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发〔2009〕64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
成办发〔2009〕6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
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
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
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
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
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
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
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
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
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
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
,分别占GDP的10.6%和7%;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
,分别占GDP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
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
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
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
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我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
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还有明显差距。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仅在出版
传媒、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大型文化集团,在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其他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骨干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
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
明显。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市委、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方
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繁荣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
化生产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
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坚持以
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促进城乡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
(三)总体思路。根据成都实际,通过规划建设载体、培育壮大主体、实施重大项目、塑造文化
品牌和完善公共服务,推进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立足成都优势领域,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
、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出版发行等七大行业,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以园区化和楼宇化为主要模式,建设产业载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
,发挥引导示范和资源整合作用,影响带动行业发展。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创意和
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重大项目,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品牌产品、
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和品牌活动,塑造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品牌。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投融资
、产权交易、共性技术、产品展示和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四)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 2009—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2年,增加值占GDP的比
重达到4.2%。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
中远期目标:2015—2020年,通过“四基地”(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文博旅游基地、创意
设计基地、出版发行基地)和“两中心”(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中心)建设,使文
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将其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四、发展重点
(一)传媒业。
发展目标:2009—2012年,全市传媒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2012年,成都传媒集团年产值达
到40亿元,数字新媒体收入占集团媒体总收入10%以上,集团资产规模达1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
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建设3—5个传媒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
数字内容基地。
推进措施:扶持成都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优化提升“成都全搜索”网站、“house100”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建立“环球商业
博览”网络会展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网络媒体。推出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推广双向互
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培育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发展数字视听和移动内容。与通信运
营商实施战略合作,建设“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获取无线通信增值业务市场份额。以网络教育
为切入点,建立数字出版发行平台。支持“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实现跨区域播出,发展高增值业务
,培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集成平台服务商。
加快传媒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和打造“保利音乐主题公园”、“成都大魔方”城市娱乐中心,举
行体育赛事及演艺活动,打造传媒活动平台。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最大限度调度和使用
新闻资源。推进传媒资源与网游动漫、电信移动等资源整合,实施跨行业资源整合。
(二)文博旅游。
发展目标:2009—2012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2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
博物馆,2个以博物馆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
办一批民间街区博物馆。完善文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机制,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
都”。
推进措施:加大文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保护开发水井坊、
宽窄巷子(二期)、大慈寺等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加快建设“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规划建设“
浣花文博旅游产业片区”,构建“三区两片”特色文博旅游产业发展区。新建成都博物馆、都江堰虹口
深溪沟地震遗址保护和配套工程、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特色文化主题博物馆,发展民间博物馆,构建特色
鲜明的博物馆体系。打造“天府古镇”品牌,充分发挥成都文旅集团的机制优势,以古街、古镇和博物
馆为开发重点,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战略投资,建立完善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营销平台。
提升现有重点文博旅游品牌,完善文博旅游价值链。以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
址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等为重点,提高展陈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延伸文博旅游产业链,提
升我市文博旅游品牌影响力。
实施整合营销,塑造成都特色文博旅游品牌形象。聚集全市博物馆主体,联合国内外媒体、旅游
组织和旅行机构,构建文博旅游营销网络,推进旅游中转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三)创意设计。
发展目标:2009—2012年,创意设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2年,培育1—3个创意设计产
业集聚区,引进10—20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工作室,扶持10家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设计企业
,打造1个在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初步形成“成都设计”品牌效应,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意设计
基地。
推进措施:促进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中心城区载体资源,打造“红星路35号”创意园区
、许燎源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园、“锦绣工场”时尚设计街区、“UK028”家居文化艺术创意街区。依托“
198”区域,规划建设“成都国际创意社区”等创意设计产业基地。构建“两园两街一区”创意设计产业
发展格局。围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领域,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创意设计企业和
机构,促进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搭建工业设计共性技术平台,建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展示交易、行
业交流等平台,促进设计成果转化。扶持本地重点企业和知名设计机构,发挥骨干企业和领军人物的行
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成都设计品牌。组织开展创意设计推广活动,举办“太阳神鸟”杯创意设计大
赛、创意设计精品展、创意设计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鼓励本地设计企业参加国内外设计展览、学术交
流、项目合作和设计创意类奖项的评选,支持具有成都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设计产品的市场推广。
(四)演艺娱乐。
发展目标:2009—2012年,演艺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2年,制作一台具有全国影响
力的经典剧目,创作3—5部文化旅游剧并实现常态演出。新建大中型剧院3—5个,增加座席数5000个。
演艺娱乐业主要指标及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打造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
推进措施: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深化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培
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演艺市场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创作主体、经纪中介主体、营销推广主
体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艺娱乐,支持民营演出企业和团体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骨
干企业。
大力培育演艺市场。以旅游演艺为重点,创作《英雄·三国》大型旅游剧、《道解都江堰》大型
旅游实景剧等演艺剧目,构建旅游演艺品牌体系。创新经营机制,以剧目创作、演员管理、演艺经纪、
推广营销为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演艺市场协作网络,提升我市演艺
娱乐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演艺娱乐载体建设。实施《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新建新声剧场、
成都艺术剧院金沙旅游实景剧场、杂技团剧场和区级文化聚落等现代化大中型剧场,支持和推进四川省
体育馆、锦城艺术宫、成都艺术中心和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支持实验剧场建设,营造开放的公共艺术
空间。
(五)文学与艺术品原创。
发展目标:2012年,打造1—3个以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建设四川
美术馆。重点扶持5—10个现代化、专业化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引导和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构建多层次
的市场体系。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学与艺术原创中心。
推进措施:规划建设载体,打造文学与艺术品原创集聚区。依托中心城区旧厂房、“198”区域和近郊
区域,规划建设“成都东区”、“艺术之家”、三圣艺术品原创与交易基地和“洛带文化艺术村”,聚
集国内外知名、具有潜力的作家和艺术家,引进现代经纪画廊等机构,完善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展示、
交易、交流、培训等功能,打造以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支持建设四川美术馆和
一批私立美术馆,完善艺术品研究、收藏、展示和公众艺术教育等公共功能,带动机构收藏和私人收藏
,促进艺术品原创和交易。
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和提升艺术品市场活力。依托《青年作家》和成都画院,探索建立全国性的
文学与艺术品创作交流平台,壮大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人才队伍。扶持现代经纪画廊、拍卖行等市场营销
推广主体,提高我市文学与艺术创意的产业转化能力和水平。
搭建交流平台,优化文学与艺术品原创环境。探索设立成都文学艺术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本地文
学和艺术优秀作品的创作,参与文学与艺术品投资,调动社会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成都文艺双年
展”等文学与艺术品博览品牌展会,构建以艺术交流和艺术品展示交易为核心的会展平台,营造良好氛
围。
(六)动漫游戏。
发展目标:2009—2012年,动漫游戏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2年,引进1—3家在国内有影
响力的知名企业,打造1—2个以动漫游戏为特色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以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数字电
影、动画制作为重点,建设全国动漫游戏研发运营中心、动漫游戏体验消费中心、动漫游戏实用人才供
给中心。
推进措施:提高动漫游戏产业集中度。引进国内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充分发挥盛大、金山、腾讯、蓝
猫等知名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借鉴其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本地动漫游戏研发运营能力
,延伸产业链,带动衍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扶持博瑞梦工厂、叶网科技、斯普软件、欢乐数码等
本地骨干企业,提高我市动漫游戏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规划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和旅游消费为核心
,集动漫游戏、特效电影、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延伸动漫
游戏产业链,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动漫游戏产品原创研发。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关键要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
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保持我市动漫游戏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七)出版发行。
发展目标:2009—2012年,全市出版发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2年,我市出版发行业年
总收入突破220亿元。打造1—3个出版发行产业基地,支持市域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发展,打造全国
领先的出版发行中心。
推进措施:深化国有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培育出版发行市场主体。实施成都时代出版社、成都音
像出版社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成都传媒集团所属报刊杂志社,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期刊
业领军企业。
加快基地和园区建设,促进出版发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建设数字出版基地、四
川文化产业园和成都现代印务基地,完善出版发行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闻出版、网络发行和
现代印务。引导大型出版发行集团数字化转型,鼓励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经营,打造复合型特色文
化创意产业基地。
健全文化产权要素市场,完善版权服务体系。依托版权服务中心,建立集文化产权交易、投融资
服务和文化产业项目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孵化、登记、展示、推介、交易
、经纪等各类服务,构建中国西部综合性的文化产权要素市场。通过建设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逐步
构建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综合性版权服务体系。
提升品牌节会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持续举办“成都全民读书活动暨成都购书节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培育阅读消费市场。努力办好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创新展会
内容与形式,强化辐射引导功能,繁荣出版物市场,提高我市在全国出版发行领域的市场地位。
五、空间布局
结合目前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四片两区一带多点”的空间格
局。
四片:红星路片区,依托“红星路35号”园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展传
媒业、广告业、创意设计;红光楼片区,依托“成都东区”项目,发展数字音乐、艺术品原创与交易、
创意设计;红牌楼片区,依托“UK联邦”街区,发展创意设计;浣花片区,依托四川省博物院、杜甫草
堂博物馆、锦绣工场和送仙桥艺术城,发展文博旅游、创意设计和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交易。
两区:南部新区,依托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发展动漫游戏业;东部新城,发展文化
科技、数字电影、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产业。
一带:“198”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带,依托文化科技产业园、“成都大魔方”娱乐中心、音乐
小镇、三圣文化创意基地、数字出版产业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两河森林公园、大熊猫生态园
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漫游戏、时尚音乐、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数字出版、创意设计
、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
多点:挖掘二、三圈层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新亮点。依托安仁文博
旅游发展区、天府古镇、安靖蜀绣产业园等项目,发展文博旅游、农业观光、创意设计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机制,依据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各区(市)县要相应明确推进机构和责任,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的机制。
(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
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运营机制,培养有规模、有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国
有文化集团的活力。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
构。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
企业招商、内容原创、产品研发、人才引进与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方
式,探索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市
场。
(四)完善产业政策。在土地、资金等政策上,将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视同工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规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创意成果应用、知识产权评估、抵押融资和贸易等进行扶持。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行业政策,优先扶
持重点行业发展。
(五)培养引进人才。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建立
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和奖励制度,整合全市各项人才引进政策资源,下大力气引进掌
握文化创意产业核心技术的团队和领军人物。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利用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平台培养市场
急需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促进大学生人才就业和创业。
(六)完善统计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门类,科学、准确统计我市文化
创意产业相关数据,客观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为实施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提
供依据。
(七)编制专项规划。在本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和促进办法,立
足行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提出具体推进措施。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