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发〔2009〕61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3 14:21:31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的通知》



成办发〔2009〕61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进入21世纪,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09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200亿美元。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大了生物技术研发投入,诺华、葛兰素史克等世界生物医药巨头加快了全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200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将生物产业培育成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未来5年,随着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药品需求量预计将以15%-20%的速度递增,带来1000多亿元的新增医保支付能力,这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生物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新技术的突破,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以及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药品安全事件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效益增幅趋缓,行业投资下降,给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国内其他地区来看,北京、上海、石家庄、广州、深圳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优势明显,天津、长沙、泰州、本溪等生物医药产业新兴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各地区引进生物医药人才、承接产业转移、开发新市场等竞争加剧,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二)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基础与优势。

(1)产业基础较强。近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2008年,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202亿元,增长21%,利税31.72亿元;医药商贸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增长20%,实现医药出口额1.6亿美元,增长60.5%;医药外包服务收入2.4亿元,增长71%;医药产业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利税贡献率中继续保持第一。2008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35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146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我市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之一。

(2)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科伦药业、成都地奥集团2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康弘、奥邦、维奥、蓉生等40余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拥有心血康、人血白蛋白、乐力钙、抗病毒颗粒等近20个单品种过亿元的优势产品,以及碘[13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重组葡激酶、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创新产品;大输液、血液制品等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科伦医贸2008年以55.2亿元销售额首次进入全国医药商业企业10强;扬子江药业、同仁堂、太极集团、联邦制药、美国赛金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相继落户我市;成都GLP中心、华西医院GCP基地等机构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实现与国际接轨,成都医药外包服务潜力初现。

(3)具有较强的医药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了以64所高校、科研机构,7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室,12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0多家研发型企业等组成的成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已形成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全过程的研发体系。2008年,全市生物医药专利申请量突破350件,占全省2/3,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现代中药、疫苗、生物治疗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2008年,我市获国家各类新药注册批件达345个。

2.问题与不足。

(1)产业规模不够大。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产业产值在全国12个生物产业基地中排名第8,与上海、石家庄等地差距明显;缺乏龙头企业,没有1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前20强,而同处西部的西安、重庆均有企业进入前20强。

(2)产业发展增速减缓。2005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增速趋缓,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4年的9.6%下降到2007年的6.5%,2008年更降至6.1%,降幅达30%。

(3)整体优势尚未发挥。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生物医药营销缺乏整体包装,医药资源、产业与商贸优势未实现有效联动,特别是中药材资源的品种与产业关联度低,绝大多数中药材简单加工后即在专业贸易市场销售;同时,医药研发、生产、贸易和医疗环节尚未有效整合,产学研结合不够,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率低。

(4)政策措施尚需完善。与国内主要生物产业园区相比,我市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有限,资金、人才、政务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针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医药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措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客观上要求聚集全市各类医药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加快医药“联动发展”,形成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流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企业“内生外引”,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培育、引进和扶持一批骨干企业、知名企业和有特色的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加快产品研发与创新,形成产学研结合、技术和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培育一批重点产品;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达900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80家,销售额过亿元产品30个;现代中药、疫苗、血液制品、大输液产品等在国内的研发与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和医药贸易中心,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融入世界的新兴产业。

2.具体目标(2012年)。

(1)经济目标: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8%,力争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4位;生物医药贸易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20%,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医药贸易基地,其中,生物医药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30 %;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收入超过10亿元,年均增长50%,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2)企业发展目标:生物医药制造业方面,培育2-3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生物医药上市企业2-3家;生物医药商贸业方面,形成1家销售收入过80亿元的企业,2-3家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2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方面,培育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5家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机构)。

(3)重点产品目标:力争有30个生物医药产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新增国家一类创新药物3-5个,累计取得国家各类药物证书达到30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个。

三、加快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重点区域。

1.成都高新区:主要承载新引进现代中成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化学药品制剂类医药企业和研发实体及其实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品制剂、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以及生物医药外包和服务平台建设。

2.都江堰市、邛崃市:主要承载新引进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及功能保健品制造类医药企业及其实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健康食品制造等产业。

3.温江区、彭州市、双流县、武侯区、锦江区等区(市)县:主要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区域内企业集中集聚发展,依托现有企业,实施改扩建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扩大产业规模。

4. 其他区域:金牛区、新都区等区域主要配套发展生物医药贸易;三圈层其他县(市)建设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带动发展川芎、黄连、“三木”(杜仲、厚朴、黄柏)、郁金等川产道地药材和青蒿、黄姜、重楼、石斛、曼地亚红豆杉等药材种植、加工及天然物提取。

(二)重点领域。巩固提升现代中药、化学药的产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积极培育医药外包服务。在抗体药物、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等生物制药领域,生物活性人工骨、牙种植体、医用磁共振医疗系统等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领域,大输液产品、手性药物等化学药领域,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创新成药等现代中药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研发和产品优势。

1.生物制药。

重点产品及技术:(1)生物技术药物及疫苗。推进肺炎、脑炎、流感等预防传染病疫苗以及治疗用生物疫苗的产业化。拓展碘[13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重组葡激酶、冻干滴眼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的应用,促进特异性溶瘤重组腺病毒注射液、新型抗体类抗新生血管生成药物、新型抗体类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系列创新药物开发。(2)血液制品。推进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破伤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产品产业化,攻克血浆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延伸血液制品产业链。

重点企业: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奥集团、康华生物制品公司、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成都铸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目标(2012年):产值70-1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疫苗生产出口基地,打造国家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生产研发基地。

2.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

重点产品及技术:(1)生物医学材料制品及植入器械。推进表面生物活化改性人工关节(骨)等医用植入器械以及牙种植体、组织诱导性医用植入器械、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产业化;开展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灭菌包装技术、制备技术及性能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2)生物医用材料及高端医用耗材。重点发展医用聚氨酯、医用聚乳酸、医用塑料、医用胶原等医用基础原材料及耗材、一次性医用器具、输血材料和器具等;研究医用原材料的改性技术、合成技术、高端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3)诊断产品。推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结核病快速检测试剂等重大传染病诊断血清试剂、快速诊断试剂产品的产业化。(4)高新技术诊疗设备及系统。重点发展血脂分离仪、管式化学发光检测仪及试剂、多功能电神经刺激仪。

重点企业: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都市双流双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协和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

目标(2012年):产值60-80亿元;打造我国以生物医学材料为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

3.现代中药。

重点产品及技术:(1)中药创制。推进泰克吉宁注射液、黄芪总苷注射液、开郁安神胶囊、芪苓益气片、金感胶囊等产品的产业化;推进地奥心血康、糖脉康等中药品种二次开发及国际化;攻克超微粉碎、纳米制药等中药制药关键技术。(2)中药材精深加工。推进川芎、川郁金、川黄连、川贝母、大黄、丹参等川产道地药材的精深加工,形成川产道地药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提取物、创新药物及相关产品。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技术、规范化种植技术、加工炮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企业:成都地奥集团、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恩威集团、 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勒浆药业集团、成都国嘉生物科技集团、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协力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成都志远广和制药有限公司等。

目标(2012年):产值200-250亿元;提升和巩固我市现代中药的竞争优势。

4.化学合成药。

重点产品及技术:(1)特色原料药及制剂。重点发展青霉素原料药、头孢抗生素等化学原料及中间体;红霉素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曲克芦丁等抗菌和抗生素、解热镇痛、心脑血管用药;实施葡萄糖氯化钠输液、左旋氧氟沙星输液等大输液产品换代技改。(2)化学合成创新药。重点开发紫杉肽、绿原酸原料药及其制剂、利优唑酮以及靶向给药系统及产品等,培育手性药物重点产品。

重点企业:四川抗菌素研究所、国家手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时代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百利药业集团、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康弘药业集团、四川源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九章生物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目标(2012年):产值180-21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抗生素原料及制剂生产研发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专业制造基地。

5.生物医药外包服务。

发展重点:(1)药物研发服务。重点发展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等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取得国际认证,开展与国内外医药公司的合同研究(CRO);建成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筛选中心、药效学评价中心及灵长类实验动物研发中心、GMP中试生产中心以及欧盟GMP认证出口服务中心等。(2)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拓展药品、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及制品等医药质量检验检测服务范围;建成成都国家医用植入器械工程和检验评价中心等。(3)生物治疗服务。积极发展干细胞医疗及研究等生物治疗服务;建立成都分子诊断医学实验室,开拓发展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疾病分子诊断、疾病预测和预防、个体化医疗服务。

重点企(事)业单位: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药GCP中心、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药物筛选中心、成都地奥集团、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成都药品检验所、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川大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脐血干细胞中心有限公司、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等。

目标(2012年):生物医药外包服务收入10-15亿元;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中心,逐步融入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链,走在全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前列。

(三)重大项目。

1.康弘赛金生产项目。在成都高新区投资1亿美元,打造现代化的生物制剂出口生产基地,建设7条小水针生产线与2条冻干粉针生产线,主要生产肿瘤类、抗感染类药物和临床常用注射药物3类产品。预计2010年前建成。

2.普什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投资11亿元,打造医学材料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发展医用塑料包装材料、真空采血管、二件式注射器、安全式静脉留置针、无菌塑料安瓿、无菌单剂量滴眼液的研发及生产;开展骨诱导人工骨、生物活性涂层及植入体、医用胶原蛋白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预计2012年前建成。

3.创新药物综合研发平台。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等,在成都高新区投资5亿元,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大平台建设项目,打造拥有从基因发现、药物研发到临床治疗等一整套完整关键技术、符合欧美药物监管权威机构认证要求、面向国内国际提供新药外包服务的创新药物综合性研发平台。预计2012年前建成。

4.成都康弘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项目。在金牛区投资7亿元,建设由3条生产线组成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要生产针对恶性肿瘤等疾病治疗的国家一类新药注射液,年生产规模70万支(瓶)。预计2013年前建成。

5.天府生命科技园。以成都高新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在成都高新区投资10亿元,建设科研办公楼、研发楼、孵化楼以及配套设施,以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研发、孵化为主,辅以商务、技术、生活服务,包含生物医药研发创新、技术增值服务、生活配套三大功能体系。预计2010年前建成。

6.新型疫苗产业化项目。依托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在锦江区投资3.5亿元,建设新型疫苗产业化基地。新建生产线、研发中心和辅助设施,形成年产500万人份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350万人份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生产能力。预计2012年前建成。

四、推进措施

(一)加大对重点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对重点医药企业投资扩能、重大技改等项目,在现有流动资金、技改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适当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支持生物医药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在现有贷款贴息政策基础上,适当提高贴息比例。

(二)强化招商引资。锁定重点目标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生物医药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在规划、用地、环评、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给予投资方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资金补助;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促进项目落户我市;利用我市实验动物及植物资源、病种资源等优势,鼓励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来我市投资兴办实体和设立新药研发服务机构,促进联合开发、合同研究和合同生产。

(三)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团申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组建联合实验室,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并给予一定资金匹配;对新通过国家GCP、GLP等认证的企业、研发(医疗)机构等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加快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实验资源和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向生物医药园区集聚并对企业全面开放。

(四)激励成果转化。加大对新药研发的资助力度,市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经费的70%用于扶持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研究项目;鼓励和支持高层次技术经纪公司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进入产业园区,对经认定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对引进高水平研发和投资项目并在园区内成功转化或实现产业化的,由所在园区给予一定奖励。

(五)支持企业扩张和拓展市场。抓住国家新一轮的GMP认证机遇,鼓励企业利用资源和产品优势,实施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对成功融资和再融资的企业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在同质同价的基础上,鼓励本地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成都造”药品;结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我市生物医药名优产品、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建立我市地方名优生物医药产品目录。

(六)推动医药外包服务加快发展。规划建设生物医药外包园区,聚集研发平台、人才、服务等资源,鼓励医药外包企业入园发展,对园区企业给予一定房租补助;引导组建“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外包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共享、联合营销等方式,对外提供整合化服务;建立生物医药外包企业进出口“绿色通道”,在商检、退税等方面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七)促进人才引进。制定并实施生物医药领军人才在蓉创业计划,对带项目、带团队、带资金的创业项目,在3年期内给予启动资金、研发资金等支持;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重点企业用于引进人才个人购房、薪酬和购车等方面的支出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八)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对生物医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单纯引进技术的项目,或收购兼并境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且获得相对控股权的项目,给予技改贷款贴息。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产品的国际注册与营销、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开展生物医药产业认证认可的国际交流,并在许可证、外汇管理、出口信用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

(九)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生物医药产业运行情况监测和预测分析。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4980.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