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办发〔2003〕18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牧局关于2003年大春粮食生产安排意见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3 15:27:55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牧局关于2003年大春粮食生产安排意见的通知》



成办发〔2003〕18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农牧局《关于2003年大春粮食生产安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2003年大春粮食生产安排意见

 

 

 

市农牧局

 

(二○○三年二月二七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3号)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切实抓好全市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努力提高粮食作物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现结合成都实际,提出2003年大春粮食生产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技为依托,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立足于抗灾夺丰收、面向调结构,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区域规划,建设优势粮食产业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优质稻,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玉米和专用型玉米,积极发展小杂粮,加大晚秋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整体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任务

 

大春粮食计划播栽面积550万亩,同比减少18.1万亩,降3.2%。其中,水稻380万亩,同比减少7.7万亩,降2.0%;玉米70万亩,同比减少1.7万亩,降2.4%;红苕70万亩,同比减少2.9万亩,降4.0%;其他粮食30万亩,同比减少5.8万亩,降16.2%。大春粮食总产234.5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水稻总产194.9万吨,同比增加0.6万吨,增长0.3%;玉米总产21.2万吨,同比增加0.2万吨,增长0.8%;红苕总产13.5万吨,同比增加0.2万吨,增长1.4%;其他粮食总产5.0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降16.4%。大春粮食单产力争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26.3公斤,同比增加13.3公斤,增长3.2%。其中,水稻单产513公斤,同比增加12公斤,增长2.4%;玉米单产302公斤,同比增加10公斤,增长3.4%;红苕单产192公斤,同比增加10公斤,增长5.5%;其他粮食单产165公斤,同比增加1.9公斤,增长1.2%。

 

三、主要措施

 

(一)优化品种布局,加速结构调整

 

全市优质稻的比例要达到65.0%以上,同时,积极引导发展优质玉米、专用玉米和专用红苕,继续扩大小杂粮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搞好优质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工作,建设好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水稻:坚持优质、高产、抗病三兼顾原则,以杂交优质稻为主,推行集团品种当家。平坝和稻瘟病非常发区,宜以优质为主,兼顾丰产和抗性。主推品种宜选用冈优725、冈优527、Ⅱ优838、Ⅱ优7号、金优725、冈优906、冈优1577、辐优838、Ⅱ优718、Ⅱ优501、宜香优系列和川香优系列等品种。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宜继续种植D优527和D优68。盆周山区和稻瘟病常发区,宜以抗性为主,兼顾优质和丰产。主推品种宜选用Ⅱ优7号、Ⅱ优838、Ⅱ优906、Ⅱ优725、冈优906和冈优527等品种,积极试验示范宜香优1577和新香优906等品种。

 

玉米: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域合理布局,以推广紧凑型和半紧凑型、耐旱性强的品种为主。龙泉山脉地区,以抗旱、丰产为主,宜选用川单21号、川单24号、川单25号、川单26号、川单13号、成单19、成单18、农大108、农大3138、登海11号、川玉2号、临奥1号和海禾1号等品种。龙门山脉一带,宜选用雅玉10号、雅玉8号、雅玉2号、川单1、川单15和川单14号等品种。平坝及城镇周围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宜选用川单21、川单24、川单25、川单26、登海11号和川玉2号等品种。鲜食玉米宜选用品质好、熟期早的品种如川玉糯1号等。二季玉米和秋玉米,宜选用早熟耐低温的掖单51号和石单3号等品种。

 

红苕:选用的品种 主要有南薯99、川薯294、川薯101、绵薯6号及脱毒的徐薯18、南薯88等。

 

小杂粮:在丘陵地区,可相对连片种植巴山红豆、绿豆、白云豆、雪山大豆等,努力提高品质和产量。在玉米宽行,密植套种大豆,品种宜选用贡选1号、浙春3号等。

 

(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整体效益

 

先进实用新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今年气候特点,抓住有利时机,抢时抗旱播栽,保温育苗。要切实抓好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以主推品种特征特性、新技术、无公害栽培要点为主。在春粮食生产主要技术的培训工作要求在3月中旬结束。要继续加强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稳定农业科技队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主推八大技术:一是大力推广节水型水稻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技术,旱育秧和抛秧要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5.0%以上,其中旱育抛秧100万亩。二是大力推广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全市推广50万亩。三是大力推广玉米种子包衣、地膜加拱膜保温育苗、肥团育苗技术。四是大力推广玉米双行错窝、隔行抽雄人工授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五是大力推广红苕地膜保温育苗、壮苗早栽、独埂大厢、双行错窝、长藤早栽、适当增加密度技术。六是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技术。搞好沃土免耕栽培、秸秆覆盖栽培、稻田保护性耕作措施等技术推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300万亩,沃土双免耕30万亩,推广秸秆覆盖水稻集约化栽培新技术50万亩。七是大力推广生物有机、无机肥,认真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提倡使用多元复合(混)肥,增施有机肥。八是大力推广IPM技术,无草害工程技术、病虫预测预报和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技术。抓好植保植检服务体系建设,把好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关,推广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三)狠抓晚秋生产,确保增产增收

 

晚秋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市计划种植晚秋作物210万亩,其中秋粮90万亩。积极发展粮菜兼用型、鲜食加工型、专用加工型及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和小杂粮品种,做到多元化种植,多品种上市。要适度扩大秋洋芋,推广秸秆覆盖秋洋芋技术,特别是早熟、高产、优质脱毒洋芋、秋黄豆、秋玉米等粮经兼用作物种植面积。要适度扩大精细菜种植面积,选用优质、早熟、高产、耐贮藏、适宜加工、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四)发展无公害栽培,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要推广运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注重提高内在品质,严把生产环境和生产环节关,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提高农业安全生产意识。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全市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稻5万亩,积极发展无公害鲜食玉米、加工玉米、鲜食青豆、红苕和小杂粮。要积极探索无公害栽培技术,抓紧试验、示范、筛选无公害栽培所需的肥料、农药,重视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应用。

 

(五)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

 

在符合环境质量要求的区域,建设一大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优势粮食产业带。基地建设要与龙头企业合作,与订单农业有机结合,落实优质、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要求。大春的重点是水稻,要继续扩大国标二级以上品种的种植面积。要结合畜牧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加工企业建设高赖氨酸玉米基地,积极发展粉条、食品专用红苕基地。要积极探索发展小杂粮生产基地。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内在品质。

 

(六)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争创区域性的名优品牌。要借鉴省“优质稻示范工程”的经验,主动与当地粮食主管部门、粮食加工企业联系,共推品种,共建基地,共商价格,共创品牌。要积极发展订单种植,重点搞好优质米的开发。各地要大力扶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优势企业,积极推行“企业+服务指导体系+农户”产业运作模式,支持企业参与建立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

 

(七)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文明执法能力。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维护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在大春备耕阶段,要开展以种子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的专项整治。

 

(八)加强组织领导,改进工作方法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大春粮食生产的领导,当好参谋。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优化,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制定抗灾、抗大灾夺丰收的预案。对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备耕、播栽和田管等关键环节,要全力以赴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搞好指导,提高农业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同时,要与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搞好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燃油、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及供应工作;积极争取财政部门依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争取银行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强与新闻部门联系,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宣传和重要工作部署的报道工作。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5618.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