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发〔2017〕6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浏览量:          时间:2018-07-08 05:38:04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大政发〔2017〕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当前,我国已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期待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了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动大连教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课程育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操守。在中职学校全面推行德技辅导员制度,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合格技术技能人才。

2.坚持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军事训练、职业体验等的实践育人功能,建设好大连创新实践学校和18个素质教育中心以及80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和专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3.坚持文化育人。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争创全国首批文明校园。开展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展示活动,使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在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中得到全面提升。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地方教材,培训任课教师1000名。出台《关于加强大连市中职学校传统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写中职学校传统文化读本,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

4.加强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家庭重品德、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强家校联动,在全市建设好800所中小学家长学校,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在全市评选优秀家庭教育案例200篇。

5.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发挥法治育人作用,组织实施全市教育系统“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和“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6.切实加强中小学党建。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加强大连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组织开展“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创建活动,以党的建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7.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每年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不少于500人。

二、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8.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政策。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纳入督导考核,推进学区化管理模式。各区市县、先导区(以下简称“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当年常住人口变化,按照公平、公开和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区划片”“对口直升”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确保所有小学和初中学区化入学。

9.同步规划建设教育配套设施。着眼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等带来的学龄人口结构数量变化,编制《大连市市内五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17-2030)》。指导各区市县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同步推进城镇配套中小学建设,分阶段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10.提升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质量差距。到2017年底,全市创建30所优质乡村小学,完成20所薄弱初中的内涵提升和改造任务。通过总结经验和树立典型,探索乡村小学和薄弱初中优质内涵发展的有效办法,补齐全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11.做大做强优质教育集团。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强化教育集团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稳步扩大教育集团规模。到2017年底,全市组建区域性义务教育集团达到25个,使教育集团成为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动能。

12.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高新区要在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确保2017年通过国家检查认定。已经通过国家检查认定的区市县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保持工作力度不减,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年度动态监测,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13.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巩固一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取得的成果,保持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落实国家要求,制定我市二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充分发挥14个特教资源中心的功能,提高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比例和质量。深入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高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对重度残疾学生实现100%送教上门。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实现“一生一案”,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

三、加快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联盟建设。完成30所义务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和30所义务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复检工作。开展特色高中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评选活动,扩大特色优质高中数量,发挥特色优质高中示范作用,带动一般高中优质化、多样化发展。在学科特长、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学校。

15.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落实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完成20所实施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先进校创建工作。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标,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展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丰富校本课程,开设高中学科竞赛等特色课程,为高校选拔人才、学生成长拓宽通道。

四、优化职业教育供给,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6.职教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大连职教基地建设,高质量完成新校区各项建设任务,完善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研究出台扶持职业学校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确保新组建职业学校于2017年顺利入驻。

17.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升。以职教基地投入使用为契机,按照“专业对接产业、学校对应专业”思路,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18.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主动服务我市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采取专业建设评估、品牌专业遴选、专业设置“负面清单”等措施,压缩重复专业,合理分布专业布点。推动专业优势特色发展,打造50个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点,开发100门精品专业课程和配套的教学资源。

19.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产教融合,建成10个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出台《关于推进大连市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指导意见》,支持10所左右中职学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遴选20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岗位实践示范点。开展职业院校市级教学成果评选。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发挥在连高校优势,促进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

20.促进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成立“大连高校联盟”,加强对高校服务地方工作的协调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和科研优势,支持高校建立与大连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落实大连市“5+22”的人才新政,为在连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鼓励高校积极参与我市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21.全力支持在连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建设大连校区。加快推进大连大学建设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支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内知名高职院校。对纳入辽宁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在连高校,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资助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和辽宁省高水平学科建设。

2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创业公共平台,与知名高校联合成立创新创业研究院。指导市属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创业创新类课程,并融入专业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评选宣传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激发高校师生创业热情。鼓励高等院校的科研设施向创新创业企业开放,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六、牢牢抓住学生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23.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公示公告制度,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锤炼顽强的意志品质。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特长和体育精神。

24.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发展。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足球课。建设校园足球教练员库和裁判员库,选聘170名专业足球教练到中小学指导学生开展课余训练,选聘100名专业裁判员执法三级赛事。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全市联赛”的足球竞赛格局,继续办好全市中小学“市长杯”足球锦标赛,以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工作。

25.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积极推进艺术家进校园活动,选聘300名艺术家和知名艺术院团开展“送课(剧、戏)到校”工作。组织开展“班班有歌声”等群体性活动,完善三级管理、课程支撑、全员参与的美育工作体系。引导学校开发美育校本课程,建设美育精品课程资源库。

26.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引导中小学深入实施以校本课程为支撑、以特色大课间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品牌。建设体育、艺术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有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2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养成阳光、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开好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师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七、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教好每一名学生

28.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三级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新变化,推行普通高中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试点,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深入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改进评价办法,探索建立具有我市特点的高中学生品德与心理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29.打造高效课堂。深入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坚持聚焦课堂,确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牵动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堂教学操作体系、教育信息化支撑的课堂建设及管理资源体系以及科学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30.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各区市县不得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公告制度,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统一规定,学校不得让学生早到校,不得利用早自习集中上课、做作业、测试。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全面实施有效教学,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按规定使用教辅材料。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沟通和协调,切实把减负贯穿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招生考试改革有关政策,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注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使考试招生工作更趋科学、合理和公平。

32.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完善督政机制,对区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管理职责情况进行年度考核,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创新督学方式,提高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水平。研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监测标准,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做好第三届市政府督学聘任工作,积极探索教育督导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33.加快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统筹建设好大连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虚拟仿真教学和实训,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完全对接。到2017年底,教师开通“人人通”比例达到90%以上。

34.加快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制发大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在基础环境、应用服务、数字资源、信息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设标准。推进区域内的学校资源共享、校际合作、一体化发展。用两年时间,完成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任务。

35.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国内外交流团组30个。办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力度,满足市民多样化教育需求。积极支持中小学做好国际学生来连就学工作,逐年增加国际学生数量,为我市对外开放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

36.弘扬优秀师德师风。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首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按照“四个引路人”标准争做“四有”好教师。完善师德建设工作的监督机制,聘请学生家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做师德监督员,引导教师自觉规范言行。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考核教师师德表现,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职务晋升、岗位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37.加强优秀校长队伍培养。抓住大连与上海对口合作契机,开展沪连教育深度合作,建立校长学习交流机制,提升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经验。组建市级领军校长工作室,建立校长核心队伍培养体系,加大优秀校长培养力度。完善市区两级联动培养机制,提升中小学校长的职业情怀和学校治理能力,引领校长专业发展。建立市级领军校长工作室10个,培养领军校长20名、骨干校长100名。

38.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力度。遴选200名大连市名师培养对象,充分发挥大连教育学院和各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开展主题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名师专业引领能力。着力做好4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开展骨干教师名优课展评活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梯队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39.提高乡村教师水平。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在全市村小学、教学点和长海县中小学实施“特岗计划”,加大音体美学科“特岗计划”教师的招聘力度,逐步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加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在省内师范院校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落实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组织城区学校任教5年以上的免费师范生到乡村学校支教,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九、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40.加强教育精准帮扶。不断完善我市学生资助体系,提升精准资助水平,实施好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幼儿免托保费、中职学生免学费、普通高中孤残学生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等政策,落实好市属高校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41.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进一步扩增公办幼儿园。按规定及时回收并尽早开办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公办乡镇中心园+公办村园”的农村公办学前教育服务体系。2017年,全市新开办公办幼儿园10所,增加学位1500个,再认定一批给予财政资金补贴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2020年,在公办和享受政府多种方式扶持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比例达到80%以上。

42.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落实县乡政府属地责任,乡镇政府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让留守儿童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43.完善义务教育学生校服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生校服管理,鼓励各地区为中小学生配备统一的制式校服。提高中小学生校服质量标准和市级补贴标准,提升学生装品质,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对健康、舒适、美观校服的需求。发挥学生装的育人功能,彰显学生装的文化价值,努力打造中小学学生装示范城。

44.实施农村中小学“暖校舍”改造工程。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利用两年时间,对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农村中小学存在保暖问题的校舍实施保温改造,计划改造校舍总面积29万平方米,解决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保温不达标、透寒、透水等问题。2017年,完成10万平方米“暖校舍”改造任务。

45.继续实施农村青年教师集体宿舍建设工程。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建设农村青年教师集体宿舍,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2017年,新建农村教师集体宿舍150间,全面完成三年规划建设1000间农村教师集体宿舍的任务。

十、扎实建设平安校园,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46.健全学校安全防控体系。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位。进一步强化制度完善、适时预警、隐患排查整治、应急演练、应急处理等重点环节的工作,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防不良校园网贷、防毒品和艾滋病、防直销传销等工作,加大平安校园建设力度。

47.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化运营的总体要求,落实属地政府和部门责任,建立校车运营管理监控平台,实时监控校车运营状况。强化驾乘人员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实现学生乘车监管无缝连接。

48.加强学生集体用餐安全管理。强化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校长是校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用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加强配餐企业、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食品加工操作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食品加工安保措施,确保学生集体用餐安全、营养、健康。

49.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好学生计划免疫接种证的查验登记和补种工作,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落实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

50.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贯彻落实《大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制度建设,优化教育公共服务。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办学,全面实施“一校一章程”,以学校章程建设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

各区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市政府将纳入教育督导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区市县政府务于2017年3月底前将本地区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报市教育局备案。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16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38295.html

本文关键词: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