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府发〔2013〕2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8-11-14 08:55:48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成府发〔2013〕2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22日



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推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的攻坚时期。为促进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根据《国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具体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时期,全市大力推进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82.5亿元。截止“十一五”期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843公里,公路网密度提升至171.9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全市铁路总里程达569公里,铁路网密度提升至4.7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成都铁路枢纽“客内货外”分线运输体系。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内通航城市84个、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42个,客货吞吐量位居全国机场第六、国内城市第五、西部城市第一。建成西部规模最大的综合客运枢纽——成都东客站综合客运枢纽。基本形成以公路为主体、铁路为骨干、航空为高端的对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综合客货运输能力持续稳定增长。

“十一五”时期,全市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步伐。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成投用,开工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彭州支线、离堆公园支线。全面启动中心城区连接市域二、三圈层的“九路”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5160公里,灾后重建农村公路1833公里,农村道路通畅率达95%以上。全市共开通市域客运班线589条,城乡客运镇通率达100%,村通率达90%以上,城乡公交线路逐步向市域二、三圈层延伸。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中心城区建成公交专用道371.3公里,公交线网总长878.5公里,日均客运量达370万人次。初步建成智能交通网络基础平台,启动中心城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试点,基本实现了城区主干道的信号联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时期,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外综合运输通道规模不足,运输能力仍显紧张;二是市域交通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三是公共交通主体地位不足,城市交通日渐拥堵;四是交通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工作效率质量有待提升。

(三)“十二五”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深入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市对外综合交通需求将明显增强,城乡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将不断加快。“十二五”时期,要准确把握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面临的发展形势及需求,优化对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便捷可靠的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强化综合交通智能化建设,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全面提升成都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按照“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全面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努力建立布局合理、能力充足、衔接顺畅、服务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合理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重点,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总体能力,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

2.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统筹规划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积极推动完善城乡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共享交通基础设施、共享交通运输服务,形成城乡一体的畅通、便捷、安全、优质的交通运输体系。

3.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动城市交通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出行需求,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强化城市慢行系统,实行交通惠民、便民措施,满足群众多元化交通需求,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坚持节能环保,努力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按照运输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强化“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理念,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努力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5.坚持安全第一,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综合运输服务和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监管,强化运输服务安全。加强全市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安全性、抗灾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三)发展目标。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支撑对外经济联系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初步实现城乡共享交通基础设施,共享交通运输服务。初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及常规公共交通,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1.加快构建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全力推进民航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1)航空枢纽。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打造扩容提能的机场体系。

(2)铁路枢纽。建强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打造“二环十射”铁路网。

(3)公路枢纽。建强西部高速公路枢纽,打造“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

2.着力完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建成贯通全市六大城市组团的通市域、跨区域的快速道路系统,完善以轨道交通为支撑、快速通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城乡一体、高效衔接、高度畅达的“全域交通网”。

(1)天府新区交通。推进快速轨道网和“五横十纵”高、快速路网建设,建立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极核之间的高密度交通联系。

(2)周边区域路网。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主体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形成成都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3)市域铁路建设。建成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离堆公园支线和彭州支线,启动成都至蒲江铁路等项目建设,打造“一环七射”市域快铁网。

(4)市域公路建设。构建市域快速路网体系,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区(市)县除高速公路外均有2条快速通道连接,中心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连通。完善县域干线路网,形成县内半小时交通圈。形成“覆盖全面、匹配合理、衔接顺畅”的农村公路网,建制村半小时到达乡镇。

3.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不断强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市轨道线网建设,全力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的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城市交通公交导向发展。

(1)城市道路。基本建成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形成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2)交通出行。建成城市轨道约150公里。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常规公交“快线+干线+支线”三级网络,实现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600万人次,出行分担率达30%。稳步增加中心城区出租车数量,有效缓解“打的难”问题。按照“通租通还、就近租还”的目标,积极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4.着力改善综合运输服务。建设以综合客运枢纽和客运中心为主体的公路客运场站体系,提高公路高级营运客车比例,实现满足客车通行条件的建制村客运村通率达100%。结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配送站的建设,同步新改建公路货运场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配合国家及省上相关部门完善民航和铁路客运服务。

5.积极发展现代低碳智能交通。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到“十二五”期末,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10%。积极实施智能交通建设,实现交通管理可视化、交通组织科学化、交通运行有序化、信号配时合理化、业务协同救援一体、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6.不断强化交通行业安全管理。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实现营运车辆万车事故数年均下降2.5%左右,城市客运百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1%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对外交通。

1.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充分发挥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及T2航站楼功能,进一步提高运营能力和效率。加快凤凰山、太平寺等军用机场搬迁工作,以释放双流机场空域。继续推进与T2航站楼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场客运枢纽、公交场站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保障空港与其它运输方式衔接顺畅。按省政府部署要求推进成都新机场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力争“十二五”期内开工建设。同步实施成都新机场的综合交通配套工程,加强轨道交通与新机场的衔接规划研究,为满足未来更大规模的航空运输需求提供支撑。

大力引进和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加密成都对外空中航线网络。“十二五”期间,新开通多条国际及地区直飞航线。强化成都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航线配置,增加至国内省会城市的航班,优化区域支线网络,扩大国内航线覆盖面,形成“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的航空运输网络。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民航航空旅客吞吐量达4000-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70万吨,巩固中国西部最大的航空枢纽地位。

2.建强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加快成都对外铁路建设,建成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推进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西安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川藏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初步实现成都至周边城市绵阳、乐山等地半小时快铁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快铁交通圈,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8小时快铁交通圈,基本建成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铁路交通运输枢纽。

实施铁路成都北客站扩能改造,形成以成都东客站和北客站为主、多个铁路站点为辅的“两主多辅”铁路客运场站体系。建成新兴货站、普兴货站,扩能改造大弯货站,形成以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和普兴货站为主体的铁路货运场站体系。建成成都铁路指挥调度所、成都铁路动车检修段、成都铁路客运专线综合维修段和成都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加强运营综合调度及车辆检修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成都铁路枢纽地位。

3.建强西部高速公路枢纽。全力推进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建成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西段、成安渝、成自泸、成德南和成德绵高速公路。积极配合省上开展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工作。

新建绕城高速货运大道立交、光华大道立交、成新蒲江安立交等互通立交,全面完成绕城高速公路瓶颈改造,基本缓解高峰时期交通拥堵。启动成灌高速、成彭高速与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工程,力争实现市管高速公路与全省高速公路的联网运行。同时,改造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配套设施。

至“十二五”期末,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776公里,实现成都至重庆2小时公路交通圈,至周边省会城市昆明、贵阳、西安8小时公路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0小时公路交通圈,全面形成辐射全省、畅接西部、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进一步强化以成都为中心的干线出川通道,提高国、省干线公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配合国家和省上完成国、省干线公路调整工作,明确国、省干线公路的功能定位,优化国、省干线公路的网络布局。

(二)市域交通。

1.加快天府新区交通建设。建成地铁1号线南延线一期工程、2号线东延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尽快构建天府新区轨道交通网骨架。建成第二绕城及成自泸高速公路,形成天府新区“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全面推进天府新区首批开工的红星路南延线、元华路、天府大道南延线、正公路“三纵一横”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天府新区骨架路网体系。

深化天府新区路网规划,尽快形成“五横十纵”高、快速路网。完善天府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场站建设,初步形成天府新区与中心城区两个极核之间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路网为支撑、道路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体系。

2.推进周边区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和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建成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达成铁路为主体的城际铁路网。

建成联系成都周边区域城市的成自泸、成德绵、成德南、成安渝高速公路及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配合省上启动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成都至周边地市(除阿坝州外)通达两条以上高速公路。

促进成都境内已建成的快速通道尽快延伸至周边城市,同时分步推进连通成都与周边市州之间的农村公路,实现成都经济区干线道路高效畅达、农村公路网无缝衔接、运输服务全面覆盖。

3.加强市域铁路网建设。全力推进市域铁路建设,建成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彭州支线、离堆公园支线等市域铁路,启动成都至蒲江铁路等项目建设,深化研究提出成都至金堂铁路建设方案。积极研究科学改造利用成都铁路枢纽环线等既有铁路资源,开行高密度城市列车,服务市域公共交通。

4.强化市域公路网络建设。

(1)完成“九路”项目,启动新一轮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成新蒲快速路、成仁快速路等“九路”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初期全面建成。取消普通公路收费,构建市域免费快速通道网络。结合产业功能区布局,建设新的物流运输通道,消除大件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建设重要旅游景区间的便捷通道,助推旅游业发展。先期启动大件路外绕线、新邛路、五洛路、成温邛快速路等市域快速路网建设,逐步实施快速通道重要交通节点的立交化改造,提升市域快速通道网通行能力。力争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区(市)县除高速公路外,都有2条快速通道连接,中心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连通。

(2)加强县、乡公路建设,完善县域干线公路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改建县、乡公路,完善区(市)县干线路网体系。大力推进县城至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旅游景区的县域公路建设。继续加强国防重点公路建设,改善部队驻地进出口道路。根据市域产业功能区交通需求,加强功能区对外交通运输通道的规划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改建县域干线公路约2700公里。实现县城与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旅游景区之间,平坝区至少有1条四车道公路连接,丘陵区至少有1条双车道公路连接,相邻县城、乡镇、旅游景区间有1条双车道公路连接,乡镇与市域快速通道半小时接头。

(3)提升乡村外联公路等级,提高路网覆盖水平。加快新农村集中居住区、产业发展园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村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断头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约3000公里,继续提升建制村等级公路的质量标准和与干线公路的连通率。实现农村公路的网络化发展,建制村至少有1条水泥(沥青)等级公路与干线公路连接,确保乡通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形成“覆盖全面、匹配合理、衔接顺畅”的农村公路网,各建制村半小时到达乡镇。

加强农村公路旧危桥改造及安保工程建设,强化对地质灾害引发的公路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加强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发展。

(三)城市交通。

1.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加快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二环路及放射性干道按城市快速路标准改造,基本建成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形成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以天府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新区干线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中心城区骨干道路的综合整治,完善中心城区干线路网体系。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强次干道及支路建设,保障次干道及支路的连贯性及通畅性,分流干线道路流量。

2.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1)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完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建成地铁1号线南延线世纪城站至广都北站段、2号线犀浦站至龙泉东站段、3号线天回镇南站至红牌楼南站段、4号线公平站至沙河站段全线和7号线环线主体工程,地铁建成总里程达到150公里,轨道交通初步成网。基本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地位。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空港、铁路站点、长途客运站等枢纽场站的衔接,制定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方案,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2)大力发展常规公交。积极扩大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模,“十二五”期末实现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模达10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结合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新改建城市道路同步实施道路沿线港湾式公交站改造建设工作,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达100%,300米站点覆盖率达85%以上。加强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增加中心城区公交场站用地规模,建成多个综合立体开发的大型公交场站,缓解中心城区公交场站用地紧张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大容量快线公交网络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积极发展支线公交,全面构建层级分明、互为补充、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常规公交“快、干、支”三级梯次公交线网格局。继续加大公交运力配备,“十二五”期末实现中心城区公交车净增长8000标台以上。

加快城乡公交建设。以郫县为试点,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公交线网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市)县公交进村,逐步实施一体化公交惠民票价,促进公交圈层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有轨电车规划研究,适时启动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的补充。“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安全舒适、畅通快捷、守时准点的常规公交体系,确立常规公交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公交日均客运量达600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

3.合理发展出租汽车。研究建立出租汽车科学发展机制,适度发展出租汽车,实现“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出租汽车数量稳步增长。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和监控管理平台,运用科技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开展电召、预约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出租汽车服务,有效缓解“打的难”问题。科学规划出租汽车服务网点,推进建设出租汽车综合服务站。加强城区内加气站建设,缓解出租汽车“加气难”状况。

4.积极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逐步扩大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覆盖范围,增加公共自行车投放量,满足群众“通租通还、就近租还”的出行需求。加快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及主要放射性道路人行天桥及下穿隧道建设。5.科学发展城市静态交通。按照配建停车场为主、专业停车场为辅、路内占道停车场为补充的原则,完善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优化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指标,优先规划建设停车换乘“P+R”大型停车场,鼓励发展机械式停车设施,适度加大专业停车场建设。“十二五”期间,分批新改建停车泊位,完善机动车停车价格管理机制,有效加大停车市场供给,逐步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按照总量控制、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逐步减少的原则,根据城区新建和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情况,分年度逐步缩减临时占道停车规模,规范路面占道停车管理,严格取缔非法占道停车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启动建设中心城区统一的智能停车综合信息平台,规范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推广应用自动计时计费、安防检测、泊车引导等智能化手段管理停车场,拓展停车诱导、通卡支付、车位预定及查询等公众信息服务。

6.积极开展城市交通缓堵政策研究。建立交通调查及分析研判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交通拥堵指标体系,搭建交通运行状况预测与评估仿真平台。力争整合利用交通、交管、城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市域综合运输协调、交通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的一体化,为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和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深化符合成都实际的城市交通缓堵政策体系,做好缓堵保畅政策储备工作。

(四)综合运输。

1.全力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场站建设。结合机场、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全力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场站建设,配套完善枢纽场站内外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加强公路客运枢纽场站建设,优化客运场站布局,形成由成都东站、火车北站和双流机场三大综合客运枢纽以及茶店子、石羊、十陵等多个公路客运中心站共同组成的公路客运场站体系。完善区(市)县客运场站,结合市域快速铁路站点新改建一批县级客运站,形成由县级客运站和乡镇客运站点组成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区(市)县公路客运场站体系。结合物流园区及配送站建设,同步完成公路货运场站的新改建,根据全市物流发展规划,逐步启动县级货运站建设。

2.积极提升综合客运服务水平。

(1)铁路客运。根据不同时段的运输需求,配合铁路部门及时调整铁路运输组织,保障客运高峰期旅客的及时输送,提高列车运行准点率。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服务,完善铁路售检票系统,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干线铁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整合利用研究,积极推动国家铁路服务于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成都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率。

(2)公路客运。优化公路客运线网,依托客流需求,新增开行县际、市际及省际客运班线,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公路客运通乡、通村覆盖率,“十二五”期末实现满足客车通行条件的建制村客运村通率达100%,方便农村地区居民出行。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优化调整公路客运班线配置,积极发展旅游客运班线及包车客运,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加大客运车辆投放,保障运力供给,优化提高营运客车车型,并结合运输需求及时调整车辆结构,丰富车辆档次和型别配置。逐步推行县际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有条件的区县、乡镇逐步实现至农村居民聚居点的客运公交化,初步实现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加强客运枢纽场站信息化升级改造,建成中心城区客运站综合联网票务系统,逐步实现电话订票、网络订票以及自助售票。

(3)民航客运。配合双流机场及相关航空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航班准点率,完善航班延误等公众信息通报机制,制定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应急保障方案。

(4)水上客运。按照水资源综合利用原则,研究实施岷江、沱江航道和重点库区等一批水运工程规划,配套建设一批旅游客运码头,加大船舶技改、支持保障系统、水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投入。3.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以沿海产业大规模西进为契机,强化对外铁路、公路运输通道建设。依托对外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及岷江、长江航道,加密铁路货运“五定班列”,加强对外公路、水路运输,大力发展公空、公铁、公水、铁水等多式联运,全面提升货物运输速度及周转效率。

(五)低碳智能交通。

1.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及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提高城市运输系统效率,努力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大力推广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新材料及新技术,鼓励天然气、电动能源等环保节能型等营运车辆的使用,降低单位运输量能源消耗。加强新型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研究,促进能源合理利用,提高行业运输效率。

加强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严禁超标排放车辆上路。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控制,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排放。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中开发应用降噪新技术,在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入城段等道路上推行吸声路面、吸声涂料等降噪材料,采取限时限区域的货运组织,降低噪声强度和影响范围。

2.积极推进智能交通及信息化建设。加强交通信息采集体系建设,力争建设覆盖中心城区道路网、轨道交通网及主要公路、桥梁、隧道、客货运场站等重点区域的交通信息采集体系,定期开展交通调查,实现对全市道路交通状况及车辆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与掌控,为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应用和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按照“基础平台统建共享、信息系统分建互通”的原则,力争整合各行业、多部门的交通信息资源,初步建立由综合交通数据枢纽、智能交通顶层平台、公安交管指挥调度平台、综合运输管理平台及交通出行监控、综合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运营监管等多个应用系统组成的“一枢纽、三平台、多系统”智能交通框架体系。

(六)行业管理。

1.大力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招投标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及信用体系,完善“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监理控制、施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2.积极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市管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落实农村公路属地政府管养责任,保障农村公路养护全覆盖,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加强桥梁养护管理,逐桥落实管养责任,确保桥梁安全运行。

3.强化交通安全及应急管理。加强对公路客运场站、公交场站、地铁及营运车辆等的运行监控,加大对公路、桥梁、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及在建工程的监测巡查力度,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4.认真做好运输市场管理。加强公路运输服务监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服务质量。加强城市公交行车安全及服务质量管理,提升公交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提高行业服务水平,规范出租汽车运营市场,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5.深化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全市交通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完善执法问责、案件处理等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综合协调。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市缓堵保畅工程领导小组、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等协调机构的职能职责,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职能的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职能统一、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为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项目资金筹措和用地保障。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保障,通过设立市财政专项资金、多渠道融资招商、争取上级补助等多种方式筹集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资金。强化规划项目用地保障,积极争取省上支持确保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依法用地,优化保障城市交通项目用地,研究有效措施解决农村交通项目用地。

(三)明确推进主体与职责分工。科学制定“十二五”期间年度目标推进计划,确保全面落实规划及建设项目。市交委牵头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市域快速通道、智能交通系统等建设;市建委牵头实施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立交节点等建设;市物流办牵头推动开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成都对外铁路货运班列和打通到长江港口城市的公水联运通道等工作;市地铁办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并牵头协调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管线迁改、施工组织等工作;市公安局交管局牵头研究缓堵保畅有关交通组织及交通管制方面的政策措施,优化提升中心城区交通组织保障和管理工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别负责推进重大交通项目的立项报批、安排落实财政性资金、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结合城市规划落实项目建设方案等各项工作。市级有关政府投资公司负责筹集交通建设所需资金,并具体实施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工作。



附件:名词解释附件



名词解释



1.“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一环”为绕城高速公路, “八射”为成绵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成温邛高速公路、成灌高速公路和成彭高速公路。

2.市域“九路”项目:“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九条市域干线道路项目分别为成简快速路、成仁快速路、成新蒲快速路、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IT大道、沙西线、成德快速路、川陕干道及川陕复线。

3.“二环十射”铁路网:“二环”为成都枢纽环线和北环线,“十射”包括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兰铁路、宝成铁路、西成客专、达成铁路、成渝铁路、成渝客专、成昆铁路、成贵铁路和成蒲铁路。

4.“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三环”为绕城高速公路、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十二射”为成绵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成温邛高速公路、成灌高速公路、成彭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和第二机场高速公路。

5.天府新区“五横十纵”高、快速路网(包括“两横三纵”高速路网和“三横七纵”快速路网):“五横”为绕城高速公路、华牧路、三岔湖快速通道、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籍黄快速路—山前快速路,“十纵”为大件路、双流机场快速路、成雅高速公路、元华路、站华路南延线、红星路南延线、成自泸高速公路、成简快速路、成资快速路和成渝高速公路。

6.市域“一环七射”快铁网:“一环”为成都铁路枢纽环线,“七射”为成蒲铁路、成渝客专、成昆铁路、成贵铁路、宝成铁路、成西客专、成都至都江堰铁路。

7.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三环”为二环、三环和绕城高速公路,“十六射”为红星路、成自泸高速公路、成龙路、成渝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北线干道—货运大道、成彭高架—成彭高速公路、沙西线、羊西线—成灌高速公路、成温邛高速公路、成新蒲快速路、新机场路、元华路、成雅高速公路。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0798ci.com/rule/46404.html

本文关键词: 成都市,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