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府发〔2017〕9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建设品质成都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建设品质成都的意见》
成府发〔2017〕9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质量发展大会的工作部署,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全面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着力建设品质成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建设品质成都的“通用语言”,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便利经贸往来、规范社会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标准是质量和品牌的核心。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推动产业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必须用更高标准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以标准提升质量、以质量铸就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走出一条标准先行、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低碳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标准和质量让城市更美好。标准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就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推动标准在城市建设管理、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构建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新优势,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标准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要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就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经验,进一步健全和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高效服务型政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标国际一流,推动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以更高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以更高标准繁荣城市文化、保护优化生态、增进民生福祉、改进城市治理,着力建设品质成都,助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建立健全品质提升行动推进机制,行业部门主抓、区(市)县政府主推,激发企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业联盟等主体的活力,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品质提升行动。
——坚持标准引领,接轨国际。把提升标准水平作为品质提升行动的重要抓手,瞄准国际一流标准,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积极采用标准、创制标准,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坚持重点突破,提升品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可示范、可复制的重要成果,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成都品牌”。
(三)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导入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ISO37000系列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等国际一流标准。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70%,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超过95%,重点服务领域国际先进标准采用率提高30%,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率提高50%,新增中国质量奖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四川省天府质量奖2个、成都市市长质量奖30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60件、成都市著名商标200件、四川名牌200个,产业质量更加优化,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供给质量显著提高,品质成都成为城市品牌象征。
——以标准引领经济提质。推进先进制造业标准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水平,促进都市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打造一批“成都造”产品和服务品牌,助推西部经济中心建设。
——以标准服务创新创业。加快培育标准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先进标准,培育一批标准创新的行业冠军、单打冠军、团体冠军、隐形冠军,助推西部科技中心建设。
——以标准促进文化发展。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加快文创产业标准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标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和基础设施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助推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以标准联通双向开放。以国际一流标准为标杆,加强国际一流标准“引进来”,以标准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促进成都产品“走出去”,助推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以标准升级城市建设。研制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标准,制定实施具有成都特色的综合交通标准,运用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构建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促进城市发展品质全面提升。
——以标准优化生态文明。健全生态和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标准成为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的“硬约束”,助推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
——以标准助推社会发展。创新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政府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形成与成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增强市民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标准升级行动,助推西部经济中心建设。
1.以标准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围绕《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高制造业标准水平,减少低标生产,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企业创建活动,鼓励传统优势产业采用国际一流标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入和创制国际一流标准,主导标准话语权,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300家、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企业200家,工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7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15%,全国“质量标杆”达到5个。[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下同)]
2.以标准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围绕《成都市服务业发展2025规划》,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类质量和服务管理认证,着力塑造服务业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服务品牌。推进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采用和转化国际一流标准,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开展国家、省、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助推西部金融中心、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购物天堂、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服务”品牌。到2020年,新增服务业重点领域采用国际一流标准企业300个,制定具有成都特色的地方标准60项,新增市级以上服务业标准化示范企业200个,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3.以标准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构建先进农业标准体系,以更高标准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完善和提升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小组微生”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以标准化提升成都白酒、郫县豆瓣、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品的供给质量。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促进都市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占全部耕地面积达到70%,规模养殖标准化率达到100%,规模种植标准化率达到9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达到1400个,全市农业品牌体系更加完善,市级公用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扶持发展5家上市品牌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等]
(二)实施技术标准创新行动,助推西部科技中心建设。
4.培育标准创新主体,壮大创新创业骨干力量。加快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专业或区域分中心,承担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共建产业创新联盟,丰富成都标准化发展智库,培育一批标准创新的行业冠军、单打冠军、团体冠军、隐形冠军。到2020年,建设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分平台)10个,培育市级以上标准创新示范企业100家、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20个、重点产业标准创新联盟20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5.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建立成都市技术标准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支持在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创新创业园区开展标准创制和运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成果。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公共检测平台,争取一批国家标准验证实验室落户成都,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科研成果的标准转化率持续提高,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90个,新增国家级公共检测平台5个、市级以上标准验证实验室15个,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00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委、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三)实施金融标准提升行动,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6.以标准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推进金融标准在金融业监管与协调中的应用,推动银行业机构做优做强,促进证券期货机构专业化运营,完善保险业市场功能体系,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促进金融外包服务产业升级。到2020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9家,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以上。[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7.以标准打造中国新型金融先行区。依“蓉欧快铁”大通道及“一带一路”南线多条经济走廊,跟踪研究金融国际标准,增强成都金融外向度和国际影响力。推动金融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制定实施,进一步健全新型金融市场体系,支持金融业新兴业态创新发展。到2020年底,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6万亿元以上、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1万亿元以上,全面构筑综合实力位居西部首位的现代金融产业支撑体系,打造中国金融“第四城”。[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四)实施文化发展标准提升行动,助推西部文创中心建设。
8.以标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推动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制定实施具有成都特色的地方标准,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音乐之都、博物馆之城、非遗之都、书香成都和世界文化名城。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5%以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9.以标准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推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新媒体、文化旅游等标准制定与推广,促进产业形成规模,提升城市人文魅力,以标准推动文化产业与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创造一批城市文艺精品,形成一批城市文化品牌,成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到2020年,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制定地方标准45项,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五)实施标准国际交流合作行动,助推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10.以标准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争创国家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高标准建设成都“一带一路”标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标准比对和研究,服务成都对外贸易。加快建设成都数字标准馆,集聚更多国际标准化TC/SC/WG落户成都,吸引国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入驻成都,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技术机构的领导职务,主办和参与更多国际标准化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西部标准服务高地。到2020年,落户成都的国际标准化TC/SC/WG新增1个以上、国际一流标准化技术机构达到5个、国际一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达到5个。[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投促委、市外事侨务办、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11.以标准服务成都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建设发展需求和标准,承接重点建设项目,带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出口,加大对软件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维修、国际检验检测、离岸外包等服务贸易业态的支持力度,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通过国际认证认可,提升成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促进研发、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国际化经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建立WTO/TBT通报咨询机制及预警服务平台,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六)实施交通标准提升行动,助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建设。
12.以标准助推对外大通道建设。高标准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标准化提升“蓉欧快铁”运行效率。开展国际物流货物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相关标准研究,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两港三网”,服务“蓉欧+”战略,着力构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信息通信节点和国际信息港。到2020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航空货邮年吞吐量突破80万吨,国际(地区)航线总数达到110条(直飞航线达到64条);建成青白江铁路集装箱国际物流标准化示范区,铁路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0万标箱,“蓉欧快铁”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责任单位:市口岸物流办、市交委、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13.以标准促进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制定实施具有成都特色的轨道交通地方标准,形成覆盖设计、建设、安全、运营、维护的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制定共享交通地方标准,健全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完善道路交通公共信息标志导视系统,服务以双核为中心、覆盖市域城镇体系的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到2020年,市域轨道交通体系基本全覆盖,轨道交通占机动化比例不低于39%,占公共交通比例不低于60%。[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公安局、市交委、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成都轨道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七)实施生态文明标准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14.以标准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对照国际一流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结合成都实际,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保护标准。加强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监测技术标准研究,研制实施污染防治、废物处置、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建立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统计核算制度。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实施“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让标准成为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的“硬约束”。到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70%,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50%,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88%、75%,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50%,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15.以标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导入国际先进标准,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清洁生产、绿色科技等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推进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建立节能环保名优产品目录,实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办公、绿色生活标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用水总量(不含河道生态环境用水)控制在69.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低于4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交委、市水务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八)实施城市建设标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6.以标准优化城市规划水平。对标国际,按照“多规合一”的理念,导入ISO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关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等一批国际一流标准,建立完善城市市域空间、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体系,研制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相关标准,让标准在优化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到2020年,在棚户区等城市改造中全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小街区规制”示范区60个。[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建委、市房管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17.以标准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全市重大项目采用国际先进设计、技术、工艺、施工、监理标准,打造精品工程和城市新地标。积极导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成品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部品、住宅部品、构配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导入国际一流建设标准,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步实施综合智能交通系统等附属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筑工业化建设理念和标准,全面推广地下管廊建设标准,提升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到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不低于30%,工程项目获鲁班奖增加6个以上、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增加6个以上、获省优质工程奖40个以上,人民群众对建设工程质量(尤其是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交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18.以标准促进城市管理升级。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实施环境卫生、固废处置、市政设施、广告招牌、城市照明、市容秩序等地方标准,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规范化,着力打造“干净靓丽之城、整洁有序之都”。到2020年,城市管理标准化率达到90%,国际一流标准采用率达到20%,中心城区道路黑化率达到95%,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心城区居住小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区(市)县政府]
(九)实施社会发展标准提升行动,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19.以标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领域采用国际一流标准,构建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高品质、高绩效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升级工程,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治安、司法等领域公共服务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提升城乡就业服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标准化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到2020年,超过50%的重点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医疗机构硬件配置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配备标准,所有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培育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100个,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较“十二五”末增长3%左右,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达成度均值达到85%。[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20.以标准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强化石油天然气、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机械、化工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实施,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处置、评估、改进标准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水平,着力打造平安成都。到2020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6%,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9%,规上食品生产企业HACCP或ISO22000实施率达到100%,创建国际安全社区5个、省级安全社区92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达标3000家,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与2015年(可比口径)相比累计降幅10%,较大事故起数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下降20%,全市警情数下降5%,全市治安案件破案数上升6%、治安案件查处数上升7%,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5%。[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建委、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21.以标准提高政府效能。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建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标准的引用机制。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作业。推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三网融合”标准化建设,实现融渠道、融业务、融平台、融数据和慧服务、慧民生、慧安全、慧决策,促进“智慧治理”。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推进行政执法用语、执法文书、执法依据标准化,建设有限、有效、有为的现代政府。到2020年,行政审批标准覆盖率达到100%,公共资源交易标准覆盖率达到90%,培育“品质成都”综合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80个、示范街道22个。[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经信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市政府政务中心、市公资交易中心、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品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区(市)县政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推动任务落地。市政府各部门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品质提升工作的领导,将标准化理念融入各项业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确定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处室,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效。[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
(二)加强工作督查。
将品质提升行动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构建品质成都指标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定期对运用标准化提升城市品质的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市质监局、市统计局]
(三)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成都市标准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标准化激励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政府采购等相互衔接,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政府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时要以标准的采用和升级为导向,出台采用国际一流标准的鼓励政策,加大对标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设的投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建委、市交委、市商务委、市农委、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各区(市)县政府]
(四)加强培训宣传。
将标准化培训纳入行政学院主体班和专题班,提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标准化意识。构建以质监、科技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面向企业、社会组织的标准化培训网络,培养复合型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全社会加强宣传动员,加大品质提升行动的宣传报道,广泛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关注度与参与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质监局、市政府督查室,成都传媒集团,各区(市)县政府]
附件:1.名词解释
2. 品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3. 2017-2020年培育一批标准创新主体
4. 2017-2020年打造一批“成都标准”
5. 2017-2020年实施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6. 2017-2020年创建一批“成都品牌”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1日
附件1
名词解释
“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是指企业经过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效地运行并能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保证食品安全的体系。
TC/SC/WG: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
WTO/TBT: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附件2
品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朱志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苟正礼副市长
田蓉副市长
左正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刘守成副市长
刘宏葆副市长
刘烈东副市长
韩春林市长助理
张正红市政府秘书长
成员: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公安局分管负责同志;市审改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市城管委、市交委、市口岸物流办、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市商务委、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外事侨务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政府法制办、市金融办、市政府督查室、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市政府政务中心、市博览局、市政府应急办、市公资交易中心、市广播电视台、成调队、成都检验检疫局、成都传媒集团、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市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主要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市质监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 1 · 17CFF9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