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发〔2009〕69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0-2017)〉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0-2017)〉的通知》
成办发〔2009〕69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2010-2017)》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规划
(2010-2017)
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川府发〔2008〕40号)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将我市打造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的工作部署,结合成都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2003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圈层特色初步显现,形成了一圈层休闲农业、二圈层优质高效农业、三圈层山地丘陵特色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格局。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初步形成,优质水稻、“双低”油菜、蔬菜、水果、茶叶、生猪、畜禽、花卉和木竹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达212个,其中标准化基地158个。农业园区初具规模,据初步统计,全市5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农庄、基地和农业加工园区、农业物流园区共计177个,年产值340亿元。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耕保制度和耕保基金的建立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640万亩以上。已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8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40万亩,每亩肥料利用率提高4-5个百分点,地力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油产量分别稳定在275万吨和21万吨以上;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总产量达635万吨;肉类、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97万吨、19万吨和10万吨。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95家,其中精深加工比重超过50%以上的企业145家。
3.农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日益提高。通过实施微水治旱、农用水保障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机电提灌站改造、水土保持、沼气池等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市拥有各类水利设施2.73万处,蓄、引、提水能力达到38.6亿立方米,新增丘陵区旱地浇灌面积近40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全市4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拥有量达到26.6万户,占宜建农户的70.3%;农机总动力达263万千瓦。
4.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已累计流转农用地325.9万亩,千亩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项目达405个。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全市农村专合组织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达2592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657家,农户带动面达65%。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共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402个,推广实用农业技术372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国家驰名商标5件,省、市著名商标90件,国家、省名牌产品59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等“三品”认证累计达420个。市场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建立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城乡商贸物流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平台,金融资本聚集农业的力度和规模逐步扩大;“小业主大园区”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推广。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放心店、庄稼医院等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二)问题和不足。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受自然资源、投资和体制等因素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欠账较多,全市平坝区灌排渠道的防渗衬砌率仅为24%,灌区渠系水利用率平均仅为0.43,节水改造任务还很艰巨;丘陵区水利设施不足,全市尚有近20万亩“望天”耕地、2000余座农村提灌站需要更新改造。
2.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业产业链条尚不完整,缺乏带动性强、比较优势明显、综合效益高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不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7%。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农业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尚未实现满覆盖。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等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营销和流通组织化程度较低。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产品产业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分圈层推进;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依靠科技引领,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公益型基础性项目政府主导,产业化项目市场主导;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
(三)发展目标。2010-201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到2017年,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效益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显现。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新台阶。全市实现粮食总产量28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量23万吨以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总产量65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1500万头以上,肉类总产量130万吨以上,禽蛋总产量22万吨以上,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以上。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78%。
——农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分圈层的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布局基本形成,成灌高速和沙西线粮经产业带基本建成,在优势特色产业带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30-40个,基本涵盖全市各农产品主要产区,涉及各主要品种。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8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达95%以上。农业三次产业互动更加明显,农业休闲、生态观光、旅游会展等业态服务再上新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上新台阶。实施耕地综合整治300万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7.6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0万亩,渠系水利用率达到0.5,解决196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生态植被保护300余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9.4%。新建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站(所)219个。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个。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上新台阶。规模流转农用地累计实现400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1.5%。各种农村专合组织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3000个,农户带动面达7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率有较大提高。拥有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15件,省、市著名商标140件,国家、省名牌产品94种。
三、建设重点
(一)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抓紧新建大中型水库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机提灌站、小型水源工程等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效益。开展耕地综合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提升耕地质量。继续实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完善森林防火体系。规划建设项目7类,总投资约130.5亿元。(见专栏一)
专栏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大中型水源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关口水库、东风水库、高原水库,新增灌面10万亩,加快李家岩水库的前期论证。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1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都江堰、玉溪河、九龙滩、南河等大型灌区及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灌面30万亩。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小微型工程4000处,改造农村机电提灌站1600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1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综合整治耕地300万亩。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森林防火装备库、设备及其通道配置建设。
(二)农业科技服务。支持良种繁育、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水农业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现代农业技术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项目3类,总投资约32.7亿元。(见专栏二)
专栏二 农业科技服务重点项目
◇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突破性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油作物标准化种植、畜牧产品贮藏保鲜、农副产物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进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机产业示范园。
◇农业良种繁育项目。建设优质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三)农业标准化体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完善动植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警预报、防治防控、检验检疫和应急处理手段。完善森林资源检测和管理体系。规划建设项目2类,总投资约7.4亿元。(见专栏三)
专栏三 农业标准化体系重点项目
◇农业服务项目。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层服务站,建立市、县、乡(镇)三级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数据库信息服务站,完善森林资源检测管理体系,健全水产技术服务站。
◇动植物保护项目。新建和改建乡镇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建设动物防疫标识溯源体系、检验检疫设施和无害化处理场;建立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站。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监管执法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的质量安全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到市场流通的全程监控。规划建设项目2类,总投资约4.1亿元。(见专栏四)
专栏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项目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农产品重点环节质量安全监测站点。建设畜禽良繁、饲料及防疫质量安全体系。推广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农药残污治理与高效安全植物机械和安全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加快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4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建设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
(五)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地震灾区生态植被恢复重建和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和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规划建设项目4类,总投资约99亿元。(见专栏五)
专栏五 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
◇生态保护项目。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抚育52万亩,低效林改造74万亩,森林管护64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6万亩。新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
◇生态绿化项目。完成96.17万亩龙泉山脉和105万亩龙门山脉生态植被的保护与新建、重建和改造任务。新增森林面积50万亩。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林、水血防工程,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农村能源利用项目。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口,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8万立方米。
(六)农业防灾减灾。完善天气雷达网、农业气象观测网、土壤水分监测网、梯度观测站、卫星遥感监测网等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成都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区(市)县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立农村自然灾害预警和指挥系统。加强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建设。规划建设项目3类,总投资约8.1亿元。(见专栏六)
专栏六 农业防灾减灾重点项目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预测评估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及信息支撑系统,建设农业气候资源评估系统,完善重大农业产业化基地气象服务设施,建设市县防灾减灾中心和县级农业气象咨询服务站。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风险体系建设项目。新建应急网点、气候变化检测体系和服务系统。
◇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异常的监测诊断,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
(七)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物流品牌和现代农业物流企业,构建全市农业物流配送网络,加快专业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综合性农产品配送中心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和特色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粮、油、肉等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规划建设项目5类,总投资约40.8亿元。(见专栏七)
专栏七 农产品流通体系重点项目
◇粮油储备仓库中心建设项目。粮食仓库及基础设施、粮油应急储备仓库和加工网点建设。
◇粮食主产区收购网点及配套烘干设施建设项目。新建粮食收纳库50个、“粮食银行”及网点100个,加快粮食配套烘干设备设施建设。
◇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大型区域性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包括建立交易窗口、质量检测、计量等配套设施。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建设主要农产品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中心,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个。
◇冷链物流链建设项目。加大动物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八)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发展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狠抓粮油生产。抓好蔬菜及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城市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基地,建立绿化苗木、川派盆景等花卉基地。积极发展茶叶和水果基地。实施“出栏15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建立生猪、牛羊和小家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力争把成都建成全省最大、全国著名、南方独有的冷水性鱼类科研、生产、出口和繁育基地。规划建设项目6类,总投资约81亿元。(见专栏八)
专栏八 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项目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50万亩;示范推广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及集成技术20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基地100万亩;建设饲用玉米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商品小麦基地50万亩,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30万亩,大豆丰产示范推广基地5万亩。
◇优质油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40万亩,油菜籽自给生产基地140万亩,示范推广油菜高新技术100万亩。
◇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基地项目。新建优质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万亩,食用菌25万亩,优质水果93万亩,花卉23万亩,中药材25万亩,优质蔬菜280万亩;新建葛根工业燃料林80万亩,建设林竹生产基地313万亩。
◇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项目。建设9个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商品猪繁育基地8个。
◇特色畜禽生产基地项目。改扩建优质小家禽标准化养殖基地1000个单元。
◇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冷水鱼、特色鱼等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选点建设1000亩稻田水产综合养殖示范基地。
(九)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无公害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上游川产道地中药材GAP种植基地,支持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发展集中度,打造有竞争力的“成都造”优势品牌。规划建设项目5类,总投资约34.9亿元。(见专栏九)
专栏九 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项目
◇粮油加工项目。建设米、面、薯类、精炼油加工线,实现年粮油加工能力47万吨。
◇肉类加工项目。重点发展冷鲜肉、发酵肉及精深加工产品,建设成都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实现肉类年加工总量130万吨。
◇果蔬加工项目。建设果蔬加工生产线,实现年加工果蔬58.5万吨。
◇茶叶加工项目。加快建设茶叶初深加工生产线,实现茶叶年加工量1.8万吨。
◇中药材加工项目。支持中药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成都造”中药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规划建设项目9大类37个子项,总投资(含跨年度投资)约438.5亿元。预计到2017年完成投资约418.5亿元,占总投资的95%。
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投资需求约281.8亿元。
经营性和产业化项目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扶持。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投资需求约156.7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管理,形成推动合力。一是强化刚性约束。2010-2017年,原则上只对纳入本规划的项目予以支持。二是建立统筹机制。建立市、区(市)县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问题。各区(市)县要明确相应的推进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筹措,优化投资环境。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将本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列入中央和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年度预算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
市、县两级加大资金投入。纳入本规划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投入由市财政列入市级基本建设投资。各区(市)县要提高支农资金在本级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加大对规划项目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地方财政投入机制。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对于社会化投资项目,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引导业主加大投入;同时依托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城乡商贸物流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三)确保工程质量,强化项目示范。一是狠抓工程质量。严格项目建设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二是抓好项目启动和示范。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每年建设重点,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及时召开项目推进现场工作会议,及时总结项目建设先进经验,推广项目建设先进模式。
(四)探索机制创新,强化建后管护。一是推动机制创新。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结合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建设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确权颁证明确投资主体的权益和责任,政府投资项目权责属于各级政府,社会投资项目权责属于投资企业,村级投资建设项目权责属于村集体或农户。二是落实管护责任。依据权属级别,各级政府负责公益性基础设施管护,村集体负责集体建设工程管护,农户负责个人筹资建设工程管护。
(五)强化检查考核,实现奖惩逗硬。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规划确定项目建设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本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市上将定期组织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根据各地推进情况,对下一年度的项目资金安排作相应调整。对项目推进不力的区(市)县,将取消下一年度的资金安排。
附件:成都市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2010-2017)总表
附件: 1 · 09CBF69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