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发〔2003〕99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见》
成办发〔2003〕99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41个,实现销售收入88.19亿元、税利5.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和转化增值水平,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主要的作用。但是,我市农产品加工水平还比较低,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农产品专用化程度和品质不高,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在指导和管理上缺乏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和有效的协调服务,造成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为了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加快我市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62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要求,现提出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以提高农业的总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优质化、安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200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55%,到2010年达到60%以上,尤其是大农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要得到明显提高。在此期间,要基本实现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宗农产品加工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特色农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发展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质、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带。
3、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
4、加强宏观指导,搞好规划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上项目要高起点、高水平。
5、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协调服务,为农产品加工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重点领域
1、粮油制品。以优质稻、双低油菜深加工为重点,开发国标一、二级精制、免淘、袋装优质米和“双低”的精制调合瓶装菜籽油,配套进行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此外,还要发展专用小麦、玉米、薯类、小杂粮类的营养、经济、方便食品加工。
2、肉、蛋、奶制品。肉类制品重点发展瘦肉型猪、小家畜禽、优质肉羊肉牛深加工,鲜肉制品向冷却肉、细分割、小包装以及火腿肠等制品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同同好动物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蛋制品重点发展分级包装,并开发蛋清蛋黄粉、蛋类营养方便食品等。奶制品重点发展巴氏杀菌和瞬间超高温杀菌的包装鲜奶、酸奶、奶酪、营养配方奶粉以及其他各种奶制品,抓好“学生饮用奶”生产。
3、菜、果、茶制品。蔬菜制品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泡菜、大头菜、榨菜、萝卜干等精加工,蔬菜气调库、冷藏库保鲜,以及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CAP气调库等保鲜菜、切分菜、蔬菜汁、特色蔬菜罐头等产品,盐渍、干制食用菌及食用菌多糖浓缩口服液、多糖胶囊、功能性保健食品。水果制品重点发展无公害水果的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开发果汁及其他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产品。茶叶制品重点发展蒸青绿茶和名优绿茶,开发茶饮料及其他茶叶深加工制品,大力推广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以及名优茶冷藏、机械化采摘、修剪和加工。
4、饲料加工。主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和无违禁添加剂的猪、鸡、鱼以及特种动物的全价配套饲料,开发饲草加工制品。
5、中药材制品。重点发展川芎、郁金精制饮片和配方颗粒,姜黄素类、郁金挥发油类、小檗碱、皂素、双烯等中药材提取物。
6、皮毛(绒)制品、蚕茧制品、水产品、蜂产品。重点发展猪皮、羊皮、牛皮和兔皮(毛)制品,蚕茧丝及丝绸制品,优质鱼类水产品精深加工,蜂糖、蜂王浆、蜂胶、花粉制品等。
三、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建设原料基地。要根据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产业布局,制定分产业、分区域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将已建设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发展的优势产业带、开发的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布局合理、优质专用和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二)发展农头企业,创新联结机制。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要求,在各类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建立经营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市场定位、产品层次和发展规模,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与其加工能力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基地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加工水平。科技创新要以良种引进繁育推广、运用现代加工工艺和装备先进加工贮运设施为突破口。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产品分级、清洗、整理、包装机械,农产品加工自动化成套设备,气调库、冷藏库和冷链运输设备,农产品节能干燥设备、杀菌装置、质量检测设备、加工环保设备等。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要着力打造成都名优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四)贯彻质量标准,确保质量安全。要全面贯彻国家、行业、地方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制订和贯彻种养业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农产品原料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要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国家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全面贯彻国家、行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将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投入的同时,要运用市本级的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科技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等,在优势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重点是扶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和改造、人才培训等。要提高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技改投入占全市企业技改总投入的比重。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应积极予以支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和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3、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农产品,应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要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4、落实有关配套措施。经认定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成委发[2001]53号)中规定的七条扶持政策。
(六)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树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扶持农产品加工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农牧部门要牵头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争取把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计划、经贸、外经贸、中小企业、国土资源、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卫生、工商、质检、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共同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