活动,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农民受益、游客满意,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全域旅游发展主阵地,建设山海美丽乡村,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
到2020年,打造10个乡村旅游集聚片区、20个乡村旅游园区和8个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50亿元,年均增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个百分点,直接和间接吸纳农民就业5万名,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滨海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布局引领。加快编制《威海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乡村旅游纳入全域旅游范畴,科学安排乡村旅游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实施各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下同)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打造环翠区孙家疃街道-荣成市宁津街道-南海新区泽库镇-乳山市海阳所镇的乡村旅游沿海线,文登区界石镇至乳山市诸往镇、崖子镇的乡村旅游山景线,环翠区里口山、高区初村镇、临港区汪疃镇、文登区文登营镇、经区桥头镇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环城带,把海景线、山景线和环城带串珠成链。筛选确定一批特别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按照全域旅游标准完善设施、培植产业、挖掘特色、经营品牌,打造一流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培育乡村旅游发展的试点和样板。(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各区市政府〔管委〕)
(二)打造乡村旅游集聚片区。通过项目带动、整体打造等多种模式,打造10个相对集中、业态丰富、拥有核心吸引物与综合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依托里口山、昆嵛山,推进环翠区里口山乡村旅游度假区、文登区界石镇樱桃谷片区建设提升;依托海草房资源,打造荣成市宁津街道十里古乡片区、港湾街道花香画村片区;依托马石山、胶东育儿所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示范区;依托滨海特色资源,打造乳山农村综合改革(牡蛎小镇)示范区;依托温泉资源,打造文登温泉养生旅游片区;依托道教文化,打造圣经山道教文化旅游片区;围绕环城市游憩带建设,推进临港区汪羊线乡村旅游旅游集群片区、高区苹果部落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旅游发展委,相关区市政府〔管委〕)
(三)加快乡村旅游园区建设。打造2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30个市级精品观光采摘园。打造10处以上省级海洋牧场,扶持打造1至2项全国闻名的钓鱼赛事。在半月湾打造铁人三项和户外露营运动基地,在威海老港打造帆船运动基地,在葡萄滩和小石岛打造游艇、垂钓基地,在南海新区打造沙滩运动基地和内湖垂钓基地,在棉花山和里口山建成网格化登山步道系统,完善里口山山地自行车赛道系统。指导刘公岛等4个省级地质公园逐步完善地质类科普功能和精品旅游功能。重点打造里口山乡村旅游度假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2处乡村旅游度假区。推动文登区大溪谷文化创意小镇、乳山市牡蛎小镇、荣成市靖海渔港小镇、环翠区温泉旅游小镇、环翠区羊亭科技产业小镇、高区初村健康小镇6个省级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旅游小镇;指导文登区米山特色农业休闲小镇、文登区葛家星空小镇、荣成市成山天鹅小镇、乳山市台依湖酒庄风情小镇、经区信义文化产业园、临港区汪疃苹果小镇、南海新区乐美达沃文化小镇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进行打造。(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体育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政府〔管委〕)
(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重点打造2至3个国家级精品园区。推进文登大溪谷、荣成东楮岛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精品小镇。加快双岛、刘公岛、海滨、成山、槎山、天福山、岠嵎山等林场基础设施改造。对刘公岛、大乳山海洋公园等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好的区市,按照高端乡村酒店标准至少打造1家与乡村环境融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酒店。策划推出精品文化旅游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事活动,争取纳入省级特色活动。(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旅游发展委、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农业局,相关区市政府〔管委〕)
(五)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在全国范围征集威海美丽乡村品牌LOGO及主题宣传语,确定我市美丽乡村整体品牌,并作为乡村旅游营销的核心,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微博、重要交通枢纽广告牌等多种渠道和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不断强化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推动乡村旅游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打造特色主题线路,面向全国集中推出一批国内知名的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成熟产品。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市级主流媒体要将乡村旅游纳入公益宣传;相关部门要利用各自政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介营销乡村旅游产品,提高我市美丽乡村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住房城乡建设局、体育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农业局、日报社、广播电视台)
(六)积极培育民宿经济。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市场营销全程引导机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包装整合,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高端民宿;鼓励各类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现有住房、集体闲置用房发展民宿。鼓励发展“民宿+创意”,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设计不同风格、主题鲜明的特色房间,营造体验式乡村旅游环境。探索推进民宿“合作社”、民宿旅游服务公司等经营模式,形成高中低兼具、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民宿产业发展态势。鼓励各区市推出特色民宿品牌。结合省里制定的民宿规范化标准,推进星级民宿评定工作,到2020年,星级民宿达到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各区市政府〔管委〕)
(七)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依托文登区万家村、荣成市留村和中我岛村、乳山市东尚山村等古村落资源,优化旅游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打造具有威海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古村。依托荣成市烟墩角的海草房、天鹅资源,荣成市西车村、北车村、牧云庵村和乳山市玉皇山后村等长期积淀形成的“花”“画”等特色村落文化资源,乳山市田家村、下石棚村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主题文化村落。依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一批胶东花饽饽村、脉田糖瓜村、刺绣剪纸村等“非遗”村落。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推出李龙山会、桑沟湾渔获节、赤山樱花节、渔民谷雨节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节庆活动。(责任单位:相关区市政府〔管委〕)
(八)搭建乡村旅游网络平台。将乡村旅游作为威海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重要内容,整合全市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提供资源展示、在线预订、路线导航、周边推荐等信息服务。依托威海乡村旅游网,开发建设集乡村旅游产品销售、民宿预订、景点门票销售、餐饮预订等为一体的威海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探索通过“互联网+乡村旅游”拓展营销渠道,鼓励乡村旅游业主依托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等知名电商平台承接客源,支持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开展宣传推介。依托本地旅游电商企业,整合乡村旅游商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到2020年,打造5家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工程,强化乡村旅游景区视频监控系统、流量监测系统建设,到2018年底,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镇、村、点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商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区市政府〔管委〕)
(九)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扎实推进“明厨亮灶”工程,推行色标管理,全面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三小”质量安全规范提升行动和乡村旅游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乡村景区内80%餐饮单位要达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B级及以上标准。打造“一环七横两纵”的骨干交通路网及支线辅助联通的全域旅游网络,不断完善主干路网设施和农村公路建设;通过衔接重点景区、完善综合出行体系、鼓励包车客运企业发展“一日游”“景区直通车”等旅游交通服务方式,进一步畅通跨区域乡村旅游通道;按照规范要求,增设旅游交通标识。围绕环城市游憩带及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编制乡村旅游绿道建设规划,到2018年底前初步建成部分生态、骑行绿道;在乡村旅游集群片区,配套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或集中处理。加大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2018年每个县级行政区至少建成1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要有咨询中心,免费提供旅游地图、产品信息等资料,满足游客需求。(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发展委、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环保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区市政府〔管委〕)
(十)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乡村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建设计划,重点做好乡村旅游点厕所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工作,努力补齐乡村旅游发展短板。2018至2020年,新改建乡村旅游点厕所234座,其中新建177座、改建57座。以《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16)为指引,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厕所建设质量,到2018年底成方连片地区乡村旅游厕所要达到国家A级厕所标准。(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各区市政府〔管委〕)
(十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鼓励引导扶贫村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培育旅游扶贫样板村、巾帼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推进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积极争取上级旅游扶贫资金支持,指导做好扶贫项目建设。对成熟的旅游扶贫村,做好市场宣传推广,组织旅行社策划线路,帮助开发市场。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之旅”、“我去乡村认个亲”、“一亩三分”精准扶贫认领、“旅游扶贫直通车”等主题活动,形成推动乡村旅游扶贫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十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鼓励各区市打造本区域系列特色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引导乡村旅游企业研发具有企业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积极将成熟的农林牧渔等产品纳入旅游商品体系;做精做细“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文登西洋参”等地理标志品牌,对我市入选“山东好礼·一城一品”的旅游商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商品的影响力。到2020年,打造5家山东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各区市政府〔管委〕)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配合,统筹做好项目建设、经验推广、政策争取等工作,形成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合力。旅游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市场营销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环境保障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综合考核机制;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统计体系,科学客观反映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各区市政府(管委)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各镇、村要明确机构或人员负责乡村旅游相关工作,构建起“四级联动”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
(二)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安排相应扶持资金,专项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对符合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投向和申报要求的乡村旅游项目给予支持;对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的乡村旅游公益性项目,按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对达到省级标准的精品民宿按照床位数给予补贴。以县级为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向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区域倾斜。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带动作用,进一步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贯彻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旅游项目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进行旅游创业就业。
(三)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银行机构研究推出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适度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合理增加授信,切实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与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乡村旅游连片开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因地制宜进一步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探索通过集体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抵押和旅游门票质押等方式,扩大乡村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与旅游部门、乡村旅游企业对接,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针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经营特点,开发适用产品,提供增信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在乡村旅游集聚区优先布设ATM机,提供POS消费终端等电子化结算服务。
(四)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国土资源部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优先支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会同海洋与渔业部门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符合规划要求的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建设旅游设施。
(五)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强化人才培训。依托省级乡村旅游培训平台,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参加培训;依托省旅游人才(全域旅游)培训基地,联合威海职业学院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中心、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扎实开展旅游职业、技能教育,着力培育多层次旅游人才。利用各区市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巾帼乡村旅游四课堂”人才培训。严格落实省级乡村旅游强县强镇、特色村评定标准和精品民宿(客栈)、乡村旅游酒店等级评定标准,引导乡村旅游突出特色、做精做细。全面推广《山东文明待客100条》待客规范,将细微化、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落实到乡村旅游接待服务的各个环节。
(六)创新管理服务。积极适应乡村旅游需求变化,创新管理服务,推进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部门要研究制定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规范性标准,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财政、税务等部门要鼓励引导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将民宿等优先纳入会议和公务接待定点单位。公安部门要按照《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指导民宿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针对民宿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消防安全标准,将乡村民宿纳入公安社会住宿登记管理系统。海洋与渔业部门要认真落实休闲海钓相关政策规定,推动休闲海钓产业健康发展。
(七)推动社会参与。教育部门要将游学作为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重要内容,支持学校将游学纳入校本课程;征集适合游学的乡村旅游景点或基地信息,逐步列入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版图;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到乡村旅游点参加志愿者服务。共青团、妇联要挖掘培养一批省市乡村旅游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试点打造乡村旅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青年企业家培训基地,积极动员返乡创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发动驻威高校、威海籍大学生到乡村旅游基地开展文化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深化旅游系统“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青春志愿服务走进乡村旅游基地行动,结合牵手关爱行动,鼓励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子女走进乡村,体验胶东乡村旅游文化。旅游部门要以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乡村文明旅游创建活动,进一步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待客的良好习惯,弘扬文明旅游风尚,促进乡村旅游和谐发展。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