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委办〔2003〕5号《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2003?2010)〉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3 14:51:41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2003?2010)〉的通知》



成委办〔2003〕5号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 (2003-2010)》的通知



(成委办[2003]5号)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成都市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2003?201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3年2月17日



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

(2003??2010)



一、序言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成都发展新跨越,制定本纲要。

成都科技资源富集,是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万人,两院院土28人,各类研发机构2700多个,其中国际性研发中心10个,高等院校21所。具有较强的应用研究实力,在蓉院士的63%,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7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科技产业优势,一大批科技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以成都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初步形成;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已制定出台一系列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成都与沿海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二是高科技产业比重还比较低,2001年成都的高科技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96%,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以上,深圳2001年已达45.87%;三是能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四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直接从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人才比例较低;五是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和创新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实施高科技行动计划,确定成都高科技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施重点,加快成都科技创新步伐,实现高科技产业化,促进成都的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

二、战略定位

(一)拥有全国一流的研发水平。有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争取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具备国际水平的研发实力;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科技成果,是国内高新技术成果产出富集的城市之一。

(二)拥有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善于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精通国际规则的中介人才、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素质经营决策人才,是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的城市之一。

(三)拥有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现代高科技企业群,形成市场份额较大、对CDP增长贡献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是国内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典型城市之一。

(四)拥有全国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投融资体系,开放程度高,生活、工作条件优越,是国际国内优秀人才向往的城市之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05年的目标:

(一)创新能力。

1、研发水平。市本级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全社会R&D投入达65亿元,占GDP比重3%,企业投入比重达75%;专利授权数每年2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00件,每10万人拥有的有效专利数达20件,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50%以上。

2、创新人才。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4万人,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达20%以上;在职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平均不少于2周。

3、创新体系。全面形成以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决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名,类孵化器50个,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工作研究室总数达110个,国际化研发中心30个;社会创业投资资本规模达25亿元;技术交易合同额达到15亿元,成为西部技术贸易中心。

(二)产业发展。

1、发展重点。不断提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含汽车)、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高科技产品、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软件设计、中医药现代化、汽车整车制造、电子终端产品制造、航空航天及成套设备设计制造等战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较大的提高,并争取某些领域在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高新技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快速发展。

2、产业规模。产值上50亿元的企业1--2家,上20亿元的10家,上10亿元的20家以上,上亿元的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产值平均增长率以高于GDP年均增速1.5倍的速度递增,达9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农业种养殖业良种覆盖率达90%,农产品商品率达7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

(三)环境建设。

1、城市信息化。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数字化,能为各类专业信息系统提供良好的公用基础平台;电子政务全面实施,实现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数字社区建设初具规模,形成电子商务环境,城域出口带宽达10兆/万人,政府门户网站年访问量达500万人次以上。

2、科技政策创新。在政策环境创新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进入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先进城市行列。

3、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水平达57%;科技普及渗透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市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计算机拥有量达50台/百户,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5%左右。

到2010年的目标:

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使成都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高科技产业化基地、西部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城市竞争力处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四、实施要点

高科技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一年一个样,3年大变样,5年上台阶,10年创一流。

(一)大力培育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高科技行动计划的核心。

1、创新研发机制。鼓励在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各地、各企业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使其教学、研究工作真正面向成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定期发布各类科研计划项目指南,引导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针对市场需要开展研究;在市本级科技项目研发之初,明确主研人员拥有相应比例的技术产权,从根本上激活科技创新源头;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科技创新种子资金、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和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资金,投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部位,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储备一批创新项目、培育一批科技企业、解决一批重大项目的配套与产业化问题。

2、建设人才高地。利用高等教育优势,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尤其是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重视创新知识继续教育,使各类人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拥有资金项目的创业人才、善于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和专业化技术中介人才。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人才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形成各类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构建西部人才高地。

3、构建创新体系。充分发展孵化器产业,建立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孵化网络平台;拓宽风险投资渠道,健全科技投融资平台;活跃技术产权交易,形成创新要素流通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咨询业,形成科技创新创业决策咨询平台;加大知识产权扶持、保护力度,建设知识产权平台;健全科技创新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二)大力推动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发展是实施高科技行动计划的重点。

1、加强高科技产业带建设。以国家级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科技园为基础,规划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高新技术创新与出口加工产业带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形成聚集效应,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群。

2、推进县域经济错位竞争。鼓励各区(市)县按照本地的定位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避免产业趋同、模仿发展,通过错位竞争,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结构布局。

3、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研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和农业专家信息系统,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综合水平,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信业、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及其他相关新兴产业,提升成都现代服务业业态水平。

4、培育战略产业。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潜在的和长期的需求,充分挖掘我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集中力量,选择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较强,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产业,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蓉投资、合作、兼并、重组,在软件设计、中医药现代化、汽车整车制造业、现代电子终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及成套设备设计制造业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潜力与优势的企业,形成具有经济导向作用、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三)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创新环境是实施高科技行动计划的基础。

1、优化软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彻底清理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法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的创新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行为;开展科技成果评估试点,提高评估质量与水平,为企业和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同时,通过设立“成都科技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促进全社会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2、建立信息化的创新环境。加快宽带主干网及IP城域网、基本业务网、宽带接入网、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党政机关办公网络系统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全面实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加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督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推动社会信息化。

3、扩大科技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技城市在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交流,成为中国中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中国电脑节等活动的举办城市,进而扩大交流领域,逐步使成都成为若干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4、建立“成都高科技文化社区”。仿真国际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创造条件,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将现代科技馆、企业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沙龙、科技金融超市、专家公寓、数字图书馆、技术产权交易所、技术培训中心等设施融于一体,建立富于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诚信多赢的现代创新创业社区。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5366.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